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人与红木的九年长跑:访博美红木总经理陈碧月\明清家具镶嵌工艺鉴藏
近几年,在收藏热潮中,红木收藏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作为兼具实用与收藏功能的藏品,红木家具、红木工艺品等,不仅被高端人群所喜爱,还深入寻常百姓家。这类藏品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其收藏价值如何判断?在收藏与后期保养中该注意些什么?本期,海都《艺术鉴藏》专访出身“红木世家”的博美红木总经理陈碧月,走进红木收藏的殿堂。
人物名片
陈碧月,泉州惠安人,福建知名红木品牌——博美红木总经理,在泉州从事红木销售已9年,在经营红木的同时,对红木有颇深的研究与了解。
传承红木世家与红木为伍九年
“与红木打交道越久,对红木越着迷。”
陈碧月与红木的结缘,有着天然的家庭基因。家里的祖辈们都在从事红木的销售,因此从小她就耳濡目染。也正因为如此,从校园步入社会时,陈碧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红木为伍,并选择当时已有十多年历史的老红木品牌——博美红木。此后九年,博美红木的蓬勃发展,证明她眼光的独到。
一份事业做九年,很多人都会面临疲怠期,但陈碧月却不然。与记者聊起红木时,陈碧月对红木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言语间溢满对红木的热爱。她告诉记者,最初从事红木行业是出于职业的需要,可是与红木打交道越久,对红木越着迷。一方面,红木工艺、知识、家居装饰功能极为丰富,就像一本读不完的好书,让人不断对其产生好奇与新鲜感;另一方面,拥有深厚文化及历史积淀的红木,会带领个人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接触志趣相投的朋友以及相关文化。
如今,陈碧月不仅喜欢收藏红木,而且对陶瓷、寿山石等艺术收藏品也广泛涉猎,她说是红木丰富了她的人生。而如今,她的红木家具等产品,不仅通过门店销售,还进入了泉州青年书法会馆等文化场所。
判断红木价值注重型、材、艺
“这三个方面,与红木的未来升值息息相关。”
作为红木销售者及收藏者,陈碧月对红木的价值深有体会。“比如红木家具,既能几十年地满足家居生活使用、装饰功能,又能让购买者在使用中享受到升值的乐趣。”陈碧月道出近几年大家热衷红木收藏的原因。据其介绍,从其入行到如今,了解红木、收购红木的爱好者成倍增长。
如何才能收藏到具有升值潜力的红木?陈碧月支了3招,“在挑选红木时,要注意型、材、艺三方面”。
型,即注重产品的设计,看其设计方面的比例是否协调、是否具有艺术美感等。
材,指产品的材质,就材料来讲,家具的材质越优越好。自红木国标出来之后,到目前为止,有五属八类33种木材,5属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要详细了解、对比。
艺,指工艺。陈碧月表示,以红木家具为例,水平高超的工匠,出样时根据木材的纹理、缺陷、材料大小以及木材特性等多种因素,纹案雕饰、镶嵌打磨、榫卯结构等各个程序的良好处理都能提高家具的收藏价值。藏家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其光洁度如何,木料是否匀称,榫卯结构是否合理等工艺细节。“这三个方面,与红木的未来升值息息相关。”陈碧月说道。
红木家具长期保值后续保养很关键
“后期保养要重视,可参照九大保养窍门。”
在采访中,陈碧月谈道,红木最常见的还是以家具形式呈现。其中,明式与清式是目前的市场主流。据其介绍,明式家具造型简练、线条圆润、比例和谐,充分展示出木材的自然美;清式家具用料厚重、造型圆浑隽美、雕刻细腻生动、制作规整华丽、大气沉稳,更显尊贵气派。在选购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居风格及个人的品位爱好进行选择。
由于家具通常在日常生活中会被应用,因此不论选择哪种,后期的保养都需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其保值、升值功能。她归纳了红木家具的九大保养窍门:
首先,红木家具在室内摆放的位置应远离门口、窗口、风口等空气流动较强的部位,更不要受到阳光的照射。
第二,冬季不要摆放在暖气附近,切忌室内温度过热,一般以人在室内穿着毛衣感觉舒适为宜。
第三,春、秋、冬三个季节要保持室内空气不干燥,宜用加湿器喷湿,室内养鱼、养花也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
第四,夏天暑期来临,要经常开空调排湿、减少木材吸湿膨胀,避免榫结构部位湿涨变形而开缝。
第五,要保持家具整洁,日常可用干净的纱布擦拭灰尘。不宜使用化学光亮剂,以免漆膜发黏受损。为了保持家具漆膜的光亮度,可把核桃碾碎、去皮,再用三层纱布去油抛光。
第六,台类红木家具的面板,为了保护漆膜不被划伤,又要显示木材纹理,一般在台面上放置厚玻璃板,且在玻璃板与木质台面之间用小吸盘垫隔开。建议不要用透明聚乙烯水晶板。
第七,尘埃其实是一种有磨损性的粒子,在擦拭灰尘时,要用软棉布顺着木纹来回轻擦。如使用硬干布擦漆面,会对漆面造成磨花现象,令其失去光泽。
第八,每隔半年或一年可在家具上打蜡一次,对保护家具具有一定的帮助。
第九,如果移动家具,应将家具提起,不要拖行,以免造成家具整体结构的松动。
清紫檀边点翠山水插屏清紫檀边点翠山水插屏清紫檀嵌大理石罗汉床
文、图/胡德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编辑/陈盛娥
明清两代家具的镶嵌手法和镶嵌材料丰富多样,尤其是清代,运用多种工艺手法,多种材料结合,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形成以“技艺绝伦”、“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为特点的清式家具。
故宫现存镶嵌家具品种及其产地
故宫现存镶嵌家具甚为丰富,表现在造型装饰上更趋于观赏性、艺术性,集多种工艺技法于一体,雕镂镶嵌,极尽工巧。从清宫档案《宫中进单》中可以看到故宫现存镶嵌家具品种及其产地:
雍正六年八月初一日,云南总督臣鄂尔泰进:大理点苍屏石九块。
乾隆十三年八月初三日,两广总督兼管海关事物策楞进:镶玻璃围屏十二幅,镶玻璃插屏一对,镶石小香几三对,镶石方圆香几二对。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内务府员外兼佐领管理九江关税兼窑务舒善进:紫檀镶影木嵌瓷宝座一尊,紫檀镶影木嵌瓷书案成对,紫檀镶影木嵌瓷炕书架成对。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三日,江苏巡抚萨载进:紫檀镶嵌三屏风成座,紫檀镶嵌宝座成件,紫檀镶嵌顶柜成对。紫檀镶嵌长方挂屏成对,紫檀镶嵌横方挂屏成对。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造办处主事长端恭进:嵌玉庆丰插屏成对。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苏州织造舒文进:紫檀镶嵌玻璃塔灯成对,铜镀金镶嵌玻璃磬式桌灯成对。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奴才和琳跪进:珐琅画玻璃桌灯四对。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奴才承安恭进:紫檀嵌玉珐琅插屏成对,紫檀嵌玉插屏成对。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初一日,睿亲王进:嵌玉百子屏风成对,珐琅盆景挂屏四扇。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初三日,和伸进单:紫檀嵌玉群仙祝寿桌屏成对,紫檀嵌玉八方向化四海升平挂屏成对,雕漆嵌玉博古桌屏成对。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安徽巡抚朱圭进:御制菊花诗嵌玉挂屏一对,御制翠云赤帻嵌玉插屏一对。
以上只是《宫中进单》档案中极小的一部分,总结归纳可以得知,各类镶石或嵌石器具二十八件,各类或镶或嵌器具一百六十三件,各类嵌瓷器具十三件,嵌各种木雕器物三十三件,象牙制品一件,嵌玉制品八十件,嵌珐琅制品二十件,嵌金银片制品二件。共计三百四十余件,以玻璃、嵌玉和镶各种木雕占多数。
明黑漆洒螺钿圆凳清康熙黑漆五彩罗甸书格此外,镶嵌家具制作来源广泛,每个地区依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嵌螺钿家具主要产自山西,亦是“晋作家具”代表。晋作镶嵌主要是大漆螺钿,漆灰较厚,甸片亦较厚。山西嵌螺钿主要为平嵌,镶瓷板家具以江西制作较多,江西是全国著名的瓷都,因此镶瓷家具较多。制法是先烧好特制的瓷板,再在瓷板四边镶框做成柜门、屏心、桌面凳面等,与其它地区大不相同。山东潍坊以嵌金银丝享誉四方。嵌金银丝工艺起源于明代万历年,为明代艺人田小山首创。直至今天山东潍坊还有个金银丝镶嵌厂。嵌五彩螺钿家具以扬州最为著名,清宫中收藏的嵌五彩螺钿家具应为扬州制造,或出自造办处内扬州工匠之手。浙江宁波以嵌牛骨、象骨及牛角家具数量最多,嵌象牙家具、珐琅家具以宫廷造办处为主,还有一些家具则按内廷样式交由广州承办制作。另外广州的嵌金银及花丝、嵌点翠、嵌玻璃油画等,都比较有名。
宫廷镶嵌家具的工艺特点
宫廷现存的镶嵌家具以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等光彩夺目的名贵材料来做装饰,可谓是集多种工艺之大成。镶嵌方法有两种,一为平嵌法,二为凸嵌法。它们均代表了清代家具制作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
平嵌法多体现在漆器家具上,木制家具也用平嵌法。漆器家具的平嵌法是先以杂木制成家具骨架,上生漆一道,趁漆未干,粘贴麻布,用压子压实。晾干后再涂生漆,趁生漆发粘,将事先准备的嵌件依所需纹饰粘好,再在地子上漆灰腻子两遍,且每次均须打磨平整。第一遍稍粗,第二遍稍细,漆灰要与嵌件齐平。这层细灰干后,略有收缩。然后根据所需颜色上各色漆,通常要上两到三遍,使漆层高过嵌件。经打磨,把嵌件表面完全显露出来。再上一道光漆,即为成器,其它质料的镶嵌亦有采用这种做法。
在安装合页、面叶、扭头、吊牌、提手、提环、眼钱、包角、拍子、套腿等金属饰件时,如果是带有各式花纹的饰件,就用暗爪。在安装合页、面叶、扭头、吊牌、提手、提环、眼钱、包角、拍子、套腿等金属饰件时,如果是带有各式花纹的饰件,就用暗爪,如果是光素饰件,一般用浮钉。平嵌法都用暗钉,即在背面焊上铜钉,铜钉分两叉,先在大边上打眼,打好孔后,再把透出的双钉向两侧劈分,饰件便牢牢地固定住。
凸嵌法,即在各色素漆家具或各种质料的硬木家具上,根据纹饰需要,雕刻出相应凹槽,将嵌件粘嵌在凹槽内。嵌件表面再施以适当的毛雊,使图案显得更加生动。这种嵌法的嵌件表面多高于衬地。由于其起凸的特点,使纹饰显出强烈的立体感。此法同样适用于金属饰件的镶嵌,家具表面不起槽,只在家具上打眼,把饰件平放于木框表面,用暗爪或泡钉钉牢,装好后,饰件高出家具表面,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强烈对比。
镶嵌工艺自古有之,但空前普及却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可谓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而且主要体现在家具上,且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风彩。
昨日,一网友向记者透露,她家珍藏有一金丝黄香檀木雕“龙凤呈祥”愿意以180万的价格出售。
几经周折,记者见到了这座神秘木雕,木雕高2.4米,底座直径75厘米,呈金黄色,整座木雕散发出清新的香味,有驱蚊虫的功效。
据了解,该木雕20年前由印度进口。该女士希望泸州人来收藏,她有时间也可以看看。有意者可拨打13882779006,也可拨打泸州网热线0830-2593220联系。(新报记者初旭摄影报道)
子川北齐杨子华《校书图》南宋《孝经图》
传统书房文化>>>
床与榻:承载风雅与斯文
:书房家具详解之六
文/子川编辑/刘玲芳
人物名片>>>
子川,传统书房文化独立研究者。2012年出版专著《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
核心提示>>>
榻与床同源,但造型有所不同。榻体狭长、矮小,地位略低,整体靠近地面,有如匍匐在地的样子。材料多用竹木,间或由石头雕制,用于室外园林小景。
床:人所坐卧曰床
当代人对“床”的认识一般局限于卧室里的床,功能也仅限于休息。但在中国古代,床并非如此简单,在它所具备的综合功能里,尤其突出的是文化功能。古代的床尤其是传统的大床,曾经在文化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校勘文章、写诗作画、传道授业、讲经说法等文化活动,无不围绕着宽阔的大床进行;文献典籍、手卷册页、绘画图轴等文化经典,也时常摆放在床上,聚集起满床的风雅,因此将“床”归类于书房家具是毫无争议的。
大床是一种很宽大、可同时用于坐卧与文化活动的家具,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的描述,《说文解字》中对床的解释为:“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意思是说,床是古人用来安放身体的器具,可坐可卧,十分方便。休闲时盘坐或跪坐在床上,身子倚于几,晚上亦在此就寝,早晨起来把枕头与席子收起即可。现在还使用大炕的北方农村等地,仍然保留着一种习俗,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要把枕头、被子和褥子收起,露出褥子下的席子,平时活动如女子做针线活或者大伙吃饭等,就在席子上进行。古代的床,其主要特点就是床面宽大,有的设屏板或护栏,并逐渐演变为大型卧具如“架子床”或结构更为复杂的“拔步床”。床面较小的一般叫作榻,如唐代徐坚在其《初学记·器物部·床五》中引用汉代文献《通俗文》时写到:“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为枰,八尺曰床。”
床的起源应为多重叠置的席子,在更早期的周朝,席子因使用者的身份不同而有材质和数量的区分,以“多重”为贵。如《礼记·礼器第十》记载:“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多层席子的叠加自然具备了一定的高度,于是逐渐演变成为木制的矮床。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讲学图》中绘有讲学的场景,其中主讲师就坐在稍高的台上,这种台子就是从席子演变为大床的过程中出现的“床”形象之一。
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说法图》中,维摩诘所坐即为典型的唐代大床,李白也正是坐在这样的床上吟出了著名的诗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种床的样式在北齐杨子华的《校书图》中也有清晰的描绘,右侧还同时画有胡床,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马扎,两者可进行直观的对比。画中还描绘了很多器物如笔、纸、多足砚、古琴、杯盘等,书写、弹琴、校勘等文化活动都可以在大床上进行,可见床在书房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根据绘画中大床的明确形象,可知床的四周没有倚靠,也没有扶手或遮挡,多安放在空间中的主要位置,重要人物坐在床上,其他人可以围着床或坐或立。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南宋绘画《孝经图》中也描绘有众人围坐大床听讲的情景。
元代刘贯道《消夏图》由此可见,古代书房里的大床除了具有家具的基本功能之外,更是文人雅集之地,往往聚集了满床的斯文儒雅。当然,前提是书房内部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元代刘贯道所作《消夏图》中也画有大床形象,这种样式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后虽逐渐减少但并未消失,如清代禹之鼎所绘《王原祁艺菊图》中仍可见此种大床的形象,床上摆放着图书、册页、手卷等,在文人士子的心目中,床有时甚至代替了书架。
清代禹之鼎《王原祁艺菊图》床外说床
一、具有“流动”气质的胡床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中,右侧绘有一人坐于“胡床”之上执笔批校文字。胡床也叫“交杌”,即现在常见的“小马扎”,如有靠背,则称为“交椅”。这种样式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胡床是由游牧民族传到中原的一种坐具,可以轻易合起,方便携带。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累了就支起胡床休息。胡床座面较窄,人平坐的高度基本固定,一般在膝盖上下。这种交叉结构的胡床要想获得较富裕的前后宽度有两种方式,要么降低整体高度,要么延长交叉腿足的长度,可腿足太长会使收拢后体积增大不便携带。
敦煌257窟北魏壁画上画有一张可容纳两个人并排而坐的“双人连坐交脚胡床”,也只是顺左右向延长,前后宽度还是与单人马扎一样。王世襄先生在其《山西民间家具三种》一文中谈到的三座长交椅,其样式就与敦煌壁画中双人连坐交脚胡床一脉相承。
大床和胡床源自于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透露出的风格与气度也因此全然不同。胡床是一种临时坐具,具有游牧民族流动、时刻等待出行的气质。传入中原之后,胡床被改造成带靠背和扶手的交椅,同样为出行所用,这正是两种相异的坐具文化理念相互碰撞产生的结果。中原本就存在的大床则有着另一番气度,不急不躁、安然沉稳。这样的大床可以承载整个身心,其放松而随意的姿态与坐在马扎上有很大的区别,心态自然也就有所差异,可以说这样的床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度。
二、佛家不坐高广大床
佛家戒律中有一条“不坐高广大床”,所谓高广大床是指上述中原的大床。《阿含经》云:“床高一尺六寸,非高也;阔四尺,非广也;长八尺,非大也。但过此量者,名高广大床,不宜坐也。”明代高僧藕益大师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称:“床足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即高且广,即名为大,非出家人所宜坐卧也。”出家人不坐高广大床,是因为要约束、控制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以精进修行。高广大床可随意躺倒或歪斜,导致心神放纵,不能保持精进。唯有高矮大小适当的坐具,才有利于修行,因而佛家有此戒律。
三、托泥,床的特殊底足
中原大床因为床面宽阔,可以同时坐几个人,承受重量较大,若设四只单足,只有四个着力点,足之间的床板容易向下弯曲塌陷,四足也易陷入地面。因此,足的样式需要经过特别设计,使用四段略窄的木板同时着地,形成一个与床面平行的面,以此为足。这种样式就是后来所谓的“托泥”,许多家具都采用了此种形式的底足。
床的每个侧面都有壸门,越宽大的床,侧面开的壸门越多,如杨子华《校书图》中的大床,正面有四个壸门,壸门之间即为支撑。它的作用只是将重量分散到下面的托泥上,再经此分散到地面上,所以托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底足,这种结构对于大型底座的器物承重来说是非常合理的。托泥的使用还易于在地上找到合适的支点,容易放得平稳,尤其在室外,四条细腿不宜稳当,但一个平面就容易得多。大床的重量被分散到平面的许多点上,腿足承重不大,不易折断,是非常巧妙且合理的设计。
如果去掉足下的木板,只将中间的几个支撑作为腿足,直接承担床体重量,床的整体造型就会像多足虫一样滑稽,十分不雅。托泥使其构成一个整体,显得稳重大气,且功用具足。宋元时期这种做法虽未失传,但却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错误,如一些带托泥的大床、圆凳、小型几案等,大多属于“足下安足”。也就是说,在腿足已经做好且整件器物已经很完整的情况下,额外再加上一个托泥,或者在托泥之下再添加小矮足,实为画蛇添足之举。
榻:长狭而卑曰榻
榻与床同源,但造型有所不同。汉代刘熙《释名·释床帐》中对“榻”是这样描述的:“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个中之意即榻体狭长、矮小,地位略低,整体靠近地面,有如匍匐在地的样子。材料多用竹木,间或由石头雕制,用于室外园林小景。独坐小榻称为“枰”,因其榻面小,仅能坐一人,故亦称“独坐”。
河南郸城出土的西汉石榻,高19厘米,长87.5厘米,宽72厘米,榻面上刻有铭文:“汉故博士常山大傅王君坐榻”。从其高度、大小上判断,当属独坐小榻。另有“合榻”,就是可以同时坐两人的双人榻,也可以将两张独坐合起来并称为一个合榻。河南灵宝张湾汉墓出土的陶榻,即为双人榻的实物资料。
WRI的全球森林观察(GFW)项目总监CrystalDavis表示:“挪威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将为森林保护事业做出极大贡献。GFW也将从中受益,并准备面向用户提供该增强型图像,继续为森林监测提供一流的数据、技术和工具。此次改进图像精度意味着GFW可以更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全球森林变化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WRI于1997年设立GFW项目,最初只提供喀麦隆、加拿大、加蓬和印度尼西亚4个国家的森林卫星图像。2002年,GFW的工作范围扩展至智利、俄罗斯、委内瑞拉、刚果(金)及美国,不但提供这些国家的森林图像,而且发布了分析报告,内容覆盖各国森林情况、林内活动影响等情况。2004年,GFW与中非各国政府合作,创建了交互式森林和土地使用在线地图集。首张地图集是与喀麦隆环境和森林部合作建立。在2005-2011年的6年期间,GFW继续制作全球和区域森林地图,并基于该地图数据开展分析。2014年WRI在前20年的经验基础上启动GFW2.0线上交互平台,提供全球森林监测数据。从2015年开始,针对森林退化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如建立“GWF商品”频道,评估供应链中商品的可持续性;建立“GFW火灾”频道,监测东南亚地区林火、泥炭地燃烧以及雾霾动态;建立“GFW气候”频道,分析毁林对气候的影响。2017年,GFW打造的移动终端APP上线,其离线功能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本地图像支持,用户可下载数据与信息到手机中辅助林间工作。
清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清榉木供桌清鸡翅木座屏
中国家具制作发展到清乾隆时期,整体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明式家具古、雅、精、丽的风格转变成造型厚重、雕饰繁缛。同时,清代家具的艺术风格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大致可分为十一派,其中以苏式家具、广式家具、京式家具最有代表性。
清代家具的雕饰繁缛主要体现在吉祥图案上面,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景物纹、几何纹应有尽有,图案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不仅贵族用的家具和百姓用的家具吉祥图案不同,就连不同流派的家具在吉祥题材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文/钟葵
图:资料图片
解读清代家具
中国的家具制作从明中期到清早期就进入了黄金时代,此时期的明式家具以其古、雅、精、丽的风格和舒适耐用的样式享誉中外,对后世家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乾隆始,家具制作风格大变,“盛世”时期的清代社会奢靡之风日盛,家具制造用材精良,造型厚重,形体庞大,雕饰繁缛,形成了浑厚庄重、雍容华贵的风格。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其材质之优、工艺之精、雕饰之繁,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而,清代家具的繁荣好景不长,道光以后至清末国力衰退,民生凋敝,家具制造的用材和工艺都每况愈下,无法与明式家具和乾嘉时期的家具相比。不过,清晚期的家具也有它的特点,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这个时期的家具制作用材广泛,形式多样,融合中西艺术,风格独特。
总的来讲,清代家具用材广泛,工艺复杂。高档家具大多用紫檀、花梨木、楠木等名贵木材制成,质地坚硬,木纹美观。除了木质材料外,清代家具还用象牙、大理石、宝石、珐琅、螺钿、竹藤、丝绳等多种材料,结合雕刻、镶嵌、漆饰等多种工艺手法,精雕细作,并吸收西式家具文化的长处,仿制西欧家具样式。
另外,清代家具在风格上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性特色,大致可分为苏式家具、京式家具、广式家具、宁式家具、徽式家具、扬州家具、湖南竹制家具、云南家具、晋式家具、湖北树根藤瘿家具、鲁作家具等十一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人们称为“三作”或“三式”的苏式家具、广式家具和京式家具。
明式家具以“苏作”为主
苏式家具又称“苏作”,是指苏州及周围地区制作的家具,其特点是造型和纹饰朴素大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结构合理,雕琢细腻,玲珑剔透。另一特点是惜材如金,物尽其用。大件器物还用包镶技法,即以柴木为骨架,外面粘贴红木薄板,由于做工精细,以致很难让人看出破绽。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其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柔婉、空灵、典型、清新的格调博得世人喝彩。进入清代后,苏式家具开始向繁缛转变,非常注重装饰。
广式家具豪华大气
广式家具亦称“广作”,是指广州及周围地区制作的家具,是清代乾隆以来独具特色的家具流派。广式家具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技艺,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国外家具的造型手法,形成了广式家具独有的风格。广式家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造型端庄稳重,豪华大气;二是木质一致,一种家具均用一种木料制成;三是装饰花纹变幻无穷,雕刻有力,刀法流畅,打磨精细。广式家具用料以酸枝木为主,也有紫檀木和花梨木等。为了显示红木的色质美和花纹美,广式家具常被精心打磨后直接涂清漆,称之为“广漆”。
京式家具亦称“京作”,主要是指清宫造办处生产的家具。京式家具用料考究,以紫檀为主要材料,也有黄花梨、楠木、乌木、酸枝木、榉木等,造型古朴大方、稳重典雅。由于宫廷制作的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等珍贵材料,其豪华程度非民间家具可比。
贵族家具喜用“双龙戏珠”
清代家具的吉祥图案丰富多彩,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景物纹、几何纹等应有尽有。
苏式家具的吉祥纹饰多采用历代名人画稿及传统吉祥纹饰,如岁寒三友、山石花鸟、海水云龙、折枝花卉等,西洋纹饰较少。广式家具既雕刻有来自西方的莲叶纹等纹样,也有中国传统的夔纹、风纹、螭纹、海水云龙纹等。京式家具常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和汉代石刻艺术中吸取素材,其吉祥纹饰显得古拙典雅,除常见的龙凤纹外,以勾云纹、兽面纹、蟠纹、回纹等最常见。
而宫廷贵族用的家具和普通百姓用的家具吉祥纹饰也有所区别,宫廷贵族的家具多用“双龙戏珠”、“五福捧寿”、“祥云捧日”、“洪福齐天”等吉祥图案,表达出宫廷贵族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欲望;百姓的家具多用“年年有余”、“连生贵子”、“花开富贵”、“鹿鹤同春”、“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表达出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