> 活下来,还是被挤掉,今年很多人都有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详细内容

活下来,还是被挤掉,今年很多人都有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时间:2022-04-13     人气:1149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不同的行业,对第一季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食品饮料,第一季度适逢过年,往往是一年中的旺季......

进入四月,今年的第一季度就结束了。


不同的行业,对第一季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食品饮料,第一季度适逢过年,往往是一年中的旺季。

不过,对大多数行业来说,一季度都是一年当中最为惨淡的时候。过年停工停业一段时间,复工复产又一段时间,天气寒冷影响一段时间。

家居建材行业也是如此。今年前面三个月,一月准备过年,二月遭遇寒冷的天气,三月稍微正常,但不断涌现的疫情,让整个家居建材市场一直处于的状态。

亏损,是大多数家居建材经销商在一季度的感受。


一位涂料经销商称,前面三个月是传统淡季,生意不如意,门店生意差、库存压力大,资金流动紧张。三个个月房租、人工支出压顶,每月都会亏损数万,都又短时间找不到好的办法。

一位瓷砖经销商称,其经营的是准一线的瓷砖品牌。按照历年的销售数据,一开年就是销售旺季。但今年以来,不管是进店人流量还是成交的金额,都相当不如意,即使有成交的,也是单值低、单价低,保本都很难。

一位定制家居经销商称,前面三个月本来都是淡季,今年更淡。每天进店量有一两组就谢天谢地,一个星期、半月不开张都是常事。而最让其感到绝望的是,做定制家居的越来越多,其所在的卖场,木门、地板、甚至卫浴经销商都在涌入这个行业,因为大家都觉得定制家居单值高、利润高。

进店人流量少、不开张,已经成为不少家居建材店今年的常态。有经销商分析,今年生意难做主要是几个原因,一是发生疫情两年多来,装修业主普遍感受到经济上的压力和不确定,消费的时候更理性;二是在经济大环境不如过往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家居建材经销商,都对未来信心不足;三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拼资金实力、拼品牌、拼产品、拼服务,市场也就更难做了。

生意难做,一直亏下去,不可能熬得住。想要活下来,得想办法自救。毕竟,对大多数个体来说,从来都没有救世主。

如何自救?目标是增加销量,方法是找客户、拓渠道、挖需求,而具体的操作则包括品牌提升、店面展示改善、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利润适中、服务及时到位等等。这其中,有妥协、有求全、有挣扎、有痛苦,历经调整、提高后,方才有机会重生。

不过,市场的竞争就是这样,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如果一直努力都没有改善,要么各项资源不匹配、要么能力不够、要么时机不对,要么不适合这个行业。最终的选择,只能是放弃,另寻生计。

这样的结局有些凄惨,但这就是人生。


文章来源:简象家居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市场行情日益变差,厂家与经销商的纠纷也时有发生。近期,便有多家家居企业经销商被曝跑路、自杀,在网上引起关注。

    1

    重庆曲美家居关门、老板失联

    2021年年末,有媒体报道,在重庆江北一家大型家具卖场里设点的曲美家居关门,负责人也失联了。不少消费者在那里购买了家具,如今送货成了难题。据初步统计,涉及的顾客大约有50名。货款少则一万多元,多则四十多万元。在曲美家居的卖场,大门紧锁,店内空无一人。媒体拨打了负责人张先生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2

    一统国际家居宁波店老板跑路

    4月7日,宁波当地媒体报道了一统国际家居宁波门店老板跑路的消息,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报道称,宁波市民张先生因一统国际家居高大上的宣传,购买了价值30多万元的家具,并交了6万元定金。双方约定,今年3月份交货。1月份的时候,张先生接到一统国际家居业务员的电话,说老板联系不上,门店也关了,定制的家具已无力交付。张先生紧急赶到现场,却发现门店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据其了解,在一统国际家居定制家具的消费者,初步统计有50多名,涉及金额有200多万元。

    3

    某知名定制家居品牌宁波店经销商跑路

    3月16日,多位网友在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上反映高新区港隆国际家居购物广场某定制家居门店拖欠客户订单,老板没钱交货或退款,他们或将面临巨大损失。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50余名客户受到损失,累积金额达260余万元,其中有较大一部分为交了钱但没有收到货。除此外,还有6名门店员工遭欠薪10余万元;运货方遭欠款3万元,安装方遭拖欠10余万。

    后经总部多方调查取证,高层出面做出解决方案:所有业主损失均由总部承担!可以看出,该品牌总部确实是负责任、讲口碑的良心企业!

    4

    厂商鱼水关系为何会分崩离析?

    近年来,经销商关店跑路事件时有发生。经销商跑路事件有两种表现:一是专卖店的经销商收款后跑路、失联,造成消费者的损失,进而危及企业公众形象;二是经销商举报相关企业逃税,更是对即将上市或已上市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原本相濡以沫、合作共赢的一家人为何分崩离析甚至反目成仇,成为雷区?核心是利益问题。

    在经销商加盟品牌的一段时间内,大家还能相濡以沫,共同发展,当经销商一旦进入亏损的恶性循环的状态,尤其是近两年疫情以来,终端卖场,经销商都进入了大部分“不赚钱”的经营业态,经销商跑路事件又成为了行业的“新常态”!

    厂家需要检讨的问题是:区域经理动辄压货、门店或样品焕新,提出更高的增长目标,不达标便采取罚款甚至取消代理权等极端手段。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确实没有了情感,这种关系必然不能持续。

    经销商在经营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组织、营销推广、终端管理提升等一系列变革,在定制家居行业“飞单”情况也时有发生,倒逼厂家不得不采取撤店甚至登上法庭的局面。

    厂商关系本质还是博弈,厂家尤其头部厂家携品牌以令诸“经销商”,确实也赋能经销商做大做强,但也一定要因地制宜,并且与经销商及其团队保持及时沟通,早做准备,预防突如其来的“跑路事件”!

    文章来源:大家居头条

    阅读全文
  • 前段时间,宜家发布贵阳商场的闭店计划,一时引发轩然大波。

    长期以来,宜家都是全球大家居零售领域的榜样,多少企业都在考察与学习他们的做法。漂亮的战绩、创新的策略,甚至一举一动都会引发行业舆论波动。

    关店出现,似乎有些不可想象。

    其实,宜家的整体业绩并没有出现问题,以2021财年的情况看,全球门店及电商销售额达到419亿欧元,同比增长5.8%,超过了2019年的413亿欧元。

    线下大部分门店正常运营,线上业务增长可观,线上就吸引了50亿的访问量,还有7.75亿人进了门店。

    线上收入占全部的27%,但增速同比增长高达73%,无疑,线上零售业务成功跑通,并且跑出了加速度。门店收入占到71%,服务收入占3%。

    更重要的是,在传统商场的基础上,宜家正在探索新的店态,争取产生对消费者的更强粘性与转化率,并没有满足于原有的成绩。

    针对宜家不再保留贵阳线下顾客触点的做法,或许出于该店无法达到业绩目标的原因,也可能跟贵阳市场线上业务增长有关。

    受益于线上业务的增长,那么,当线下业务拖后腿、又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就可能对线下动手术。

    毕竟宜家保持了贵阳的线上服务,可以通过宜家官网、APP、宜家天猫旗舰店和宜家微信小程序商城购买产品。

    据华夏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到,2021财年,宜家在贵阳市场线上销售实现了53%的增长;2022财年的上半年,贵阳市场的线上销售实现同比80%的高增长。而线下商场的表现落后预期,或许综合对比之下,管理层认为可以进行调整。

    从2021年以来,宜家在中国大陆保持稳健扩张,每年大概开出2家以上门店。目前已运营34家标准商场、1家小型商场、1家城市店、2个体验店和6家荟聚中心,实现了店态的多元化。

    尤其是在上海,已拥有5座宜家商场。其他重点城市里,一般运营2家商场。

    一家省会城市的商场关停,而整体业绩依然保持增长、线上势头又是如此迅猛,正常情况下,自然不会对宜家造成影响。

    但要注意的是,关店释放出了以前未曾有过的信号。大材研究认为,四种故事正在发生。

    1、部分城市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能力,无法支撑起某些品牌的发展要求。

    宜家进入贵阳的时间比较晚,2019年才开业,这是在中国开设的第29家商场。

    商场面积不是很大,3.3万平方米,属于标准店,分三层,提供9000多种家具及家居产品,800多个停车位,还配有700多个座位的瑞典特色餐厅。

    再看宜家布局的其他城市,普遍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与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

    一线城市全覆盖,并且开的量比较大,北京3家、上海5家。再就是佛山、杭州、宁波、温州、济南、青岛、南京、南通、苏州、无锡、徐州、天津等城市。

    东北的主要城市基本覆盖,包括哈尔滨、大连与沈阳。西南区域的成都有2家,重庆与昆明各1家。此外还进入了福州、南宁、郑州、武汉、长沙、西安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家居消费能力,自然都超过绝大多数其他城市,只要能够在当地赢得广泛认可,并且形成了口碑,就可能把业绩做得很好。

    而贵阳,有可能在比较中无法脱颖而出,加之线上业务在当地开展得不错,于是,就出现了被调整的动作。

    对所有家居品牌来讲,城市的选择都非常关键,能否在一个城市立足并且争取更多的业绩,跟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

    品牌的影响力覆盖、产品的风格是否符合当地需求、是否在当地形成口碑,以及本地经销商与运营团队是否具备抢占份额的能力等。

    2、中国家居零售商的军团队、品牌化、旗舰化崛起,成为家居消费舞台上的主力军,对宜家的分流能力正在增强。

    并不仅是对宜家的分流,对所有国外龙头品牌的分流优势,正在增强。

    放到10年前或五年前,到一些国外家居品牌的门店里购物,会是一种潮流、一种习惯。很多面向中产家庭或大众阶层的国外家居零售商,就是在这个阶段快速崛起。

    近几年的形势变化很快,数百家中国实力品牌崛起,并且培育起覆盖全国各个城市角落的经销商网络、销售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竞争优势越渐突出,抢占了大量份额。

    更重要的是,中国家居品牌从品质、服务、主动营销等环节入手,树起了很强的口碑,并掌握了极强的营销能力。

    而部分国外家居品牌,依然保持原来的节奏,甚至在服务上还有一种傲骄,没有看清形势的变化,逐渐出局。

    伴随百亿级、千亿级本土家居品牌的出现,一些国外家居零售商还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消费习惯与消费偏好的变化,尤其是改善型需求、存量房装修升级需求的释放,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有些家居品牌可能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长期以来,有些大众化的家居品牌主推性价比,价格有优势,产品外观也不错,但耐用的质量、功能方面并不具备太强的优势,服务上没有突出点。

    早年的消费群体处于初级阶段,购买力较差,容易满足于基本的产品供给,这样的品牌也能卖得很好。

    而当下随着新中产、高收入阶层的扩大,改善型需求成为主流,对品牌、产品的要求同样发生显著变化,高环保、高功能、高颜值、高服务才能赢得大市场。

    这是很多大众品牌需要转型之处,金字塔尖的生意并不好做,草根生意也会困难,只有在高端档次、高端品质与实惠的价格之间寻找到更佳的平衡。

    4、对家居零售商来讲,线上已是兵家必争之地。

    即使是传统的线下零售大鳄,拥有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家连锁店,仅靠线下,已无法稳坐钓鱼台。

    只有拿下线上战场,实现线上流量、线上订单的双收割,覆盖社交媒体、天猫、京东、小程序、自媒体等线上全渠道,才有可能赢得未来之战。

    (文章来源:大材研究)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