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白蜡木饱受入侵性真菌困扰,政府出招应对\什么是红木家具的“衣服”
详细内容

欧洲白蜡木饱受入侵性真菌困扰,政府出招应对\什么是红木家具的“衣服”

时间:2020-10-11     人气:845     来源:     作者:
概述: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网站2019年4月1日报道,在整个欧洲地区,白蜡木饱受入侵性真菌Hymenoscyphusfraxineus的困扰。白蜡木枯梢病导致叶片枯萎,新枝死亡,甚至整株死亡,森林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德国联邦自......
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网站2019年4月1日报道,在整个欧洲地区,白蜡木饱受入侵性真菌Hymenoscyphusfraxineus的困扰。白蜡木枯梢病导致叶片枯萎,新枝死亡,甚至整株死亡,森林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通过其实施的“联邦生物多样性计划”,提供230万欧元资金,委托基尔大学牵头,于2019年2月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对上述真菌和白蜡木枯梢病疫情开展调研,研究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应采取的保护措施。项目预计2025年结束。
该项目重点工作是保护以白蜡木为优势树种的森林中的濒危植物和真菌种群。科研人员首先研究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受真菌感染的白蜡木的病情,以及白蜡木死亡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与国营和私营林业公司一道开展造林,包括种植来自不同地区的白蜡木种苗以及停止采伐白蜡木老树,从而保持白蜡木活立木的数量,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科研人员还将建立示范区和参照区,服务于物种保护、白蜡木生长的长期观察和公共教育。基于项目追踪研究的结果,将针对整个德国林业经营实践提出建议。该项目还将调查其他本土树种(如榆树、欧洲小叶椴、梧桐枫和鹅耳枥),评估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白蜡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期将这些树种与白蜡木一起种植,形成混交林,确保森林在较长时间维度下的生物多样性。
白蜡木枯梢病最初出现在东亚,后经东欧传播至整个欧洲,于2007年在德国首次被发现。受感染的白蜡木从最初的枝叶枯萎,到每年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树木死亡。由于白蜡木感染真菌患病的情况多发生在德国且疫情较为严重,德国认为其对此负有特殊责任。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主席BeateJessel博士表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丰富森林的生物多样性,这也是联邦生物多样性计划支持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的重要途径”。

清19世纪髹漆描金嵌宝石“庭院仕女婴戏图”立柜(一对)

知木

髹漆、烫蜡、擦油,一方面是对红木家具的保护,另一方面把木头不同的色差倒齐,工序之复杂,对材料的要求之高,其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

红木家具外表处理有“南漆北蜡”之说,即南方天气潮湿,为保证新家具不变形和防虫害,流行用“大漆”进行外饰;而北方天气干燥,为防止新家具开榫变形,讲究外表打蜡处理。因此,漆、蜡、油也被称为红木家具的“衣服”。从古至今,随着工艺的发展,工匠在红木家具使用的漆、蜡、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髹漆:红木家具最早的“衣服”

大漆是红木家具最早的“衣服”。它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

上漆工艺既能使家具防腐防潮,又适合美化加工,应用于家具的历史悠久,成为中国家具主要的装饰方法。从商周时期至南北朝,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主流。

明代以来,漆饰工艺十分发达,能工巧匠辈出,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民间漆饰比较简朴,宫廷则讲究华丽。清代以后,黑色的大漆家具有着广泛的市场,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种文化传统。

生漆涂在家具表面形成漆膜,漆膜表面反射光线的多少就形成或显示了漆膜的光泽,能全部或大部分反射光线的漆膜则光泽度高,只反射部分光线的则光泽度低。

漆膜光泽一般用60°镜反射仪测得,根据漆膜光泽的高低,通常分为高光、半光、平光三类,其中半光即为现代家具市场上所称的哑光。

漆膜表面光泽的高低由漆膜表面粗糙程度决定:表面平光泽度高,表面糙光泽度低。因此,漆膜与家具表面砂光程度密切相关,砂光的次数愈多,砂纸标号愈高,光泽就愈高。

烫蜡:红木家具的“保护层”

保养红木家具的烫蜡也对材料有很高的要求,要选择天然的蜂蜡,即由蜜蜂蜡腺分泌出来的蜡。蜂蜡中所含脂类中的软脂酸蜂花酯(约占80%,是蜂蜡主要成分)对木材纤维有紧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质虫蜡素和挥发油对木材有养护作用。

传统的工匠师傅在烫完蜡之后还有起蜡的工序,即用蜡起子将残存在家具表面的浮蜡铲净,直至用手摸上去感觉不发黏为佳。起蜡要仔细认真,特别是有雕刻的地方,不能留残蜡,否则会影响家具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精湛熟练的老师傅,一次就可以将烫蜡涂得恰到好处,不用再起蜡,不仅节省蜡也节省了时间。最后是擦蜡,即用棉布在家具表面用力反复擦拭,直至把表面的蜡全部擦掉而显现光泽,手感润滑时为好,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马虎。

当代的烫蜡工艺对打磨的要求更高,纯正的烫蜡工艺一般要精磨至2000目。开始烫蜡时,首先将蜂蜡放入金属容器中加热熔化成液体,再用蜡布或者棉布将蜂蜡均匀地由里往外刷在家具表面,接下来就是烫蜡。

用电热枪进行加热,烫蜡所用的电热枪的温度较高,目的是使刷在家具表面的蜂蜡受热熔化。如果家具含水量偏高,加热时则要循序渐进,反复几次,使蜡一点一点地逐渐渗透到木头内层,直到蜂蜡起泡均匀且不再继续往木头内层渗时为止。

擦油:红木家具的“最后一件衣服”

在近代的江苏、浙江、西北部分地区,擦油作为一种新兴的工艺,也有着众多的爱好者。油,指的是天然核桃油,红木家具在打磨、抛光后上油,之后采用抛光轮高速打磨,让油吃入家具,让家具产生一种自然光亮和色泽。

而上油之后的红木家具,能对家具起到深层滋润保养、防裂、防蛀、防变形、控制缝裂、出现自然光泽之优点。产品在出厂时上油后,一般一年擦一次油,且在最干燥季节使用。

红木木材经加工成家具后,在使用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开裂、弯曲、板与板间的缝裂。而上油之后,对家具起到深层滋润保养、且防裂、防蛀、防变形、控制缝裂、出现自然光泽之优点。家具使用久而久之,且当自然包桨出来后,达到纯天然光泽。

同为木材的最后一层保护膜,无论髹漆、烫蜡还是擦油,不仅要在抹涂前对已经过打磨的木材顺着纹理再次打磨,更是有“漆必生漆,蜡必蜂蜡,油必核桃”的唯一性。

除了要按部就班地将所有涂装的工序一道不差地完成,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才可以为红木穿上玉一样温润柔和的最后一件“衣裳”。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欧洲白蜡木后市乐观。近年来国内市场浅色系家具较为风靡,这为白蜡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有商家表示,与白蜡木的用途相似,橡胶木也是制作浅色系家具的主流材种之一,不过虽然橡胶木原材料的价格与白蜡木相近,但家具成品的利润始终不如白蜡木家具(利润较白蜡木家具低400—500元/立方米左右),因此下游家具商家也更加倾向于欧洲白蜡木,欧洲白蜡木的市场竞争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广东市场欧洲白蜡木长2—4m、厚5cm、统材报价4000—4500元/立方米。
    伍炳亮作品:小叶紫檀雕云龙纹架子床伍炳亮作品:小叶紫檀雕云龙纹架子床局部雕花

    记者:刘源屏

    编者按:近日,在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的参赛作品评奖活动中,中国著名传统家具设计大师伍炳亮的两件红木家具作品《小叶紫檀雕云龙纹架子床》、《黄花梨嵌紫檀地座屏配宝座系列》从参评的千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列荣获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这也是伍炳亮连续六年参加文博会以来,第七次获得这一奖项的最高荣誉,据悉,一人两件作品同时荣获特别金奖在历届文博会中尚属首次。

    深圳“文博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设立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是国内工艺美术类的最高奖项。该奖项的评委均由国内著名高等院校资深专家、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协会专家担任。评审“特别金奖”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获得特别金奖的作品必须通过全体评委的一致通过,有一人反对或弃权即丧失评选资格,评选规则十分严格,也充分体现了本奖项的水准及高度,被誉为工艺美术行业的“奥斯卡”,我们专程对伍炳亮先生进行了采访,谈谈文博会获奖对于他以及红木家具行业的意义。

    记者:今年是您第七次参加深圳文博会,不仅实现了七连冠,更是有两件作品同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共获得八个特别金奖。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本届文博会获奖的家具具体的材质、工艺与特色。

    伍炳亮:本次获奖的第一件作品是《黄花梨嵌紫檀地座屏配宝座系列》,这套古典家具是精选最名贵的两种木材,黄花梨和小叶紫檀合制而成。针对这两种材质不同的色泽纹理与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工艺来制作,最大程度的将材质特点与表现形式进行结合。例如黄花梨的色泽素雅,木纹绚丽,适合简洁素雅的造型而不适合做复杂雕刻;而小叶紫檀的颜色沉稳深厚,质感细腻缜密,纹理隐而不现,十分适合作雕刻用材。这两种木材各有所长,我在表现的时候选用黄花梨作骨架,也就是以黄花梨来做家具的结构。虽然是清式宫廷家具款型,但特意将黄花梨上的雕刻内容删改,只用线条变化体现美感。用小叶紫檀做屏心和宝座的扶手板与靠背板,采取雕刻仙鹤祥云山水纹,纹饰象征着吉祥如意、运势昌隆。屏风与宝座在家具类型中的等级很高,属于礼器的范畴,在古代一般为宫廷御用之器,所以我在选材用料时更多的融入广式家具风格,厚重大气,体现皇权的森严肃穆。

    另一件《小叶紫檀雕云龙纹架子床》是典型的清式宫廷御用家具,架子床是床榻类家具的重要代表。这件架子床是全手工雕刻的,历时两年多。俗话说“十檀九空”,意思是小叶紫檀取材十分难得,由于生长周期过于缓慢,经常出现树干长粗之后,树心空掉的情况。所以,在历史上用紫檀来做大型家具的都是清宫御制皇家专享,一般人家最多是制作紫檀小件而已,此件架子床是将用工和用料做到极致。

    记者:本届文博会您实现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的七连冠,这个奖项本身侧重于文化的创意,而传统家具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似乎和创意没有太大关系,您是怎么理解这个奖项的?当代红木家具行业中的创新意识如何?

    伍炳亮:当今的红木家具行业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设计能力不足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当代的木工雕花技术借助现代的木工机械,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水平,甚至可以超越前人,只是在造型设计和比例把握上面还有很多问题。我自己在家具设计制作中的创新是科学的创新,不是骄奇立异,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仿古家具所仿的,应是古之韵味,是对古典家具文化充分了解之下的继承。创新就是先继承,再到改良,最后才是设计创新,是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

    对我来说,三十多年前一直在做传统家具的高仿,这个过程使我理解了传统家具的文化内涵,也让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明清老家具都是完美的,他们同样有款型的优劣和高低。因此,我现在很多的家具作品,都是在做我理解的传统家具,不满足仅仅停留于仿制层面。如果只是一味的仿制那么作品很可能会缺少生命力,并且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不是很有利,我的理念是,用设计流露出仿古家具之精髓。文博会设立的奖项,也充分说明了设计的灵魂作用。

    记者:从2007年起,每一年的文博会您都会精心准备并携系列作品参加,为什么您会这样积极参加文博会?与其他展会相比,您认为文博会的吸引力在哪里?

    伍炳亮:每年国内办的展会并不少,也有很多专门针对家具销售的展会,但我都没参加过。没参加那些销售展会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采取限量制作,这几年我已经多次张贴公告宣布暂停接受家具制作的订单。因为如果专门按照订单来做家具,会让我没有时间对产品系列作调整,没办法实现我所设定的目标和制作我想开发的家具款型。

    文博会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对文化本身的重视和宣传。社会上其他一些展会主要侧重于商品的销售和推广,文博会相对来说更加侧重各类文化产品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交流,交易只是展会中的一个功能。与其他展会相比,我觉得文博会整体的层次更加高一些,比如专门设立的9号工艺美术馆,其中展出的是瓷器、牙雕、民族手工艺品、以及书画紫砂等工艺美术品,这些展品是和传统家具属于一个体系的,观众浏览不同的展位,可以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完整印象和文化内涵,传统家具置身其中也能与其它展品相得益彰。同时,将红木家具放入一个工艺品的高度来看待,与把红木家具作为实用器来展览,这两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文博会对于展品本身的要求要高得多。所以说,文博会对于我很有吸引力。

    另外,文博会的定位很准确,浏览的观众都是自身都具备不错的文化艺术素质。在参展期间,有很多观众来参观我的展厅,对传统家具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审美品味都较高,和我都有深入的交流。大家都觉得,文博会是他们了解当代红木家具精品的最好渠道。因为,能够同时看到很多精工细作的红木家具,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素养,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眼光;在展会中,也有许多同行前来参观,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交换经验与心得;还有一些在业界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前来观展,在文化、工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交流探讨,很有意思。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业内人士将文博会誉为红木家具行业的奥斯卡盛会。每次参展文博会,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获得观众与行业的肯定给了我更多动力,我很享受也感谢这样的机会。

    记者:迄今为止,您已经在文博会连续荣获七届特别金奖,您每次都能荣获最高奖项有没有什么“秘诀”?这些奖项对于您来说,除了专家肯定和社会荣誉之外,具体还有哪些意义?

    伍炳亮:对于我来说,如果有什么获奖的“秘诀”,应该就是严谨和认真的态度。文博会对我来说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因为文博会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具展会,它是一个侧重文化和艺术内涵的展会。文博会设立的“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是对这种倾向的精准的定位,因此我对参展文博会很重视。每年都会亲自选款、设计绘图并安排专人和指定的时间来制作。在每一年的作品安排上,从款型风格到工艺手法,我都希望与往年有所突破和提升。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我是怀着一种作品创作的严谨态度来对待,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做出满意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对家具的认识,还是在制作工艺的探索方面,都能给我带来提高,文博会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场考试,每年都要向观众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认为心态真的非常重要,要有把家具当成作品来对待的精品意识。红木家具行业这十几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从无到有,从几家作坊到现在的几千家甚至几万家工厂,可以说已经走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定位来说,也是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现在红木材料来之不易,不仅价格高昂,更是资源稀缺,所以红木家具行业更要拿出严谨的态度,审视自我。我希望,我们能将这种传统艺术传承后世,无愧于先辈也无悔与子孙。

    记者:我们可以观察到,历届文博会中红木家具都是重要的参展项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红木家具企业开始积极参与文博会的展出,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文博会的重视,作为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的主席,以您的经验来看,这样的现象对红木家具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伍炳亮:我国的红木家具行业发展,早期是粗放的生产加工模式,这种模式让红木家具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但是相对应的,是红木资源的日益枯竭,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令人堪忧。红木家具行业要回到传统的,对工艺本身的重视中去。要将精品意识贯彻到整个行业中来,它能够促使整个行业的变革。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过,文博会的办会水准很高,对参展内容要求比较严格,可以说,参展文博会能够侧面证明一个企业的实力。现在有许多红木家具行业的同行加入到参展的队伍,这说明了我们行业的精品和作品的意识已经觉醒。文博会是一个平台,通过评比树立行业标杆,宣传传统家具精品,重视文化内涵,这些对于我们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通过文博会的引导,会促使我们行业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健康发展,摆脱前期发展中粗放式加工制作和片面追求营业额的现象;重视企业品牌以及家具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从加工生产向设计制作转型,从薄利多销向精工细作转变。因此,文博会是一个引子和契机,对我们行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 第一季度,欧材(包括俄罗斯)对美国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出口继续上扬。欧元的走低尤其对美元兑换率的下滑,进一步提升了欧洲锯材厂在海外市场的盈利。
    第一季度,欧材对美国的出口相比2016年同期翻了5倍,攀升至69万立方米,其中德国产的木材占了79%。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对木材的进口总量达到535万立方米,其中欧材371万立方米,比2016年第一季度增加48%。欧材的增长幅度最为可观,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路飙升至69%。相反,北美材的市场分则不断被欧材蚕食,下滑到24%,第一季度的进口量仅有128万立方米。
    日本对欧材的进口趋势和中国市场非常类似。自2016年开始,欧材进口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下半年加拿大将会加大对中国以及其他太平洋地区的出口以冲抵在美国市场的盈利损失。然而,加拿大锯材商在亚洲市场将面临来自欧洲、大洋洲等竞争对手的强力狙击。

    自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大环境萧条,家具行业陷入震荡不安的态势,橡胶木作为家具业使用量最大的材种,行情遭受重大的冲击。
    据佛山九江大转湾的橡胶木商家反映,目前九江的橡胶木库存量高达4万个立方米左右,庞大的库存量使得商家之间相互压价的行为屡见不鲜,价格也因此变得相当混乱,同样规格等级的材料出现多个价格的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
    “现阶段商家都是亏着卖,特别那些需要偿还银行贷款的企业,杀价更为严重,这种杀价行为也对整体橡胶木市场带来消极的影响,市场更显低迷。”目前广东市场泰国橡胶木规格1.125"×2"-5"×1-1.3m、AB级报价3700元/立方米。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