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行业集体协商制推广邳州市板材行业协商经验\杨波:霸主紫檀回归
26日,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在邳州市举行全省深化行业集体协商推进会,全面推广邳州市板材行业集体协商经验。
2006年起,邳州市率先推动在板材家具行业开展集体协商,已持续11年。邳州市总工会主席刘宝汉介绍说,该市板材家具企业大多是从小作坊成长起来的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企业间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工资分配随意性大,劳资关系紧张。该市指导60多家企业组成板材家具行业,同员工代表就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比例等内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起到引导企业良性竞争、职工有序流动的效果。
随后,该市在市级层面推动大蒜、石膏、餐饮、汽车销售等13个行业开展集体协商;在镇(街道)层面推动碾庄五金、邹庄干炒等25个行业或区域开展集体协商。
近些年,江苏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省人社厅副厅长陈健举例说,行业集体协商主体已由钢铁、机械、化工、冶金、电子等传统制造业向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延伸,并向现代农业产业、IT、网络等新兴行业纵深推进;议题也由工资标准等保障性、调整性内容逐步向福利待遇、休息休假等引导性、激励性内容延伸。
下一步,江苏在行业集体协商领域,将在解决劳动关系热点难点问题上继续发挥优势。陈健认为,在当前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网约车、外卖快递等行业中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涌现,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在现有法律规定尚有空白和法律解释未明确情况下,江苏将在推动解决非标准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切身权益方面进行探索。
中国流行一个说法“人有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紫檀历来被视为“木中王者”,身价之高贵不言而喻。然而,海南黄花梨因材质名贵且稀有,近年来一飞冲天;大红酸枝(交趾黄檀)因去年CITES公约升级,价格也直线上升。唯有紫檀近几年一直处在徘徊状态,不上不下,身价尴尬。在红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如何看待紫檀的开发和升值潜力?怎样重新评估紫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材质优势?如何重新确立其“木中之王”地位?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主席杨波。文化财富:随着中国红木产业飞速发展,资源的稀缺已是有目共睹。在传统的黄花梨、紫檀、老红木这老三样中,紫檀似乎并未得到业界足够重视。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杨波:资源稀缺的确日益紧迫,一是好材料越来越少了,二是国际公约升级后随之而来的炒作加重了原材料的稀缺感和产业饥渴感。其实有心人仍能发现,稀缺下存在着一些好机会。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紫檀就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文化财富:您说现在紫檀是一个“很大机会”,这么说意味着什么?
杨波:首先紫檀的历史传承很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各种颜色中中国人历来最看重紫色。民间常用“紫气东来”表示吉祥富贵,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今天,对紫色的推崇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在讲究的人家在修造院落、盖房架屋时还将“紫气东来”的书画贴到门框房梁上。古人还把紫色与做官联系起来,很多官服是紫色。清代时,紫色成了皇家专用,连皇族居住的宫城都称作“紫禁城”。而清代帝王对紫檀的推崇和大量使用紫檀来制作家具,也把其推到了京作家具顶峰地位。紫禁城里家具主角,就是器形硕大、气势恢弘的紫檀家具。
文化财富:一提紫檀,人们首先想到它是京作家具的代表用材。它在历史上是否有更为久远的传承?
杨波:早在东汉末期,紫檀就作为一种香料由外邦进贡给皇室。到了唐代,紫檀已开始被用来制作乐器,日本正仓院就收藏了唐代的一把紫檀琴。明代中后期,随着海禁开放,紫檀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由于实在太贵重了,当时只在宫廷和上层社会使用,明朝皇帝还曾经下令:禁止民间使用紫檀。
紫檀材质本身也极好:质地如缎似玉,纹理细腻致密,色泽沉穆肃静,美观庄重,帝王们没理由不喜欢。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宫廷家具中,紫檀占了很大比重,由于乾隆最爱紫檀,他对紫檀家具器物的钦制又占了清代紫檀家具的80%以上。近几年在国际拍卖场上中国古典家具最高成交纪录的也是紫檀家具:2009年,一件乾隆御制紫檀宝座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8578万港元;去年6月,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对清代紫檀顶箱柜拍出了9315万元高价。
文化财富:拍卖场上最高价属于紫檀,但在现实生活中,黄花梨却遥遥领先,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杨波:黄花梨的价格目前已经是紫檀的8到10倍,连大红酸枝好料的价格也到了每吨30万至60万元,直追紫檀。历史上明清两代紫檀和黄花梨的身价没这么悬殊,且紫檀的身份地位要更高。民间能看到那么多黄花梨家具,但看不到紫檀家具,是因为当时讲究使用者的身份地位,民间是不能随便使用紫檀的,但黄花梨是可以用的,只要有钱就可以拥有材料。
据专家考证,紫檀在清代时的官价是金丝楠木的20倍,一对紫檀顶箱大柜的官价相当于15间官房的价钱。这个价格相当惊人。
经过对比会发现,紫檀目前仍处在一个价值洼地,这意味着它在传统红木中已成最值得投资和看好的材质。
文化财富:看来过去紫檀的地位是最高的。那时的平民百姓无缘用紫檀,而今封建等级制度被打破了,为什么紫檀没有创下最高升势?
杨波:这个问题要从三方面谈。首先传统的紫檀材料只有印度生产,输入中国的材料数量受一国控制,忽多忽少,影响到供求关系,价格就会忽高忽低。
其次,这种价格波动传导到红木行业,造成了企业的不自信和风险感。你进料太多了价格就会掉下来,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心态。
再者,由于源头材料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变化忽高忽低,也会影响紫檀家具在终端市场价格,令消费者心态不稳定。
以上是材料供求关系影响下的消费者心态,直接导致了紫檀的徘徊不前。
文化财富:除了心态因素,目前市场上紫檀产品的质量是否也对消费者有影响?
杨波:对于紫檀产品,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它非常适于雕刻,你看清代宫廷家具,雕琢了不少龙凤花卉等吉祥图案。但宫廷当年是不计成本,舍得用大料,现在不少厂家毕竟是商业经营,他要计算成本,有时候禁不住诱惑在材料上就会拼拼补补。产品刚出来时因为有雕琢图案,还可以遮掩一下。但时间一长就会露馅,家具开裂了,消费者心里不高兴,因此会心存芥蒂,会对市场上的紫檀家具有看法,这也是紫檀近几年难以有更好表现的原因之一。
文化财富:怎样改变心态,让紫檀重新辉煌起来?
杨波:从上面的分析看,这几年紫檀价格主要受外因影响,紫檀本身没有问题。要重新确立紫檀的“木中之王”地位,就需要企业和消费者都调整心态,同时也需要大家放远眼光。一是远到历史深处,重新认识紫檀在明清家具中的地位和价值;二是远到将来,因为紫檀本身材质名贵,生长期又很漫长,材料肯定是稀缺的,从长远来看它还是会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其实,既然黄花梨、老红酸枝涨上去了,紫檀有朝一日也会追涨上去。这种涨势一旦发动起来,应该不会比当年黄花梨差。
文化财富:目前紫檀材料状况如何?能否支撑企业的开发利用?
杨波: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大家开发都不太多,加上印度曾经有适度的出口放量,现在存量还是比较乐观的。据我观察,目前材料的材质都是最好的,实心度、出材率都达到了90%以上,有不少大料平均每根在30公斤以上。我做家具十几年来,也没见过像这么好的料。但是从长远看,由于它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级别会不断升级,这样的料将会越来越少。
文化财富:从您以上分析来看,若不把紫檀家具开发起来,重新确立其地位,实在是一种遗憾。您曾为黄花梨鼓与呼,使黄花梨代表的家具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在紫檀家具开发方面,您有何建议?
杨波:以前做其他家具时,我们已陆续吸收了一些优质紫檀料,从今年起,我们会加大力度收好料,开发制作一批明式无拼补的紫檀家具。估计会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一些紫檀精品家具。
现在面对红木资源稀缺的现实,一些厂家有些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好。其实,有实力的企业应该重新定位紫檀,它是最主流的红木家具用材,不管历史文化传承还是工艺传承都很丰厚。把紫檀重新整合一下,做些传世精品,致力于挖掘紫檀在文化与资源上的双重价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
北岳
创办于1997年沭阳县星星木材加工厂集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制造型企业,现有8台带锯行车生产线,在岗员工40余人,工厂占地20余亩,标准化厂房4000平米,板方年产量15000方。公司发展21年间,产品远销,四川,河北,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地。多次荣获“纳税大户”“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而就在近两年,随着全县木材企业的日益增多,木材的价格是逐年走低,有时甚至还出现产品滞销情况,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和生存考验。
如今,在沭阳县向技改要效益已经成为木材加工厂行业经营者的一致共识。近年来,沭阳县多方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了“鼓励工业企业技改设备投入扶持政策”,在先进设备引进、科学技术改造上“给力”企业发展;而木材加工企业也主动“发力”,积极与高等院校结盟,加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青伊湖镇党委书记马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促进转型升级、打造板材基地、壮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来引领,加强骨干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在税收、贷款融资、土地供应等方面予以最大限度的扶持,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政府“给力”、企业“发力”,大大激发了全县木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活力。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木材加工高新技术企业5个,省级研发中心4个,拥有杨木加工,木材加工,中高密度板、LVL顺向板、画材、家具、木地板、细木工板、各类贴面板等三十多种产品。据统计,2012年1-11月份,全县木材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6.54亿元,同比增长16.4%,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2016年的中国木制品行业,正经过前期粗放型增长之后迎来阵痛和转型,差异化产品的研发、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品牌化企业的运作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向。木制品行业发展遇到的挑战,从另一方面来看,更是一种机遇。
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木制品行业的风向之一
中国自身具有庞大的木制品消费市场、世界最大的家具工业,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其他国家没有竞争余地;越来越年轻的客户群体青睐于木制品生产的定制化和多元化。目前,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迫使衣柜企业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水平;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态化,导致木制品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
今后5年,工厂里的工人是90后,他们更倾向于、也更善于利用自动化机器完成全部操作。中国木工机械伴随着木业行业的飞速发展,将通过减人增效、机器换人求发展,中国木业行业装备的数控化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木制品企业自身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推进工业4.0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木制品产业已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和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在国际家具生产和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仍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的推动下,木制品产业作为“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质增效,将是推进工业4.0过程中极具增值和引领作用的一环。
纵然已是全球木材加工生产大国,我国木工企业要在世界上站稳脚跟,依然任重道远。令人欣慰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国内市场仍存在刚性需求,企业在产品智能化、可靠性上一直瞄准更高的追求,行业整体向定制化、优化、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在材料的选用上更注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高效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与其他材料的有效复合利用;“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日益受到市场推崇,木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促使其自身加紧制造“硬”技术与管理“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下改造与提升木制品产业,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与数控加工、大规模定制与数字化柔性制造已是大势所趋;在管理模式方面,木制品企业需更注重数字化信息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与整合、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资源与环境、需求与保护的有机协调与统一。
中国木制品行业经济危机即将过去,木制品行业的重组和洗牌刚刚开始,诸多挑战也摆在我国木制品行业面前。绿色制造也将是中国木制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在这条大路上走好走稳,国家层面、行业之间、企业自身,都在作出自己的努力。
办法要求:各地要按照《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126项行政审批项目通知》要求,做好省局下放的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核发许可权力承接工作。同时,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核发后续监管。
办法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部门建立健全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监管,对未经批准设立的加工经营企业、或超范围经营加工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对收购大肆非法木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追究责任人责任。
办法要求: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自律作用,引导积极投资造林,培育森林资源。
宿迁市林业局已经将该办法下发至各县区,要求各县区认真执行,切实加强木材加工企业后续监管。(森林资源管理处)
印尼家具和工艺品企业提醒政府,该行业正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工艺熟练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该行业有两名发言人代表,敦促政府向企业提供支持,以便实现出口目标。
印尼藤家具和工艺品协会(AMKRI)秘书长表示:充分扩展培训、支持企业升级,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因素。2015年,印尼家具出口将近20亿美元,与全球家具业的1400亿美元来说,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
2016年国际家具博览会(IFEX)刚刚结束,今年印尼制造商获得订单价值约3.25亿美元。
(记者徐小兵)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