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四种珍贵的非红木木材\截止6月29日全国针叶材原木库存量431万方
详细内容

盘点四种珍贵的非红木木材\截止6月29日全国针叶材原木库存量431万方

时间:2020-10-11     人气:858     来源:     作者:
概述:如今在市面上,除了国标红木外,也不乏有很多花纹漂亮、材质上佳的非红木优质木材。今天小编整理了几种给大家介绍一下。越南黄花梨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它材质优良,木纹与海南黄花梨极为接近,具有清幽的木香之气。越南黄花梨的出现多少弥补了海黄青黄不接......
如今在市面上,除了国标红木外,也不乏有很多花纹漂亮、材质上佳的非红木优质木材。今天小编整理了几种给大家介绍一下。

越南黄花梨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它材质优良,木纹与海南黄花梨极为接近,具有清幽的木香之气。越南黄花梨的出现多少弥补了海黄青黄不接时候的窘境,尽管它的身份直到现在也未被国家林业部门认可,但是仍然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金丝楠是材质中带有金丝和类似绸缎光泽现象的楠木的泛称。金丝楠木木性温和,纹理细密瑰丽,质地温润柔和,是制作高级建筑及家具的优良木材。因为独有珍贵,在古代金丝楠木就成了皇家专用,被誉为“帝王之木”,甚至成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赞比亚血檀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木材,具有很多小叶紫檀的特性,且出材率高,价格与小叶紫檀相比也便宜了近百倍。因材质非常相似,血檀常被仿冒小叶紫檀,背获了许多骂名。从客观上讲,血檀是除了小叶紫檀外唯一达到紫檀木标准的木材,未来潜力不可限量。


墨西哥黄金檀产地在墨西哥南部,其木材材质重硬,纹理美观,是世界木材市场上的著名树种。作为近年来才进入我国木材市场的一个珍贵品种,墨西哥黄金檀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很好的市场前景。


2019年,1月底全国原木库存量333万方,出货量4.3万方/日;2月底全国原木库存量437万方,出货量1.8万方/日;3月底全国原木库存量473万方,出货量6.2万方/日;4月底全国原木库存量452万方,出货量7.8万方/日;5月底全国原木库存量418万方,出货量7.7万方/日;6月29日全国原木库存量431万方,出货量6.0万方/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文/陈桂湖

    导语

    2015已成往事,2016的阳光正照耀我们。抚今追昔,继往开来,盘点一下古典家具领域的大师王世襄最具情怀的家具,是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也为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阔步前行。

    王世襄

    王世襄一生博雅,著作等身。他身边的友人、爱人、学生,也都不落凡格,他们之间的交往和交情令人称道、称羡。无言的家具,作为这种交际的载体,也显得分外有情有义,多彩多姿。以下几件家具,就分别道出了王世襄的风雅往事和迥然凡尘的情怀。

    与陈梦家争家具

    1985年,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香港出版,次年又出英文版。书的扉页由王世襄亲自设计,图案是明初剔红风格的一团浮雕牡丹。图案下附十一个字:“谨以此册纪念陈梦家先生。”

    《珍赏》中共收录有三十八幅陈梦家夫妇旧藏的明式家具。

    1934年,16岁开始写诗、已名满天下的新月派诗人陈梦家,考到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古文字学家容庚和唐兰,研究古文字学。同年,他与燕大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的女儿赵萝蕤成婚,婚礼就在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室举行。事有凑巧,这一年,比他小3岁的王世襄,也考入燕大医预系(两年后转国文系),与陈梦家成了校友,自此开始两人终其一生的友谊。

    上世纪50年代初,王世襄与陈梦家都开始热衷明式家具的收藏。两人收藏家具的故事,就充满了趣事和情怀。王世襄《怀念梦家》一文中这样写道:

    图1王世襄廉价买到的清早期铁力木罗锅枨加矮老四出头官帽椅。陈梦家说:“简直是白拣。”

    我们既相识多年,现在又有了同好,故无拘无束,不讲形式,有时开玩笑,有时发生争论,争到面红耳赤。……我以廉价买到一对铁力木官帽椅(图1),梦家说:“你简直是白捡,应该送给我!”端起一把来要拿走。我说:“白捡也不能送给你。”又抢了回来。梦家买到一具明黄花梨五足圆香几(图2),我爱极了。我说:“你多少钱买的,加十倍让给我。”抱起来想夺门而出。梦家说:“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门拦住。有时我有意说他的家具买坏了,上当受骗,惹逗他着急。一件黄花梨透空后背架格是他得意之物,我偏说是“捯饬货”,后背经人补配。一件黄花梨马纹透雕靠背椅他更是认为天下雕工第一。我指出是用大杌及镜架拼凑而成的,还硬说在未装上靠背之前就曾见过这具杌凳,言之凿凿,真使他着了急。……实际上我们谁也不曾真想夺人所好,抢对方的家具,但还要煞有介事地表演一番,实因其中有说不出的乐趣。

    图2黄花梨五足圆香几。王世襄加十倍价钱求陈梦家转让,陈梦家说:“加一百倍也不行。”

    可惜的是,后来陈梦家在正当壮年之际遭遇政治迫害而自缢,时年才五十五。王世襄悲痛地说,这是中国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全世界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并说如果天假以年,陈梦家早已写成明代家具的皇皇巨著,“这个题目轮不到我去写,就是想写也不敢写了”。

    北楼先生的楠木画案

    王世襄的母亲金章是知名画家,尤擅鱼藻花鸟。王世襄的舅舅金城,号北楼,人称北楼先生,更是一代名家、清末民初的画坛领袖。

    北楼先生师法宋元,功力深厚,笔墨谨严,并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任会长,门下名家辈出。湖社更人称中国近代绘画史的摇篮,是近代画家和大师的荟萃之地。著名画家叶恭绰、溥儒、徐燕孙、胡佩衡、秦仲文、马晋、王雪涛、吴镜汀等,均是湖社成员。

    图3王世襄舅舅、大画家北楼先生设计制作的楠木画案(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北楼先生自制过一套精巧楠木画案(图3)。画案由面板、小箱、大箱各二件组装而成,拆卸后面板和小箱子又可以装到大箱里面,一人肩挑而行。画案外形既像传统的中国架几案,又似现代的西方写字台,色泽统一自然,榫卯结构严谨,榫头全部隐而不露,整体非常精致美观,是北楼先生为作画而精心绘图设计,并请工人制作的。

    “文革”中,这件画案被抄,归还的时候,北楼先生位于钱粮胡同的故居尚被挤占,无地可容,只好转卖给了商贩。王世襄知道后,就把它买了回来,在他自己也是拥挤不堪的小住处中为这件画案妥置了一处容身之地。

    王世襄曾回忆说:“儿时在墨茶阁,翘足立案旁,注视舅父挥毫,情景犹历历如昨。”他曾专门撰写文章讲述这件画案精巧的构造和美观的设计,文章最后,王世襄深情地说:“此案之制,曾经吾舅精心设计。思考周详,形制巧妙,乃为其早年南北往返频繁而特制者。仅此一端,已允当摄影著录,籍见匠心。不仅其为一代名家之遗物也。”

    推心置腹的小交杌

    1992年,香港庄贵仑为纪念先人,提出购买王世襄所藏家具,捐赠上海博物馆,成立专门的家具陈列室。王世襄同意,但条件是,庄先生自己不能留一件,必须全部捐给上博。庄贵仑也同意。这样,王世襄四十年收集的七十九件家具,于1993年2月全部藏入上博。

    但是,我们现在所共知的,王世襄家具摆放在上博中的总共有八十件,还差一件。

    图4王世襄与杨乃济之间友情的象征:黄花梨小交杌

    这一件,就是黄花梨小交杌(图4),记载了王世襄与梁思成高足、古建筑专家杨乃济之间的一段深情厚谊。

    交杌原本由王世襄购买于北京德胜门外的马甸晓市,“文革”前杨乃济下放广西,王世襄和黄苗子请他吃饭送行,并将这件交阢送给杨乃济,作为远行的陪伴。

    1983年,为编写《明代家具珍赏》,王世襄曾将交阢借回拍照,收录到书中时注录为“杨乃济藏”。1993年,杨乃济听说王世襄的家具已全部入藏上博,便带着小交阢上门来,对王世襄说:“你的家具都已没有了,不感到有些失落感吗?这一件还是还给你吧。”

    1998年,王世襄立邀到北京出差的上博专家王运天来家里一趟,并托他把这件交杌带回上博。在介绍了杨乃济归还交杌的缘由后,王世襄对王运天说:“殊不知,没有就没有,现在又来一件旧物,反倒不自然。我在我出版的图录中唯此一件不在上博,这件我就捐给上海博物馆吧,成全了上博,也成全了图录中的家具不再散失。劳你带去,话不多说,你赶路吧!”

    为袁荃猷制琴案

    图5王世襄为袁荃猷学琴而改制的黄花梨琴案(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黄花梨家具是一件黄花梨琴案(图5),是王世襄专门为袁荃猷学琴而购置。

    1945年,王世襄从重庆营造学社返回北京,恰逢文物鉴赏家杨啸谷先生举家从京返蜀,家具全部就地处理。王世襄于是看中了其中一件明式黄花梨平头案。因为当时袁荃猷师从古琴大师管平湖习琴,正缺少一张合适的琴案。

    王世襄回忆说:“(管平湖)先生曾言,琴几之制,当以可供两人对弹之桌案为佳。两端大边内面板各开长方孔,藉容琴首及下垂之轸穗。其优点在琴首不在琴几之外,可防止触琴落地。更大之优点在学琴。师生对坐,两琴并置,传授者左右手指法,弟子历历在目,边学边弹,易见成效,一曲脱谱,即可合弹。”于是,王世襄心中一直存有制作琴案的念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这张合适的平头案,就带了回去,在管平湖先生指导下改制成这张琴案。

    这张琴案,后来与许多大师都结下不解之缘。王世襄在《自珍集》中写道:

    1947年10月,在京琴人来芳嘉园,不曰琴会,而曰小集。据签名簿有管平湖、杨葆元、汪孟舒、溥雪斋、关仲航、张伯驹、潘素、张厚璜、沈幼、郑珉中、王迪、白祥华等二十余人,可谓长幼咸集。或就案操缦,或傍案倾听,不觉移晷。嗣后南北琴家吴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阵、杨新伦、吴文光诸先生,均曾来访,并用此案弹奏。传世名琴曾陈案上者,仅唐斫即有汪孟舒先生之“春雷”、“枯木龙吟”,程子荣先生之“飞泉”,拙藏“大圣遗音”及历下詹式所藏等不下五六床,宋元名琴更多不胜数。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这张琴案,最终成为王世襄夫妇以及诸位大师之高古意趣的最生动、最有力体现。

    以上聊为盘点一下王世襄最具情怀的家具。事实上,王世襄的家具本无法做盘点,因为其每一件家具,可说都是有文化、有故事、有情感,都是先生高致人格的一种表现。例如他与田家青合作的黄花梨大案,赠送上博的四张紫檀大椅,经吴学荣介绍购得的明万历描金紫漆大箱等,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和高尚情怀。

    本文的“盘点”,是分别以王世襄的亲情、友情、爱情为角度,择选一两家具为代表,以纪念和感恩这位大家的风采和伟岸。

    参考文献:

    1。王世襄《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6月

    2。田家青《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5月

    3。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

    4。荣宏君《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录》,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1月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中华古典家具网讯中国嘉德香港2015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4日—7日在香港举行,其中,“1间房—比利时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未展先热,成为本次拍卖会的一大亮点。“1间房—比利时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共推出11件明式家具精品,其中包括了晚明黄花梨玫瑰椅六张成套、黄花梨方角柜一对,黄花梨官皮箱、笔筒、雕灵芝纹镜架、小箱,紫檀药箱、帖盒、紫檀箱、紫檀两撞提盒等11件文房类家具,这些家具在预展期间将被组合在“会议室”空间中,形成“1间房”。

    晚明黄花梨方角柜成对,预估价720万-1120万港币

    晚明黄花梨玫瑰椅六张成套,预估价620万-980万港元

    “1间房—比利时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中的家具多来自于比利时明式家具收藏家、侣明室主人菲力蒲·德巴盖先生,这些家具结构透光疏朗,造型柔婉空灵,为阴阳成对,与各种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高雅、简洁之美。

    阅读全文
  • 如果说起最有中国韵味的家具,那自然是古典红木家具了。庄严大气的红木艺术品,尤以明清皇宫贵族独享的上乘家具最为突出,表现出独有的特殊气韵,让人起敬生爱。中式古典红木家具,传承清式古典家具设计文化,庄严豪奢的清中后期皇室风范,带来王者之气的震撼。

    恢宏大气的风格

    清王朝因发源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后,为震慑四方,威仪天下,其皇室家具追求威严大气。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刻意增加雕饰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发展到清朝巅峰时期,其用途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使用者的范围由皇帝扩展到了皇后、太后,甚至妃嫔。王公贵族们也都爱好宽宏奢华的家具风格,为制作一件上乘满意的家具,往往不惜工本用料,极尽雕刻之能事。因此,清中后期的红木家具,继承了皇帝宝座的王者气概,其风格恢宏大气,雕刻精美繁复,家具极为雍容华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居家生活理念的改变,明清的宝座也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沙发。

    酸枝木的独特韵味

    黄花梨和紫檀一直是明清时期皇家用材的首选,加上王公贵族纷纷效尤不止,使得这两种本来就稀缺木材几乎被采伐殆尽,现在市场上主流的中高端红木用材多数为黑酸枝、红酸枝木等居多。红木家具主要采用市场上主流中高端红木精心打造而成,木质结构细腻,纹理清晰,制作出来的家具坚固耐用,历经百年而不变形,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别具一格的形制设计

    中式古典家具因为早已发展完善,设计和技艺已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要创新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中式古典家具设计师依然有了许多新的突破,大大增强了实用性和舒适度。华颂集团产品研发部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加符合人体工程美学,名鼎檀家具在细节处理上颇费心思。比如沙发靠背上采用大气的卷书搭脑设计,既具有儒雅的书卷味,又给予头部安稳的倚靠;霸气十足的大拐子龙纹装饰得恰到好处,简约中彰显威严大气之美;高密度海绵填充的坐垫柔软饱满,给人带来无限惬意。

    传承百年的榫卯工艺

    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家具之魂,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技艺水平。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正是榫卯结构的巧妙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以精湛的工艺,传承百年。

    中式古典红木家具传承清中期皇室家具的豪奢风格,极具大气的宽厚设计,穆沉中展现恢宏的气势,让人在使用中品味儒雅的古典文化。(黄晶晶张桂贵)


    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地板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外资品牌抗衡的过程中,始终走不出徘徊于低端产品领域,长时间深陷于“低利润率”的泥潭。其中以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真是“技术方寸之间,差距深不见底”。由此可知,除了营销和市场,技术创新也是地板企业一核心竞争力。
    技术缺乏导致企业对高端市场份额“望尘莫及”
    部分外资品牌不仅拥有核心技术,还有着不断升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高端市场上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他们总是掌握技术先机,迅速地展开攻势,并在短期内完成布局。往往是很多国内地板企业还没反应过来,新领域内就已挤满了外资品牌专门针对此区域市场推出的产品和渠道。
    诚然,中国地板行业在进入改革开放后发展的初期,低门槛的准入条件和高回报的经济红利,让很多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在低端市场收获巨额利润。这使得不少国内地板企业基因里就缺乏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锐性。但这并不能成为地板企业无休止在低端市场扎堆厮杀,最后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的理由和借口。
    地板行业同质化泛滥寻求技术创新成重要突破口
    目前在地板行业里,产品同质化是最常见,最泛滥的现象。因此,寻求技术创新方面的差异化,成为很多期望通过技术转型来进行突破性发展的地板企业的主要方向,也是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而但凡在技术创新方面经受住各种危机和考验,并有所成就的优秀企业,无论是对行业的认知,还是对企业进程的把控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理解纬度。于这些地板企业而言,像行业资源的分配、营销的深度、渠道的广度、施工的艺术度之类的概念都有了全新的含义。
    在中国,地板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对于一家规模并不算大的地板企业来说,只要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虽然不能在所有产品领域都能够有所建树,但如果能够专注于某个产品细分领域进行研发,事实证明也是可以掌握某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并能在此领域里拥有无限的创新能力。因为这些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和最终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也可能让企业成为地板行业在该领域的佼佼者。
    随着时代和政策环境的改变,地板企业的营销模式和市场形态都将发生改变。但不管这些模块如何改变,最终都将由技术创新决定这个企业是在哪个品牌层级对这些模块进行展开。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是座永恒的灯塔,而拥有了无限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最高的尊严呈现。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