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旧如旧让古家具重焕光彩\定制家具不能退?教你应对定制家具“潜规则”
详细内容

修旧如旧让古家具重焕光彩\定制家具不能退?教你应对定制家具“潜规则”

时间:2020-10-11     人气:640     来源:     作者:
概述:在漳州八卦楼文化城,堆聚了数千件的古家具,有椅子、架子床、八仙桌、案几和梳妆台,它们几乎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光景。不过,平日难得一见的它们,刚到达时“病入膏肓”,大都缺胳膊少腿。如今,它们又还原了活力,重现昔日风采。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背后......

在漳州八卦楼文化城,堆聚了数千件的古家具,有椅子、架子床、八仙桌、案几和梳妆台,它们几乎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光景。不过,平日难得一见的它们,刚到达时“病入膏肓”,大都缺胳膊少腿。如今,它们又还原了活力,重现昔日风采。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背后,都得仰仗于古家具修复师傅李海军。

今年51岁的李师傅,家住龙海市颜厝镇上洋村港口社,初中毕业后,他跟着父亲学木匠活。李师傅不光手艺精湛,而且为人平和,“基本功都是走南闯北练就的。”李师傅说,2005年,一位来自浙江的雕刻师傅,请他帮忙修复一件古家具,木料上布满了灰尘,李海军用水清洗后,古家具露出真面目,透出了光泽。上百年的古家具竟这么光亮,当了大半辈子建筑木匠的李海军,不禁傻了眼,长了见识。

在与雕刻师傅交谈中得知,古典家具被现代家具替代,所需的珍贵原材料匮乏,造成存世量日渐减少。修复古典家具不同于一般的木匠活,其技艺更要全面,囊括了锯、刨、凿、雕、镶嵌及上漆等工艺。因收入低,致使一些多少会修复古典家具的人,也就不爱再做这行当。许多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古典家具,却因无人能修,只得任其毁坏,或者干脆请来一般的木匠漆工草率处置,造成严重的二次破坏。“如果能把已损毁的古典家具修得像原来一样,不光恢复其使用功能,而且后人也能看得到。”几天后,李师傅寻思着,用心修复了那件古家具。

每件古典家具做工不同,榫卯结构复杂,雕刻手法千差万别。一些残缺的部件,需要仔细琢磨,还得找到相似的材料,按其风格图案进行复制,补上后才能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为了原汁原味,李海军在做建筑木匠活之余,学上网,琢磨古家具的文化历史、绘画和雕刻。在旧市场一见到有人低价盘掉古家具,就算锈迹斑斑,他也满心欢喜地盘下来。回到家,乐呵呵地绕着古家具,转个不停,想象着它原先的样貌。几番下来,他家的现代家具没有了位置,古家具成了“座上客”。就这样,越接触,越琢磨,越动手,修复古家具成了他的“主业”,放弃了原本待遇更加优厚的建筑木匠,在文化城里任专职的修复古典家具师傅。

没日没夜,他戴着眼镜,拿着放大镜,独自一人对着一大堆的破旧家具。那些看上去只能当柴火烧、严重损毁的古典家具,要怎样才能修复?对一般人来说是件很头痛的事,但李海军却不觉得枯燥,反而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古典家具,仔细研究其结构图案,做到胸有成竹后才开始动手修复。两年来,李海军修复了近千件古典家具,几乎看不出哪个部件是原来的,哪个部件是添加上的。

当一件破损的古典家具变成一件人见人爱的艺术品时,李海军心里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虽然做这行的收入比以往差了一大截,但李海军却很坦然,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拯救历史文化遗产,让古典家具重焕光彩,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晚年生活,只要还能动得了手脚,就会继续修复古典家具。”

⊙本报记者罗培新

通讯员郑德鸿文/图

来源:闽南日报


“本来是想让家住着更舒服,但这用着心里很忐忑。”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说家里找红星一家具厂家定做的一套全房2万元的生态木质家具,入住后两个月了,味道久久不散,怀疑柜体的板材被厂家偷偷换了。

板材货不对板、设计尺度不当、安装错误率高、维修拖拖拉拉……今年以来,不少市民致电本报或“宅一生”微信上留言,反映定制家具售后“很头疼”。怎么判断并挑选定制家具?针对市场上定制家具的常见“潜规则”,本报为你支招。

设计:没让看懂就签字,出了问题不退换

跟成品家具不喜欢能退换不同,大部分定制家具一旦定制安装完毕,退换很麻烦。一些无良商家在最初设计时就不规范,让市民在粗糙的设计图上签字后,就甩手不管。更有甚者,设计师是从销售转行,根本没有设计功底,

“宅一生”微信昵称“艾草123”的消费者曾留言反映她定制橱柜的经历,“定制前是VIP,一出问题全赖图纸上我签了字。说是都按着图制作,不是他们的问题。”她很气愤:我不是专家才找专业人士,难不成图纸还要我画?

专家建议:图纸是定制的基础,离不开设计师的丰富经验和全屋设计的能力、上门测量的专业和精准度。“在此情况下,选择大型正规且设计师经验丰富的家具企业相对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在定制前要反复与设计师沟通,多看设计师的案例,并多检查图纸的关键数据。”长沙市装协会长陈子力说。

除了设计容易出岔子,一些定制家具企业在板材的材质和环保标准上也容易埋陷阱。记者在市场上看到,市面上的板材有细木工板、胶合板、集成材板、刨花板、密度板、饰面板等十多种,基本所有商家都说自己的板材“生态”。

王先生定制家具时,商家的店面里光木头品种就有橡胶木、橡木、胡桃木等好多款,“价格从80元一平方米到280元一平方米的都有。”为了家人健康,他特意挑选了生态板。“没想到味道还那么重。”他怀疑板材用错了,但又不舍得锯开拿去检验。

专家建议:挑选定制家具,板材是主体。“买的时候注意询问板材来源和环保指标,最好能把相应内容一并签署到合同中,以便事后售后。定制家具上门安装留意板材情况,有所怀疑请立即检测。”湖南睿邦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明律师说。

记者观察

家具定制,能力先行

近几年定制家具走俏,由于门槛低,市场鱼龙混杂,让很多消费者吃了亏。有些商家为了留住消费者,明明只有能力做个大柜子,非要号称自己能“全屋定制”。而最终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整体设计欠佳,价格核算不清晰,甚至错误百出,改来改去让人心烦。

对消费者而言,为了自己的家,不能嫌麻烦。不要被一开始看似便宜的价格蒙蔽,真正有实力的定制品牌,不仅能出具整体设计图纸,甚至能出3D效果图,即便出现错误,售后也成熟。多问问,多看看,才能让自己的新家更好住。

(来源:长沙晚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战国漆器: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湖北省博物馆藏)元或明黑漆架几供案(可乐马古代家具博物馆馆藏)

    文、图/郑克峰编辑/刘玲芳

    髹漆家具简介>>>

    中国古代髹漆家具,大致说来就是以漆器制作方法而生产出来的家具。它们有着复杂的渐进演变过程。公元10世纪以前,漆器、礼器、厨具及家具皆大约呈低矮小的型制。公元10世纪以后,漆器家具从中脱离转而成为高大的型制,本文着重讨论的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中国古代髹漆家具,沿承于中国古代的漆器艺术,毋庸置疑,髹漆家具的创作应用技术亦全面脱胎于漆器制造技术。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的贵族阶层、知识分子以及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漆器与髹漆艺术,发展至明清两代,臻于完善。从北京故宫遗存的明清两代髹漆家具文物来看,相应的制作技术,涵盖了几乎所有漆器工艺。

    髹漆家具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及世界任何家具体系,并且在公元10世纪以前就完成了它自身由矮小到高大的美丽嬗变,其中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明白几个具有影响意义的时间节点,也就能大致清晰中国古代髹漆家具发展的历史脉络。

    时间:夏商周时期

    影响:“礼制文化”为漆器及髹漆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漆器艺术的历史传承极其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20世纪初叶清朝帝制结束,约计8000余年,起伏跌宕,不断向前。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前771年)是我国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伴随青铜文化的辉煌发展,漆器艺术在品种、数量及用途方面也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与文化的大背景强调的是王权与神权的至高无上,而作为礼制文化的重要载体,青铜器、玉器在客观上被赋予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内涵,形成了罕见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礼制文化”,其凝重神秘的风格,在当时创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从而为之后漆器以及髹漆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春秋战国至西汉

    影响:孔子的治国与教育思想体系固化了中国的“礼制”,以屈原为代表的“离骚文化”将中国漆器推向鼎盛

    自东周开始,从春秋战国直至西汉,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发展初期。首先,周王室受到不断内乱与戎狄入侵的双重打击,日渐衰微。于是,等级森严的周礼被僭越而“礼崩乐坏”。青铜器作为周王号令天下的礼制象征,首当其冲地成为各诸侯国的僭越对象,被竞相铸造,以示其各自的地位正统,但这也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青铜艺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南方楚国的漆业亦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更难能可贵的是,楚国率先以五彩斑斓的漆器取代了以意识形态功能为主的青铜礼器。于是,漆器及髹漆家具,就此脱离了单纯的实用器具的范畴,从而达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哲学与美学高度。

    楚国文化特别值得当代漆器与髹漆家具艺术研究人员进行深入探讨。楚国之胁迫于秦、毁灭于秦的历史过程,是在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贵族、知识分子阶层的竭力阻止与忧愤感伤下,毫无异议地预判完成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在中国,永远都是创造与推动历史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屈原为代表的楚离骚文化的士大夫阶层,兼具创造与反省两方面的能力,这在楚国的漆器文化中也皆有呈现。

    汉承秦制之后,一改秦善战之风,转而提倡楚国礼仪的教化。被压抑了许久的儒家文化最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漆器艺术的发展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时间:西汉至两宋

    影响:起居文化由“席地坐卧”变为“垂足而坐”,对漆饰家具影响甚广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西汉末年(公元前8年)以前传入中国,而早于此的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张骞应募出任汉武帝信使,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笔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固有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文化,高楼林立的佛教寺院庙宇,需要配备相应规模的高大制式家具,以宣示佛教的宏伟、秩序、威严、慈祥。当然,彼时戒备森严的皇族以及贵族所居住的琼楼宫殿,在客观也需要高大制式的家具。可以说,是在贵族阶层、知识分子、工匠及众佛教信徒的推广参与之下,中国人的起居文化才最终在公元10世纪以前完成了由“席地坐卧”向“垂足而坐”的转变。

    而这一时期的中式榫卯结构髹漆家具由矮小向高大制式转变,自始至终依托的,虽有来自前述多重文化的复合影响,但也从没偏离以儒释道、楚文化为核心的轴线,始终以楚文化的漆饰绘画为外在表征,以儒释道思想为内在体现,反映的是中国人特别是王公贵族与知识分子阶层尊崇礼教等级、追求秩序和谐、坚持独立人格与操守的行事风格。

    然而,唐中期以后,最迟从两宋开始,中国古代髹漆家具依随中国人起居习惯的递进,其创作风格,无论是整体的型制结构,亦或是外在的绘画漆饰表现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观察天津武清可乐马古代家具博物馆珍存的两宋时期及元代髹漆家具可以发现,其中缺失了许多西汉时期楚文化的高贵。一大原因可能是,唐中期以后,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品格较之其前辈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纵观两宋及至明清时代的古代家具,实际上是一个艺术性与宗教性逐步弱化递减的过程。

    时间:两宋之后

    影响:陶渊明的横空出世及后世影响,成为两宋之后家具设计的美学基础

    儒家学说从产生的第一天起,便将知识分子个人的“社会定位”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构建,这与屈原以“先导者”为特定的自我角色意识有着高度的统一。而陶渊明的志节,是把逃遁当作人生的浪漫,却也变成了后代知识分子阶层怀才不遇时的迷离选择。随着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陶渊明的艺术价值被知识分子阶层所逐渐认知、认同以及推崇,到了元明清,基本已经确定的崇“陶”效“朱(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学术地位与标杆。这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相互交织的产物,对后世文人的仕进无路、沦落下层、饮酒隐逸、风流雅趣产生了现实与负面的深远影响。

    因此,中国髹漆家具的艺术创作,发展至宋元明清,较之两汉隋唐,无论从内在的精神或是外在的表征,都开始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退步。尽管二者极力维护的仍然都是儒释道的礼乐学说,但是由前所述,两宋时期中国社会混乱、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导致社会资源匮乏,特别是元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废止科举考试七十余年,知识分子阶层大多报国无门、固穷守节,从而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将儒释道学说更加深入、广泛并贴切地融入到文学、诗歌、戏曲、音乐、绘画以及髹漆家具的创作中去。于是,在一个艺术与宗教弱化的背景下,呈现的依然是难能可贵的多样多彩。

    清中期红漆描金小柜,王世襄旧藏(图片提供:中国嘉德)清中期红漆描金小柜,王世襄旧藏(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因此,中国古代髹漆家具在两宋以及明清时期风格的产生,实际上是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政治混乱、军事割据以及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羡慕与向往陶渊明式的牧歌归隐,逃避现实,憧憬美好的田园生活。南宋以及明代的髹漆家具在结构设计与漆饰绘画方面,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文人阶层在乱世所秉承的皈依自然、追求恬淡的清高品性。

    漆家具之赏与析>>>

    唐五代黑漆嵌螺钿花卉纹经箱

    唐五代黑漆嵌螺钿花卉纹经箱

    长35cm,宽12cm,高12.5cm。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塔出土,现藏于苏州市博物馆。

    木胎,用合题法镶榫制作。长方形,箱盖盝顶,台座略宽与箱身连接。表面黑漆,经箱上的花纹、图案都用螺细装饰。盖面图案为三朵并连的围花纹,每朵围花由二十多片大小不同贝片线成,中央有镶嵌孔,嵌孔以原砂填地再敷泥金,其上嵌半球形水晶珠。

    箱身立墙嵌石榴、花卉图案。台座用须弥座形式,设壶门,壶门内贴嫩芽形图案的木片,上面贴金箔,间以花瓣形贝片图案。盖、身、台座缘镶嵌由花苞形、四瓣花形,鸡心形组成条带,这些装饰既显示镶嵌制作的细谨,又衬托出整体图案的绚丽多姿。经箱使用的贝片厚度,一般为1毫米左右,不论切割较大组成主体图案的贝片,或嵌在边缘的细小贝片,上面都施毛雕。

    此经箱制作基本上承袭唐代发达的螺细工艺,它的发现是研究唐代以来中国螺细工艺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南宋六屉供桌

    南宋六屉供桌

    长116cm,宽65cm,高90.5cm。原产于山西永济,可乐马古代家具博物馆馆藏。

    此抽屉桌,原饰以黑色漆,几已全部脱落,属于传统的民间风格,推断是12~13世纪的成品。每个抽屉以高浮雕茂密的花草作背景,衬托前方身着宋代服饰的人物。间隔用的次要框材构件皆饰以轮廓分明的剑脊梭线脚,腿柱上低矮的三弯腿立于花形托子上。

    顶层抽屉中央有一个方形的莲纹浮雕,中间有一枚银锭,银锭中央安一枚铜钱作为吊牌座,勾挂着原配铁质的吊牌拉手。铜钱上刻着宋徽宗和政年间(公元1111~1117年)字样。中间层的两屉,一具刻男童,一具刻人鱼各自肩上扛着大荷叶。下层的中央抽屉刻有一只象征生生不息的玉兔,显露出传统家族祈求代代相传、增福添寿的心愿。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日本木材市场最新动态:2014年春日本实施征收更高的消费税,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日本的消费性开销,其中也包括了对新房投资影响。根据WRQ的数据,2014年比2013年的木制房屋开工率下降了11%;木材需求的下降冲击了2014年日本的木材产量和进口量。

    图:日本桧木

    另外,由于需求减少和日元走弱,2014年日本以美元计的木材价格下降非常显著。
    阅读全文
  • 一套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高档红木家具,如果不小心出现了伤疤,一来影响家具美观,二来难免会影响心情。

    红木家具的伤痕主要有烧痕、烫痕以及刮痕,对于严重的,自然是要请厂家的专业人士进行修复,而对于一些“轻伤”,可以尝试一下自己动手修复:

    烧痕的修复:如果红木家具的漆膜被烟头或未熄灭的火柴等灼烧留下焦痕,而未烧焦漆膜下的木质,可用一小块细纹硬布,包一根筷子头,轻轻擦抹灼烧痕迹,然后,涂上一层薄蜡液,焦痕即可除去。

    烫痕的修复:红木家具表面直接放置盛热水的器皿,会在红木家具上留下白色的圆疤。对于这种伤疤,要及时的擦抹就会除去。如果烫痕过深,则须用普通的碘酒轻轻抹在上面,或在烫痕上涂一些凡士林,过两天后,用软布擦拭,就可将烫痕除去。

    刮痕的修复:如果红木家具不小心被刮伤,但未触及漆膜下的木质,可用棉布蘸少许熔化的蜡液,涂在漆膜擦伤处,覆盖伤痕。如此反复几次,就会消除刮痕。

    对于红木家具的伤痕,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切不可盲目,以免导致二次伤害情况的出现。


    爱泉城济南的水,更爱那水上的船。在济南王府池子出生成长的非遗传承人胡源因为水与船结缘。十三岁开始做中国船模型的胡源如今又开始着手制作道光年间的木船“镜春舻”模型,同时还将着手制作济南名楼“鸟笼子”模型,将传统文化记忆传承下去。
    13岁就学习
    制作军舰模型
    2月17日上午,胡源正在家里制作新的木船作品:道光年间的“镜春舻”模型,“这艘木船是道光皇帝从紫禁城往颐和园走水路的‘坐骑’,虽然模型只有一层,但制作起来比较复杂。”正在给木船模型蒙船体的胡源说道。
    今年54岁的胡源自幼动手能力极强,13岁进了济南市军事体育学校学做军舰模型,1977年,胡源拜会做中国船的胡启镛师傅为师,还自学大学造船课程。后秉承师傅遗愿,胡源做出了一艘慈禧太后当年乘坐的“木兰艧”御船模型。
    在胡源家里的柜子上,摆着他最近完成的“雨荷船”模型,这艘带有济南本土色彩的船也是就地取材于曾经在大明湖里的船而设计,与他以往做过的船模和军舰模型相比,这艘船模显得分外精致。做此船模时,胡源要把红木削成5毫米宽的薄片,再把它们编成席子放到船模顶上,船体前后挂上两块写着“雨荷”和“清心”的匾,船门上刻一副对联,还为它亲手打了一套小巧玲珑的家具陈设在里面。
    光制作船模船架
    就花了一个月
    船模架子的连接都是依靠木头进行,胡源将下好料的红木挑出两块,一块打卯,一块开榫,一对卯榫组合起来就像螺丝和螺丝帽一样严丝合缝儿才能算完成。“做一对卯榫必须不间断完成,一旦停下来就前功尽弃了,因为出现不协调就要立即修改。同时为了船体的坚固需用竹节进行加固。”胡源说,其实船模的内部结构很复杂,但是从外面是看不到的。
    “一架木船模型从看图到设计再到制作过程都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当时的历史和木船的性质,从三位图里想象之后跟实体比对。”胡源说,“制作的过程就是再创新的过程。”皇家船只模型的龙椅、床榻和门窗都要一一想花样儿去雕刻,船模的抛光、打磨等细加工程序也都需要沉住气耐心进行。这艘“镜春舻”模型,胡源从年初开始制作,光船架子就做了一个多月,预计到年底能够完成。
    将复原“鸟笼子”模型
    传承传统文化记忆
    不止“镜春舻”模型,胡源的每一条船模都要做得尽善尽美,前前后后要花上百道工序。在做“镜春舻”模型的同时,胡源说,自己还将开始复原老济南名楼“鸟笼子”模型。
    “鸟笼子”是20世纪初建成于大明湖南岸的山东省咨议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除。胡源说,他已经购买了几万块钱的红木,马上就将着手设计制作。
    胡源说:“没有文化就没有素质,将楼复原之后希望它能变成传统文化的一个记忆。”这也是胡源多用红木的原因,红木虽“三分做、七分磨”,十分费功夫且需一次性成功,但是较其他木材更加结实,价值也更高,更适合传承文化记忆。
    如果能完成,胡源制作的木船“镜春舻”模型和名楼“鸟笼子”模型将一起参与明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继续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