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需求减弱非洲木材出口商竞争激烈\德国人为何不热衷于收藏珍稀木材?
详细内容

中国需求减弱非洲木材出口商竞争激烈\德国人为何不热衷于收藏珍稀木材?

时间:2020-10-11     人气:697     来源:     作者:
概述:过去两周,非洲木材供应商表示:有一些原木和锯材价格的上涨反映了需求的变化。然而,非洲供应商担心的是中国市场的买家会由于中国经济放缓而使得需求缩减。另外马来西亚出口的柳桉木也让非洲供应商感受到竞争的激烈。除了中国需求有所减弱,国际整体市场还保......
过去两周,非洲木材供应商表示:有一些原木和锯材价格的上涨反映了需求的变化。然而,非洲供应商担心的是中国市场的买家会由于中国经济放缓而使得需求缩减。另外马来西亚出口的柳桉木也让非洲供应商感受到竞争的激烈。
除了中国需求有所减弱,国际整体市场还保持不变,需求坚定且稳定。非洲供应商说,买家在价格谈判时都变得强硬起来,有的买家甚至会因为合适的价格转向替代物种。欧洲市场交易量很低,欧洲买家传统上也要到明天早春时期回到市场,供应商家也不期望这段时间欧洲需求会有亮色。
中国人非常热衷于珍贵木材,用它制作家具或进行投资收藏,如金丝楠,紫檀,花梨木等。中国商人们不光把中国本土、甚至把东南亚、非洲的珍贵木材也砍伐几近于绝种。据报道,前些年中国商人在柬埔寨花五十万元可以承包一个山头,目的是砍伐山上的百年大树,现在很多山上的大树已被几乎砍尽。由于中国商人之间互相竞争,致使承包山头的价格狂升十倍。如此下去,柬埔寨的原始森林很快被中国人砍光。>与中国不同,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并不热衷。走进德国人的家庭,他们不会炫耀家具是什么材质或收藏了多少,而是收藏了一幅什么名画、珍藏了多少稀有的葡萄酒或根本什么都不说,但当你看到摆满整面墙的书籍或各种名画珍品,来访者自然会对主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为什么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如此不同?这当然和德国严格的法律规定有关。根据德国法律规定,每一棵树的砍伐都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如果随意砍伐,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德国法律不是儿戏,是要认真执行的。但如果仅仅从法律层面观察,显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举一个反例:
国学大师季羡林师在《留德十年》里讲了一个故事。1944年冬季,德国即将战败,整个德国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中。经济瓦解,物质奇缺,老百姓的生活堕入窘境。
为了过冬,地方政府容许百姓上山砍树。他们先由政府的林业职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搜寻,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警告大众:假如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其实,这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因为国家都将消亡了,谁来执行处罚?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不但没有哄抢,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德国居然没有发生过一次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个德国人都忠诚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由此可见,即使在无法律监督和处罚的情况下,德国人依然自觉爱护森林和树木。那么,到底是原因让德国人自觉自愿不去毁害森林,更不要说砍伐珍贵树木呢?这就是热爱森林的意识。“保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而问题是,热爱和保护森林的集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主要归功于德国传统的森林教育。“进入森林”是德国政府要求对幼儿园到高中的必修课。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实施以“走进森林”、“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为主题的教育,让孩子们定期走进森林,培养儿童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小孩从幼儿园时期开始,他们定期就会得到幼儿园及学校组织的“走进森林、去森林漫步”的通知,而且特别注明:“走进森林、风雨无阻”。如果遇到冷风寒雨,地滑冰厚等恶劣天气,通知上就会告诉家长,给孩子带上相应的装备,如雨衣、保暖防滑防水的鞋、手套帽子等,一般不会轻易取消“森林漫步”活动。在森林里孩子们可以体验不同季节给森林带来的变化,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然,在森林里也会给孩子们安排大量与森林教育相关的活动,如识别森林里的动植物、用木头做些可以带回家的手工活、做游戏、甚至还在森林给遇上生日的孩子进行庆祝活动等。
这种教育从幼儿园贯穿到中学。为此,政府为许多幼儿园及学校提供了在森林公园里进行森林教育的条件,如“森林之家”、“森林课堂”、“森林游乐场”等设施。进入森林,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到带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大量森林知识的标牌,介绍树林里树种的来历、生长规律及识别措施,不时也能看到由木头搭建的小木屋,里面有更详细的森林知识,及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对人类重要性的介绍,通过实践教育让孩子们接受并认同“没有森林就没有我们”的理念。
除了学校的森林教育,家长也会经常带着孩子们进入森林,让孩子与大自然亲近,与森林密切接触。一到周末德国人最喜欢的享受生活方式就是走进森林,他们带着孩子,成群结队来到森林公园散步,席地而坐,共进早餐或午餐。这种家庭“与森林为伴”的生活方式和学校的“森林教育”形式相结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森林及环境的态度和观念,让他们从小亲近自然,热爱森林。
德国的森林并不是中国人想象中的深山老林,而是在城市周围,甚至在城市中心地带。热爱自然、亲近森林的德国人在对城市作规划时,就把“和森林为邻”的理念付诸其中。“走进森林”对德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兴师动众的大事,甚至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民众,步行、骑自行车就可以进入森林,因为“让森林拥抱城市”是每个德国城市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拿德国房价最高、寸土寸金的百万大城慕尼黑来说吧,整个城市的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被森林、草坪、公园和湖泊所环抱。以市中心为半径,不出十公里就有七个森林公园,几乎每家可以做到“推窗即风景,出门便绿意”的森林生活。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说明问题,为什么说森林是德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今年有一本书名叫《树的秘密生活》,是各大书店连续十个月排名一的畅销书,作者是德国一位林业专家。全书介绍了森林里树木的灵性,他通过几十年对林木的研究发现:树与树之间会互相沟通、互相关注、互相保护、它们还会照顾老树、病树,也会爱护幼树,并且具有记忆,具有相当的人性。该书深深打动了理性而严谨的德国人,整个德国为之震撼。此书已被重印20多次,至今稳居畅销书榜首。
爱护森林就是爱护环境,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既然森林是自己家园的一部分,当然要倍加爱惜。那么,别人家的树木、其他国家的森林又怎么样呢?恐怕德国人最懂得中国“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和“推己及人”的文化理念。在德国人看来,这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破坏别人的环境,其实也是间接损害自己的家园。再说你都舍不得砍伐自己的树木,何苦要破坏人家的森林呢?
德国人连普通的树木都舍不得砍伐,他们怎么会忍心对珍稀树种下手呢?如果通过砍伐珍稀树木来获得商机,那么这种商机带来的暴利实在太可耻,不要也罢。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受中国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2018年日本木材出口额大增,创下4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经济新闻》3月5日称,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资料表明,2018年日本对外国木材出口总额达到了350.7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7.4%。其中对中国出口木材总额为158亿日元,比2017年增长9.3%。从最近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木材出口目的地,已成为推动日本木材出口的主要牵引力,5年来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增加4.6倍,已占到日本木材出口总额的45%。而同一时期日本木材的出口总额仅仅增加了2.8倍。

    占据日本木材出口最大部分的是杉树圆木。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韩国、菲律宾和美国等。过去5年中国进口日本杉树圆木94万立方米,增加22.2%,出口中国市场的日本杉树圆木价格为一立方米900元至1000元人民币。

    报道称,出口中国的日本木材主要用做原料被再次加工,许多中国厂家把日本木材加工成建筑材料出口美国。据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会介绍,“中国木材企业将日本原木加工为木围栏向美国出口的需求正在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在80多年前和更早以前,“红木”主要指红酸枝,它是清代宫廷紫檀稀少后作为替代品引入的另一种珍贵硬木。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说,“红木家具”只是对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市场上开始把紫檀、黄花梨等热带雨林所产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称为红木家具,实际上,就是以明清家具为主的中国传统家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笑梅表示,好的红木原材料要生长几百年,而需求量却很大,现在原材料基本靠进口,使红木家具成为稀缺资源。

    姜笑梅称,红木还承载着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老百姓现在生活好了,希望做些投资,但越炒越贵、越贵越炒,在利益驱动下,不排除一些商家使出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花招。

    正是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有些商家急功近利,想获取暴利,造假或以次充好,比如把红檀当做红酸枝卖。”广西红木家具协会秘书长李春贵说。

    中国红木家具理事会副理事长杨燕也认为,2000年以前的红木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厂商浑水摸鱼、以假乱真。

    为了规范和推动红木行业发展,规范红木市场和保证红木产品质量,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通过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木)》,简称“红木国标”。

    “红木国标”使以前特指某一材质的“红木”变成了一个集合类概念,包括了5属8类33种硬木。

    杨燕称,十多年来,国标中的这些木材就是红木市场上的“红木”,这是一个已相对被人广泛认知的概念。

    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助理孙书冬认为,虽然近十几年来,一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继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红木行业乱象,但原材料售假仍然存在。

    比如近两年来,从非洲市场大量进入的血檀,有木材商把它当新材料以每吨2万元至5万元的价格出售,但也有一些不法木材商盯上它之后,以之冒充紫檀以每吨数十万元甚至近百万元卖给红木家具厂商。

    2012年8月1日,《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出台,要求市场上所售红木家具需配备“一书一卡一证”,即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并且是强制执行条款。

    姜恒夫认为,根据国家标准,“一书一卡一证”就等于红木家具的“身份证”,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解决购销红木家具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朱长岭表示,但是,由谁来监管新国标的实施也是个问题。按照现行的体制,生产领域是否执行标准,由技术监督部门来监督,市场部分由工商部门负责。而具体针对《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两者的权力范围如何分配和执行,尚不清楚。

    姜恒夫认为,此次劲飞红木进了一批血檀,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发生在红木木材市场上的问题,而非红木家具领域的一个纠纷,但是对更多的红木家具企业也是一个警示,对消费者来说则是一个提示。

    “这是木材市场的事情,木材市场需要规范化,木材来源要标示清楚,由经营者负责鉴定,证明自己的木材来源于哪里,现在木材市场还是非常混乱的。”姜恒夫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木材市场的规范化,有助于红木家具市场的规范。

    阅读全文
  • 中国去年决定在现代建筑中开始逐步用木材料取代混凝土和钢材料。至今年年底,国内将执行基于木结构建筑制定的新法规,意在建造如18层高的木结构楼房等。

    此举预计大幅促进欧洲木材料和相关产品的出口。6月伊始,中国代表团在各国专家的陪同下出行参观了瑞典,德国和奥地利的木结构建筑。

    “欧洲木产品工业和中国建设主管部门紧密合作,并在相关法规制定上积极交流意见和建议。希望此举能促进中国和欧洲木结构建筑产业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双方的经济增长都有贡献。”

    芬兰木材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木材之一,木质结实,纹理美观,是建筑用上佳材料。2015年有芬兰锯木协会推动,政府支持的“芬兰木,秀于林”的木业推广活动至今获得了来自国内各类相关企业的关注。


    8月18日,位于广西凭祥红木第一城吉利红木厂新店盛大开业,吉利红木在凭祥也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规模日益壮大,企业主要经营批发中高端的红木家具。吉利红木在7月底获得2011年到2012年广西红木十大品牌,诚信企业单位等奖项。

    吉利红木董事长刘总表示,此次逆市情况下扩张也是一个大胆和冒险的做法,而恰恰这个时候更是打造品牌和抢占市场的做法。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