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侧走软红木产业亟待转型\市民家中遭白蚁入侵6年间木质家具全被蛀空
详细内容

需求侧走软红木产业亟待转型\市民家中遭白蚁入侵6年间木质家具全被蛀空

时间:2020-10-11     人气:579     来源:     作者:
概述:本报记者吴琼报道近日,由中国红木委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中显示,根据海关数据,2015年7-9月,我国累计进口红木达30.0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42.65%,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滑56.41%。与此同时,其发布的《......

本报记者吴琼报道

近日,由中国红木委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中显示,根据海关数据,2015年7-9月,我国累计进口红木达30.0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42.65%,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滑56.41%。与此同时,其发布的《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中还显示,2015年三季度,我国红木进口价格较往年同期波动明显。尽管7月份红木进口价格指数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8-9月的进口价格以远低于去年同期。

此外,该分析报告还总结道,受行业调整的影响,三季度红木进口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进口均价也有所回落。与去年前三季度相比,今年红木进口形势整体下滑了60%左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我国的红木市场消费需求欠佳,致使整体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该行业正处于寒冬期。

行业进入低谷

红木,自明清起便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亦被称为家具中的“贵族”。名贵的红木更是被收藏、投资,乃至流传后世。也因红木在我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红木家具景气同步指数初值为99.09点,相较于2014年99.4点略有下滑,红木家具作为红木的主要产品,今年景气度有所下滑,说明红木市场的景气度也并不佳。

据了解,由于目前我国红木市场的消费与行业生产逐渐地趋于理性,致使其红木产业也正在经历调整的剧痛期,自去年下半年至今,红木的进口量与价格均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薛胜文透露,目前红木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经济环境较为恶劣,红木产品价格一般相对较高,而且主要用于收藏,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中高产阶级人群财富缩水,对红木产品的购买需求逐渐下降。

一位喜爱收藏红木家具及工艺品的藏家葛先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些年生意好,赚了钱就买红木家具,我总觉得普通家具用几年就废了,但这个就不一样了,越老越值钱啊,挺有收藏价值的,而且以后还可以把这些家具传给子孙后代。但是这两年不行了,生意不好做,不敢再大笔地在这方面投入了。”

其次,薛胜文还表示,在游资退出后,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更注重红木产品的工艺设计,但是目前我国工艺设计水平较高的红木产品较少。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自2014年下半年起,红木市场的消费热情便呈现减弱的态势,致使其产品的销售不佳,企业的资金回笼遇到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前年红木市场的火热而致众多小作坊、小企业涌入以及大批资金的涌入,在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这部分小企业可能会最早受到冲击。某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前年进入红木市场的那些小企业,现在已经差不多有30%都倒闭了吧。”

需要看到的是,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5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环比下滑0.2%。对此,中国红木委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该数据也表明,当前我国的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去过剩产能过程漫长,加之外需尚未明显改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除上述红木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外,某红木行业观察人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造假售假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红木市场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市场的繁荣景象就吸引了众多人士的参与,也随之带来了大笔的资金,这也导致红木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

据悉,红木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以非红木来冒充红木;二是使用不规范的名称,向红木靠拢以抬高其身价;三是使用中低端的红木去冒充高端红木,如用微凹黄檀、奥氏黄檀等。其造假的手段足以使假冒伪劣产品以假乱真,甚至于许多业内专家都难以辨别其真伪。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影响了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整顿转型刻不容缓

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更应理性地思考该市场出现的种种乱象。面对其制假售价的现象,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应加强对红木商品标识的区分。

事实上,为规范红木市场秩序,国家近年来相继发布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红木商用名称》、《红木制品等级》的标准。这些标准均对规范红木市场秩序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但由于市场监管的缺乏,市场的执行情况却并不明显。政府还应加大其的监管力度。

此外,记者还从中国红木委官网发布的消息了解到,当前市场主要是以70、80、90为消费群体的时代,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主流,单纯靠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供给激活市场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而薛胜文也告诉记者,欲改变我国红木市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应促使红木企业抱团取暖,改变之前小而散的生产局面,形成规模效应,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应提升红木产品的工艺水平,走精品化发展路线,当前红木原材料进口量正在萎缩,需要将原材料的价值最大化;此外,完善红木市场的产业链,使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红木委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中显示,从2015年10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来看,红木原材料进口数量继续大幅下滑,主要红木树种进口价基本平稳,反映红木原料价格调整基本结束。此外,2015年11月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HPMI)反映出市场需求仍旧低迷,但未出现继续下滑,市场价格总体趋于稳定,市场或已调整进入谷底,但外围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市场整体回暖仍需时日,行业企业仍需注意市场行情变化。

尽管目前我国的红木市场遇冷,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行业内部的调整,也不必过于悲观。纵观全球,薛胜文告诉记者,我国红木市场的规模更大、产品种类更为丰富。这首先与历史因素是脱离不开的,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偏爱用红木制作家具、工艺品等,具有红木文化底蕴。其次,从古至今,我国积累了较多红木的制作工艺,领先于全球。另外,在我国红木产品的收藏价值较高,对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

薛胜文还告诉记者,未来一两年,我国红木市场的景气度或逐步提升,由于红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较强,今后一两年我国经济有望实现复苏,从而将拉动红木市场发展。且经过这一两年的“洗牌”,红木产品的价格已经回归至理性,对消费者将有较大吸引。除此之外,红木产品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正在不断完善,客户体验会出现提高。


当初花费心思装修房屋,不想,成群的白蚁入侵,房主不得不将室内家具全部拆除灭蚁。昨日,家住襄城万山的王先生讲述了遭遇的窝心事,希望给大家提个醒。

王先生居住在襄城万山轴承厂一小区一楼,背靠一处山坡。8年前,他花费数万元将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装修一新。6年前,他就发现家具有虫蛀的痕迹,起初,他以为是受潮所致,并没放在心上。没想到,6年间,家中的衣柜、地板、门等木质家具全部被白蚁蛀空。

11日下午,楚天快报记者在王先生家中看到,其室内被蛀空的家具用手指就能戳穿,用工具撬开表面后,不计其数的白蚂蚁四处乱逃。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他将室内的木质家具全部拆除,并用专业防治的药剂,对门框、橱柜、地板等区域进行喷洒。

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控制科贾倩提醒,春秋两季是白蚁危害高峰期,市民尽量将家中纱门纱窗关好,防止外面的白蚁飞进来。此外,市民平时尽量保持干燥通风,并定期清除屋中的杂物,减少白蚁滋生繁殖。白蚁对居民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家具和建筑物,一旦发现应及时防治。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过去几年,需求的增长和市场限制共同影响了橡木的价格。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在过去10年里飙升了181%。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欧盟橡木生产商产生了很大影响。

    克罗地亚和乌克兰等供应国的原木出口禁令也影响了欧洲橡木的供应,比如克罗地亚的虫害影响,乌克兰为了发展国内产业的政府措施。原材料短缺导致好几家锯木厂的产能很低,阻止了这个行业发挥最大潜能。

    ttf公司的总经理davidhopkins先生说:“因为橡木的美学和技术品质,所以它一直是英国板材进口商和贸易商的主要产品。然而,原材料的短缺和国际贸易格局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推动价格上涨。欧盟议会和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提议在满足当地产业和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来确保木材的供应。这可能会为其他品种的硬木打开市场。



    流动的人与变幻的空间感受(图片提供:DOMONature)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将促使空间具有更多的时间属性(图片提供:万乾堂)在新的体验空间中,人与生态将直接对话(图片提供:璞素)

    文/林贤辉

    核心提示>>>

    中式家具的体验将打破在固定地点、固定空间、固定背景和固定概念下的呈现形式,积极介入对中式文化感兴趣群体可能涉及的每一个地点、空间、背景或概念。

    商品交易形态,在普适性的规律上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检验、试验、体验。

    检验重实用性,解决了“我需要什么”的问题,比喻作1.0阶段。

    试验重功能性,解决了我用它来做什么的问题,比喻作2.0阶段。

    体验重感知性,最终要解决的是通过感觉真实、触摸生命的历程,并对未来和未来的自我有所预感,比喻作3.0阶段。

    今天我们谈中式家具体验“预感”,即指它在未来将呈现出怎样的空间形态、意识形态。

    对刚刚度过第一个“黄金十年”的中式家具行业而言,其含金量更多地集中在行业规模的膨胀上,3.0只是初露端倪:或以空间的布局突出品牌的独特个性,或以一时的风潮满足销售的需要,或以概念化的展览突出设计的理念。各自的探索散落于行业的不同角落,尚未在系统性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这里头的原因很多,但大体上避不开以下两点:

    一是“中式”从市场苏醒到社会化意识的复苏时间短,对体验的探索不足。换句话说,假设整个家具行业在体验的呈现形式上正在“过河”,则中式家具还在“摸着石头”。

    二是现代化的资源对“中式”的渗透和影响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一些古典中式的偏执者而言,用黄花梨制作出一款类似明式风格的电视柜,柜子后面还挖出一个圆孔用于布线,基本上是违和的,就像你告诉他昨天刚出土了一个秦朝的热水瓶。

    在新的体验空间中,对自然光等“生态”的追寻将促使家具摆放打破规整(图片提供:璞素)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式家具未来的呈现无论是以卖场专区的形式、主题展厅的形式还是设计展览的形式,都变得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各种形式的空间里都积极营造出一种“历程”和“预感”的价值,并让这种价值从3.0持续升级到3.1、3.2、3.3……即体验的主体从家具本身转移到人的感官和内心,不断满足眼、耳、心、口、鼻的可持续快感。

    这,才是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话题的意义:令中式家具的体验,肆意生长出一些具体的或概念性的、异于当下的呈现形式,以潮流之名,行古典之美。

    新中式的新概念

    许多体验性消费是由少数企业首先引导和示范的,新中式即属此类。它挖掘了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生活的“繁重”与内心需求的“灵动”之间的夹层式渴望,表达了人们不曾言语出的潜在意识,进而获得特定人群的偏好。

    新中式的崛起,首先打破了对材质的限制。一些非传统名贵木材,乃至木材以外的家具材质更多地进入新中式家具的构造范畴,推动材质限制的宽松化,提供更接地气的中式生活空间。

    其次,新中式的审美已经不再局限于当下的东方视觉体系。西方家居中的线条与人体工程学被更多地融入进来。因此,未来的新中式,将借助体验的多元化形式,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设计理念,扩大中式家具的外延。甚至于,新中式的曲线可能更加玲珑,颠覆传统家具和建筑空间里的层次感,创造出一种流动的、水平生长的空间感受。

    第三,基于前面两点,新中式在体验空间的概念上将从当下主流的东方内蕴、环保等主题,转向更具有深度的追寻生命与重生的意义等主题。当下,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式革新;未来,则将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式革命。

    “穿越”的古典主义

    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工艺家具,未来在体验空间的表现形式上,包括展厅或展览,将对传统文化进行深挖,将中式家具放置于一个“越古代就越现代”的“穿越”境地。

    这种穿越是对包括家具、配品、人、装饰等体验空间中所有涉及的元素,进行渴求细节的复制,而不只是当下的复古;是对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而不只是当下的浮现。诗、书、礼、仪、乐,书、茶、琴、花、香等古礼、古道将被更加极致地融入到传统家具的体验空间中去。未来的古典工艺家具,将成为体验空间的载体而不是主体,成为体验空间的道具而不是主角。届时,真正需要出售的不是家具,而是文化场景。

    这种场景设计,将从心灵上与消费者形成呼应,中年人从中找到传统的归属感,年轻人从中获得逆时光的宁静感。诗礼传家、盛世中堂等将不再只是品牌的宣传文案,而成为与中式家具本身一样可以被设计、被传承的生活方式与家风延续。

    这样的中式空间,将不再只是一个空间,而是具有了时间属性。

    “生态”营造之美

    未来的世界将经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以及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式家具基于其沉静的内敛和外放的气质,有助于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因而对生态提出对话的需求。

    与生态对话,首先是一种居住理念。粗浅的理解,即平衡家具与声光电、通风换气、日照采光、温湿清洁度等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呈现空间的战略规划,进而营造出更人居化的体验空间。它不仅关注人居,也关注“物居”,即中式家具本身因为被赋予了人的情绪色彩而需要适宜的室内空间,进行更自由的呼吸。这将改变目前的中式家具关心人的局面,转而赋予人亦关心中式家具的互动效应。

    互动效应带来相互倾诉的需求。体验者、使用者对中式家具的关注点将从成品,上下延伸到全流程,期望获得直接与木器对话、交往,甚至是“恋爱”的消费过程。这将推动中式家具的体验空间在设计、制作、组装、包装、保养、拆卸等方面进行更充分的展示,并在一些环节提供接近DIY的快速、低损耗的“我来做家具”的现实体验。体验的过程将被充分生态化,包括废弃材料的重复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的DIY替代品使用,以及3D打印机的使用。珍贵的木料被珍惜,但人与木的对话越来越多。

    第三,回归“乡村”生活。即,更多地利用自然色彩和图案,配合中式家具自身所带有的自然性;更多地利用原始状态下的居住环境模仿,配合中式家具自身所带有的原始性;更多地引导人们摆脱过度呆板乏味的城市生活空间,让制式化的格局加入柔性的因素,配合中式家具自身所带有的质朴性。

    譬如,新的体验空间中,如果出现有落地窗的格局,书桌将被斜着而不是规整地摆放,以获取更好的自然光和观赏景致的角度。这是在老旧的体验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生态”。

    来自外星球的古典

    现代社会的诸多体验手段,如互联网络、虚拟场景等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式家具的呈现形式之中,这是由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科技的依赖所决定的。目前在行业中出现的360度家具产品电子化展示只是一个开始,它在分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连续的片段行为。而通过更先进的科技手段的引入,可以轻松触摸50年后的阿凡达式、爱丽丝漫游仙境式的中式家具体验过程。

    科技感的融入将带来显著变化:

    虚拟的真实:360度全球体3D映像,将改变人们对中式居住文化的感知,参观者可以按照自己居住的空间布局随意搭配心仪的家居产品,模拟还原实景空间,并步入其中漫游参观。产品编码也能录入视觉系统,体验者用触屏或手柄可以直接拖曳球幕中的家具,实现场景搭配和整体设计。对不同家具的放置场景,体验者甚至可以上下楼漫游,并最终确认采购方案。

    大众的个性:更具有科技感的中式家具体验方式逐渐蔓延,让中式从大众的纯古典走向个性的梦幻:可以一键移动的罗汉床、放置于太空舱中的沙发九件套、可调节高度的檀雕圆餐台……中式家居生活将被一面不大的电子墙调控成可转移的空间,让古典以不同的构造呈现,符合不同的个性需求。

    无处不体验

    商业社会的发展将推动大部分行业逐步抛弃天然的封闭性,资源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频繁,商品的体验包容性越来越大。中式家具的体验将由此打破在固定地点、固定空间、固定背景和固定概念下的呈现形式,积极介入对中式文化感兴趣群体可能涉及的每一个地点、空间、背景或概念。

    无处不体验,首先体现在跨界的混搭,譬如古典的明清座椅与造型独特的西式沙发、欧式仿古水晶灯与景德镇的青花瓷瓶、波普图案的大幅地毯与传统的顶箱柜,跨越时空、乱而不闹、乱中有静。这种思路将同时被带到装饰、电商、家电等行业,谁都可以操盘中式家具的呈现,无论它占多大比例。

    无处不体验,还将体现在对中式家具企业自身拥有的展厅、举办的展览等平台以外的载体的充分利用。譬如,未来的星巴克某个适合的店面,将被装修成纯中式的风格,所有的桌椅、乃至柜台等都将是某个中式家具品牌的定制,双方互换资源,实现品牌的相互体验,让东方文化西式呈现,让西式生活东方情境化。譬如,一个中式园林的楼盘,成立一个中式生活博物馆;一个富有的家庭,成为一个小圈子共赏中式家具精品的展厅;一个中式会所,成为各色高端中式家具轮番登台演出的空间;一个奢侈品服装品牌展上全是太师椅;就连英国地铁的橱窗里,都可能出现一张方香几。此外,中式家具将真正进入移动时代,借助手机终端和APP,充分整合微店、淘宝店、线上展示、微网等渠道,体验者可以随时把行业精英品牌装进自己的口袋,实现随时随心的体验。未来,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再被天然地排斥在外,人不再跟着家具走,而是家具跟着人走。

    互换资源,互不挤占,各展其长,这是无处不体验的兼容并蓄之美。

    阅读全文
  • 人物名片

    李晶

    李晶,团扇制作者。热衷于收藏各种古物,点翠、老银、折扇以及各种小杂项。

    古人爱寄情于物。扇子是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艺术品。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雅士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扇子种类比较多。晚明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扇”如是叙述:扇,羽扇最古,然得古团扇雕漆柄为止,乃佳;他如竹篾、纸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折叠扇,古称“聚头扇”,乃日本所进,彼国今尚有绝佳者,展之盈尺,合之仅量值许,所画多作侍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星汉人物,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

    可见,团扇的出现大约早于折扇一千余年。并且宋代以前的扇子,大都是指团扇而言。团扇又称宫扇、纨扇。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盈寸纤妍,皎洁如霜雪,可双面观赏。执于手间,有“笑隔荷花共人语”之意境。

    民国老红木扇柄,缂丝蝴蝶扇面,镶嵌手工錾刻玉兰花银片,老银吉庆扇坠

    因喜而藏

    目前,研究团扇、收藏团扇的人不多。李晶却十分痴迷,似乎有些不合当今时宜。除此,他还喜欢昆曲,热衷于收藏各种古物,点翠、老银、折扇以及各种小杂项。这些并非仅仅玩票,而是认真揣摩过的。在他眼中,这些偏冷门的小众雅玩都很有温度。比如,一把团扇,即使已残破不全,仍然有着不可言喻的美。

    红酸枝新扇柄,黑色捻金线素缂丝扇面,全包边扇框,扇坠搭了枚民国的仙鹤牙球。扇档主体是一枚民国的点翠帽镇,重新用银镀金镶嵌了米珠和碧玺。

    李晶告诉我,他刚开始收藏的多是点翠和老折扇。在收藏的过程中,也收到了一些老的残破的团扇框子,很精美,特别喜欢,但很难找到师傅去还原它,于是就开始有序地收进老的团扇,去琢磨、研究,尝试慢慢修复这些残缺之物。”

    我有点困惑地问:“团扇似乎是古代妃嫔仕女的喜爱之物?”

    李晶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团扇本身跟性别无关,它是男女都可以用的,你看一些传统的书画里,男性用团扇是非常多的,就是他本身是没有性别之分。在收藏圈内,可能相对来说男性会多一些。”

    当代学者扬之水在给孙机先生的文集《寻常的精致》写序时指出:“不是古玩欣赏,不是文物鉴定,只是从错错落落的精致中,收拾一个两个迹近真实的生活场景,拼接一叶两页残损掉的历史画面。”:反用在他身上,亦是确评。

    民国大漆扇框,手绣鱼藻纹扇面,镶嵌錾刻银片,老银双鱼扇坠

    为了寻访老手艺,李晶移居苏州桃花坞一带。这里自古人杰地灵,手工艺相当发达。明中叶以降,全国经济贸易发达。江浙一带,丝绸、木器、紫砂、竹刻、刺绣、漆器、玉石、金属工艺等手工业欣欣向荣。清代校阅《长物志》的学者伍绍棠指出:“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沦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

    李晶在桃花坞找了一间老宅子,据说这里曾经是位苏州御医的旧居,和居民间杂在一起。居住在这里,他似乎才真正找到自己,每日听戏唱曲,试茶阅书,赏玩品鉴。

    后来,李晶又搬到苏州博物馆旁边的宅子里,并将此取名“嗜闲居”,此字典出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余嗜閑,雅好古,稽古之學,唐虞之訓;好古敏求,宣尼之教也。”室内摆满手作团扇、缂丝布料、老织布机、老银饰品,很是雅致、古朴,更是传递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天人合一的艺术思想和淳朴返真的审美格调。

    守我匠心

    修复老的团扇久了,李晶对传统工艺有了更多的领悟。

    “修复老的团扇,过程相当复杂。比如扇面部分,得亲自配上老的缂丝、罗、刺绣等物。扇柄部分,让银匠师傅细细镶嵌上合适的老银花片。”李晶说道。

    李晶印象深刻,修复第一把团扇的时候,虽然花了很多心思,但不能按照最初的想法做出来,当时就跟浇了盆凉水一样,心里很难受。一次次地交学费,但从未气馁过。如今,一晃三年多过去了。

    老的团扇自然好,但是数量太少。因而,李晶开始慢慢琢磨以传统的工艺手法去制作一些新的团扇,通过金银錾刻、镶嵌、烙画、雕刻、大漆等等技法去打磨出一把扇子。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团扇做下来可能需要十来位师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而他要做的除了设计图稿、配线、装裱扇面、特殊型制的扇框制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安排监督好每一位师傅的工作。

    清代象牙镂雕人物扇柄,豆沙紫手织面料扇面,镶嵌鎏金老银花片,老翡翠平安扣扇坠

    李晶笑着解释道,“传统的团扇工艺技法很多,彼此也不是单一的。有的人擅长制作扇面,有的人擅长制作扇框,我希望能够很好地把这些工艺结合起来,让它很完美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除此,李晶对扇面、扇柄,甚至穗子都十分讲究。他喜欢使用缂丝扇面,但是又不仅限于缂丝,绫罗绸缎、刺绣织锦等等不同材质都会为他所用。扇柄多数采用竹质或者珍贵硬木,如湘妃、凤眼、梅鹿、紫竹、玉竹、红酸枝、黄花梨等等。扇面则以宋元工笔画、明清绘画作品为主要题材。

    李晶拿出几把团扇来,比如其中的一把仿清代宫廷缂丝牡丹花团扇,手工錾刻金扣头,苏绣扇档,清代菠萝漆扇柄,老银香炉双面扇坠,整体上看,浓淡相宜,清妍淡雅,令人爱不释手。

    清代提花罗扇面局部

    李晶向我总结道:“团扇本身是很丰富多彩的,从扇面、扇柄、扇框、扇坠的不同材质和工艺,每一个细节都十分耐人寻味。所以,制作新团扇时,我一定会保留传统的韵味在里面,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

    李晶娓娓道来。而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他此时的心境。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首先,中国的红木需求的确占了世界红木需求的大部分。对原材国家环境的确有影响,但并不代表中国木材商就需要背负无止境的谩骂与指责。
    在您准备指责中国木材商的时候请先看看自己周边的每一样物品,哪样物品的原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衣食住行所有物品都取自大自然,有取必有失。
    既然都是取自大自然为什么偏偏谩骂木材行业?更何况木材可以再种植?
    其次,全世界木材市场欧美需求远比中国红木需求要大,很多热带亚热带国家最早入驻建造木材厂的是欧美人。
    并且做生意强硬且苛刻,砍伐树木根本不计生态后果,用于工业原材的木材商,圈完地之后所过之处一棵树苗都不留,别忘了最早的英国殖民地遍布范围有多广。
    最后,在某些情况下砍伐树木是当地国家的国策,比如某些非洲国家因人口众多粮食供应短缺,故施行毁林耕种,你即便不去砍人家自己放把火就烧掉了,而这只是其中之一,其它复杂的政治因素是你我想象不到的。
    红木人远赴异乡,忍受艰苦的环境、疾病、炎热、甚至是战乱。用自己钱做正当生意,还要承担各种商业风险,被骗的血本无归的事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如果想指责的话请先考虑好上述两点。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