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海南花梨摆件\藏息堂主人的砚藏美学:万物润一心藏
详细内容

市民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海南花梨摆件\藏息堂主人的砚藏美学:万物润一心藏

时间:2020-10-11     人气:656     来源:     作者:
概述:6月7日上午,市民何洪斌向记者展示了一块他收藏十多年的海南花梨木摆件。何洪斌介绍,这个摆件是民国时期的,长近80厘米,宽15厘米,重2000克以上,是十多年前他与福建一位藏友交换所得,算是海南花梨木中的“巨无霸”。雕刻图案为“五福临门”,寓......

6月7日上午,市民何洪斌向记者展示了一块他收藏十多年的海南花梨木摆件。

何洪斌介绍,这个摆件是民国时期的,长近80厘米,宽15厘米,重2000克以上,是十多年前他与福建一位藏友交换所得,算是海南花梨木中的“巨无霸”。雕刻图案为“五福临门”,寓意幸福美满,雕工精美木质细腻。

据悉,海南花梨木生长缓慢,目前资源已经枯竭,受其影响价格暴涨,每克市场价超过黄金,成为木中珍品。

本报记者张鹏摄

来源:平顶山晚报


文/吴少菊图片提供/藏息堂

人物名片

王耀

王耀,藏息堂主人,字伯熙,号林西居士,安徽歙县人。为砚雕艺术家,制砚、藏砚已近三十载,著有《砚藏》一书。作品追求浑朴自然、雍容方正,透露出温和平淡的纯正传统文化气息。历年入选嘉德、翰海春秋拍卖,屡创佳绩,为海内外诸多收藏家、书画家及博物馆机构争相购藏。现在北京通州台湖地区创办“藏息堂”,集生活美学研究、文房雅器创作和写经法脉传承于一体。

导语

在北京这座迥异于故土的城市中,王耀辟了一处两千多平方米的藏息堂。与城市间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不阻碍学习新知,也能反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带着一份对传统与美学的坚持,藏息,制器,润物及人。

歙砚,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砚之一,始于唐开元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安徽歙县是歙砚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砚材资源及大量的传世古砚可供观摩研究。

藏息堂休闲会客室一隅

出生制砚家庭的王耀,十几岁便轻松习得制砚技艺。二十出头,带着一股生猛与锐气创作的青年,就敢为人先,以“碎石斋”之名,成当地开店售砚第一人。

如今的王耀,离开故乡,“转战”北京,业已有几年的时间。理由当然不是他戏言的“北京雾霾太严重,我来给首都人民吸吸毒”……他只是在这座迥异于故土的文化大融合的城市郊区,辟一处两千多平方米的展厅与工作室,与城市间保持刚刚好的距离,不阻碍学习新知,也能反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带着一份对传统的坚持,藏息,制器,润物及人。

藏息,制器

藏息堂,声名在外,是过往碎石斋与砚藏工作室累积的美名,也与主人王耀的制器、收藏理念不无关系。得幸切实走入过藏息堂的人,最能感受那其中所蕴含的静美。

“藏,不是隐藏,是收藏;息,就是自己的心;藏息,就是把自己的心给藏起来。”给“藏息”下一个清晰的注解,更可了悟王耀在其中寄寓的追求:“其实是希望将美好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心里,让自己的心能够变得更加的美好。进而发散出去,让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份美好,并能从中受益。”

藏息堂展厅,分为两部分,分别展示王耀所藏古砚与自制砚台。

王耀最初收藏的所谓“美”的事物,是古砚。那时的他正处在制砚的困惑期,对于现代许多本身就未曾使用过砚台而投身制砚的从业者来说,这种与砚的距离所导致的某种失却本真与内涵的行为,令王耀开始反思。收藏古砚,皆因古人制砚纯粹,哪怕简简单单的一方砚,也有更深层的美学蕴含其中。观摩,体会,汲取古人的制砚经验,探研古人在这一特定形式中的审美理念,以提高对传统砚文化精神内在的认识,是王耀藏砚的初衷。“古砚里有非常多的基本元素,它可以提醒我。往往能打动人的就是这些基本的元素。”

而今的王耀,保持着一方砚,至少需用一年的创作周期。这其中多半时间,都是用来忘记与等待。他笑着解释,很多人在对别人及其作品提出意见的时候,总能找出诸多不满,面对自己的创作,却总觉得是“自家的孩子”,哪里都好。因此,作品完成差不多的时候,王耀便将它放在边上,忘掉它的存在。搁置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拿出,就仿佛看到他人的作品,能瞧出许多问题,进而完善创作。王耀用这种方式不断提醒自己,也是他对作品品质不可撼动的坚持。

生活美学研究、文房雅器创作、写经法脉传承……得幸走入过藏息堂的人,最能感受,那其中所蕴含的静美,之于眼界,之于心灵。

沿袭传统美学的温柔含蓄

从传统中汲取力量,王耀的藏息堂,从生活中实用的器皿,到写经、书画等审美,通过个人多年经验的糅合与重新编排,以手造的温度,寄望为人们打造一个符合现代生活的新文人生活空间。于藏息堂定期开设的写经公开课,也令更多人在与笔墨纸砚近距离地交流中,感受传统的力量与美学。

“东方的艺术,更多的是总结了各种各样的让你去更好感知事物的捷径。”对于东方美学,王耀的解读带着他本人与作品所携带的气质:温柔且含蓄:“东方的传统美学,首先是不失典雅,有韵味。其次,它以人为主宰。器物服务于人,它的美学传达,追求的是精神上的释放,不用喧哗,就只安安静静的就能令你感知这份美,而了解越多,越能感到舒适与安定。”

生活美学研究、文房雅器创作、写经法脉传承……得幸走入过藏息堂的人,最能感受,那其中所蕴含的静美,之于眼界,之于心灵。

就如同一方流传的经典好砚,在古代作实用器皿时,即为美;经过岁月的长河至今,置身于当代设施环绕的博物馆里,也仍是美的;“甚至带进装修很时尚的办公室里,摆在苹果电脑旁边,也照样能展现出内在气韵”。东方审美之为人服务,不具攻击性、刺激性,而是以舒适之姿通达内心,充实而长久地输送出美的力量。

紫砂上绿釉太湖石雕塑(王耀作品)

变与不变的“痴”

对比最初的制砚水平,王耀说,他感受到自己作品的完善,他也还在继续追求着,让不足的充实起来,让不完整的更加完整起来;而砚藏,如今的王耀业已过眼几万方古砚,留下的精品不少,错过的好砚,也不少,只一份“痴念”,一路相随。

年幼的学生时代,王耀就曾为了换取一方砚台,以帮助拥有砚台的同学写了一学期的作业为条件。相交十几年的同好益友晓中,回忆起一次陪同王耀去看望一方与他擦肩而过落入他人手中的罗纹金星砚时,还能清晰记得他长久静默无言伫立观望,两眼含泪的情景。如今再度问起王耀收藏古砚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他笑笑,还是颇有些孩子气地说:“就是看到一方好砚,自己买不起,或是被别人买走了。”

生活美学研究、文房雅器创作、写经法脉传承……得幸走入过藏息堂的人,最能感受,那其中所蕴含的静美,之于眼界,之于心灵。紫砂上绿釉太湖石雕塑(王耀作品)

这种“想把所有好的东西都往自己家里搬,没钱都要借钱买”的“痴”与“执”,如今已有了不同的注解。现在的王耀,收藏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古砚,只要好的东西,都会心痒想着收藏。但现下的收藏却并不意味着就是花钱购藏。“因为世上万事万物太多了,很多是你买不起的,也买不完。”买完之后,能够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才是王耀关注的重点。他也更多了一份释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眼、心,把自己的感受当成一个博物馆,去收藏这些美的事物。并把自己好的东西,美的东西,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来分享。”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博物馆还在筹备中,杨波在搬运一个木谷桶杨波收藏的风车杨波收藏的清代房梁

    门口堆满风车、簸箕、石磨……从去年4月起,成都市民杨波开始在龙泉驿老家打造乡愁博物馆,他希望通过这些旧时老物件的展出,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

    “乡愁不是我一个人的乡愁,它代表的是一代人的乡愁”。

    由私藏变成分享决定打造乡愁博物馆

    “十几年前我们就搬到了城里,可是在城市生活越久,越想念过去的农舍生活。”

    39岁的杨波有一个爱好收藏的父亲,和不少老人一样,他的父亲爱收藏纸币、钱币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各种粮票等。“十几年前我们就搬到了城里,可是在城市生活越久,越想念过去的农舍生活。”杨波说,他们一家人时不时回到龙泉驿柏合镇桂花村,随着乡村的发展,那里的物质条件与城市无异,农家小楼下,周边绿树环荫,更多了一份宁静,内心也在鸟鸣声中沉静下来。

    受父亲感染,杨波也喜欢收藏。与父亲不同的是,他喜欢收藏农家旧物和各式农家生产生活工具。“以前收藏最多的就是猪槽、石头、对窝和水缸。”杨波说,生于斯长于斯,他对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怀有深深的感情,对于农家一物一具充满感情,收藏笨重的物件,不过想在上面栽种上花草,再泡上一壶茶,置身其间,点评一二,怀旧情怀油然而起。

    去年,一名在龙泉博物馆工作的朋友前来喝茶,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你既然如此喜欢收藏旧物,不如打造一个乡愁博物馆。”杨波说,以前他收藏的200多件东西,仅停留在自己和朋友的欣赏,朋友的这番话一下让他醍醐灌顶,决定打造乡愁博物馆,“乡愁不是我一个人的乡愁,它代表的是一代人的乡愁。”

    刷板、石磨、花式老床……消逝的时光,带不走的乡愁

    “一个职业消失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只有这个刷板提醒我们,那时候我们住过草房”。

    主意一定,杨波就开始到处搜罗,短短一年时间,他收集的农家物件就从200多件增加到1000多件,仅谷物风车,他就收集了9个,“每一个看到都很喜欢,每一个都不一样。”

    被他称为镇馆之宝的一个刷板,被埋藏在一个正在拆迁的房子里,当在角落找到刷板时,他眼前一亮,如获至宝。“我们小时候见过,有几十年没见了,现在这个职业早就消失了”,杨波说,刷板由一块木板和几颗钉子组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匠用于梳理茅草屋的工具。茅草屋消失了,盖匠也消失了。“一个职业消失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只有这个刷板提醒我们,那时候我们住过草房”。

    农家旧物,是割舍不断的乡愁。去年4月,看到“闲鱼”上有人卖老式床,他按图索骥找了过去,那是兴隆湖附近的一个房子,卖主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要举家搬入市区,一张花式老床舍不得扔掉,左右为难。

    杨波说,后据专家考证,这是一张清代的床,好说歹说,他花了2000多元从老奶奶手中买下了这张花式老床。这张床和其他石磨等农具,杨波一共花了四千多元运费,将它们运回龙泉驿老家。“这张床是老奶奶的妈妈留的,一代代流传,她也很舍不得,带不走的是乡愁。”

    去年7月,杨波购得一整套文书,来自双流区太平镇,这是一套1852年到1967年的完整家族文书,包括地契、借条、冥契等等,见证着这个家庭的荣辱兴衰。根据文书里记载的地址,他找到了这家人位于太平镇老街的房子,房子隔壁住着一位老奶奶,已经91岁高龄,她告诉杨波,这栋房子已经住了好几代人。

    “文书中最后一位主人已经去世,可惜当时没深入了解,今年春节再去,老人已经去世。”杨波说,无法完整地叙述这个家庭的故事,是他最大的遗憾。

    乡愁博物馆初具雏形将逐步对外免费开放

    杨波设想乡愁博物馆最终成为一个正式的免费博物馆,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乡愁。

    4月3日,成都商报记者在一栋农家小楼看到,推开两扇厚重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屏风,彩钢瓦构建的大厅,全部被漆成了黑色,在物件布展的地方打上灯光,颇有几分博物馆的气息。

    左手,是一排照片,根据杨波的设计,这将是28张照片组成的照片展,1941年,一个美国摄影师来到龙泉驿,拍下了那时候的龙泉驿,将照片发表在美国一本杂志上,杨波收藏了一本。

    “成都的人都可以来看看,那时候龙泉驿是什么样子。”杨波说,右手边是老物件展,主要展出梳板、风车、家庙横梁、神柜等物品,因为老物件太多,每展出一批换一批,轮流展出;第三部分,在一个不同的房间,展出旧时各种文书,配备中英文介绍。

    杨波初步估计了一下,待展馆全部完成,包括收集物品,前前后后需要花费50多万元,这笔钱他从未想过收回来。

    “振兴乡村、记住乡愁、弘扬传统,人人有责。”杨波说,乡愁博物馆会先向自己的朋友等小圈子开放,再逐步过渡到向公众开放。他的设想是,乡愁博物馆最终成为一个正式的免费博物馆,有保洁有讲解,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乡愁。

    成都商报记者钟美兰

    摄影记者刘海韵

    来源:成都商报


    据中国红木委消息,2013年1月-3月,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珍贵阔叶原木(单价在400美元/立方米以上,下同)达37.45万立方米,同比大幅度增长了359.24%。其中,主要原因是1月-3月,我国从缅甸进口的原木同比大幅度增加了14.5万立方米。

    2013年1月份中国进口红木价格指数为170.3,环比上升11%,但从2月份出现逆转:该指数为162.8,环比下降7.5%,3月份为159.2,环比继续下降3.6%。2013年1季度中国红木价格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冲高回落态势。

    其中,缅甸出口的缅甸花梨(大果紫檀)数量大幅度增加,价格已出现明显下跌,提示合理安排相关贸易和生产活动。另据缅甸和我国云南、广西方面的综合信息显示,近几个月缅甸花梨(大果紫檀)进口还将比较集中。大果紫檀目前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市场价报11500-12500元/吨,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区域等多方面因素,深圳观澜的大果紫檀价格要明显低于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市场现货也十分丰富。

    交趾黄檀(大红酸枝)整体平稳,近期价格有小幅度攀升,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大红酸枝长料、直径15-25cm报至8-9万元/吨,平稳。

    微凹黄檀整体走货也相当不错,各个产地的微凹黄檀均有较出色的成交记录,尤其是墨西哥产地和巴拿马的产地。一个是因为材质十分优秀,另外一个实惠的价格也是吸引厂家积极入货的原因。目前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产地尼加拉瓜精枋料报2.3-2.6万元/吨,巴拿马精方料报至2.2-2.3万元/吨,墨西哥精枋料报4-5万元/吨。平稳。

    刺猬紫檀(非洲黄花梨)走势缓慢,价格平稳,80-120条/柜、产地加纳的方材报至3700-3900元/吨,原木70条/柜、产地冈比亚报至3800-4200元/吨,平稳。

    阅读全文
  • 深圳市城管局就《深圳市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办法》自2018年4月16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这是国内首个针对生活垃圾单一种类所发布的管理办法。《办法》的发布标志深圳大件垃圾回收利用工作进一步规范,科学、系统的大件垃圾回收管理体系加快建立。
    废家具等大件垃圾因体积大,无法进入现有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系统。近年来,大件垃圾的分流处理已成为深圳市垃圾分类和减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是国内首个开展大件垃圾专项收运处理的城市。自2015年实行分流处理以来,全市十个区(新区)均建立了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制度,集中收运,破拆后再分流处理。目前,全市配套建成大件垃圾拆解和资源化利用设施21处,收运处理大件垃圾530吨/日,拆解破碎后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0%。
    大件垃圾回收企业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部门主管刘炯豪表示,公司回收的废旧家具等经适当拆解破碎后,木材、金属、海绵等作为再生原料资源化利用,残渣进入生活垃圾收运渠道处理。《办法》的出台会使大件垃圾的回收利用越来越规范化,使他们的回收处理工作更为顺畅。作为环保企业,他们非常支持。
    《办法》严禁居民将大件垃圾投放在其他生活垃圾收集点或者随意丢弃在路边及其他隐蔽位置。居民可通过电话或者经由微信公众号“美丽深圳”进行网络预约,由大件垃圾回收企业上门回收。居民夏女士称,前几年家里的废旧家具她一般是叫收废品的人来搬走,现在有些旧家具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很难处理。政府部门出台的这个管理办法非常好,市民可以电话预约回收公司上门回收,免得大件垃圾随意丢弃给他人带来不便。
    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近年越来越细化,起到了良好效果。2015年下半年,深圳市城管局制定实施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年)》,推动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治理。为缓解末端焚烧和填埋处理压力,又初步建立大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玻金塑纸八大类垃圾分流处理体系,2017年日均分流分类处理量达到1985吨。

    欧盟各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可再生能源指令》达成一致,力求到2035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加一倍,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将木材作为低碳可再生燃料推广使用。而来自美国和欧洲的8位科学家12日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对该政策提出质疑,称遵循这一政策将会增加欧洲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对全球森林造成严重损害。
    文章指出,若遵照《可再生能源指令》,欧洲现存木材总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将会导致全球森林遭到大量砍伐。若其他国家也效仿欧盟,那么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热带森林国家,如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就已经宣布将尝试增加木材用量来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蒂姆·舍琴格指出,全球范围内,如果以木材为燃料提供额外2%的能源,就需要将全球商业木材采伐量增加一倍,这无疑将对全球森林造成严重影响。另一作者、斯坦福大学的埃里克·朗班则认为,将木材作为碳中性燃料推广使用,将对全球森林利用、能源系统、木材贸易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复杂的连锁影响,需引起重视。
    报告解释称,虽然树木是可再生的,但以其做燃料获取能源,可能会在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段里增加大气中的碳含量。一方面木材作为燃料效率不高,获取单位能源造成的碳排放量要高于化石燃料;另一方面,再生树木吸收碳的过程缓慢,要偿还燃烧木材产生的“碳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报告还指出,《可再生能源指令》误用了最初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创建的生物能源会计规则,错误的核算方式将使砍伐树木用于燃料更有利可图。
    这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对将木材作为低碳可再生燃料的政策提出质疑。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在今年6月发表的一篇评论曾提出警告,称增加木材的使用可能会在几十年到几百年内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