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广州家居卖场往哪儿走
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清洁,出入需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严格控制人员流量,准备日常防护物资……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月17日,广州马会家居正式开市。当天仅有50多家商铺开门,一个星期后,卖场才逐步恢复了正常的运营秩序。启市日期经历了4次调整后,吉盛伟邦终于在2月26日开市了。开市当天,卖场内许多商户的门前都贴上了“开门大吉”、“开门优惠”的字样。
“疫情期间,家居卖场没有想象中的冷清。”不少顾客趁着周末去家居卖场选购产品,家居卖场的消费活跃度比预想中高了很多。受疫情影响,新房装修、局部改造、改善型装修需求被按下了暂停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家居装修是刚性需求,疫情过后,家居消费会迎来一波爆发。
2020年的开局不算太好,好在随着疫情缓解,家居行业开始恢复生机,家居卖场也步入正轨,预计下半年会迎来装修潮。时间退回2019年,不断增加的卖场,不断减少的人流,不断下降的销售额。让广州的家居卖场和驻扎在各个卖场的家居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为了更好地生存,转型升级被各大卖场提上日程。新浪家居记者以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居然之家、马会家居、吉盛伟邦、安华汇为例,对广州家居卖场进行分析。
通过对广州五家主流家居卖场情况的统计分析,继2019年8月底宜家开业后,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居然之家家居体验MALL也华丽登场,加上原有的东方国际建材城、金海马家居、红树湾家具博览中心等本土老牌家居卖场,可以看出,广州全新的家居板块已现雏形。此外,家居、生活、商超等多业态经营成为卖场的一大特色。
困境中的卖场自救
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房地产下游的家居建材行业受到冲击,但是家居卖场的扩张势头依然强劲。以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仍在快速扩张。2019年下半年,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居然之家家居体验MALL纷纷登陆广州,以家装建材为主的零售卖场仍然在不断加快扩张步伐。
2019年11月16日,第14届中国建材家居市场年会论坛上,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家居建材市场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建材家居市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有五成多的建材家居卖场,出现了10%以上的空租率,卖场退租大多为二、三线品牌,一线品牌由于自身的品牌价值以及营销能力强等因素,退租率较低。
在市场环境疲软的状态下,虽然各大家居建材卖场利用促销、降租、电商等多重渠道突围,但仍然掩盖不了陷入发展困局的事实。卖场空置率升高,客流量减少,商户生意难做,甚至面临撤场的阵痛。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传统家居卖场的优势逐步弱化,调整与转型成了当务之急。
成立于2010年的广州马会家居,初期以建材和家居为主。2013年开始向高端建材商场转型,减少了家居的份额,只留下精准的、定位偏高端的家居品牌。马会家居总经理陈穗青表示,“未来,马会家居将对原有的设计师渠道进行升级。”
吉盛伟邦比马会家居更早落户广州,目前在番禺和琶洲都设有卖场。吉盛伟邦琶洲店地处会展商圈,集展会与卖场功能于一身。番禺吉盛伟邦则雄踞万博商圈核心区,扩充业态,打造以大家居生活为主的新综合商业体。
除老牌卖场在积极转型外,广州家居卖场的后起之秀也亮点频频。走艺术路线的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开业以来举办了“共生”中国当代艺术展,2019年广州设计周更是将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定为分会场。
同期入驻的居然之家家居体验MALL,则是将“大家居”与“大消费”融合,除了时尚家居、智能家居外,还吸引了金逸影院、生鲜超市、韩国网红运动乐园Sports Monster、餐饮美食、儿童乐园、精品零售、原创艺术园区、数码电子等,多业态共同发展。
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建材家居卖场的必然选择,《2019年建材家居市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针对几十家卖场进行调研发现:关于家居卖场转型方向,有6成的卖场选择丰富业态,向泛家居发展;有52.33%的卖场选择提升消费者体验感;有5成以上的卖场,在转型升级中方向不明或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
多业态的发展趋势
全国建材家居市场趋于饱和,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压力重重,如何在逆境中求生,是家居卖场面临的考题。卖场要主动思变,不断推陈出新,在模式思路、技术等方面创新,才能在转型中有所成效。
这次“黑天鹅”事件,也给那些认为做好招商就能高枕无忧的家居卖场提了个醒,市场变化多端,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是不长远的。遇到不可抗因素,家居卖场如何困境突围?
面对疫情,居然之家除了发布免租政策外,还积极尝试新零售玩法。从2月初到2月19日,居然之家门店通过直播成交1.6万余单。数据显示,2月15日-21日,居然之家在全国范围内的232家门店进行了4810场淘宝直播,预计带来4.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和11万新客。
这种通过线上直播对线下营销进行弥补的方式不是每家卖场都能复制的,传统家居行业现阶段仍然难以在线上实现同线下同等的销售量,但是这种应对变化的思维值得学习借鉴。
东方国际商业广场(原东方国际建材交易中心)为家居卖场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成立于2013年的东方国际商业广场,经历过家居行业的阵痛与洗牌,2020年初,完成了由传统卖场向综合商场的转型,增加了休闲娱乐元素,开启了展贸并举之路。
家居业从以传统建材市场为主导的粗放时代开始向规模化、精细化时代跃进,这对家居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外部商业综合体快速扩张,还是广州本地老牌卖场转型,可以大致摸索出家居卖场的转型路径有:
1、经营业态多样化。一改家居建材卖场以往生硬冰冷的面孔,融入儿童家具、智能家居等多个时尚生活板块,丰富卖场业态,让消费者体验一站式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提升成交可能性。
2、以设计带动人气和销售。设计师成为家居企业和家居卖场的关注重点,卖场可以强化设计能力,以设计带动人气和销售。很多卖场和品牌都在加强与室内设计师的合作,例如东方建材中心举办广东设计师嘉年华等,通过设计师的力量吸引更多消费者。
结语:
家居卖场不仅是卖家居用品的地方,也是启发消费者生活灵感的地方。家居卖场掌握着大量的品牌、设计师等行业资源,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可以给消费者多元服务。国内家居卖场尚处于群雄逐鹿阶段,消费变革下的传统家居卖场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那些毫无创新,定位跟不上趋势变化的卖场,势必会被淘汰,积极转型将成为家居卖场的救命稻草。
来源:亿欧
各种信号表明,中国家电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十年难遇"的机会拐点。这个拐点,对于一部分家电厂商来说,意味着"千载难逢"的变革好机会;对于另一部分家电厂商来说,则是"活不下去"的生死点。
这两年来的中国家电市场格局多变,让不少家电厂商陷入了频频抱怨的泥潭之中,人人都在反应"太难过"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表面上看,这是需求低迷、市场下滑,导致很多企业的出货不畅、利润下跌。实际上是,市场零售渠道的持续碎片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多变化,以及营销推广手段的多变化,导致很多家电厂商原有的模式、手段,早已跟不上市场和用户变化的节奏。
不过整个家电产业的快速变化,从来不以任何家电企业、家电经销商的意志为转移,如今正步入一轮"快速而持续"的快马加鞭通道中。在家电圈看来,这一轮时代的拐点,在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的意外冲击后提前到来。
标志性事件,就是"宅经济"催生下的家电购买方式的"随手化",以及生活方式的"社交化"。
前者,依靠的是成熟商业体系,包括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体系,还有顺丰等物流配送体系,让很多人都习惯性地"随手买";后者所依靠的则是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让每个人都成为产品和品牌的传播者、分享者,甚至是代言人,对很多企业过去那种"高举高打"传播和推广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变化带给家电厂商的最大冲击,绝对不是简单的销售渠道全面线上化,京东、天猫成为最大的赢家。而是购买方式更加注重体验化和场景化,线上网店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共平台,绝对不是哪一家企业的私有领地,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APP,以及抖音、快手、小红书,甚至是直播电商,都在成为出货的渠道;同样,企业的产品推广和宣传,则更加地注重内容化和生活化,过去高空大额广告费的轰炸不是没用,而是效果大打折扣。相反,那些社交达人、网红、专业人士等KOC群体悄然崛起。
由此这一系列"微不足道"变化,必须要引起所有家电厂商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其背后所隐藏的是一场"从点到面、从细节到系统"全方位大调整。其核心不只是当前大家可以看到的"零售方式的多样化,传播手段的细分化",而是整个家电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的一系列革命。这将会持续倒逼整个家电产业链条上游的家电零售商、服务商,以及品牌商、供应商们一系列的经营变革。
首先,家电品牌商层面,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操作。C2M反向定制,如今在家电行业已经培育出京品家电等渠道商们主导的定制性产品,而苏宁则直接跨越定制打造自有品牌小biu家电。此外,天猫、国美,以及地方性的武汉工贸家电等渠道,都在积极借助产品定制实现经营的差异化。
这场"自下而上"由零售商推动的家电变革,将会直接影响家电企业对于产品品类、产品功能和市场价格体系的重新梳理。同时更会影响众多家电企业的产品、品牌营销推广手段的裂变,而从过去的粗放式、野蛮式扩张,快速步入精细化、精准化赛道中。显然,这既是一场经营的变革,还是一场管理的变局。
其次,家电零售商层面,多渠道多场景新体验落地。直播电商将彻底终结过去十多年家电零售渠道"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之争,不只是会成为线上电商平台的引流获客新渠道,同样也会成为线下实体店拥抱年轻用户拓展经营边界的重要手段。但是,无论零售渠道未来如何分化,零售场景如何碎片化,万变不离其宗的则是找到目标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实现高效流转。
这几年来,流通产业在中国家电行业的变化多于家电制造、产品创新等多个领域,原因正是零售商们距离用户最近,反应能力最快,更重要的是"完全靠用户赏饭吃",必须要学会追随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家电零售渠道从线下到线上,从平台电商到直播电商,从实体店到生活场景店,甚至还出现了直销直购等模式,都是基于用户需求下的主动变化。
再者,对于整个家电产业来说,既是幸运的,背靠14亿中国本土市场这个庞大的沃土,拥有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活力和换新需求;也是艰难的,背靠中国还要面向全球市场不断寻找增长点和突破口,面对一系列不同文化、法律等冲击,必须要全球化才能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还是复杂的,不只是要面对来自市场上众多消费者多变而复杂的需求,还要面对跨界而来的对手和同行,甚至“野蛮人敲门”。
在这种持续多变的市场局面下,所有家电厂商都必须要直面挑战、认清事实、抓住机会,因为很多人早已无路可退。
来源:家电圈
4月12日,永安林业公布,将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福建森源家具100%股权。这家子公司是2015年永安林业斥资近13亿元收购,曾是全球五星级酒店家具、精装豪宅定制家具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但近几年已经因为巨额亏损严重影响到了上市公司业绩。
与此同时,永安林业还与中林控股签订合资协议,拟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并由中林控股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本次权益变动后,永安林业实控人将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5年资产缩水8倍
永安出售森源家具谋自救
截止2019年12月31日,森源家具100%股权账面价值约2.79亿元,而评估价值仅约2.63亿元。也就是说,森源家具最终可能最低以2.63亿的价格被出售,这一价格与当年的收购价相距甚远。
短短五年前,永安林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获得了森源家具合计100%股权,当时评估价值约13亿元。那时森源家具还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其2014年实现的净利润为7981.03万元。
在收购完成后,森源家具也一度成为永安林业主要的利润来源,2015年、2016年、2017年,森源家具分别实现净利润1.10亿元、1.52亿元、1.09亿元,基本完成了被收购时的业绩对赌。
不过好景不长,业绩承诺期过后,森源家具业绩就出现大变脸,2018年、2019年,森源家具净利润分别亏损3.06亿元、1.36亿元。而母公司永安林业更是受此影响,2018年净利润亏损高达13.30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森源家具这两年业绩持续巨额亏损,并在经营上曝出违规情况,严重拖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形象。当前,永安林业为了保壳出售森源家具,是断尾自救行为。
酒店家具领军企业
曾经的森源家具总在地标之上
森源家具成立于1994年11月,是国内大型的酒店家具、精装豪宅家具运营商,为国内外中高档酒店、商品住宅、办公楼提供系统的固定家具、活动家具解决方案。
据悉,森源产品行销网络遍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及地区,是瑞吉、W酒店、丽思卡尔顿、洲际、喜来登、希尔顿、四季、香格里拉等国际顶级酒店的长期家具系统方案提供商。
还曾为国内最高端精装豪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如深圳湾一号、上海华润外滩九里、广州天栾、广州汇悦台、杭州绿城丽园、温州鹿城广场、三亚半山半岛。
截止至今,森源已为超过2200家全球顶级酒店及地产集团提供家具系统方案及精装设计全领域服务。
可以说,森源家具在高端酒店工程定制家具这一领域,还是颇具一番实力的,当年以13亿被收购更是风光一时。而如今惨遭卖身,接下来的发展注定将深受影响。
国资委央企将入主
十年九亏的永安林业还有未来吗?
而根据4月13日最新公告,永安林业将与中林控股设立合资公司。中林控股背后是国务院国资委。
据悉,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其中永林集团以所持有的永林股份19.27%股份认缴合资公司2.45亿元注册资本。中林控股则以现金出资,认缴合资公司2.55亿元注册资本。合资公司成立后,中林控股将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永林集团持有49%股权。
同时,合资公司将直接持有永安林业6488.5万股,占永安林业总股本的19.27%,并将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获得永安林业1678.45万股股票对应的表决权,占永安林业总股本的4.99%,因此,合资公司拥有可支配表决权比例占永安林业总股本将达到24.26%,成为公司单一拥有表决权份额最大的股东。
本次权益变动后,永安林业控股股东将由永林集团变更为合资公司,中林控股将通过合资公司间接控制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从2009年至2018年,永安林业除2015年实现扣非净利润0.34亿元以外,其余9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可以说是“十年九亏”。
而国资委的入主,将带来什么影响?能否挽救亏损严重,深陷商誉危机的永安林业?依然有待我们观察。(来源:7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