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大因素导致顾客流失 导购员销售技巧缺失排首位
详细内容

5大因素导致顾客流失 导购员销售技巧缺失排首位

时间:2010-03-06     人气:1460     来源:深圳形象设计师网     作者:
概述:不管是照明经销商也好,灯饰经销商也罢,在日常的经营中最希望看到的是门庭若市。然而,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顾客的光临,又如何才能留住顾客,最终达成交易,提高自己店面的销量呢? 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部分灯饰店,与部分经销商进行了深入交流,......
不管是照明经销商也好,灯饰经销商也罢,在日常的经营中最希望看到的是门庭若市。然而,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顾客的光临,又如何才能留住顾客,最终达成交易,提高自己店面的销量呢?

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部分灯饰店,与部分经销商进行了深入交流,总结分析出经销商的门市人气不旺的五大原因。  

1、导购员销售技巧缺失 记者在灯具市场经常和一些门市店面的导购员打交道,借以观察她们是如何去应对前来购灯的消费者的。 

据观察,门市里的营业员大都让顾客先自行在店面里了解各类产品,如果顾客看中某一款产品自然就会向导购员询问价格,导购员就会向顾客报一下价格是多少元,当顾客看中另一款灯,导购员就这样再报一下价格,顾客如果对价格和产品感觉不满意便走掉了。当然,导购员们也会时不时进行一下产品的推介,然而在技巧的掌握上她们显然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一般情况下,门市里的导购员都有5人左右,她们也是轮流接待上门选购的顾客。在一些大的店面里,导购员更多,有很多店面还对产品的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每个导购员专门负责某一片或某一种类的灯饰销售。 

据了解,这些导购员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有些甚至是为了生计临时找份工作,有的虽然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但销售技巧还是有所欠缺。她们反映店面的老板也不是很重视导购的技巧培训,自己有心去提高这方面的技巧,想去学习,但每天就这样去工作,总觉得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和渠道等等,最终导致了销售技巧无法提高。 

由此看出,老板对导购员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导购人员的销售技巧有限,面对已经光临店面的顾客,不能将产品的优势与顾客的需求结合起来,当然无法引起顾客的兴趣,最终导致了顾客的流失。 

2、产品摆放杂乱无章 现如今,灯具的销售供大于求。特别是为了产生集聚效应,各个城市的灯具销售区都比较集中,这样就形成了灯具市场,在灯具市场里灯具的同质化比较普遍,价格也比较接近,这样导致消费者购灯的选择空间就比较大,甚至不知道如何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经销商就要寻求创新,做好服务来留住顾客,然而“细节决定成败”,在消费者询问有无某款(种)灯时,店里即使有某款灯,但就是在此时此刻找不到放哪里了或放在比较远的仓库里,致使消费者或工程商、批发商没有时间等你去找货,这样就让顾客白白流失了,一笔生意泡汤了。 

消费者或工程商、批发商等不及的原因:一是现如今人们普遍的时间观念加快,忙于工作、生计,装修房子、购买灯具也是利用下班时间或周六、周日休假日才有空到灯具市场来选购;二是工程商或批发商他们大老远跑来采购灯具,开车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灯具城来,距离比较遥远,特别是城市,一般灯具城、建材城都在偏一点的地方。 

经销商卖灯有一段时间后,对某些销量比较好的灯就应该多储备一些,即使不经常卖的也要放的井井有条,面对消费者才可以来而不慌。然而,记者在灯具市场里,看到一些经销商在没有顾客光顾的时候,就打扑克、聊天等,不懂得利用这些空余的时间去整理店面的灯具。 

3、没有展示出产品优势 在照明灯饰行业,企业普遍都通过了国家的3C认证,还有一些企业更是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乃至“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这些殊荣对他们来说,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各个经销商户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产品优势体现出来。 

记者在一线的灯具市场了解到,大多数经销商都是看中了这些产品获得的殊荣才选择代理或者经销该产品的,但是商家和导购员在日常的销售中,并没有提及这些优势。有些好一点的商家也就是在灯具市场的周边做一些户外广告,并且这多是灯具厂家要求做的;另外,也有少数经销商将自己代理的产品所获得的殊荣、称号做一个精致的牌匾放置在消费者容易看见的桌面或墙面上。 

有一次,记者拜访一位经销商时,正赶上一位顾客在店面选购吊灯,这位顾客看中了某一款吊灯,价格也觉得合适,但就在即将成交时,顾客问及这款灯是否通过国家3C认证,导购员说通过了,但这位顾客买东西比较认真,她说,你们产品通过了,怎么上面没有3C认证的标签。那位导购员就说在箱子里面有3C认证说明书,当顾客产生顾虑之后,越来越认真时,导购员打开箱子,结果没有看到相关的证书,于是,顾客不高兴地走了。 

由此可见,在销售过程中,产品、企业所获得的殊荣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商家是否善于利用产品、品牌的优势,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状况。


4、店面形象不佳 经销商的店面形象设计,对能否吸引顾客的光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许多经销商在店面形象的设计上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好的店面形象能够充分吸引顾客的眼球,在商户如林的市场中占领先机,不和谐的店面形象使顾客望而却步。 

记者通过对各大灯具市场的观察发现,经销商在店面形象上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门面上的广告做得太小,与一些大的有冲击力的门面招牌相比,几乎只能起到陪衬的效果;二是门面招牌比较陈旧,好似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一样,不是褪色就是伤痕累累,让顾客通过这个门面招牌就似乎感觉该商户经营的产品也是比较陈旧和落后的;三是展厅的玻璃大门紧闭着,这种紧闭的玻璃门似乎将店面和顾客隔离在两个世界,导致在里面的人能看见外面的人,而想看看样品的顾客却在门外看不清店里陈列的产品;四是不重视产品展示的细节,有些店面将产品摆放过于密集,没有层次感,也不知道哪些产品是新品,哪些是重点推介的产品,更有甚者,在店面的环境上都没有一定的讲究。 

5、广告诉求无力 单店销量的提升主要是借助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广告传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店里选购,二是通过终端拦截争取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交。要达成这些效果,就要在终端广告上面对消费者实施心理拦截。 

各个灯具市场周边的广告牌比比皆是,但是能够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却并不多见。归根结底,是商家在广告的内容设计上没有进行提炼,没有找到短小精练的广告诉求语言。 

一般来说,只有无聊的人或是专业人士才会去刻意看户外广告牌,而普通的消费者是不会刻意去看的。这种情况下,户外广告内容如果在短时间内让普通的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块广告就真正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扎根到顾客的心目中去了。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零售终端,销售链的末端,消费者和企业“竞技”的足球场,消费者用“拒绝、异议”紧守“购买”的大门,能否洞穿消费者把守的“购买”大门,就看导购员的“临门一脚”踢得怎么样。个人素质与导购技巧决定其进攻是否有效。

    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临门一脚”踢得好不好与其角色定位有极大的关系。?   

    在这一脚未踢出去之前,要先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寻找 “进球”成功率最高的角度。有无数的专家、学者教导导购员要做好什么,比如要做好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窗口;要做好消费者和企业沟通的桥梁;要做好企业形象大使等,但没人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笔者结合多年走访终端观察到的导购“怪现状”做以梳理,帮助导购员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四种角色不要做:老师、导游、专家、乞丐。  ??

    不做导游

    导游的职责是让游客领略山水之美,品味文化之醇,解读遗迹之迷,游客有何不解,导游针对讲解。乍看,导购和导游的工作内含一样。在终端也常见消费者如同游客,来到柜台,手指某款产品要求介绍,听完一款介绍再指一款要求介绍,如此听完几款之后,会说句:“你介绍的不错,我再去看看其他品牌的产品。”消费者引导者导购员的讲解思路。如此这般,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消费者,就是不见成交。消费者也是看了一个品牌又一个品牌,哪个品牌都有不同之处,但却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款产品。 

    在终端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应该占据的是主导地位,用自己的思路去引导消费者,让顾客模糊的需求明晰化,而不是被动跟随消费者的思路。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大多消费者只是有购买动机,但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产品应该具备什么功能、材质、外观。各种精致外观、独特卖点、高档材质堆积起来的产品海洋,消费者没有经过销售人员有意识引导,就像游客,走马观花,只会导致眼花,无法选择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销售过程中,主动权要握在自己手里,卖自己想卖的产品,卖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用一套销售方法、话术去引导消费者.

    不做老师

    终端常见一些销售人员,见了消费者就开始滔滔不绝讲解产品知识,从基础知识、行业知识、产品结构、产品材质、产品卖点按部就班讲给消费者听,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终端,完全把消费者当做了一个来接受产品培训的学生。很多导购员平时与人交流语速平和,但到了终端,见了消费者语速马上就加快,经过笔者分析发现,是因为在终端,消费者的光临来之不易,而且终端竞争激烈,加上产品相关知识极多,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销售,生怕某个方面内容没讲到位,也就造成了时间紧任务重,导购员语速不由自主加快。

    消费者是来购买产品,其动机是现状不满足产生了购买需求,这种需求是改变、优化生活现状,而不是接受知识培训。滔滔不绝的讲解,一是会造成消费者的反感,二是会“言多必失”。笔者在《用三句论语解读终端销售核心技能》一文里也曾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折射出了很多企业的终端销售培训方法不得当,只给予了产品知识,但没给予知识运用的方法,造成了导购员生搬硬套课堂培训内容,不由自主把自己变成了老师。  

    不做专家

    大多产品都是由专利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构成,这些技术都有专业的名词,专门的称谓,但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认知,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熟悉。但大多的导购员都以专家自居,满口的专业术语,用消费者听不明白的词语彰显自己的专家形象。试问消费者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他会购买你的产品吗?有些消费者怕去购物,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怕购买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后悔。打消消费者疑虑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真实了解产品及其带来的使用利益。

    要成为产品专家,这句话是不错的。成为专家就要“深入”产品,但面对消费者要能“浅出”,把生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用“平常话、身边事”讲述功能卖点带给消费者的生活便利,让消费者真实感知产品的优越性、不可替代性,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达成销售。  

    不做乞丐

    导购员向消费者介绍产品,是帮助消费者解决生活需求,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便利,受益的是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付出金钱购买产品满足需求,我们推销产品收取金钱,这是等价交换,处于平等的地位。

    但很多导购员搞错了自己的定位,把消费者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消费者是“上帝”不错,但这个上帝与销售人员处在同一地位,并不是高高在上。“上帝”的购买不是施舍,而且“上帝”也没那么多怜悯心。? 

    把“你买这个吧?”这句话变成“你应该买这个!”  

    “你买这个吧?”是祈求,本来是贩卖幸福的人,却变成了乞丐。“你应该买这个!”是“赈济”消费者的需求。

    导购员,在整个终端销售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购买顾问,是一个参谋者不要弄巧成拙。

    多用心,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弄清自己的角色,踢好“临门一脚”!
    阅读全文
  •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家电等传统产业的市场饱和度也与日俱增,同时市场也不断由卖方向买方转移,于是“导购员”这一特殊的角色和群体便应运而生了,他们的出现为渠道终端的建设与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了实现工商利润双赢的有效保证。 

    一、导购员产生的必然性:

    导购员的出现是“买方市场”和“渠道经济”的必然产物。“买方市场”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渠道经济”方面其实与“买方市场”也是一脉相连的: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致使渠道终端经销商的“地位”日益“显赫”起来(从日前沸沸扬扬的“南百事件”可见一斑),于是终端商不但在价格、展台、POP等资源上提出要求,还要在终端建设、出货能力等方面予以强调。而厂方往往出于维护终端形象和保障出货能力等因素的考虑,不得不屈从于终端商的“叫板”,另一方面,派驻导购员也往往成为厂方迫使终端商打款、结帐和提供更好位置等条件的有效砝码。 

    二、导购员与传统售货员、促销员的区别:

    1、传统售货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他们往往仅以单纯销售为中心,机械性有余而主动性不足,对终端形象的建设维护(那时候也没多少人注意这么多)以及与产品相关的品牌宣传涉及不多,服务意识也往往不是很强。

    2、促销员: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定活动时间内的短期行为,一般是做促销活动时临时聘请的,并且往往是活动一结束,人员自动解散,双方很难有系统的沟通;对这类情况,通常是厂方不愿投入太大资源去培训(培训了也干不长),而他们也往往不屑于去了解太多(临时的,没必要懂那么多)。

    3、导购员:通常是一种长期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是处于某一特殊环境的业务员,是直接面向顾客的终端业务员。他们有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或两年)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现场恰切的举止和优质的服务,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使顾客当场购买或在未来形成购买冲动;同时,导购员又通常负责所在卖场的终端建设与维护,并适当协调客情关系。 

    三、如何培训导购员:

    导购员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培训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出货能力、学习能力、凝聚力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关于具体的培训方法,往往是“仁智各见,难分伯仲”,有人提出“5S”法则(SMILE、SPEED、SINCERITY、SMART、STUDY),有人提出“MAN”法则(MONEY、AUTHORITY、NEED),还有人提出“AIDA”法则(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导购员培训工作的内容,今天,笔者结合在日常导购员培训工作中的心得体会,针对导购技巧方面创新提出了更为直接、“露骨”的MONEY法则,愿与大家共飨。

    四、导购技巧的MONEY法则:

    1、M——MASTER——“精通”产品卖点:

    这是作为一名导购员的基本技能,首先必须要精通掌握产品的卖点(肯定还要掌握相关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本文今天只对操作技巧作探讨),挖掘所卖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只要用心去找总能找到),然后“以长比短”(就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这是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只是要充分掌握技巧,不能恶意攻击竞争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林立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我们很难想象,自身对产品都不熟悉的导购员怎样去说服顾客购买?

    2、O——OPPORTUNITY——抓住现场“机会”:

    作为一名导购员,每天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在一些品牌众多的大卖场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在过客匆匆的卖场中“慧眼识真金”——迅速识别哪些人今天一定要买,哪些是潜在顾客,哪些只是随便看看,哪些是其他厂家或经销商的“卧底线人”,都需要导购员日积月累,练就一身好功夫,然后果断地抓住机会,雷霆出击,针对不同的“顾客”(广义的,来的都是客)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最终实现“既卖了货,又做了宣传,还打发了‘卧底’”的有效销售。

    3、N——NEED——找准顾客“需求”:

    抓住了恰当的机会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真正的顾客,如何尽快地摸清他们的需求。同样是一种商品,就拿电饭煲来说吧,有人喜欢方便、图省事,就可能要电脑模糊控制的;有人喜欢实惠耐用、操作简单的,可能就要普通机械型的;还有人干脆就觉得大一点好,蒸馒头方便,于是就选择直筒锅;更有人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则选用液晶显示的。所以,电饭煲尚且有这么多种选择,事实上不论任何商品,只要导购员用心挖掘都能把它分出个ABC,这样,在找准了顾客的真正需求之后,就能够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保证每位顾客都能满意而归。 

    4、E——EMOTION——触动心灵“情感”: 

    找准了顾客的真正需求之后,下一步要对顾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般来讲,除非是某个品牌的“拥戴者”或“回头客”,普通的顾客在刚刚接触一个品牌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批判性的怀疑”,这时候如果导购员“不识时宜”或“不知趣”地走到跟前“胡吹海喝”,极有可能会遭遇顾客立马表示“没什么,我只是随便看看”的搪塞,这恐怕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因此,我们不妨先从简单的问候入手,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用最为有效的方式首先博得顾客的认同。只要他认可你了,下面就好办了,这时候你如果再把他逐步引导到产品上来,他就会不知不觉地上了你善意的“圈套”,顺从地跟着你的描述进入那美妙的产品世界。“柳暗花明之际,正是水到渠成之时”,这时候他要是再不买,他就会总感觉对不住你,你说,他能不买吗?

    5、Y——YOURSELF——将心比心,想想“自己”: 

    根据笔者观察,在很多导购员培训技巧里面,“自己”这个概念很少有人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事实上,我们研究发现,有很多导购员在商品的导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底气不足”或“言不由衷”的尴尬,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这就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首先就是有相当多的导购员往往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来看待一个导购过程,对顾客的沟通往往流于表面性的“规劝”,这就像一名“三流演员”一样很难使自己进入角色,再加上对产品的卖点没有完全谙熟于心或对所卖的产品缺乏应有的信心,所以就难免会出现上面的尴尬。

    常言道:“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使我们今天是一种产品的导购员而明天或许就是另一种产品的顾客。鉴于此类现象的广泛性,建议我们的导购员朋友在商品导购的过程中,将心比心,在内心中设想自己就是顾客,自己如果来买,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会关心哪些方面,会在乎哪些服务,真正做到这样的话,那么你的导购技巧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你对顾客的亲和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你的服务意识会漂亮地再上一个水准,你的销售业绩便耀眼地迈上新的台阶。

    另外,这里的YOURSELF还可以“自私”地理解为“一切为了自己”,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你的导购技巧提高了,你的服务意识也增强了,从而你的销售业绩也提升了,你的收入也就自然增多了,像这种“利人利己”的美事,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总结语:

    这是笔者在导购员培训工作中的“偶有所获”,只是发现其他人目前尚未提及这种“MONEY”法则,所以便拿出来与大家共飨。笔者并不是刻意地去“标新立异”,只想给如今“百花齐放”的培训法则中再添一葩。笔者自认为“MONEY”这个字眼因其具备特殊的字面含义而更为人所铭记。为了方便记忆,笔者编了一句顺口溜:“导购员,不用烦,学好MONEY就赚钱”。唯愿广大导购员朋友能从中受益。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