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企业标准化、智能化进程应向深圳速度看齐\厄瓜多尔轻木出口受管控
事实上,深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尝试”也获得了业界不少的认可,不少企业密集布局智能家居。“深圳家具”以飞快的步伐在家具行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内家具企业看齐的对象。
深圳标准化实施意义
1、标准化进程加快将促进行业升级
据悉,《家具成品及原辅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规范发布后,深圳市场监督局将从2017年5月份开始对深圳市家具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执法检查。随着环保现在越来越成为家居生活中关注的焦点之一,付出额外成本来选择高品质的环保材料成了大势所趋。规范实施后,家具企业在改造中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了,但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等效率都将大幅度提升。在加强家具行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下,各类标准的出台实施,让家具产品变得更加具有安全性。
2、严格执行标准将成为行业净化器
标准出台后,一是将家具成品及家具原辅材料的技术限量要求加以整合监控,从产业链管理方面,提升家具制造的品质;其二是对企业绿色环保生产管理提供了指导方针,引导“深圳制造”健康发展。倒逼家具品牌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去适应标准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家具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共同携手提升品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此举作为家具行业内严苛的标准,它的实施将切实地规范行业乱象,推动中国家具产业格局的蜕变和中国家具整体水平的提升。
深圳紧密布局智能家居
1、智能家居将呈爆发式增长“深圳家具”有望成为行业风向标
近几年来,智能家居在行业内一直在受到热议。而当前的各种互联网技术与智能产业等飞速进步,也为智能家居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使智能家居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均呈现出新趋势,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增长中心。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里,智能家居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25亿美元。而深圳具有智能家居产业承重良好的条件以及与之相连的优秀地产、物业以及装修等企业作支撑,因此深圳未来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在国内拥有想当不错的优势,有望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引导“深圳制造”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家具先锋产业集群的深圳,其加速传统制造业的供给侧转型,成为指导个产业链转型变革的新思想。启动“中国绿色家具优品”让中国家具环保检测有了高标准,就在2016年首季质量抽检中,九家企业的总抽检合格率持续提升,在3月份达到100%。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上游产业链的品质风险,提高了家具品质的稳定性。从标准建设到品质升级,“深圳家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和路径不仅符合改革战略思路,也代表了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结语: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标准化体系,一个企业的进步难以与时代趋势逆势而行。恪守标准让家具企业在规范中可持续发展,加快智能化进程让企业在时代潮流下走在前端。不管是深圳,还是“深圳家具”,都将在中国新一轮的家居变革中成为行业内瞩目的明灯,家居行业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有经营商家透露,由于出口限制,目前厄瓜多尔的轻木出口量非常少,因此即便中国市场需求增加,但商家也无能为力。有轻木这一供应资源的也可以跟联系!
(记者cara)
一听到讲创新,就是机器人、半导体、ai……。高精尖方面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总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去搞高精尖的创新。我想99%以上的人搞不了,那整个社会就只由不到1%的人去创新了?布鲁克说过:“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美国的创新型企业有3/4来自传统行业,只有1/4是来自科技行业。我认为创新必须社会化,越多人参与越好,越多行业参与越好,不要把创新描绘得那么玄。管理学最早来源于:孩子生多了,如何最有效地替孩子洗澡;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砌砖。诸如此类。
这些不是创新吗?没有价值吗?管理学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创新汇集成的。高精尖方面的创新才有价值吗?传统行业不必创新?传统行业的创新就没有价值了?我认为不然。
德国人把一个螺丝、一个齿轮做的最好;日本人的微型轴承做得世界第一。这些大小的传统企业,甚至可以影响世界。很多关键的设备,没有德国这些螺丝齿轮,运转不了,甚至美国的太空梭,没有日本的微型轴承都上不了天。
中国家具业创新是薄弱环节
回到家具业。中国的家具业做得很大,在规模上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然而,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材料……哪一样是我们的创新?和电子行业一样,基础工业不搞,我们只搞应用,这样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搞应用见效快、赚钱快。谁愿意去搞那些基础研发?失败的几率大,见效慢。
家具业于是出现一阵又一阵的运动:营销运动(中国人似乎很喜欢搞运动)。什么实木、全实木、纯实木……然后是定制、全屋定制。哪一样是基础研发?没有。现在的定制,其实就是板式生产线,加上一些数控装置,加上资料收集、分配而已。欧美、日本不知搞了多少年了,来到中国,就变成工业4.0,被吹上天。现在的所谓“全屋定制”许多订单,最后都落入一些“后巷工厂”,由小作坊承接,材料、工艺都非常差。
中国的定制家具兴起原因多样
房地产开发的初期,非常粗放,出现毛坯房,于是除了装修,也需要装厨房柜、衣柜。于是买了一套房子,六个月都住不进去。房地产业慢慢正常化了,推出精装修房了,橱柜等固定家具都配齐了,就只留下移动家具的空间了。
做橱柜的生意,就会转为b2b,而且只有大型企业与开发商合作。当然还有旧房翻新,留给小定制企业。中国是大国,这种业务量也不会小,因此定制家具不管是b2b、b2c,都会存在,只是会逐渐减少了忽悠客人的成分。收纳功能,许多人愿意采购定制家具,是因为老感觉收纳功能不够,东西没处收。这是因为:
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习惯,没用的东西舍不得扔掉,尤其是老年人,什么都收。最近日本人提倡断舍离,其实这是现代社会的表现,家里的东西越少越好,衣物越少越好。我想中国的年轻人,将来也会是这样子的。当你仔细研究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收纳的问题不在于收纳,而在于寻找。据统计,我们生活中至少有10%的时间浪费在找东西上,因此收纳柜越多,东西越难找。
家庭的收纳重点在于:在哪里使用,就在哪里存放。比如床,可以用箱体床,箱体分四格,供存放春夏秋冬四季的床品。其实有2-3格也就够了,一套在用,春秋一格、冬夏各一格,换季一掀开床板,东西都在那儿,不必找。
然而跟上了运动,定制家具、全屋定制的运动的潮流,就是火。大家风风火火,热热闹闹赚钱,管他什么中纤板、刨花板、水性漆、光感漆、数控生产线……这类基础研发,连工艺流程这些都是欧美日几十年上百年的东西,这几十年来,我们有什么创新?
那些赶上好时光,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年代的企业,赚了大钱,企业做大了,但大多不强。商业史上的大部分创新都是由外来的新势力实现的。这些所谓的外来的新势力是:不一定是本行业;一定是小企业。
中国的家具业迎来“科技创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30-40年,家具业是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年代。我们基本上是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自动化技术引进。甚至一些工厂(尤其是板式生产线),已经初步建立了高技术、大规模生产的体系了。这已经为下一阶段技术创新打下了基础。然而我们不是鼓励大家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等等环节进行创新,而是转过头来去看欧洲一些没落国家的设计。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怎样去学人家?我们的设计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土壤,我们的文化,服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设计更应该和我们创新的工艺、流程、设备等等相结合。再强调一下,今天我们的设计,除了服务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外,还得配合我们在生产方面各个环节的创新。
2016猴年白酸枝家具怎么样?白酸枝的市场价值如何?白酸枝价格走势如何?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2016年白酸枝的市场价值如何?
第一,白酸枝木材稳定性高,材质细腻,这对于制作家具和收藏家具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受到市场认可,稳定性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白酸枝的花纹、色泽相当精美,很多行家都会将其与黄花梨混淆。
第二,白酸枝也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是我国的传统家具用材。白酸枝性质特点适合明式家具简洁的风格,其制作的明式家具之美少有人知。
第三,白酸枝的存量相对稀少,虽然现在草花梨和白酸枝的价格每吨都在3万元左右,但草花梨的存量非常大,而白酸枝存量不足草花梨的千分之一、大红酸枝的1/50,存量决定价值差异,物稀则必贵。再过一两年,白酸枝的价格会超越目前同等价格其他材料的1~2倍。
业界有这样的共识,相对于动辄几千万价格区间的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材质红木家具,白酸枝家具的市场之前确实存在被低估的状况。
相对于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红木材质,白酸枝肯定是被忽视的。”杨波说,“目前白酸枝的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价值洼地,企业有利润空间。但这两个月以来,白酸枝价格就已经涨了70%,并且还在继续上涨。预计3年后,白酸枝家具的回报率可能会超过300%。
目前,中国家具零售业从总体商业面积来说,实际上已经过于饱和。以上海为例,2010年其民用家具市场的销售额为90亿元,而家居零售商场面积已超过35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年销售额平均约为2600元。根据家具零售的经验数据,每平方米的年销售额至少在1万元以上,才可以赢利。
低层次的“供过于求”
从全国的家具销售额与家具商场面积比来看,2010年,国内民用家具销售额约为3500亿元,全国家居零售商场面积以3500万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的年销售额平均为10000元。这个数字比上海要高得多,本身就值得怀疑。一是因为统计数字本身的不准确(如零售商场总面积的统计数字过于偏小),二是因为没有把库存积压量(每年全国家具滞销额估计为300—400亿元)计算进去,所以不能真实而准确地反映民用家具市场的销售状况。尽管如此,它仍然只处于1万元/每平方米这个“临界指标”。
显然,国内家居零售业的业态与国内家具制造业的业态同样存在着“供过于求”的问题。但是,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供过于求”,即是在中低档商品和低品质服务的层次上“供过于求”。市场的竞争已迫使家具零售业必须进行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出较为高级的业态。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从产业经济的观点看,现有的中国家具零售业进行全面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之一,是家居用品的制造、销售两个产业部门需要逐步地进行剥离和分工,形成独立的商业力量。而家具零售业自身在发展中,还可与金融资本、工业资本相结合,逐步形成规模经济,并向跨国经营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家具零售业处于家具业的领袖地位,以家具商业来带动家具制造业,实现市场导向,使中国家具业成长为国际上强大的家具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品牌”,并进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具产品品牌”,实现自主设计、外包加工、国际网络销售俱全的家具品牌产品,或者概括地来说,就是如同“宜家”一样,建立跨国经营的中国家具品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以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逐渐让位于以投资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一个国家的产业要获得不断发展,必须要实现全球投资、全球生产、全球销售。这也是我国家具业的发展方向。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规模化经营。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才有可能将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依据全球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全球战略性协调,使其为全球生产和市场服务。
以我国木制家具业为例,如果从理论上按照其价值链环节次序,依据区域比较优势进行配置,可以把实木资源供应定位于俄罗斯和东南亚、非洲、南美的国家,人造板资源供应定位于国内的人造板生产区如山东、江苏等地,而设计活动集中在欧洲如意大利、法国、芬兰和瑞典等国和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及国内的香港、台湾和内地的具有设计实力的城市,加工过程则主要安排在国内进行,最终通过全球销售网络输送到终端消费者手中。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经营,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通过战略协调,最终实现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效应的最大化。
“三足鼎立”难有真正赢家
但是,摆在中国家具零售业面前的现实却是出现了新的博弈格局。最近“中国家具经销商联合会”已经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而制造商们的“中国家居品牌联盟”也声称已有60家加盟,总产值超过300亿,每个品牌缴纳“入盟费”100万元,已募集到6000万元,它的主要用途是为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博弈中提供财政支持,并在适当时机适当地方收购中、小型商场来进行自营。
这样就形成了表面上“三足鼎立”的格局:专业市场与经销商、专业市场与制造商、经销商与制造商相互博弈,或者说白了是一场“战争”。目前来看,各“参战方”的实力并不一定均衡,经销商与制造商各自的联盟其实较为松散,是否具有够强的“战斗力”,要打一个问号。即使三方势均力敌,在这场“战争”中,也许并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赢谁输,而在于中国家具业亟需实现现代化,取得整体繁荣。这就需要家具业的全体从业人员有足够的勇气进行改革,而且有足够的智慧找到共同发展的路径,实现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
(来源:真情家具)
最近几个月时间里,俄罗斯社交网站各种有关中国人似乎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砍伐木材、购买林地甚至将俄产木材转口其它国家的轰动性报道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国问题著名专家瓦西里·卡申对此进行了探究。从广泛流传的“神话”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中国狂买俄罗斯森林,竭尽所能,以扩大进入森林的可能性;毫无顾忌,强盗式掠夺俄罗斯资源以赚取钱财”。“似乎,俄罗斯官员不仅不阻碍这种滥采滥伐,相反还在纵容,目的是为了营造中俄关系总体良好氛围,同时也有腐败存在”。
瓦西里·卡申则表示,这些报道中列举的数据没有任何事实佐证,而且很容易被统计所否定。2017年,中国在俄罗斯木材出口中仅占比39%。中国是世界上木材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者。要知道,迄今为止,中国是木材原料消费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据中国统计资料,2017年,中国进口未加工木材和锯材,俄罗斯仅占30.8%。俄罗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分别占中国市场的13.8%、9.8%、9.8%。而且,2017年新西兰原木已经超过俄罗斯的对华出口量,控制着中国此种商品25.93%的市场率,俄方仅有20.33%。
可以看出,中国木材和木制品市场是一些相当发达国家公司的竞争对象。中国木材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多元化,要想在中国市场有一席之地,还必须做一番斗争。
有关“中国人砍伐森林”传言的愈演愈烈,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与中国商界无关,但与该领域的总体状况有关。也许,与新一轮改革期待亦有关联。该领域管理薄弱,对森林资源缺乏足够的监控,在增加木材加工方面进步相当缓慢,凡此种种,导致俄罗斯森林的无效利用和职权滥用。对此,不太久之前,俄罗斯总统生态、自然活动保护和交通问题全权代表谢尔盖·伊万诺夫也曾指出,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新的改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