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国内陆地口岸木材市场行情分析\6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发布
详细内容

聚焦:国内陆地口岸木材市场行情分析\6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发布

时间:2020-10-20     人气:1014     来源:     作者:
概述:现在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到货量较大,满洲里原木、板枋材价格都在下调。近日满洲里火灾牵动每个木材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视线,通过满洲里火灾上调了价格预期,但据市场人士分析,火灾应该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小,木材价格大幅上涨预期难以实现,主要原因为:1......

现在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到货量较大,满洲里原木、板枋材价格都在下调。近日满洲里火灾牵动每个木材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视线,通过满洲里火灾上调了价格预期,但据市场人士分析,火灾应该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小,木材价格大幅上涨预期难以实现,主要原因为:

1、当前已进入传统销售淡季,受蓝变期和农忙季节影响,市场需求从主要市场来看都在减少;

2、5、6月满洲里每日到货量处于高位,每日6-7列大约440车皮,二连浩特每日到货量从往年30-40车增加到100-120车;绥芬河每日到货量在300车左右,三个主要陆路口岸到货量都在持续增加,从主要港口地区来看,太仓地区大部分货场都处于饱和状态,岚山地区货场也是处于库存量较高状态,由于太仓、岚山出货进一步减慢,木材价格上升动力不足;

3、满洲里当前到货60%为板枋材,遭受火灾的3-6家企业库存量每家不足1万方,实际损失木材不会超过8万方,对于满洲里每日到货量在4万方左右来讲,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稿件由国数源提供)


图I: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

2014年6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为197.5(见图I)。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5.4%。

6月份,中国红木进口价格指数环比出现下滑,其中红木原木进口价格明显走低,红木锯材进口价格则继续走高。

其中,6月份进口红木原木价格指数为155.2,同比下降13.5%,环比下降10.5%;锯材价格指数为251.3,同比上升24.4%,环比上升2.1%。

图II:中国进口红木原木与锯材价格指数变化图

本期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出现小幅回落,但总体仍呈现稳定局面。主要表现是红木原木与锯材正负效应抵消:其中原木价格同比、环比均发生较大幅度下滑;锯材价格则继续同比、环比持续走高。具体分析如下:

一、红木原木进口指数下降幅度较大的国际因素:

6月份东南亚原木市场继续低迷,价格走低。主要因素是:1,主力品种:如大果紫檀、巴里黄檀仍旧低位运行,行情小幅回落。2,价值比较高的交趾黄檀等原木由于受到限制,贸易量减少,导致东南亚进口原木总价和单价降低幅度较大,带动进口原木指数下行。

非洲市场方面,大量新货的入市,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刺猬紫檀到货比较集中,价格下行压力比较大。马达加斯加的卢氏黑黄檀(俗称大叶紫檀)6月份香港集中到货将近2万吨,卖方比较急于出售。导致价格下降20%-30%左右。中国红木委提醒红木生产企业关注交易风险。

中南美洲市场,传统淡季影响在该地继续发酵,市场表现平平,下游商家观望情绪依旧浓重。受巴拿马与厄瓜多尔林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微凹黄檀库存将有所减少,对未来几个月市场价格走势带来较大影响。

二、从国内市场看,受传统淡季的影响,市场持续低迷,市场继续呈现消耗库存的迹象;而宏观经济与楼市的乏力,使得红木制品市场消费继续收紧,厂商与木材商的压力继续加大,观望情绪蔓延,倒逼原料市场走势。而人民币汇率与进口运输限重等因素造成的进货运输成本的上涨,也影响到红木原料进口。

三、红木锯材进口指数持续上升将是一种趋势。1,在贸易管制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将价值较高的树种加工成锯材将成为一种趋势。2,受到国际贸易成本上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木材商选择在原产地将红木原料加工成锯材或半成品,以减少贸易赋税,降低运输成本。3,原产地林产政策的变化愈发趋向于原料加工再出口。

综上所述,中国红木委认为,6月份红木进口价格指数表现出企稳迹象。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红木原料价格高企,出口政策收紧;国内市场淡季持续发酵,市场继续消耗库存。红木原料仍有继续低走态势。但随着大量新材的入市和淡季的结束,行情走高迹象显现。特别是国内宏观经济回暖,将为红木市场发展带来全面转机。

共同发布单位

中国红木委

东阳市东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施德泉红木)

阳光(全球)红木广场

广东新会古典家具城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北京瑞祥安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桐乡市汇才红木家俱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君馨阁家俱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福星木业有限公司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家具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已经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
    国外设计及品牌前赴后继渗入市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行业准入门槛仍然过低;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需求降低;
    国内缺乏设计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国内环保安全问题频生,消费倾向国外品牌;崇洋的消费心理不断作祟;小众品牌逐渐C位出道。
    ……
    这些种种,造就了家具业产能过剩的惨况。
    同时,由于近年来,大环境较为低迷,家具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对于品牌家具企业来说,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较雄厚,相对来说不至于到倒闭的地步。但是,对于中小家具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前的家具行业受到房地产、银行调息等方面的影响,产生较为复杂的情况,产品滞销量大,市场疲软等;
    大企业因为有着其强大的品牌价值支撑,受影响较小,但作为中小家具企业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市场的一丝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企业的大震荡。
    不可否认,中小家具企业管理起来更加容易,但是抗击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应地弱。
    家具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些小手工作坊厂,请几个木工和油漆师傅,就出家具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导致家具行业有一些投资者,没有作详细的投资预算,也没有作市场调查,就开始望风跟进,盲目投资,成为行业中的鸡肋厂家,这就使得家具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这些中小家具企业先天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极差;另外,如果投资者缺乏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没有做市场营销和做品牌的经验和能力,后天发育不良。
    只要外界环境稍有变化,他们就会纷纷破产倒闭。就是幸存下来的,也是经常“吃不饱”,或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
    家具市场现今已经到了严重饱和的程度,但中小型企业的盲目开厂使得竞争更为激烈,当然也不乏竞争中出英雄的机会,但毕竟市场走势不好,如想扩张市场还需对行业趋势有更多的了解。
    企业的发展是随时被市场的变化所牵动的,所以家具企业需要有危机感,不能活一日是一日,特别是对于中小家具企业而言,消费者对其关注力度不大,品牌未得到市场的广泛传播,更易产生底气不足的心理,所以,持之以恒与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诚然,家具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也有少数企业,通过合理、精细的战略规划,积极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在市场中站稳了脚步。
    事实上,产能过剩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基本都会出现的问题。而企业应对这个问题,应该从合理生产和产品差异化两方面做好规划解决。
    家具企业应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生产策略,做好生产规划,避免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同时,企业需要打造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致力于打造家具产品的差异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家具企业只有生产差异化产品,做到款式、功能优于其他企业,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才不至于在这一轮过剩淘汰赛中出局。
    总之,家具行业要真正做到避免产能过剩的问题,还需更多企业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措施,做到企业自身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自然能有效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泥泞的山区结冻,使得俄罗斯进入采伐旺季,俄罗斯新材在绥芬河市上市,加工、销售两旺。
    11月19日上午,虽然天飘着小雪,但并没有妨碍铁路北站场的繁忙。上午9点左右,一列装着俄罗斯板材的列车停靠在换装线,换装的叉车和吊车早已准备就绪,叉车将成包的板材搬运到卡车跟前,吊车司机熟练地将板材装上大卡车。货主张先生告诉记者,随着俄罗斯新材上市,木材生意又进入一个旺销季,发往南方各大城市的板材量最近也有所增加。“俄罗斯新材刚刚上市,采伐后在国外直接加工,可以节省一些运费。这批货是发往杭州的,通过公路虽然费用稍微高了点,但是速度比较快,也方便,大概三天时间就能运到买主手中。
    趁着销售旺盛,在北站场换装线附近的也加快了生产节奏,每个加工厂的院里都堆满了原木,新采伐的散发着松脂的芳香,在雪净化后的空气中传得老远,轰鸣的抱车抓着木头,往来于场地之间,嘶嘶的锯声连成一片。一家加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材上市后工厂的加工量增加,冬季木材蓝变少,新材也更受欢迎,工厂一共有三套锯,在淡季只开一套锯,现在三套锯全部开工,满负荷运行。
    阅读全文
  • 今天仍然是巨大变化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对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发生了结构性破坏。未来仍有许多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会被淘汰掉,离开这个市场。

    对于制造业来说,变革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仍在继续,中国产业变革进入下半场的拼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在家居制造业中,定制家居算是转型成功的范例。

    转型升级家居制造业未来出路

    实际上,家居制造业依靠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需要重新定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找到未来的出路。那么,未来的家居制造业出路在哪里?出路就是转型升级。

    所谓转型,是指制造模式能够摆脱对成本和规模的依赖。

    原来的家居制造业拥有两大优势,其一是制造原材料、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便宜,国家还有税收减免政策等补贴;其二是工厂规模大,依靠规模形成边际递减效应,这让我们生产一个“茶杯”的成本要比别的国家低得多。但现在这两种商业模式都走不下去了,成本不断提高,并且规模越大的企业可能死得越快。

    家居行业

    因此,家居企业的转型要摆脱对成本和规模的依赖,换一种方式去做“茶杯”。“企业要给‘茶杯’重新定价,这个定价与成本没有关系,而是跟消费者审美、工业设计或者定制化的程度有关系。企业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技术力,产品创新迭代的能力以及无形资产、网络效应等‘护城河’都要重新理解。”吴晓波说到。

    升级,是指“茶杯”只卖给某一部分的人,而不是面向全体消费者。目前中国购买力最强的人群是新中产阶层,约2.5亿人,他们代表是新崛起的理性消费者,也代表着中国家居制造业需求的迭代,而需求端发生的变化推动了供给侧改革,这是十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发生的最大变化。

    在新的市场语境下,如何以新模式去做“茶杯”成为拉开企业间距离的关键。吴晓波表示,“当一个产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往往是这个行业中成长最快、效率最高的企业改变起来最困难,因为整个逻辑发生了变化。一个旧世界所形成的高效率的严密商业模型,在一个新的变革到来时会变得非常不适应,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需要进行价值观和组织架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来自外部,另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我认为内部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危机。”

    2019新拐点抓住变革中的机遇

    吴晓波认为,家居行业正经历制造业升级的新拐点。首先,技术驱动是大势所趋;第二,定制正在成为大趋势;第三,提供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变得非常重要;第四,大量的企业正在进行跨界,跨界增值的效果会逐步显现;第五,这一轮经济危机会淘汰一部分企业,而头部企业在制造能力方面必须要加强。

    那么,家居企业应该如何在拐点处实现突破、超速,在变革中抓住机遇?

    谈“定制”:技术成为企业核心驱动力

    从2014年至今,中国制造业一直在发生变化。无论是在生产端的信息化生产和管理,还是在销售端的门店吸引用户体验的黑科技和大数据精准营销,都体现了技术带来的独特优势,技术正在成为制造业新的驱动能力,消费者也愿意为技术买单。

    同时,定制企业上市潮和定制展会火爆,让“无定制、不家居”的口号在家居行业越喊越响亮,而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将成为未来驱动企业发展的制胜关键。在未来的家居行业,没有数据化、没有产品模型,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谈“跨界”:整体家居解决方案受青睐

    很多公司在为消费者提供定制产品时,实际上提供的也是一套解决方案。而“整装”所提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迎合了日新月异的消费者需求,对于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追求个性远超平庸、又不愿意像以往长辈装修房子一样费心费力的新一代家居消费群体来说,以“整装”为代表的整体解决方案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年各行业出现大规模的跨界,家居行业也经历了一场混战,大家不断打破各自原有的领地,将触角不断伸到更广更深处。吴晓波说,“明天的敌人并没有出现在今天的对手名单上,因为大量的企业在进行跨界。”

    在企业频频跨界之下,市场的头部效应也愈加明显,在未来三年,仍会有一批体质比较弱的企业会被危机淘汰,使得头部公司的品牌能力、制造能力和渠道能力进一步加强。

    谈“工匠”:新国货“大潮”风生水起

    随着中产阶级崛起,特别是中国90后新兴消费群体崛起,消费不再单纯地满足基础生活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情绪层面的认同和表达。

    最近这几年,出现了一场又一场大规模的国货返潮,那些我们记忆里朴实、陈旧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戏谑等方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时装周上的老干妈,能调酒的花露水,会卖萌的故宫周边……每一次都赚足了热度和眼球。

    这些年轻化的话语方式正在解构并重新贩卖传统文化,在新的连接方式下,消费者笑着掏出钱包为“新国货”买单。但是“新国货”三字需要承载的,远不止市场化的营销手段,更是行业生产端硬实力,毕竟一个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石是其产品优势。


    今年,南浔区实施工业经济“双千”工程,即到今年底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超千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千亿”。目前,“企升规”企业已达357家,规上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规上企业超千家”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今年以来,该区把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上企业工作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培育服务和组织领导力度,及时落实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引导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园区,不断提高企业精准服务对接能力。同时,该区面向小微企业首推企业服务直通车,以热线、微信等方式,零距离解决小微企业“成长中的烦恼”。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