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自贸片区东渡口岸木制品出口量增长五成\西非苏木喊出松木价清仓的口号
详细内容

厦门自贸片区东渡口岸木制品出口量增长五成\西非苏木喊出松木价清仓的口号

时间:2020-10-11     人气:736     来源:     作者:
概述:厦门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厦门东渡口岸出口木制品1701批,货值4032.51万美元,比增56.62%、39.17%。主要出口产品为木质家具和木质工艺品。出口木制品主要输往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美国、越南、澳大利亚。2016......

厦门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厦门东渡口岸出口木制品1701批,货值4032.51万美元,比增56.62%、39.17%。主要出口产品为木质家具和木质工艺品。出口木制品主要输往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美国、越南、澳大利亚。

2016年第三季度,主要目的市场的木制相关条例陆续发布。检验检疫提醒木制品出口企业,应建立出口预警机制,提高抵御出口风险能力;加强技术标准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企业规模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注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研制和使用环保产品;开展产品认证和森林认证,稳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开拓多元化国际销售市场,减少贸易风险。

(来源:中国新闻网福建)



西非苏木近日传来低价清仓的消息,有商家甚至喊出以松木价格处理的口号。由此也反映出其市场形势不乐观。市场人士表示,西非苏木低价清仓,一方面是年末资金紧,另一方面对后市信心不足也是商家们急于清仓的重要原因。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记者从厦门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7年全年,厦门自贸片区进口原木1656批、190.5万立方米、货值2.46亿美元,货值比上年增长11.3%。
    自厦门口岸进境的原木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货值居前的国家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爱沙尼亚等,其中进口新西兰原木数量和货值居首,达96.2万立方米、1.3亿美元,分别占数量的50.5%、货值的52.7%。
    进口原木品种有辐射松、云杉、樟子松、黄松、火炬松等,其中辐射松144.2万立方米、货值1.83亿美元,占进口原木总量75.7%、货值的74.6%。
    记者从厦门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7年厦门口岸进口爱沙尼亚原木171批、6.93万立方米、货值917.9万美元,其中进口原木数量和货值分别同比增长103.3%和138.4%,均实现翻番。
    据统计,厦门口岸2017年进口爱沙尼亚货物942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原木,占比97.5%。
    爱沙尼亚地处波罗的海沿岸,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经济增长高速,资讯科技发达,森林资源丰富,1991年与中国建交。

    根据德国木材贸易协会(GDHolzhandeleV)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德国木材贸易表现非常好。在GDHolz对公司的调查中,前六个月的总收入增长了5.6%。与此同时,服务业以18%的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计划商品的增长率为12.5%。产品组的组件(内部门)也显示出高于平均水平的8.9%。由于整体增长,锯木业增长5.5%。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对公司的销售发展前景的预期是积极的。三分之二的参与者预计销售额将以大致相同的水平增长,另外三分之一的人预计销售额将进一步增长。
    建筑行业的高需求塑造了德国木材贸易的好心情。木材贸易的订单仍然很满,所以木材贸易预计在秋季也会有很好的销售。根据经济的一般情况,GDHolz现在希望木材和木材产品的良好销售,通过木材贸易在2018年全年,从而将销售增长延续至下一年。
    这些数据来自GDHolz的月度比较,平均约有50家不同营业额级别的公司参与其中。根据科隆贸易研究评估机构(IFH)的说法,这些数字被认为是该行业的代表。
    阅读全文
  • 半个月来,长林小蠹等检疫性有害生物连续多次向国门发起“猛攻”,然而,一次又一次被成功拿下……因为,漳州检验检疫人已经筑起了一道道坚实屏障,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美丽中国的东南门户。
    高危害虫频叩国门
    2015年3月3日至18日,当人们还在享受“春眠不觉晓”的“慵懒”时,海峡西岸、厦门湾南枕戈待旦的漳州检验检疫人,早已加班加点、忙碌异常。他们连续在4船次、14.8万立方米的新西兰进口散装原木中截获长林小蠹等检疫性有害生物57种次,一般检疫性有害生物70种次;随后又在200多个集装箱装运的澳大利亚原木中截获大量疫情。这样来自同一时间、不同国别、不同装载方式,连续集中高频率的有害生物入侵情况,在厦门港招银口岸十逾年的原木进口中尚属首次。
    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进口新西兰原木301.6万立方米,约占总进口量的39%,在漳州口岸进口量占比更是高达90%,且进口增量还在持续扩大,疫情传入风险越来越高。此次,从新西兰进口原木检出的长林小蠹就危害十足,不仅容易导致树木死亡,而且还严重影响木材品质,该虫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已扩散到欧洲和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未有分布的记录,但我国松属资源丰富,许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与该虫的原生地十分相似,一旦传入,定殖和传播可能性极高,“绿色威胁”直逼国门。
    “若不是检验检疫人员一丝不苟、火眼金睛,我们公司可就成了传入病虫的罪魁祸首了。”木材进口商周总心有余悸。检验检疫人何尝不是如履薄冰,漳州口岸是全国第二大原木进境海港口岸,2014年进口原木达265万立方米,把关压力可想而知。
    “把好国门生物安全关,真是工作时间越久,越感到责任重大,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厦门漳州检验检疫局漳州港办事处陆主任说。漳州局党组更是屡次强调:“谁没有把好疫情关,谁就是厦漳人民的罪人。”
    科学处置货畅其流
    面对不期而至的重大疫情,漳州局快速启动应急响应,该局局长谢斌靠前指挥,带领分管局领导和系统动植物检疫专家小组,到口岸一线,慰问检疫人员,查看货物现场,分析疫情情况,研究处置决策,重大事项直接向厦门检验检疫局分管局领导请示汇报。
    在强有力的组织面前,多项严防疫情传入的措施迅速启动,检疫科长第一时间带队封存带疫原木,严防疫情扩散;专家小组迅疾制定严密的除害处理方案,检疫处理人员火速实施,有效扑灭疫情;局领导亲自约谈进口商,要求其及时通报国外供货商有关情况,督促供货商做好出口前除害处理工作;办事处快速汇总情况逐级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争取总局向全国各口岸下发警示通报,加强进境原木检疫,严防疫情传入;即日起加强港区后续疫情监测,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你们不仅要把疫情处置好,更要急企业之所急,这么多原木要在这么集中的时间进行除害处理,堆场库容、人力物力、通关时效的一揽子工作一定要想法设法、争分夺秒处理好!”厦门局副局长陈华忠,多次指导处置工作。
    针对此次入境原木疫情和港区特点,通过风险分析研判,漳州局创新思维,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实施移场查验,解决进境集装箱除害处理场地;科学规整调配港区货物堆存,合理安排检疫时间,最大限度腾出时间、空间,加快检疫通关速度;此外,抽调人员和物资,提升除害处理和木材检尺能力和效率,节约通关成本。目前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货物陆续结关出港。
    基础扎实平战自如
    “招银港区进口原木12年间增长了近18倍,我们始终精心呵护,能够密不透风守护国门安全,确实来自不易。”下月即将退休的漳州局驻港老同志不无感慨地说。近年来,漳州局在厦门局的指导帮助下,始终致力于建设“检得出、管得住、放得快”的口岸植物检疫把关服务体系,此次进境原木疫情连发的科学快速处置,只是漳州检验检疫人严把生物安全的一个缩影。
    2014年厦门局疫情截获情况综合评价得分和进境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数均位列全国前10,漳州局截获贡献度超过43.6%,并在全国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杂草瓜列当、长林小蠹。2014年,指导招银口岸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粮食定点口岸验收。省市领导多次在漳州局的疫情截获和服务发展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漳州局横线纵线双向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覆盖各职能部门职责和要求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日益完备,各类外来生物入侵的应急处置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漳州局将植检实验室整体迁移至招银港区一线,累计投入150逾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今年将进一步投入84万元,强化口岸快检快放技术保障;配备植检专业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担任驻港区办事处动植检科科长,抽调多名年轻骨干充实一线。各项基础保障的不断夯实,筑起了口岸生物安全保障的坚强屏障。(陈世阳)

    ◎资深藏家傅磊

    藏项黄花梨

    我们经常会在仿古建筑里看见“三不猴”的雕像。一猴蒙眼不看、一猴捂耳不听、一猴遮口不言。颇受启发,尤其从黄花梨的市价失去理智后,我愈发不止一次暗下决心,以“三不猴”为鉴,摆出不看、不听、不说的架势,做个与黄花梨绝缘的人。但是上礼拜,邻居老爷子猝不及防给我讲了一段黄花梨的见闻,说他去逛潘家园,亲眼看见一个小伙子,非要用自己刚买的奥迪车,跟商家换一块没多大体量的“海黄”料。老爷子讲的生动异常,并且不时摇头断言:这事荒谬得有点过。我使劲点头称是,随即大发感慨。真是的哈!欲要做到彻底的“不看、不听、不言”不容易!

    黄花梨之于我,正如它的纹路一般,充满波谲云诡的意蕴。要说我接触黄花梨的岁数,虽跟专业人士没法比,却也早得有点夸张。我清晰地记得,七岁的时候,不知出于什么动机,特想亲手用木头削一柄短剑。于是在家里的小库房里好一通翻腾,终于在一个匪夷所思的角落,找到一块一尺长,两寸宽的木头。要说天下熊孩子是一家,我不仅对这块木头锲而不舍了将近两个月,更带给了我记忆犹新与刻骨铭心的感受。

    先说记忆犹新,首先是那块木头实在太硬了,削铅笔的小刀作用其上,咔哧不了几下便卷了刃。其次是削成后的木剑,通体暗红,随便用手一蹭,油亮油亮的。往泡桐树上一扎,木剑不但毫厘不损,树干还会冒出汁液。第三当时我觉得很神,因为削着削着,木屑会飘出阵阵极其清幽、好闻的香气。时至今日,想起那股香气,仍能让我心旷神怡。

    但是刻骨铭心的部分,说起来可让人相当不舒服。因为削宝剑的过程中,木硬刀钝,左手手背一个不小心被划了一道伤及肌腱口子,伤疤至今犹在。这还不算,这块木头在成为宝剑之前,根本就是一老年间传下的“海黄”镇纸。有一本著述里称:有清一代海南黄花梨已极为罕见。成方成料的上品,真正大放异彩的年代,应该是明朝中后期。那块木头笃定是明朝的吗?我不敢断言。但是掐指一算,这段往事,过去整整三十年后,才恍然大悟。一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懊恼,自不必细表。

    我大部分可称实用的黄花梨知识,来自于古圣堂的老孙大哥。2005年,在老榆木家具还站着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的半壁河山,与我私交甚笃的老孙大哥,时不时就要点拨我赶紧存几件黄花梨的东西。说心里话,那时对黄花梨不甚了了。尤其成器后,花了吧唧的纹路,放肆张扬,很不对我胃口。况且“赶紧”的说法无非告诉我黄花梨要涨价,可顶多标价四五千一对小圈椅能涨成啥样?

    北京老话儿:说嘴打嘴。2006年受朋友之托,买一对黄花梨椅子。没过脑子,我满口应承五千以内肯定拿下。没料到揣着朋友托付,到市场一看,顿时傻眼了。哪还有五千块钱的黄历!更有甚者,连续两个周末,上星期标价八千的,这周一口价一万六没商量。无奈找到了老孙大哥,老大哥亲自出马找到熟人,卖了很大一个面子,一万三终总算说定一对“越黄”圈椅。结果这价格朋友闻听,羞涩一笑:“这五千,可是我全部私房钱啊!”万般无奈,我带着“炒股炒成股东”式的尴尬,将一对椅子搬回了家。

    还真别说,椅子一进家门。我那简陋的书房,登时蓬荜生辉。更意外的是闷了一宿之后,推开书房门,满屋异香扑鼻。看来黄花梨确非凡品啊。

    我一怀窃喜,跑到老孙大哥处,少不得万般感谢,又不忘坦诚自己有眼不识荆山玉。老孙大哥真是个实在人,在他的讲解中我才开始知道,黄花梨属于黄檀属,产自海南的黄花梨,俗称海黄,是木中极品。产自越南的黄花梨,俗称越黄,品质仅下海黄一等。只有这两种才是当之无愧的黄花梨,至于什么非洲花梨、巴西花梨、子属花梨、大叶黄花梨、草花梨不过是“栗子味儿的老窝瓜”借壳上市,跟黄花梨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黄花梨价值不菲,因为它经由几百年的生长也不过一掐粗细,勉强可算成才的小料。至于大料,至少得千把年以上。说着老孙大哥拿出一串海黄、越黄搭配的念珠,继续讲解:“之所以黄花梨最有市场前途,因为黄花梨比起小叶紫檀、红酸枝这些个名贵木料,轻重适度,不易变形开裂是一大优势。另外纹路奇幻耐看,也最易分辨,记住它的花纹、香气。即便是新上手的人也很容易辨别出来。不过“海黄”跟“越黄”却很难分辨,一些书上印出木纹图谱,其实依照木纹鉴别十分容易上当。“越黄”可以粗略地分成南越黄、北越黄。尤其北越黄,花纹质地几乎同”海黄“没两样,不良商家常常瞪着眼睛跟买家说的“海黄”料,大部分就是北越黄。要分辨二者,要么得知道东西的来路。要么得有相当的经验,二者的区别在于味道,“海黄”香气中微微的有点辣味,“越黄”的香气中微微带些酸头儿……

    一段日子,老孙大哥给我的补习林林总总,让我对黄花梨有了初具轮廓的了解。但是恰在此后,不管“海黄”还是“越黄”,价格如同坐上了直升机。令我只剩下了望“梨”止渴的份儿!当然也包括我一面庆幸自己,搭了一把末班车。一面感叹刚入门便要止步的复杂情绪。

    网络时代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对称了。其后的日子,我会偶尔在网上关注一下黄花梨,满眼的价格风暴,八十万一吨,三百万一吨,一千万一根……发了疯的黄花梨,渐渐让我与其隔了一道厚厚的墙。不过朋友们却因为我那对椅子,纷纷把我捧得像个专家。

    一天,好友淘到了一块木头,经我俩反复鉴定,严重疑似“海黄”。要知道如今“海黄”已经炒到小几万一公斤。我二人拿着重达七八斤的木头,琢磨卖了它,够我们两家人来趟欧洲游了。

    木头拿到了老孙大哥处,老孙大哥看了哈哈大笑。木头竟是一块儿白酸枝,老孙大哥不厌其烦地为我俩讲解:“这种玩意市场上多得是,最近流行拿这玩意儿冒充黄花梨,做念珠,一串蒙外行几千不在话下……”

    我和朋友不禁为了我们的财迷心思,相互打趣。突然,我感到一丝寒意,黄花梨在浮躁的环境下,由内而外的倾向已然消散殆尽。一如“钱进入了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的说法。

    对于爱物,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真应该学学不看、不听、不言的“三不猴”,即便这可能有那么点矫枉过正的偏执。供图/小艾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