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木材加工业趋向规范化\市场专项分析:11辐射松原木价格倒挂趋势不改
详细内容

徽州木材加工业趋向规范化\市场专项分析:11辐射松原木价格倒挂趋势不改

时间:2020-10-24     人气:1324     来源:     作者:
概述:日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维护林区秩序稳定,对木材加工及其相关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徽州区抽调40多名林业干部,分成13个工作小组,深入涉木企业,帮助企业梳理发展思路,针对企业库存中原木、板材、板皮及木制半成......
日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维护林区秩序稳定,对木材加工及其相关企业进行专项整治。
徽州区抽调40多名林业干部,分成13个工作小组,深入涉木企业,帮助企业梳理发展思路,针对企业库存中原木、板材、板皮及木制半成品、成品的数量、来源及其他合法凭证等逐一检验,并进行清理登记;对企业结转库存木材指标进行核对注销,同时指出极个别企业在运营中“打搓边球”等不规范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效管理机制。此次专项行动结合安徽省“绿盾2015”林业执法行动,为期3个月,着重对13家重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服务,有力地推进企业行业规范管理,促进区内木材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从中国辐射松主要市场销售价格看,国外主要供应商采购价格上涨2-3美元,调整到140-142美元/m3,4米中A,太仓销售价格从930元/m3下降到900元/m3,岚山售价940元/m3、天津960元/m3、漳州1040元/m3、广西1070元/m3,辐射松当前销价,按当前采购价142美元/m3,还要倒挂50-80元/m3;11月辐射松价格一方面受乌拉圭辐射松、巴西黄松等新材种的影响,另一方面中林系统依然高价接货,国外供应商不断提高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

从澳松市场来看,10-11月开始澳松价格上行20-30元/m3,当前澳松4米,16-20cm市场售价780元/m3,14cm销售价格750元/m3,澳松纸浆价格上涨相对较大。澳松到货量持续增加,辐射松、澳松各地区出货都较慢,进货大于出货。

(稿件由国数源提供)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徽州木雕独特的取材和雕刻手法是其区别于中国各地木雕的标志。

    在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腻、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银杏树等亚硬木或软木。徽州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的讲究,却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徽州木雕雕刻刀法很考究。因此,一把优质的雕刀就是基本工具。木雕所采用的刀具形状基本大同小异,刀头形状大小尖圆也都较常见,但其制成的材料各有不同。因为木雕主要选用质地较软的木材,所以通常采用钢制刀具。木雕的雕刻类型大致有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工艺流程也大体相同。徽州木雕的绘画性很强,且每件作品的正面欣赏效果最佳。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在雕刻所及深度的平面上进行变化,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因此,木雕艺人在进行雕刻创作时讲究章法气势、笔墨思绪,而对刀法的运用更是讲究,必须将各种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经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不断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从而使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浮雕成为主流。

    徽州木雕的制作过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建筑构件上直接进行创作;二是先进行选材雕刻,完工后再与构件结合起来。每一件木雕在制作之初,雕刻艺人已经有整体规划,如大窗子的下方栏板,天井四周的上方横板、檐条等板薄,多采用浮雕,雕刻的大多是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面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面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之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等。

    徽州木雕所具有的深刻儒学文化韵味、独特的雕刻手法等元素,综合构成了其在中国雕刻界独具一格的特点。它集雕刻、历史、文化、民俗、艺术于一身,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现在许多的收藏爱好者也关注到了这点,已经将徽州木雕视为新的收藏热点。

    来源:老人报


    据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9日通报,今年1至7月,该局辖区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竹木家具共计34.2万件,货值20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1%和14.1%。

    据悉,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企业出口木家具贸易范围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沙特阿拉伯等4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近三分之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出口量和贸易国家数量“双增长”。出口家具主要是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等,未发生过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检疫问题。

    广州地区木家具质量稳定、款式多样,受到海外市场欢迎,为推动广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外贸经济稳定发展,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入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出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立技术法规数据库,指导企业精准对接目标市场官方要求,帮助企业提升对出口木家具质量控制的针对性,规避出口风险。同时,在加强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强化高风险产品监管力度,降低低风险产品出口抽检比例,提高整体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产品通关速度。

    阅读全文
  • 6月25日11时58分,一列载有混装货物的俄罗斯列车缓缓驶入珲春铁路口岸,列车上所载的不仅有煤炭和铁精粉,还有一节车厢的板材。这是珲春铁路口岸首次进口木材,标志着珲春铁路口岸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种类别单一的局面,也结束了珲春12年来没有进口木材的历史。
    据珲春检验检疫局车站办事处主任罗公军介绍,这列列车共25节车厢,其中23节车厢是煤炭,1节车厢铁精粉、1节车厢(盖车)樟子松板材。煤炭重达1583.55吨,铁精粉重达68.85吨,樟子松板材重达63吨。这批板材的产地是俄罗斯西伯利亚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市,于6月5日发车,经20天运输到达珲春。
    板材接货单位负责人张泽功告诉记者,该公司本月共进口3车俄罗斯板材,共计200余立方米。此次运达珲春铁路口岸的是第一车,第二车也已从产地发车,第三车正在装车。这些进口的樟子松板材经过加工处理后,用来修建小木屋。今后预计每月至少从俄罗斯进口板材5至6车厢。目前,珲春铁路口岸还不能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原木,他们公司希望下一步能够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原木,用来生产深加工产品。“今天是珲马铁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这条铁路开通12年来首次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珲春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崔胜龙说,过去珲春铁路口岸进口的货物主要是煤炭,货物品种很单一,木材的成功进口,为珲春铁路口岸今后货物的大进大出奠定了基础,也为珲春国际示范区发展、珲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奠定了基础。。
    原标题:揭秘红木的自然属性

    中非雨林

    随便问问身边的人便不难发现,虽说红木的知名度很高,却仍有不少人难以准确说清,甚至存在一些诸如“红木就是有红色纹理的木材”、“红木是一种叫红木的树所产的木材”之类的误区……

    红木是什么?

    红木不是泛指红颜色的木材,也不是树木分类学上某一特定树种木材的名称。

    “中国人喜欢在文化上做文章,并将这些文化符号印刻在生活起居上。就比如说这世上没有一棵叫紫檀这个名字的树,没有叫黄花梨的树,包括红木,也没有一种树叫红树,它是带有很强烈的色彩,带有文化的东西,因为中国人认为黄色、红色、紫色都是很吉祥的东西。”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办人、收藏家马未都介绍说。

    其实,红木不是一个学名,只是我国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是我们对用于制作红木家具或雕刻品的优质硬木的泛称。

    我国传统古典家具研究有“红白之分”,红即为红木,又称硬木,白为柴木,又叫软木。中国所有软木材料都有科学命名,如榆木家具是榆树木材做的;但对古代中国的硬木木材,在科学分类上都找不出。所以,对明清以来大量出现的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稀有硬木,人们无意去细辩它们具体是什么树种,因其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而习惯性地将它们统称为红木。

    红木和红木家具从明清至今,可谓热度一直未减。不过,在明清时期的家具用语中,并无红木概念,红木概念最早出现在民国初期的文献资料中,最初是清代以后流行在木匠行业里的行话。即使是民国时期,一开始也只有海派家具将硬木家具统称为红木家具,同时期红木家具产量最高的广东沿海地区并没有红木家具的概念,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是将酸枝造的家具叫酸枝家具,将花梨造的叫花梨家具。到“文革”时期,^造**派表示:红色代表革命,既然家具颜色是红的,就必称为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自此才开始在广东沿海一带传播开来,后来被广泛运用,至今成为一种普通称谓。

    红木的“身份证”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红木的概念往往极其模糊,习惯把一些较重、色深、油红光亮的木材都无差别地称作红木。来到红木家具市场,不难发现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红木家具,价格相差很悬殊,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红木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红木在古代曾经并不是硬木的统称。狭义的红木专指酸枝木,酸枝木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因木材有股酸味而得名。酸枝是热带常绿乔木,大体可分为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等三种。在历史上,还出现过更狭义的红木概念,专指酸枝木中的红酸枝,民国时期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就强调:“红木为专门树种红酸枝”。当紫檀、酸枝、黄花梨等珍贵木材越来越稀缺,更为宽泛的红木概念便粉墨登场了。广义的红木,泛指自明清以来的用做中国传统家具的高级木材、有历史文化涵义的深色硬木,其所指的红木的范围要比狭义上的红木的范围广泛得多。

    无论狭义还是广义,其内涵也相当的复杂,同一种红木在不同地区的称呼也各不相同。鉴定红木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良莠不齐、滥芋充数等现象成为困扰红木市场的一个历史性问题,玷污了红木文化产业。

    杨家驹是红木国标第一起草人,在他看来,红木的定义再清晰准确不过了:红木是当前国内红木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统称,就是指红木国标里确定的33种用材。

    可就是为了明确这33种红木,杨家驹却费了极大的功夫。1998年,早已退休的中国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家驹接到上级要求:为红木制定一个国家级标准。而对“中国传统硬木”并非学术名词的难题,杨家驹最终决定将标准命名为“红木标准”。“红木”这个名字在拉丁文里根本不存在,故暂采用汉语拼音“Hongmu”。

    黄花梨树皮

    2000年8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发布并实施《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使得鉴别红木做到了有据可依。《红木国家标准》中的“红木”一词,是在原有的约定俗成的名称中,经过仔细筛选、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和广泛征求意见而确定的综合名称,明确规定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有33个树种。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8类木料的木材特征各异:紫檀木类心材红至紫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木材结构细至甚细;入水即沉;波痕可见或不明显;香气无或很微弱;木材在水中有荧光反映;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出现褐赤色、暗赤色或深紫色,浸水会掉色。主要分为大叶紫檀和小叶紫檀,大叶紫檀纹理较粗,紫褐色,脉管纹粗且直,打磨后有明显脉管纹棕眼;小叶紫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主要产自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我国广东、广西也有少量出产。

    花梨木类心材主要为红褐、浅红褐至紫红褐色;木材结构细;质粗而纹直;重或甚重,大多数浮于水;波痕可见或不明显;有香气或很微弱;木刨花水浸出液有荧光现象,显著可见,少数不见。花梨木与酸枝木构成相近,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以花梨木居多。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在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域已有引种栽培。

    紫檀

    香枝木类心材红褐或深红色,常带黑色条纹,纹理华丽,有山水纹、鬼脸纹等;木材结构细;重至甚重;波痕可见;辛辣气味浓郁。黄花梨是明及清前期考究家具的主要材料。主要产地在中国海南省及东南亚地区。

    黑酸枝木类心材黑栗褐色,常带黑色条纹;木材结构细;重至甚重,绝大多数沉于水;波痕可见或不明显;有酸香气或很微弱。卢氏黑黄檀(大叶紫檀)色泽玫瑰红至紫黑色,材质细腻重硬,与檀香紫檀相似。阔叶黄檀有酸香气,带有紫红色条纹。刀状黑黄檀薄壁组织较宽较密,弦面花纹与铁刀木的鸡翅纹十分相似,结构细腻均匀。东非黑黄檀出材率低、易中空、易开裂,但密度大、质地极细,与乌木相像,亦有“紫光檀”之称。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多产于东南亚国家以及东非和印尼等地。

    红酸枝类心材主为红褐或紫红褐色;木材结构细;重至甚重,绝大多数沉于水;由于纹理交错在径切面上常形成带状花纹。随着红木国标的实施,红酸枝的范围由单一变成了7种,其中近年大量进口的微凹黄檀(红酸枝)、巴里黄檀(花枝)、奥氏黄檀(白枝)都是材质很好的品种,但交趾黄檀(大红酸枝)的历史地位仍然难以动摇,最受消费者认可。主要产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及东南亚等地。

    越南黄花梨端头新切面

    红木国标对红木市场的规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红木市场的繁荣,红木的使用愈来愈多,货源愈来愈紧,扩大红木相关树种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为此,围绕红木市场的一些标准也相继出台。2008年9月1日,中国轻工行业联合会发布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QB/T2385-2008),规范的木材范畴是深色名贵硬木,明确了101个树种为“深色名贵硬木”,其中包含已列入红木国家标准的33个树种和未列入红木国标的68个树种。2011年10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是一个技术标准,主要是对红木家具产品进行技术和工艺规范,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并注重产品标识。

    一些人甚至有的媒体在对相关标准的解读上,存在误读。如,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解读为替代《红木国家标准》的“新国标”,其实是不妥的,它并不是对《国家标准红木》的修订和扩大,而只是一个轻工标准,是家具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则是红木家具产品的技术规范,主要针对红木家具提出强制要求,并非是对《国家标准红木》的修改、补充和更新。《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与《红木国家标准》是相对独立的三个标准,各管各的事,不能说谁代替谁。

    红木国标的修订之争

    自2000年红木国标颁布,围绕它的争论就不停过,褒贬挺废皆有之,修订红木国标的呼声时起。

    马未都认为中国硬木从诞生起就属于文学范畴,在他看来,用科学研究、解释红木这个“文学事物”,是机械的、无力的。红木国标颁发后,杨家驹就时不时听到希望他扩大红木树种范围的请求,每次都被他拒绝了。

    2000年8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发布并实施《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使得鉴别红木做到了有据可依。

    杨家驹执意坚持红木树种不应人为增加。他认为,许多人提出修改国标,是要把国标增加一些树种进去。如果这样去做,红木文化就没了。他说:“如果标准要修订,只能是故宫发现了一个新木头种类,或者民间发现了一个真正文物性质的新品种。”

    尤其是近些年来,修订红木国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因为东南亚各红木产地国,由于过度砍伐,不断加强了政策限制,使红木出口更加困难,加剧了红木原料的紧缺。如,紫檀在印度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被禁止贸易出口,不但天然生成的老紫檀无从得到,就连人工林引种的品质相差甚远的新紫檀也不易购得了。特别是2013年6月12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巴西黑黄檀、檀香紫檀、交趾黄檀、微凹黄檀、中美洲黄檀、伯利兹黄檀、卢氏黑黄檀等木材被列入国际贸易中禁止或限制商业贸易的木种。这一规定的执行,加重了红木原材的稀缺性,给一直苦于原材料匮乏的红木家具产业带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限制。

    “红木家具行业的问题,第一是资源的问题,第二是标准的问题。”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亚非的话,点出了红木市场的瓶颈所在。

    主张修改者大多站在市场的立场、发展的立场,认为红木国标中所列举的33种木材,无疑是从传统家具用材中精选出来的优质硬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在不断发现同样适宜制作传统家具且材质上乘的树种,就因为它不是传统用材,不是明清时所使用过的,所以不能加入到国标中。因此,国标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不断收录新的红木品种,才能给红木原材料市场带来突破。而反对修改者则从历史角度出发,站在文化视点上认为,红木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载体,明清家具之所以大受推崇,原因也正在于此,红木文化与传统木材息息相关,红木家具用材实际上就是明清家具用材,当初将33种木材列为红木,其木材性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必须是我国传统家具的用材,这是制订红木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捍卫传统,也是红木的魅力所在,而且现行国标规定的树种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再次增减树种会引起市场混乱。

    杨家驹承认,在国标之外,还有不少树种同样适宜制作传统家具,材质上也很不错,甚至完全可以超过33种材料之中的某一些树种。不过,他认为“新发现的树种不一定非得把它归入到‘红木’中去,该是什么树种就叫它什么树种就可以了”。

    红木国标是否需要修改,是一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虽然双方所持的观点往往大相径庭,但分歧的根源还在于对传统的态度上,究竟是让红木国标去记录历史,还是让它去指导、规范当前的市场问题。

    2013年6月18日,红木国标修订启动会在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举行,这标志着执行了13年之久的红木国标正式启动了修改工作,也给了争论双方一个初步的答案。不过,原来预计国标修订工作在2014年7月左右就能完成。可到今天也没有出台。标准的背后,关系到不同的利益诉求方,修改好国标是件慎重的事。新国标的好与坏,需要时间来做裁判,需要发展中的红木文化和市场来给出最终答案。

    一件名贵硬木家具,能不能打上“红木”的标签,至今仍是国标说了算。

    木以稀为“红”

    拍卖师一槌定音,一对清乾隆的黄花梨龙纹大四件柜,以3976万元人民币的拍卖价,创出了黄花梨拍卖纪录。就在收藏界惊叹的嘴还没来得及合拢时,次日,一张明朝的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被买家以431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走,刷新了黄花梨家具拍卖的新纪录……这是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上的一幕。红木,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由此可窥一斑。

    黄花梨树叶

    “黄金有价,红木无价”,红木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有收藏价值的商品。虽然时有游资炒作,让红木的价格不断上演“过山车”起起落落。但无论行情如何低迷,红木的价值都远在一般硬木之上,什么时候都称得上“名贵”。究其原因,一言可蔽之:木以稀为红!业内人士认为,稀缺是红木名贵的最直接原因,市场需求旺盛,而原料供应吃紧。

    红木基本属稀缺资源,大多数红木的生长周期极其漫长,民间素有“千年紫檀,百年酸枝”之说,其成材往往需要数百乃至上千年。如,紫檀的生长期在300年以上,即使一株紫檀历经数百年好不容易成材,也有可能面临着“十檀九空”,生成后的树木多为空心,能用的只有空洞和表皮间的地方,使用率大约只有15%至20%,故有“寸檀寸金”之说;被叫作“老红木”的红酸枝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而且砍伐后需经上十年以上的自然风干,才能保证优良的材质。因为红木的生命不会因被砍倒而结束,它的内部细微结构仍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随着时光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密细致,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抗变形能力因此得到有效增强。

    众所周知的红木“5属8类”,其中主要是紫檀属和黄檀属,绝大多数要从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进口。由于我国红木消费量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少量生长的红木就已基本砍伐殆尽。譬如紫檀木,原在我国两广地区也有出产,但因数量稀少早就被采光了,当明朝发现南洋还有紫檀后,紫檀木便大量涌入。有资料记载: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分都会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明代对紫檀采伐过量,以至整个清朝都来源枯竭。红木中的珍品海南黄花梨木资源也在清代就濒临枯竭。

    稀缺之外,红木的价值同样取决于其优良品质。红木质感坚硬沉实,本质本色,而且树脂分泌、木分子活动稳定,不怕外物的侵蚀,用得越久越亮泽。红木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深山老林,吸取日月之精华,收山水之灵气,形成了重、硬、细、少的名贵木材特性。

    红木不仅是制作高档家具的好材料,还因其材质里含有养生保健元素,对养生保健也大有裨益,旧时的老木匠往往会往水杯中丢上一块红木的边角料泡茶喝,正是深谙此道。如,《本草纲目》记载紫檀能够止血、止痛、调节气血,可治关节炎,紫檀屑还可当面膜美容消痘防皱。花梨木有“十里飘香”之谓,有杀菌、止痒之功效,可治蚊虫叮咬,治疗皮肤病。黄花梨亦称“降压木”,有降血压、血脂及舒筋活血的作用。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因此也总结出了使用红木的经验:摆要摆乌木,乌木经碳化后,有除味吸味的效果,能净化空气;睡要睡紫檀,紫檀能起到安神醒脑、促进细胞再生的功效;坐要坐酸枝,酸枝木散热性、透气性佳,沁出的淡香能提神;器皿要用鸡翅木,鸡翅木做的茶具在热水的刺激下,会挥发出一种有助于提神的香气。

    红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要评判哪种树种的品质最好、价格最高,不是件容易事,即使是同一种树种,因为产地不同等因素,也会有质量上的差异,价格因此也能相差好几倍。此外,收藏时尚、市场热点和炒作等因素,也会导致红木价格的巨大变化。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