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3家人造板制造企业入围VOCs强化管控豁免企业名单\金丝柚入市意愿疲弱
日前,按照省大气办《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大气办〔2019〕5号)、市大气办《关于印发徐州市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徐大气办〔2019〕3号)中豁免条件及申报程序的相关要求,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地开展2019年夏秋季VOCs强化管控豁免企业申报工作。根据自主上报及初审情况,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各地上报初审通过的豁免企业名单进行了再次审核。其中,3家人造板制造企业入围『夏秋季VOCs强化管控豁免企业名单』。
金丝柚入市意愿疲弱。据商家反映,金丝柚的原材料价格高昂,国内商家入货补仓意愿疲弱,操作上相当谨慎保守。货源方面,商家表示目前国内金丝柚货源较为紧缺。目前广东市场金丝柚长2.2—2.6m、厚5cm、A级报价6800—7000元/立方米。
据介绍,江苏徐州检验检疫局木制品实验室自2004年开检以来,为徐州地区上百家木制品出口企业顺利通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促进徐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立足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理优势,为苏、鲁、豫、皖等周边地区上千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此次承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在更高平台为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徐州建设木制品国家级质量示范区提供技术保障和发挥引领作用。
(来源:天天家具网)
吴芝生吴芝生用“大刀”将栓树块削成薄木片枝干雕刻大致完成逼真的亭子是软木画作品中常见的场景
文/刘玲芳摄影/张嘉奇
非遗名片>>>
福州软木画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首创于1914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又称软木雕、木画,以“无声的诗”与“立体的画”闻名,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誉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芝生软木画作品《闽都古韵》传承人>>>
吴芝生,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核心提示>>>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做了,大师封刀、民艺人转行,大家都各找出路。我还卖过报纸,妻子当时也开了家食杂店,赚来的一点点钱都投到软木画里。”吴芝生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福州西园村,曾因为大规模的软木画从业人员以及令人咋舌的经济效益而名噪一时。当时的“软木画”对西园村来说,就如同现在的“古典家具”之于仙游坝下,在每个西园村人的生活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而对吴芝生而言,这个印记着实不可磨灭,当然,他也不想抹去,因为这是一枚令人骄傲的勋章。
一个玩了六十年的游戏
还未成为吴氏第四代传人之前,吴芝生和周围大多数孩子一样,不过七八岁光景就成了一名软木画小学徒,跟着父亲吴钟沥学艺。吴芝生说这在“会拿筷子的孩子都开始学软木画”的西园村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别瞧他年纪小,用的心思可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严格说来,在软木画“巅峰”时期的80年代那批多达上万人的生产大军中,能称得上手艺人的其实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人在学习阶段可能仅会做个亭、柳,就觉得学有所成了。而小吴芝生却不同,在学艺的最初阶段,便显露出善于坚持的一面,不仅老老实实地完成各个步骤,还会自己钻研。薄如蝉翼的木片、用途各异的工具刀就像他童年时期最亲密的玩伴,一张小小的木桌就是他的游乐场,灯一亮,游戏就开始了。
“想要坚持下来,没有全面的技术怎么行?”也正得益于踏实的苦练,吴芝生练就了一人就可以完成精品的能力。十五岁那年,他便进入新店木画厂,凭借在人才济济的木画厂也数一数二的技术,一进厂就被评为二级技工,开始了靠手艺“吃饭”的生涯。
虽然吴芝生明白,苦对手艺人来说在所难免,但他也没料到软木画“这碗饭”端得如此艰辛。见过了市场辉煌期的繁荣盛景,也与最惨痛的衰落不期而遇。那是90年代,因外贸市场“寒流”袭来,加之不少厂家过度生产、粗制滥造,从而导致以出口为主的软木画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做了,大师封刀、民艺人转行,大家都各找出路。我还卖过报纸,妻子当时也开了家食杂店,赚来的一点点钱都投到软木画里。”讲起那时候的坚持,吴师傅并不是太感慨,反倒有些意料之外的淡然。
最终成为大师的手艺人未必一开始就心无旁骛,吴芝生刚开始学习的那段时间,对软木画的认识很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当时仍被奉为至理名言,更何况“全村人都会做,出去是宝,回来是草。”但经历了不少风雨的吴芝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刚拿起工具刀的小毛孩了,他慢慢转变了对软木画的看法,“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守护的是传统艺术,创作的是艺术品,所以我们也算是艺术家吧!”
愿“后浪”更强
记者采访那天恰逢吴师傅和女儿、老伴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与软木画有关的东西堆满这间临街工作室的各个角落,走道大多只容得下一人转身。新家是后来开发的小区房,离现在的工作室和位于西园村中心小学的软木画创作中心都不远。言及此,吴芝生话语里多是感激,但也偶尔有些无奈的心酸,“西园村拆迁,当年把钱都拿去批地盖房子的人拿到了很多赔偿,发扬软木画的人反倒成了最穷的一个。”
在政府还未大力扶持的2005年之前,软木画市场还在困境里苦苦挣扎。由于改革开放之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大大小小的木画厂相继倒闭,只有吴芝生咬牙坚持下来了,由他组织的创办于2002年的软木画创作中心是当时唯一的软木画生产研究企业。2008年6月,软木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芝生也被确认为代表性传承人。“现在在做的大部分还是六七十岁的人,他们要退休了怎么办?”如今,他最担心的便是传承问题。
1946年出生的吴芝生也将近七十岁了,依旧每天马不停蹄地为软木画奔波。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等机构开设技术课程、甚至在福州旅游职专设立了“软木画”专业,还与监狱合作为在押犯人提供手艺培训……种种尝试,只为了避免软木画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同样投身软木画事业的女儿吴奕红说,父亲每周有四至五天都要去学校上课,希望打破传统手工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走“院校派”路线,吸引更多人才。吴师傅的想法也很简单:“以前的软木画只是民俗而没有文化,要让后一辈赶上我们,比我们更强,把他的师傅‘扔’在沙滩上了,那我作为传承人的工作就成功了。”
不停歇的是手和心
吴芝生的工作室在西凤路旁,位于陈氏宗祠边二楼的一大间屋子里,三四张木桌紧挨着摆放在窗边,工具刀、木片姿态随意。如果你清晨或是深夜路过那里,或许抬头就能看到影影绰绰的灯光。当然,你也有可能在傍晚的乡村路上或是乒乓球桌旁遇到他,不过,除了饭后散步和乒乓球这两个“爱好”之外,他的生活完全被软木画占据着。
早晨五六点钟起床,要么准备上课的材料,要么开始一天的软木画创作,往往到夜里11点了仍不舍扔下刀具。即使现在有“资格”偷懒了,他依然坚持着这样的作息。软木画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美妙形容,而就是为了这一框无尽美景,吴芝生从学艺少年奋斗到了现在,儿时的玩伴:各式道具与软木皮也成为一生挚友。
吴师傅介绍,创作软木画会用到大刀、尖刀、岩刀以及其它一些创新刀具,材料主要是从西班牙、葡萄牙等地进口的栓树皮,因其柔韧性与可塑性更强些。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上手制作,要先设计草图,然后才做“亭台楼阁山水花鸟”等各类零件,做好之后再进行组装。“要观察远近距离,考虑各方面的透视。有些人不会画,只能照相,还有很多老师傅只能凭图案做,凭空造物不太可能。”吴芝生则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曾经为了创作一幅《湄洲妈祖风光》,前前后后去了十几趟湄洲湾,胶卷拍了五六卷,最后又花了大半年的工夫才完成,而这样的事情又太常见了。
其实软木画还未见起色的那几年,吴芝生的工作基地是自家的老宅。采访期间,他多次指着记者身后桌上的几张照片介绍,那是2014年底拆迁前他特意去照的老宅照片,“今年我要以它为原型创作一幅作品”,脸上是有点不舍又有些期待的表情。不舍的是旧宅里的奋斗痕迹,期待的是新的开始。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8月15日前,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制定2019年VOCs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方案,指导、监督各地开展专项执法,并组织强化督查,检查VOCs处理设施运行、厂区无组织排放及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情况。检查行业和企业:板材加工、化工、工业涂装、医药、家具、包装印刷、油品储存7个行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涉VOCs排放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要包括板材加工、化工、涂装、有机溶剂使用量大的等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即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直排、偷排等恶意违法排污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结合全市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对低端落后、VoCs排放高、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关停取缔。
8月18日前,各地制定本地区VoCs强化管控行动方案,按照重点行业VOCs减排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在强制减排企业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本地区强制减排清单,落实列入强制减排清单企业的停产、限产措施。
铁匠村村民在打磨花梨木工艺品。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李春旺家里,摆满玉化的海螺制成的手工艺品,这在以黄花梨手工艺品而闻名的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里,显得有些另类。
但是,李春旺的“另类”,却越来越得到村民的认可。先后两批从巴厘岛、济州岛参观学习归来的村民都认为,李春旺的路走对了。而李春旺的收入也证明了这一点:年收入至少30万元,比起做花梨手工艺品毫不逊色。
“要让思路更开阔些,才能把‘铁匠村’打造成海南手工艺品第一村。”大学生村官李日信说。
铁匠变木匠花梨旺穷村
铁匠村,其实只是外人对这个村庄的称呼,这个称呼已经让村庄的本名北岸李村逐渐被人淡忘。
“北岸李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以前户户有铁炉、人人会打铁,因此又叫铁匠村。”北岸李村村委会主任李巨川说。然而,1980年代,由于打铁工艺逐渐被现代工艺所取代,铁匠村人的打铁产品慢慢被市场淘汰。铁匠村一度成了落后村、贫困村。
近年来,铁匠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结合本村能工巧匠多的特点,将目标锁定在手工艺品加工上,组织党员带头走出去学习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知识。如今的铁匠村有200多户手工作坊,总产值过亿元,村子近400户人家中,资产过百万元的就有80多户,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是儋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典型村。
加入合作社抱团求发展
聚珍阁、根祥阁、宝木阁、沉香阁……两排以“阁”命名的花梨手工艺品商业街,是铁匠村与其他村庄的最大不同。走进店铺,精美的手链、挂饰、茶壶等各式各样的花梨木雕刻手工艺术品琳琅满目。
“每天都有客商来,家门口就能做生意。”李日信笑着说,铁匠村群众现在是守着家门“赚金银”。
“投资100多万元的商业街是今年建成的,村民一年只需交1500元租金,便可以拥有一间单独商铺。”木棠镇宣传委员吴俊海说,儋州市至今已先后投入800多万元打造铁匠村品牌。
政府的大力扶持,让铁匠村人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李巨川说,未来的铁匠村,将是集旅游观光、购物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村庄。
为了更好发展,“铁匠村”200多户从事花梨手工艺品制作的群众,成立了合作社抱团求发展。至今,铁匠村有1900多人从事花梨手工艺品制造。
取经开眼界铁匠谋新途
“铁匠村”的村史馆里,不仅展示着昔日的打铁工具、今天的花梨手工艺品,还在门口显眼的位置,摆放了一排村民从巴厘岛和济州岛带回来的旅游手工艺品。
李日信说:“每次来村史馆,看到人家的旅游产品,都会给我一股创新求变的动力。”
去年11月和今年10月,儋州市先后两次组织“铁匠村”部分群众赴巴厘岛和济州岛“取经”。“取经”归来,“铁匠村”群众直呼自己的眼光不够远,思路不够开阔,白白浪费了就在身边的好资源。品,这些原料在海南可谓极为丰富。
“铁匠村”良木阁老板李良英从事花梨手工艺品制造已有10多年时间,如今还在海口某古玩城开了一家店。
但说起去巴厘岛的感受,他还是觉得“自己算不上什么”。李良英说,“巴厘岛有的,我们都有,我们做得却远远不如他们。”
“那些木雕,有摆件、有挂饰也有雕刻精美的各种果盘、象棋等实用物品。”李良英说,就连酒店的洗手间,也会用精美的木雕作品来区分男厕或是女厕。相比之下,铁匠村的木制工艺品过于单调,只有手镯、凉席等。
“除了要加强产品设计,拓宽取材范围,铁匠村还应该做美丽乡村,把乡村旅游做起来。”李日信认为,如果把铁匠村做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不仅工艺品销售不成问题,还可以让铁匠村的经营路子更宽广。(记者杨勇特约记者谢振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