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招商局码头再次获评“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穆棱做足“木”业文章
详细内容

漳州招商局码头再次获评“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穆棱做足“木”业文章

时间:2020-10-11     人气:712     来源:     作者:
概述:日前,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评选出了“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含陆地港)。漳州招商局码头荣登榜单,这是漳州招商局码头连续两次获评“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据了解,2011年,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开展了第一次“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
日前,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评选出了“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含陆地港)。漳州招商局码头荣登榜单,这是漳州招商局码头连续两次获评“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据了解,2011年,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开展了第一次“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评选活动,漳州招商局码头首次入眩今年该协会在河南省临颍县举办首届中国木材与木制品市场供应链大会,并再次开展“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评选,此次主要根据各木材进口港口2014年度进口量进行评比,漳州招商局码头2014年共超过248万方。虽然在10强进口木材港口排名第七,但是其中的木材品种辐射松,进口量排名却是全国第一。
进口木材属国家鼓励资源之一,随着近几年国内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我国木材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同时,依托港口区域地位,加强与漳州地区的木材工贸企业联系,拓宽腹地市场,扩大港口影响力。
在主要木材货种辐射松的基础上,漳州招商局码头还积极拓展、、桉木等新木材品种。(漳州码头郭智敏周健文)

盛夏时节,在穆棱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厂房大楼拔地而起,一家家知名企业满负荷运转,一派繁忙的景象。

走进位于开发区内的“亮剑家具”,一股松木的清香扑面而来,8万平方米的厂房,宽敞、整洁。该项目由东莞亮剑家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家以出口欧美板木家具为主的现代化家具企业,主要生产房间系列、餐厅系列和大理石系列的中式、欧式家具。该企业年可生产板木家具240万件、1200个40尺柜,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税收2600万元。

亮剑家具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承接南北产业转移的又一成功典范。该项目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11月正式运营投产,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156天,比正常工期提前14个月,顺利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充分展现出穆棱项目建设的效率与速度。

据了解,穆棱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土地收储2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7.1平方公里,建设了国家家具及木制品质检中心、职业教育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截至2015年末,入驻木家居、塑料制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企业153户,其中,超亿元企业3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6.2亿元、税收2.5亿元,已连续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开发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重点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省财源建设示范园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近年来,穆棱市以“亮剑家具”为代表的家居产业迅猛发展。2012年,穆棱开发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林木产品制造示范基地;201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这里已有大连华夏家具、华鹤家具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有科冕木业、嘉汉木业两个上市公司,有好家木业、麦昂家具等25个著名商标的企业,产品分为家具地板、装饰装潢、建筑建材三大类、60多个系列、500个品种,木家居综合产业园蓬勃发展。

(来源:黑龙江日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樟木,樟木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全株具香气,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纹,那么,樟木有什么优缺点呢,要如何鉴别樟木呢?下面小编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樟木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樟木,常绿乔木,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纹,主产长江以南及西南各地如四川,云南。冬季伐树劈碎或锯成块状,晒干或风干。樟木木材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横断面可见年轮。樟木质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清凉,有辛辣感。木材以香樟(小叶樟)最为名贵,香味浓郁,防虫防蛀、驱霉防潮效果远胜于其它樟木,其次是红樟,黄樟,大叶香樟。
    樟木的优缺点:
    樟木是一种多孔性木材,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气体,对于樟木家具它同样具有相同的特点,同时它可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有些人认为樟木家具具有木质气味,其实那是一种天然的香味,气味持久。
    樟木家具置于室内,它可以起到杀虫、灭蚁、防蛀、灭蟑螂、祛除甲醛等有害物质、吸湿、消除异味、净化室内空气,樟木对人体具有祛风除湿、预防关节炎、神经痛、肌肉酸痛等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对衣物和环境无污染。可以说樟木是营造健康家居生活环境的好伴侣。
    樟木家具的优点很明显,同时它的缺点也很突出。樟木除了含有樟脑外,还含有烷烃类、酚类、烯类和樟醚等有机成分,它们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当樟木制成家具后,摆放在不通风的卧室里,其散发出的芳香气味,可通过呼吸、黏膜、皮下等途径进入体内,导致慢性中毒,引发头晕、浑身无力、腿软、食欲减退、咽干口渴、喉咙发痒、咳嗽、失眠多梦等。此外,樟脑还有活血化瘀、抗早孕的作用,孕妇若长期与樟木家具接触,较易流产;婴幼儿若长期受到樟木气味的刺激,亦会出现不良反应。
    如何鉴别樟木
    樟树特点: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常见于低海拔的山地。树干有深色纵裂纹,叶子长约五公分,基部为三出脉,具有樟脑的芳香味道。果樟树实黑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木材可供提炼樟脑及樟油外也可制家具及雕刻等用途,其木质细密,纹理细腻,花纹精美,质地坚韧而且轻柔,不易折断,也不易产生裂纹,宋庆龄的故居全套都是樟木家具。
    闻樟木气味:打开包装,若樟木香味特浓、刺鼻,则很有可能是假的;那是因为浸泡香精水或樟脑油精,导致气味特浓,正宗的樟木是淡淡的味道和假樟木味道不一样,掰开后香味略浓,是里面的木材酚多精的淡淡香味;樟木长期放置空气中,表面的香味渐渐淡化,但掰开后里面仍有香味。假品由于泡制,难以浸透到樟木木材中间,掰开后里面的味道很淡!尤其是集成板、板材等大件,差别很明显!樟木块因是很小的薄片,香精水或樟脑油很容易浸透,所以味道会很浓!
    看樟木颜色:樟木颜色发黑或暗黑的,通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厂家收集樟木废品加工而成,用樟木做的废旧的破船,长年累月经受风吹雨打而变黑,若加点其他的香精即可以次充好;另一种是用一些低廉的其他材种,用樟脑油精或类似的香精水浸泡,气味可以做到与正宗的樟木块接近,但颜色由于浸泡而变暗、变黑;优质的樟木是淡黄色、红色,即黄樟、红樟,发黑要么是次品,要么是假品!

    张成老汉今年65岁了。正常情况下,到了这个年龄,他想打工也找不到地方了。可是,他在定陶县张湾镇冯张庄村找到了一个“省力活”:给村里的板材加工户拔钉子。
    在张湾镇,有人专门到全国各处建筑工地上收购用过的架木、架板。这些东西运到张湾后,先拔除上面残留的钉子,然后再按尺寸、规格挑拣,分类加工,变成各种板材销住全国各地。
    “一把钳子,咔咔弄二斤钉,就有四五十元的收入,根本累不着。”张成说。
    在张湾镇,像张成这样的“职业拔钉人”恐怕有好几百人。拔钉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张湾镇木材加工兴盛的一个缩影。
    镇党委书记付道宽说,张湾镇有加工户140多家,加工户331户,工艺品加工企业6家,8000—10000人靠木材加工“吃饭”。
    冯张庄、老河张是张湾镇最早搞木材加工的村子。现在,这俩村一半以上的农户有自己的加工厂。“咱冯张庄搞木材加工的村民总共有92户,一户能带动10个人到20个人就业。”村党支部书记冯先来说起木材加工底气十足。
    张湾镇的木材加工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庭作坊遍地开花,一家一户买台机器就能开张,十个八个工人就能干活。这里的加工作坊几乎村村都有,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哪个村都能听见机器声,到哪个巷子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短短几年的时间,张湾镇的木材加工业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十多个木材加工专业村。
    围绕着木材加工业,农民层层“分肥”。有能耐、有资金,你可以当老板,像插接板加工,投资不多,场地不大,有台机器,邀上几个人就能干活挣钱。木材加工业兴旺,带动了运输业,有村民就专门买车搞物流。没资金、缺技术,只要有把力气,你空着手到这些加工厂上班,选选皮子,捡捡木条,也能挣份工资。就连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专门给人家拔钉,也能挣零花钱。
    针对木材加工这“一业”,张湾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在场地、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30多岁的杨俊红趁着这个机会,夫妻俩创办了个隔板置物架工艺品加工厂。别看就夫妻两人忙活,一年下来,二十多万元可就装进了腰包。
    有人抱怨:“张湾镇的木材加工大多是粗加工,大钱都被人家深加工企业挣去,咱挣的都是小钱。”
    其实,政府也急。这两年,张湾镇在招商引资上重点引进木材深加工大企业。这些企业落户到张湾镇,在家门口把半成品加工成家具、门窗等成品,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木材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一业”富张湾。
    “过去行情好时,一个小作坊一年能有一二十万元的纯利润。现在,行情不太好,一年挣十万元也不成问题。”冯先来说。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张湾镇农民在信用社的存款就达到6亿多元。(记者武占民)
    阅读全文
  • 据了解,为引导企业充分用好中澳自贸协定这一高自由、深优惠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政策,漳州检验检疫局对照辖区输澳产品的特点制定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服务措施。木屋定制签证人员也采取电话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通知辖区相关出口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

    外贸出口逆势上扬,输澳松木制品出口迎来暖春。今日,记者从漳州检验检疫局获悉,中澳自贸协定实施四个月来,辖区输往澳大利亚的松木制品达200批,贸易额653.1万美元,进口原木价格同比分别增长85.2%和66%。

    “中澳自贸协定为我们减轻了出口成本,让我们的产品在澳大利亚市场更有竞争力,订单也比往年多了。”漳州一工贸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企业生产的松木涂装板主要出口澳大利亚,中俄木材检验检疫部门想得周到,提前通知办理中澳证书,给产品出口带来很多便利。据介绍,中澳协定实施以来,漳州检验检疫局累计签发中澳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98份,帮助企业减免关税14万美元。

    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中的两件交椅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南宋佚名《蕉阴击球图》中的交椅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胡床到交椅

    在古埃及、古希腊与古罗马,折叠坐具的设计十分成熟。古埃及第18王朝图坦卡蒙统治时期(公元前1336~1327年)图坦卡蒙陵墓出土的折叠椅,其造型成熟,结构完善,装饰精美,色彩丰富,并且具有靠背,根据后来的家具名词规范,可称之为交椅。而中国的交椅则是从胡床发展演变而来。

    折叠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胡床,因为带了“胡”[1]字,表明是从北方、西方传来的。胡床又称交床、绳床,在整体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绳联结,可以折叠,张开可坐,合起可提。还能在“马背”上“扎捆”,且操作简便,携带方便,适合马上民族使用,因此又叫“马扎”。从这种特点不难看出,胡床为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常用,所以这种家具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从史书上记载的汉灵帝“好胡床”[2]到《三国志》记载的曹操与马超作战时“犹坐胡床不起”,可知这种坐具在东汉后期已频频出现。随着胡风东渐,在中原逐渐得到运用。

    这种使用高型家具的生活起居风气的传播开始时是自上而下的,并在胡汉杂居的西北地区率先为部分汉人(尤其是佛教徒)惯用。而到了隋、唐,胡风更甚,这仍和上层人物有关。例如北周周武帝的妻子就是鲜卑人。唐太宗的母亲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而当时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还是唐朝名相。唐朝宰相中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这样“坐胡床”、“穿胡服”、“习胡乐”之风气日渐流传开来,各种各样高型家具也相继出现。例如,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就以较多的家具图像验证了这一革新。虽然壁画中也有很多席、榻形象的描绘,但是以胡床为代表的一些高型家具已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展示了汉民族在接受外来思想文化上的开放精神。胡床到了隋炀帝时代被改称为交床,这是因为杨广忌讳人们议论他的胡人血统[3]而颁布诏书将带胡的名称改名[4]的结果。交床的名称是从其结构特征出发的,即两足相交,便于折叠。今天可看到的最早的胡床形象即见于敦煌壁画。

    宋代是中国家具转型的关键期,一些家具到了这个时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两宋战事频繁,因而能折叠、重量轻、搬运方便的胡床被人们经常使用。然而,胡床作为临时性坐具固然优点较多,但其不能倚靠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宋人又进行了改进,并吸收了圈椅(或有些“靠背”)上半部的Ω形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扶持而获得功能上的发展,这些变化可见诸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例如,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云:“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秦观《纳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见,此时一些胡床已非仅能折叠的凳子,更增加了“倚”的功能,这样一来,范成大《北窗偶书》诗云:“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正是可以用来倚靠,夏日午间靠着它即可休憩得不错。由于它在功能上已是椅子,故又称之为校椅或交椅。

    宋代交椅的特征

    作为折叠坐具,胡床与交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无靠背,后者有靠背,甚至有扶手。交椅也被称为折叠椅、交足椅,其腿做成交叉状,并在交叠部位安装枢轴铰链。座屉的横枨之间以绳编就,椅腿张开后,靠背向后倾斜而能保持平衡。这反映在现存的一些宋代绘画中,例如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大量北宋末期的市井家具形象,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店铺内的桌子和条凳,但椅子只有七件,其中有三件是交椅,即进城第一家店铺店主坐的交椅,画卷左端结尾处的“赵太丞家”交椅以及其后面楼上的交椅(它只露出椅圈与靠背,根据形制分析,应为交椅)。

    交椅最大的特点是体轻,腿部交叉,可折叠,便于携带,适合长途跋涉后的憩息之用,在宋代较为流行。但是它也存在缺陷,由于受力点在腿部的交叉轴心,即使通常对此处进行了加固,也不太结实。这一点不像其他的中国坐具,大多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足上,可以“立木顶千斤”。交椅的功能很多,行军打仗,打猎出游,都可以使用,所以也有“行椅”、“猎椅”之称谓。当位高权重者参加以上活动时,需有人扛着交椅一路跟着,当他累了,就坐于其上歇着,别人是不能坐的。这种情景在辽佚名《狩猎图》、辽墓壁画《出行图》、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等画中均有反映。久而久之,交椅甚至成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如常用词“第一把交椅”即源于此。明施耐庵《水浒传》中有近50处提到了交椅,除普通交椅之外,还有金交椅、银交椅、虎皮交椅、一字交椅、犀皮一字交椅等。当然,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由谁坐一直是英雄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交椅地位的改变,有时其象征性远大于功能性。

    宋代交椅的两种造型

    按靠背造型,宋代交椅可分为直搭脑型与圆搭脑型两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交椅

    直搭脑型交椅形象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山西闻喜县下阳金墓壁画、山西岩山寺金代壁画、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南宋佚名《历代名臣像·岳飞像》(南薰殿旧藏)等画中。按靠背的方向,直搭脑型交椅可分为横靠背型与竖靠背型,前者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中的交椅,后者可见于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

    北宋赵翁墓画像石中肩背交椅的男仆

    圆搭脑型交椅较为多见,它的搭脑与扶手连为一体而形成Ω形椅圈。其靠背多为竖向,形象可见于北宋赵翁墓画像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后面楼上交椅)、宋佚名《三顾草庐图》、河南焦作宋冯汝楫墓《冯汝楫画像》、宋佚名《蕉阴击球图》、金佚名《二十四孝图》、江西乐平南宋墓壁画、南宋赵仲间《五王熙春图》以及四川广元南宋嘉泰四年墓石刻浮雕、四川泸县南宋墓石刻等作品中。Ω状圆形的搭脑与扶手也形成后来交椅的基本形制,等级相对高于没有扶手的直搭脑型交椅。

    注释>>>

    〔1〕胡是中国古代汉人对于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胡人通常指北方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带有一定程度的藐视含义。

    〔2〕见于范晔《后汉书·五行志》,其中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3〕隋文帝杨坚娶了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是鲜卑贵族,所以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族人,杨广身上有一半的胡人血统。

    〔4〕例如,据唐人杜宝《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九月,(炀帝)自幕(漠)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此书主要记载隋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越王侗皇泰三年(621年)王世充降唐之间的历史事件。杜宝在其另一著作《拾遗录》也记载: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