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部发文禁止环保“一刀切”\儿童家具过半存问题质检总局提示安全风险
详细内容

环境部发文禁止环保“一刀切”\儿童家具过半存问题质检总局提示安全风险

时间:2020-10-25     人气:1443     来源:     作者:
概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针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察。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请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协调被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抓好落实。

《意见》指出,督察进驻期间,被督察地方应按要求建立机制,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切实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订可行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政策配套,注重统筹推进,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意见》明确,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在边督边改时要认真研究,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对于督察进驻期间群众环境信访问题,既要推进问题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导,在整改工作中尽可能避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意见》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边督边改既是加快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有利时机,也是传导环保压力、压实工作责任的有效举措。被督察地方既要借势借力,严格执法,加快整改;也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在具体解决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时,要给直接负责查处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留足时间,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级提速。

《意见》要求,被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应从加强政治和作风建设的高度,就禁止环保“一刀切”行为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向社会公开;要依托一报(党报)一台(电视台)一网(政府网站)加强对督察整改、边督边改情况的宣传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对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绝不姑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也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近日,质检总局发布儿童家具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在从市场上采集的40批次样品中有22批次产品存在问题,包括边缘及尖端,稳定性,孔及间隙不合格等。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了解到,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近期组织开展了儿童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从市场上采集样品40批次,主要依据GB28007-2011《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对儿童家具的结构安全和警示标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批次产品存在问题。其中,20批次检出有边缘及尖端,存在碰伤或划伤风险;分别有3批次检出稳定性不合格,3批次检出抽屉未安装防拉托装置,存在砸伤风险;2批次检出孔及间隙不合格,存在卡伤或夹伤风险;16批次检出警示标识不合格,存在误用风险。
为此,质检总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儿童家具产品时要注意产品存在的结构安全和警示标识缺失风险。
一是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儿童家具,对于无警示标识、无品牌型号、无适用年龄段标注、无使用说明的产品,应避免购买。
二是选购时应仔细观察可接触到的边缘、尖端或突出部位是否进行了磨圆角处理,可通过手指触摸来感受是否有扎手、割手的现象,避免选购边缘、尖端、突出物未经处理的产品。
三是选购时应仔细观察儿童家具上的孔及间隙是否有卡伤儿童手指的风险,避免购买孔及间隙设计不合理的产品。
四是购买柜类儿童家具时,应注意观察其稳定性是否足够好,可用手摇晃看是否有发生倾倒的风险,避免购买稳定性不好的产品。
五是购买封闭式儿童家具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带有透气孔,避免购买无透气孔的封闭式家具。
六是购买具有折叠机构的儿童家具时,应注意折叠机构是否有手动定位装置,避免购买无手动定位装置的产品。
七是购买有翻门、翻板部件的儿童家具时,应注意确认其翻门、翻板关闭的灵活性,过于灵活的产品在关闭时可能存在砸伤的风险,应避免购买。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作为木材产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是全球木材产品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工业用材、纸浆和纸产品消费市场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巨大的市场。中国森林资源相当有限,而木材和纸产品消费增加的潜力巨大。从今后来看,中国的木材产品将持续短缺,在一定时期内依然需要大量进口木材。“十二五”期间,中国商品木材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5亿立方米,而国内商品材供应仅能维持2亿立方米左右,商品材供需缺口约为1.5亿立方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木材进口面临困境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大量进口木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趋势,因此,中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一些媒体纷纷指出,中国进口木材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存在过度采伐、天然林毁坏以及非法砍伐等问题的国家,如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国外媒体甚至指责中国政府,以威胁他国森林资源为代价进口木材。

    为防止非法采伐和林产品贸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内实施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与俄罗斯签署了合作开发和可持续经营俄罗斯森林的合作协议;同印度尼西亚林业部签署一份合作谅解备忘录,承诺控制非法采伐的木材贸易。另外,东亚加强林业执法和管理非正式部长级会议(包括中国)达成一项声明:“采取紧急措施:—制止林业违法和林业犯罪,特别是非法采伐,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法贸易、**和对法律规定的消极影响。”

    科学发掘国内林产品资源

    大量的进口木材交易是国际市场难以长期承受的,而且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国都在重视提高木材附加值,出口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因此,从长远看,长期依赖进口并非良策,我国木制品企业应该科学地发掘国内林产品资源,尽可能满足自身的木材需求。

    首先,要大力发展工业人工林,实行定向培育,增加适用木材资源。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大力度研究人工林木材材质材性,努力研究开发适合人工林木材特点的系列的、配套的、成熟的、完整的合理利用、改性利用和增值利用的新技术,用人工林木材制造出性能优良、附加值高、成本低的能替代天然林木材的产品,从而使人工林木材在缓解木材供求矛盾、达到木材自给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木材供不应求局面得以改观。

    其次,高效利用木材,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增加林产品供给。开展木材综合利用,生产各类人造板,既可提供大尺寸、多规格、性能优异的各种高附加值木制品,又能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节省林木资源;开展木材节约利用,对木材进行防腐、干燥处理,可使木材使用寿命延长5~10倍,即1m3木材可以顶替5~10m3木材使用,同时还要进行木材功能性改良处理,提高木材和木制品的使用质量,延长使用期;发展木材循环利用,可以对废弃木质资源进行循环回收利用,缓解木材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又可减少废弃木材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扩大林产品原料范围,开发利用非木材植物类生物质资源,发展生物质产业,制造生物质材料,替代木材与林产品使用,可以在不砍伐森林前提下增加林产品供给,是实现国内木材与林产品自给的一条重要途径。

    木材是世界自然资源中唯一无污染可再生的资源,我国木制品企业应要努力提高产业等级、产业水平,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对木材进口中发生的各类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企业应该积极通过政府、协会和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运用来提高商权。


    由中国红木委发布的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hpmi)2015年12月份数值为89.3,同比下滑15%,环比上升0.1%。这表明去年12月份红木制品市场交易仍在低位徘徊,但是12个月来首次止跌回升。

    在供货商方面,12月份的新增订单、生产、市场价格、就业水平与市场人气方面环比均无明显变化,市场库存压力依旧较大。

    逆指标的市场物流配送服务继续微幅环比下调1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活跃程度有所改观。

    受近期部分原料价格企稳的影响,市场对未来预期相对看好,市场信心指数有所回升。

    从2015年11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来看,红木原材料进口数量环比基本持平,主要红木树种进口价格趋于稳定,反映红木原材料价格调整基本结束。红木锯材进口大幅增加,预示后市预期较好。

    阅读全文
  • 高大的厂房宽敞明亮,家具材料整齐地堆放,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活手里的工作;门外的路面尚未平整完毕,厂房内却看不到丝毫泥土的痕迹,几乎一尘不染……在如此精细的环境里,来访者完全可以静心交流,仿佛耳边机器的轰鸣声已经全被过滤。
    来自北京的阿贝尼家具去年底入驻唐山汉沽环渤海家具园,今年3月已经投产。园区的发展让董事长侯少波感慨不已:“两年前到这儿来看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地,到处是芦苇和鱼塘,连路都没有。你看现在。”
    走出厂房,不远处,崭新的共享宿舍楼已拔地而起,两栋宿舍楼中间是一座共享食堂。再往外走,数百米长的商业街刚刚完工,静候着商家的入驻。
    “我们从北京来的72家家具企业,从选择在汉沽这里集群发展时起就做出了承诺,要给员工一个家。”环渤海家具园投资公司负责人黄赤谆说。
    一不小心搞出个家具园
    黄赤谆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知名家具企业可爱多的董事长。三年前决定到北京以外谋求新的发展,黄赤谆并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像模像样地搞出个家具园来。“当时只是看到了向外发展的大趋势,想在周边找一个合适的地儿,仅此而已。”黄赤谆考察了北京周边的多个地区,最终相中了临津产业园这片唐山汉沽管理区在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的“飞地”。
    “这儿到北京五环140公里,离北京不算远。因为在天津境内,我们可以享受到滨海新区的配套服务,地价却只有滨海新区的一半。”黄赤谆邀请北京的同行一起落地,2015年8月,他的公司与汉沽管理区方面签订协议,共同打造环渤海绿色家居产业园。
    起步阶段,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家具园也费了一番脑筋。“一开始大家不愿意来。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给予了很多支持。家具园开通了公交车,为了便利员工子女上学,政府还特意给我们开通了三班校车。”
    黄赤谆说,家具园的发展十分看重自身的“专业化”,除了聚集代表性的家具企业,也希望能给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管理。于是,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三方合力下,环渤海家具园投资公司这样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也就应运而生了。
    家具产业园共享也疯狂
    “今年整体的销售情况不如去年,和家具行业的大环境有关。”侯少波坦言,来到汉沽以后,大家的生产成本普遍增加了,脱离了熟悉的环境,销售也受到了影响。不过他并不慌张,“换了环境,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现在的痛是‘阵痛’,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痛虽痛,日子还得照过。暑假快到了,家具园龙头企业欧嘉璐尼的总经理胡于全拨通了家具园投资公司运营负责人姜海岩的电话:“海岩,拜托你个事儿。暑假我们厂有一些员工家属要过来,都是老人和孩子,想请你帮我们协调二三十间宿舍。”老胡这一个电话,可让姜海岩犯了难。“共享宿舍都已经住满了,新建的还在装修,我只好先答应给他想办法‘整合’一下。”姜海岩说。
    正如黄赤谆所说,为了“给员工一个家”,环渤海家具园从创立之初就把给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员工住在工厂里不安全,管理也不方便。现在不是流行‘共享’吗?我们就想到用共享的模式解决员工的吃住问题,这样既能集约使用土地资源,也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家具园的共享宿舍可以容纳上千人入住,按企业员工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还设置有多人间、夫妻房、单人间,入住员工只要缴纳很少的费用。共享宿舍配备有共享食堂,菜品丰富、价格实惠,乍一看很像是干净的大学食堂。去年12月共享宿舍落成后,很快被家具园的企业预订一空。像胡于全这样在暑假前早早替员工家属提出协调住处需求的,已经有好几个在跟姜海岩联络了。
    “企业使用共享宿舍和食堂,比自己解决成本低很多。不光家具园的企业要住,外头的企业也想住。新建的宿舍再有几个月就能入住,根据大家的需求我们还会再建。”黄赤谆说。
    产业聚集效应要全面开花
    森江木业的总经理于修平表示,随着入驻企业越来越多,原本叫他直犯愁的销售问题逐渐有了起色。森江木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家具压板机,整个园区的几十家企业都需要他们供应板材。“有些离得近的,我们用叉车直接就叉过去了。附近芦台开发区的家具企业现在也能辐射到。”于修平说。
    截至目前,72家北京家具企业中的近50家已经在家具园投资建厂。黄赤谆透露,类似森江木业这样的产业链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家具园内已经初步显现。今年下半年,他们将启动家居文创园、家居创新孵化器以及家具鲁班博物馆的建设,未来规划发展家居技工学校、专业家居物流等更多产业延伸项目,在家具园打造智能家居全产业链,发展工业旅游、家居特色小镇。
    规划虽然庞大,但黄赤谆对前景充满信心。“2016年初,家具园刚刚签约不久,政府就为我们申报了河北省重点项目。后来又被北京市经信委授予‘京津冀家具产业示范园’称号,在天津、河北地区是唯一一家。我们的目标是在家具园容纳上百家家具企业,使投资规模达到上百亿元,到时可以为2万人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实现10亿元利税。”
    (来源:北京日报)
    山东省曹县庄寨镇是全国最大的加工出口创汇基地,桐木制品出口量占全国的50%以上。据了解,该镇有各类企业1760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木材加工企业,还有5000多户林木个体加工户;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林木加工企业43家、3家、林木化工企业3家;全镇80%以上农民从事木材加工及相关产业,还吸引了周边3万多名劳动力,农民收入的9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的95%以上来源于林木加工及相关产业;年木材加工量达300万立方米,产值达200亿元。
    目前该镇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发展,下一步将向园区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