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梨沉香鉴真讲座日前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王向东讲述东阳木雕文化特色
详细内容

黄花梨沉香鉴真讲座日前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王向东讲述东阳木雕文化特色

时间:2020-10-25     人气:1169     来源:     作者:
概述:曹荻明老师签名售书文化发展出版社收藏艺术中心于2015年6月6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了“黄花梨沉香鉴真”讲座。主讲人为著名木器杂项鉴定专家、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曹荻明老师。曹荻明老师以“品精品辨真伪”为立意,为到场的读者朋友讲授了黄花梨......
曹荻明老师签名售书

文化发展出版社收藏艺术中心于2015年6月6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了“黄花梨沉香鉴真”讲座。主讲人为著名木器杂项鉴定专家、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曹荻明老师。

曹荻明老师以“品精品辨真伪”为立意,为到场的读者朋友讲授了黄花梨的纹理辨识、黄花梨的海越区分、常见的黄花梨仿冒品以及沉香的类别、沉水率、鉴别方法等收藏鉴赏知识。当下收藏日渐升温,但收藏市场却鱼龙混杂。曹荻明老师现场讲授的实用方法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一致欢迎。讲座结束后,很多收藏爱好者还向曹荻明老师提了很多自己收藏中的困惑和问题。曹老师都一一给与了爱好者们满意的回答。更有收藏爱好者拿出自己收藏的黄花梨手串请曹老师现场鉴定,曹老师拿着实物走到读者中间,为大家一边展示,一边讲授其中的辨识方法和市场行情。曹老师还邀请现场的观众参与进来,估测手串的种类和价值等,现场气氛热烈。鉴定后曹老师还为爱好者分享了日后挑选藏品的小窍门,令人受益匪浅。

互动环节结束后,很多意犹未尽的读者现场购买了曹荻明老师的新书《品真:三大贡木:黄花梨、紫檀、金丝楠》和《品真:木中之香:沉香、檀香、崖柏》,并邀请作者签名,有些读者还邀请作者合影,场面火爆。

《品真:三大贡木:黄花梨、紫檀、金丝楠》和《品真:木中之香:沉香、檀香、崖柏》是曹荻明老师的系列丛书“小文玩

大文化”中的前两本,书中详细介绍了黄花梨、紫檀、金丝楠、沉香、檀香、崖柏的材质、纹理、产地、鉴别方法等知识,着眼“品”精品,让读者朋友们学到辨“真”伪的能力。众多珍宝级藏品,500余张高清图、局部细节图在书中完美呈现,配以专业点评,让读者从宏观及微观上充分了解藏品及该木器类别的鉴赏要点和鉴别方法。书中的每一节包含精品展示、藏品细部、知识点析、答疑解惑四部分,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入门木器收藏并从藏友晋级为资深藏家。收藏,多见乃能多知,细品方可生慧。这套书就是让您品精品,阔眼界;辨真伪,长眼力。目前该书已首发,并即将在全国范围内的书店上架。


采访嘉宾:东阳木雕集团总经理、浙江工艺美术大师王向东

采访媒体:炎黄木雕网记者

炎黄木雕网有人说木雕文化将会逐渐被同化,各自的地域特色也将被模糊,您怎么看?

王向东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机械化程度高、信息传播量大、媒体发达,外来文化渗透融合,导致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增多。比方说国画油画的抽象、黄杨木雕的精细、潮州木雕的剔透……这些非本地的特色文化,偶尔调剂借鉴一下,适应发展需要是可以的,但是全盘肯定、强硬模仿,只能脱离本质,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在大同的过程中,你以为你的文化在大同别人的,可能没有意识到,其实是别人的文化在入侵你。等到我们东阳木雕自己的特色没有了,那东阳木雕的文化就很难传承下去。所以,我们要记住自己的根、自己的特色,绝对不能够遗忘。只有你的文化特性才是你的根,这个行业才能永久的存在。

炎黄木雕网有人这样形容过,传统雕刻追求极致的精细,师傅一般要求你雕刻到无法再刻为止,而现代雕刻艺术则是该停手就停手,不能破坏整体意境。是这样的吗?

王向东其实这两种都是东阳木雕一直存在的误区存,前一个是追求技艺,技艺就是功夫真。这种精神是要发扬的,但不是发扬它全盘开荒,那么好的技艺,在局部反应是对的,而不是整体表现。只看不能碰,碰了之后这样要碎,那样要碎,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毫无文化可以传播。后一种就是写意,点到为止,就想国画和油画一样,追求印象派,没有把我们自认为好的东西去表现出来,而是在不自不觉中被别人的文化渗透同化。这两种误区都是不可取的。

炎黄木雕网先前您提到了地域特色,那东阳木雕的特色有哪些,您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王向东东阳木雕最大的特色就是平面浮雕。浮雕浮雕,顾名思义就是要有浮起来的视觉效果,跟现代雕塑不一样。最好的例子就是卢宅肃雍堂,所有的平面浮雕被保留的非常好,即有北方的大气布局,又有南方的精雕细刻。图案以写意为主、节选很多历史情节,线条流畅、多层透雕、布局层层递进、形象美观。

雕的细不是东阳木雕的特色,神似形不似才是。所以东阳木雕对装饰性图案的特征,提炼的非常到位。东阳木雕非常看重实用性,装饰美非常强。比如牛腿,不仅外观精美,流传性强,而且关键是能起到结构巩固的作用。

实用性也是东阳木雕的一大特色。随着科技越来越发展,机雕普及后,大家都认为纯手工的东西,应该雕的多少细致多少精细,结果功夫也花下去,来了场大地震,就没了。为什么我们传承下来的工艺美术品,他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为什么不叫艺术,不叫美术品,叫工艺品?工艺美术品,它不能离开实用性。纯艺术性的东西,纯美术性的东西,不存在实用性。工艺美术品,是大众性的东西,都必须强调实用性,如果脱离了实用性,那是根本无法传承的。

东阳木雕最漂亮的是植物,太细致了。东阳木雕的植物基本没有具象过,都是利用特征形成的印象,每种植物的特征都是收纳总结过的。图案只是没根据西方的美学来布局,而是根据中国人的随意思维排列的,散点透视,无序的排列,感觉无序又要有序。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海黄”是现代“海南黄花梨”的简称,也谓之“黄花梨”。黄花梨学名为“降香黄檀木”,古称“花榈”或“花狸”,产于我国海南省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是碟形花科黄檀属香枝木类树种。

    《本草拾遗》曰:“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格古要论》说:“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可见是一种珍稀的家具用材。其实,在我国古代并没有黄花梨一词,而称之为“花梨”。只是到民国时,著名学者梁思成为了区别新、老花梨,在老花梨前冠以“黄”字,遂成“黄花梨”,现在它已成为明代老花梨的专用名词。

    据了解,黄花梨存世量很少,故较为珍贵。海南黄花梨因色泽艳美、手感温润、缩胀率小而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海南黄花梨的遂年枯竭,其收藏价值出现了令人注目的上升。

    目前,虽说海南黄花梨根雕的价值略逊一筹,但制作成艺术作品仍是收藏爱好者寻觅的对象,且价格不菲。


    近日,《人民日报》罕有地二次发声,将“最低价中标”这一为企业所普遍诟病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最低价中标”具体指的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这是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一种重要评标方法,也是国际上确定中标人的通行做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一种客观的评标办法,指在招标投标时,谁的报价最低,就由谁中标的评标方法。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使招标人达到最佳的效益,并且简便易行,使评标工作易于操作,节约招投标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这一评标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之所以会衍变为恶意低价竞标并为企业所普遍诟病,首先是因为在实践当中,“最低价中标”经常被滥用和错误使用。
    招标投标法第41条规定了两种评标办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需对投标人各项指标作出综合评价,主观性比较强,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为了规避投诉、检查、审计等方面的风险,很多政府部门和国企不顾采购项目的性质,简单划一地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金,提高效率,一些工程在招标中故意忽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个条件,把低价作为唯一标准。也从不启动价格认定程序,导致投标人不计成本地恶性竞争。
    其次,市场质量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助长恶意低价竞标。
    我国有一套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大量的伪劣产品大行其道,这主要归因于市场监管不力,惩罚力度较低。
    以2017年3月爆出的奥凯“电缆门”事件为例,像奥凯这样的劣质产品竟能拿到质量监管部门的合格报告,说明有关部门质量监管存在漏洞,执法力度不够。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履行和信用评价体系,中标人违法失信以后,并不会因此被清出市场,违法成本低,以致投标人不惜违法掘利。
    恶意低价竞标违背了市场原理,造成优汰劣胜,对创新型企业不利。
    由“最低价中标”导致的恶意低价竞标问题违背了市场原理,造成市场的优汰劣胜,助长以次充好,导致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越来越低劣,甚至偷工减料,安全问题堪忧,后患无穷。
    同时它也打击着追求创新、尊重产品质量的企业的发展信心。企业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时间、精力与经费,产品成本必然不低,定价自然较高,“唯价格是从”的评标方法很少考虑投标企业的产品质量,更遑论技术水平,以致低价低质的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竟能胜出,如此地劣币驱逐良币,必然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推崇“工匠精神”,产品质量为上,才能振兴实体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工匠精神就是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追求“短、平、快”已无法为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重视产品的品质灵魂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工匠精神”的提倡对于提振实体经济至关重要,中国要实现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需要整个社会重视产品质量,尊重产品价值。
    恶意低价竞标导致的“唯价格论”严重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充分发挥,阻碍整体经济的发展。
    “政府采购应逐步改变‘最低价中标’,给全社会释放积极信号。”
    实现“中国制造”为“中国质造”,要鼓励企业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之路。《人民日报》发文称,政府采购应逐步改变“最低价中标”,给全社会释放积极信号。”
    要解决恶意低价竞标问题,首先应当规范“最低价中标”也即“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这一评标方法的适用范围。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于6月24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报告联组审议以及专题询问会上说,下一步会依法严格限定“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适用范围。针对滥用、不当使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类评价方法的运用。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应当仅仅适用于技术、性能标准明确的项目或者设备的采购,而且中标人必须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实质性条件。还没有通用标准的采购项目,应当采用“综合评估法”。
    其次,在招标过程中,应当严把市场准入关,健全市场出清机制。
    对于发生过严重质量、安全事故和履约失信、行贿受贿等行为的投标人,以及违法违规的检测机构和人员,应依法限制其进入招标投标市场和监管领域。
    强化恶意低价中标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纳入工程建设领域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年限内参与政府投资工程的投标活动。
    与此同时,完善政府招标过程中的追责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对招标方责任人进行追责。
    对家具行业来说,恶意低价竞标问题也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只有规范与完善“最低价中标”原则,才能还提倡产品品质、追求产品性能的创新型企业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阅读全文
  • 标准编制数易其稿

    《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的制定任务是根据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琼质技监标[2014]73号”文件精神内容,由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海南省林业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黄花梨收藏协会历时两年、多方考察、反复讨论、数易其稿共同完成编制。

    据了解,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是热带特产珍贵的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热带乔木植物,又名:海南黄花梨,别名:降香檀、花梨母、花梨、降香。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的树干和根心材,是我国最常见的珍贵红木品种之一,也是国家药典收载的名贵“南药”之一。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主产于海南,目前已成为我国华南和华东“热区”培育珍贵用材林的重要树种。作为中药,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之功,用于治疗心胸闷痛、腕胁刺痛等病症,外治跌打出血,是临床常用制剂如冠心病参片、乳结消散片、复方降香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红木》(GB/T18107)作为国家标准,主要针对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的木材特征、木材构造、材料来源以及木材解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未能深入细化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的木材特征,对于具体的鉴定、抽样、取样方法以及化学分析等方面也未能有所规定。加之,近年来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市场持续升温,受关注度越来越高,木材及相关制品价格逐年攀升。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及其制品品质良莠不齐,各地相似的木材充斥其中,市场鱼目混珠。为规范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下,相关单位联合制定地方标准。

    依照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海南省2014年第八批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要求,由海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海南黄花梨收藏协会承担了《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地方标准的编写任务。具体分工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负责标准方法的建立,包括规定了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其中物理特征包括宏观特征、气味特征、烟气特征、滋味特征、微观特征、密度特征,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和海南黄花梨收藏协会负责提供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试验样品;海南省林业厅负责对所建立的鉴定方法进行完善,并从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验证。

    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任务后,相关单位立即成立标准起草小组,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开展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各方面的研究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并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树木志、植物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相关资料;及时与相关参与单位进行交流,对问题进行认真探讨,为项目顺利完成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起草小组在收集、整理众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草稿。之后,邀请有关专家论证。针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起草小组进行了认真修改,进一步完善形成《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标准送审稿。经过2年多的努力,最终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发布,结束了海南黄花梨没有标准不能科学鉴定的历史。

    来源:海南日报


    家居行业近期掀起一股“涨价”风潮,有消息称上游原材料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家具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导致家具价格进一步上涨。此次来势汹汹的“涨价潮”是否属实,涨价原因为何,是否会导致家具销售价格上涨?为此,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具企业负责人,请他们谈一谈对“涨价”的看法。

    价格上涨

    受原材料、工费、运费及政策影响

    迪瑞王朝实木家具总经理黄海斌表示:“其实,家具的生产成本每年都在上涨,就像我们的生活成本一样,老百姓买米面油的价格都在涨,但基本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涨幅内,不会起伏太大。近期人民币的贬值对进口原材料的确会有一定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到价格。就像最近西安限行,原来只有一辆车送货,现在可能要再买一辆车送货,或者限行期间停止送货,但工人还要养,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博柅卡橱柜总经理王建涛表示:“今年国家对货运车辆的超载、超重、超宽的严整,也引发了货运物流成本的增加。原来可能一辆车能拉1500块板材,现在也就拉1000块,但是跑一趟油费、过路费的开销还和以前一样,所以现在买一块板材要比过去上涨5块钱左右。”

    城市人家装饰西安分公司总经理刘军说:“不仅是家具的成本在上涨,装饰公司的成本也在增加。今年光铜的价格就上涨了20%,直接影响了电线、线缆的价格,我们的供货商也一直在调价,包括工人的工费和运费,基本上每年都在上调。”

    虽然家具生产成本增加

    但销售价格目前不会做大的调整

    如果家具生产的各项成本都在上涨,那对于零售端的消费者来说,是否意味着家具价格要涨?

    曲美家居西安区域总经理张文广说:“公司今年有一次小幅度的调价,但也仅限于部分产品。虽然家具的生产成本每年都在上涨,但公司至少已经三年没有调整过价格了,一直都是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来消化生产成本的上涨。毕竟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销售价格是不会做大的调整,否则就没有竞争力了。”

    西安全友家居负责人许竞友说:“我也关注到行业内最近在说的涨价一事,但并没有收到总公司关于调整价格的文件,所以目前价格不会有什么变化。”

    王建涛表示,虽然购买板材的价格的确上涨了,但他们会通过压缩自身利润来解决成本上涨,不会将涨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刘军也认为:“虽然装修各环节的成本都有增加,但至少今年不会涨价,明年是否涨价要看情况,如果供货商的价格有所回落,我们能包住成本,也就不会涨价。”

    家具协会:

    涨价只是市场调控的表现,并非营销手段

    对于此次行业涨价声音之大之广,也有人认为是企业的宣传手段,以“恐吓营销”的方式促进销售,让消费者在涨价前赶快购买。对此许竞友认为:“虽然每年都在涨价,但这次的声音很大,不排除是上游的原材料厂商放出的风声,想要试一下市场的反应。但就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看,即使成本上涨,也都是家居企业自行消化,并不会让消费者买单。”

    许竞友还表示,涨价传言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小工厂如果买不到便宜的材料,就不能生产价格低廉的产品。如果他们的产品定价和大品牌差不多,消费者肯定会首选大品牌,小工厂将无法生存,无形中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表现,可以推动行业的优化和进步。”

    陕西省家具协会秘书长张华说:“涨价传言不能说是营销手段,因为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涨价对企业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丧失市场份额。尤其是国家近几年对产品环保的要求提升,很多企业要更换全新的生产设备,即使没有原材料的上涨,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也在增加。价格变动只是市场调控的表现,并非是营销手段。”

    (来源:华商报)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