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销售员成功的六条捷径
详细内容

让销售员成功的六条捷径

时间:2010-06-08     人气:1492     来源:销售与市场     作者:
概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共沾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共沾襟!其实,要想从一线脱颖而出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下是笔者总结众多营销经理的成功经验后归纳出的六条捷径,供目前渴望早日成功并具备成功内因的一线同行们借鉴。 

    捷径之一:到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去 

    成功机理:选择一个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公司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容易出业绩的市场一般可概括为:一是尚未开发的新市场,包括公司还没有开发的和不准备开发的市场;二是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已有人开拓但失败了的市场。这两类市场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公司对于此类市场的开发一般都给予一定的前期政策支持,所以一旦政策扶持、个人能力、市场机遇三要素组合到位,那么你距离出人头地的时间就不长了。 

    成功案例:中南某省,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结构和复杂的管理环境而闻名。某补血类保健品企业曾经连续两年派员进行开拓,均无功而返。后来一刚到公司的研究生主动请缨,在争取了相关的总部政策支持后,单枪匹马深入该省,起用当地员工,一改前人先打省会城市再做中小城市的思路,避开当时的领导品牌在省会等重要城市的种种封杀,同时在营销手段和策略上大胆尝试。最后一举启动市场,沿着京广线杀回省会,一年间将市场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次年,该研究生就直接由区域经理被任命为西南大区经理,2年后成为年销售逾10亿元的集团公司行销总裁,而当时他才30岁出头。 

    捷径之二:让市场朋友为自己做宣传 

    成功机理:出色的市场工作不仅表现在销售量上,而且还体现在对顾客、经销商、终端、政府部门甚至竞争对手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协调过程中。一线营销人员通过自己的行动在这些市场朋友中建立的良好口碑,迟早有一天会传到公司高层的耳朵里。通过这些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公司领导一般都是比较重视的。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功案例:笔者从前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参加过一个客户答谢会。当时有一位顾客谈到直接从我们公司一员工手中购买产品一事,引起了各位高层领导的关注,因为公司制度规定员工不能从事直销工作,一定要通过经销商和终端销售。但听完后才发现错怪了当地的销售人员。原来,这个顾客住在非常偏僻的农村,附近没有药店,镇里的药店也不愿意为她一个人送货,结果她一个电话打到公司在当地的工作站求助。那个接电话的员工二话没说,到附近的药店里买了一个疗程的产品,换乘三次车,一次船,又步行2公里送到她家,还耐心指导她服用。后来经过她的宣传,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件事,又有5家人买过公司的产品。答谢会后公司领导立刻指派专人去调查此事,结果发现当地的经销商和终端营业员对那个一线员工的评价都很高。接下来发生的事我们可以猜出:他被立即安排参加公司的储备经理培训,不久被任命为一个区域的市场经理。

    捷径之三:精心准备每一次重要会议发言 

    成功机理:对于一线营销人员来说,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议是展现自己的最佳舞台。这些会议包括员工的培训总结会、月度或季度市场例会、公司领导的现场办公会、市场观摩会、年终的表彰会等等。
    会议上公司高层或专业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会在场。笔者的个人体会是公司高层更愿意听取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所以营销人员一旦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发言的机会。你在会上的发言实际上反映了你的思维能力、对市场工作的认识程度。通过会前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资料准备,尤其是数据的整理挖掘,你就可以在会上从一线的角度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了。

    这时,老总一面在听你的汇报,一面就在脑海里盘算你下一步的发展空间了!

    成功案例:有一位市场一线的女员工,当时她所在的市场碰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县城里一片混乱,分公司所在仓库里还堆着价值五万多元的货物,一怕水淹,二怕人抢。这位女员工当时组织剩下的几位女促销员(经理被洪水困在别的县城),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把货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洪水一退,就立刻清点在经销商处存放的货物,帮助他们克服天灾的影响,最终完成了当月的销售任务。省公司该季度例会破例让她参加,当时她含泪的发言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没有多长时间,其就被提拔为另外一个地级市场的经理。

    捷径之四:抓住和高层领导相处的每一分钟 

    成功机理:高层经理一般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能够简单地从你的谈话中发现你的闪光之处。既然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却又没有被发现,那么就更应该抓住和高层领导相处的每一分钟,充分展现自己。 

    成功案例:Autodesk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高群耀接任吴仕宏女士职务不久,就开始对所有的代理商进行拜访。当时,公司一个前沿管理经理(在平常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公司高层)负责陪同高先生拜访她所负责的这个代理商。在从北京到广州的飞机上,她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充分地“presentherself”,让高先生了解了她,知道了她在IBM、HP的工作经历,也发现了她的工作能力。后来,随着华南区总经理的离任,高先生首先想到了这位女员工。然后她开始步步上升,连续三次获得破格提拔,还荣获了比尔·盖茨奖,荣幸地和比尔·盖茨共进午餐。现在,这位女经理已经是另一家著名外企中国区总裁了。 

    捷径之五:在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 

    成功机理:通常来讲,并不是每个一线员工都有接触高层经理的机会,所以寄希望于一次偶然相遇的想法无异于“守株待兔”。积极的做法应该是拓宽让高层领导发现自己的渠道。而在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上展现你的才华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公司领导关注的媒体一般有两类,一是内部媒体如公司自己的报纸、杂志、网站论坛等;二是外部媒体,如公开发行的营销管理类的期刊、报纸、网站甚至电视等等。如果你确实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对公司一线的实际操作有心得,就可以分类投到这两类媒体上,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成功案例:一位省级经理4年前刚刚入道的时候,天天呆在市场一线,与经销商和终端摸爬滚打。业余时间,他埋头苦读,然后结合实际市场操作,向公司内的报纸投稿,偶尔有文章还见诸报端。一次,公司报纸组织有关售后服务大讨论的征文比赛,他就把平常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然后运用有关营销理论进行了分析,写出文章投过去。当时来自公司总部和各地市场的参选稿件有500多份,评出获奖者10名,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三位。其文章恰好被当时分管市场工作的一位副总裁看到,认为文才不错,有市场头脑,就调到身边从事市场调研工作,亲自进行传帮带,半年之后,又把他派到市场担任县级经理,然后是地级经理、省级经理,最近听说他已经有新的发展计划了。 
    捷径之六:建立“良师董事会” 

    成功机理:著名教授罗纳德在对美国500多名MBA进行调查后,总结了获得高薪(高职位)10大法则。其中一条就是拥有自己职业发展的“良师董事会”,董事会的成员必须对你有兴趣,具有相关知识、智慧、专业和人际关系,而且在你寻求建议时,愿意以诚相待者。一般来说有七类人,包括你职权上的上司、另一位高层经理(别找你的上司的上司,或是上司的“敌人”,这样会让你的上司感到紧张或你的不忠)、其他部门的同事、对你坦诚相见的部属、专业知识上的导师、产业专家、老同学等。

    他们或者能给你提供发展的空间,或者能提供公司的、专业的、行业的、职业的信息等。当然,挑选和培养一群良师需要判断力和敏锐度。对于市场一线的员工来说,要想脱颖而出,“良师董事会”这样一群人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成功案例:笔者的一位朋友,进入了一家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起初在一个区域经理手下做普通业务员。但是这个经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人很热情,手把手地教他做业务。一年后,公司规模扩大,区域经理升迁为省级经理,就提拔了跟随自己的他。然后,每隔一年,老领导升一级,笔者的朋友就跟着上个台阶。最后,老领导自己出来又开个公司,这个朋友就直接成为新公司的营销副总了。他的成功就在于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和好上司。 

    归根结底,从营销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就是“营销你自己”。既然是营销,就必须有个好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市场一线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线营销人员如果没有优秀的个人综合素质,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如果不积极地在市场一线接受锻炼,那么再好的捷径在其面前也是漫漫雄关难逾越。这正如高群耀先生所言,“在当今时代,市场机遇的分子和市场竞争对手的分母同时都在增加,当你发现一个职业发展的机会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同时增加了一批。”所以,真正的捷径来自我们对市场操作的上下求索,来自我们对营销问题的深刻认识,来自我们对发展机会的敏锐把握。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切勿“拥兵自重” 

        马基雅维利在其鸿篇巨著《君主论》里有这样一句话:你想获得权利吗?那你首先必须尊重权利。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懂得尊重权利或管理秩序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权利的。

        反观我们很多优秀的销售经理,业绩上确实无可挑剔,但在对自己上级的态度上,却显得有些茫然。最明显的表象就是“拥兵自重”。作为一名销售经理,当其对顶头上级或公司规章制度有所漠视的时候,遭受打击便也在意料之中了。

        尊重权利及管理秩序,这不仅仅是心态的问题,更多的是关系到韬晦策略。我们经常说:领导就是帮我们解决困难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定要相信领导,即使他看似平庸,但应该坚信一点:既然他身为领导,就一定是有过人之处。如果能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领导,获益的必然是自己。

        坚持原则,灵活处理

        在销售型企业里,用中流砥柱来形容销售经理毫不为过。

        作为各种利益博弈的焦点——销售经理,既面对上面公司的销售政策和领导,又面对下面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各级经销商。然而,当二者利益发生冲突时,销售经理又该如何取舍呢?这关乎一个核心问题,即原则面前如何定夺。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销售经理,如何坚持原则,维护公司利益是首要任务。其次,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需学会妥协。

        比如销售经理们都颇为头痛的酒类市场费用投放的问题,按销售回款给予一定比例的市场费用投放是一般手法,但有时市场实际需求却远高于这个比例。此时,如果坚持原则,就有可能丧失市场拓展的机会,经销商信心也会受挫。但无条件的妥协,公司利益又会蒙受损失。这时,不妨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销售政策规定的市场投入比例不变!同时还要妥协——前期投入可以大于这个比例,但由经销商自己垫付,随后根据实际回款冲抵核销费用,从而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寻求费率的平衡。

        坚持原则,这是所有销售经理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利诱面前,坚持原则是职场有所建树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单纯的妥协,不仅仅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更多的涉及职业操守。而一旦职业操守受到置疑,势必会丧失在企业生存的机会,更不要谈得到晋升了。

        “思路、口才、文才”是必备利器

        目前,“老黄牛”般的销售经理已经不能适应酒类市场形势的需要了,尤其是想晋升到一个新高度的销售经理,更需要具备以下三把“利器”,即思路、口才、文才。

        好的思路,是在充分掌握公司运营策略并融会贯通后的一个表现。因为任何一家酒类公司的整体运营策略,都具有高度宏观的“缺点”,这需要基层销售经理因地制宜地将其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战术”。

        好的口才,是降低沟通成本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口才,才能更好地与客户沟通。

        好的文才,最核心的体现就是能清晰准确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这对销售经理推进辖区内的整体工作至关重要。 
        “销售、市场、财务、人事”需充分了解

        作为一名销售经理,掌握专业的销售技能是基本要求。但作为一名想有所作为的销售经理,仅有销售“功夫”是远远不够的。

        现阶段,我们把酒类销售简单地描述为:产品→经销商→渠道终端→消费者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招商、铺市,这是个主脉络。推而广之,销售就涵盖了销售政策的制定、经销商策略的量身定做乃至甄别选择,直到招商合作、产品策略的确定、渠道终端操作的具体规划和执行。

        市场操作,涉及如何提升销量,如何进行产品宣传,如何进行消费者教育等问题。作为一名销售经理,要想掌握市场运营诀窍,必须先学会市场调研,摸清当地消费潜力和消费习惯,企业优劣势分析及竞品现状等;其次要有清晰的产品动销促销手段和方法;最后,就是对品牌推广要有良好的战术准备,即什么阶段用什么品牌推广手段。

        至于财务,作为一名专业的销售经理,不能不有所了解。进一步说,就是做好自己辖区的财务数据汇总和预测。无论是辖区产品进、销、存的数据统计,还是费用投入与产出比例的测定,习惯用严谨审慎的财务眼光来统筹自己的资源,是未来获得职场晋升的必备“功夫”。

        懂人事,销售经理应明白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一方面,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规划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景描述;另一方面,学会锻炼培养后备力量,并学会带好自己的团队及经销商队伍,在为企业储备后续资源的同时,对将来的晋升亦极为重要。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是必修内容

        自上世纪初罗伯特·泰勒创立了管理学后,管理思想发展至今,已凝练出上述五项内容。作为一名要求上进的销售经理,有必要将其作为修炼的核心内容。

        计划。如今,酒类销售计划工作已经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三每三对照”已经无时不在。“三每”就是“每人、每天、每件事”,“三对照”就是“对照目标、对照过程、对照结果”。

        组织。现代销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有效的组织是集约合成作战的基本要素。其实,如何组织经销商队伍,如何组织上级职能部门为自己所用等等,都是潜移默化地锻炼销售经理的组织能力。

        指挥。一名销售经理,在很多时候必须是一名坚定、大无畏的指挥领导者。在清晰判断市场形势后,必须果断出手。只要自己所代表的企业利益和经销商利益不相冲突,完全可以系统地安排好自身企业的诸项工作要求。

        协调。一名优秀的销售经理,不仅要避免厂家和经销商发生混乱冲突,还要避免经销商和二批、三批的混乱。协调是一种权衡艺术,销售经理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各方利益,使市场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监控。这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如果没有适度的监控,漏洞和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实施监控,又会耗费销售经理的大量精力。因此,销售经理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实施监控措施。
    阅读全文
  • 近日,汉口一家企业职员沈燕有点烦:几日前在公司的公告栏里看到近日订单增多,大家做好加班准备的通知,她无意间向同事抱怨:“生意这么好也不加工资”,恰好被路过的上司听到。上司觉得她有点大嘴巴,但沈燕却觉得委屈:我只是心直口快,不是故意搬弄是非,这算哪门子大嘴巴?

    轻微级:话多有点吵

    珍珍在刚进光谷一家机械制造类企业时,以幽默的说话方式,瞬间成为办公室同事的“开心果”。可渐渐地,珍珍不加装饰的说话方式,却开始令同事无法接受。“哟,张姐,你这件衣服好漂亮啊,我昨天在商场看到过,要一千多咧,你还真有钱。”一大早,看到同事张姐穿着一件新衣服进门,周末逛街时看到过此衣服的珍珍说话表情夸张,张姐笑笑没有言语。珍珍只好有点尴尬地坐下了。“方工,发工资条啦,你上个月奖金发了三千咧。恭喜呀!”刚刚从财务室回来的珍珍,见到工程师老方时,很大声地向他道喜。听闻此言,方工敷衍地应付了一下就离开了。

    类似的片段出现的次数一多,大家就开始议论起来。“这个珍珍很开朗啊,不过什么都拿出来说。”“就是,还是太小了,不太懂事。”很快,珍珍觉得同事变“闷”了:自己再讲笑话,大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热闹了,接茬的人少了。

    珍珍的同事认为,办公室里的适度放松是好的,同事之间有交流也是很有人情味的,但是嘴巴太大,说一些不合适的事情,肯定就不好了。再说,对于设计师而言,适当保持安静氛围,更适合工作。

    中度级:无心惹人烦

    上个月,武昌一家软件公司职员何苗,在路过设计二室时,突然被同事闵娟叫住。闵娟神秘兮兮地把她拉到一边说:“喂,你知不知道啊,你们办公室的那个小殷原来就是大专学历。”话语充满不屑。何苗愣了一下,很礼貌地说:“我觉得没有什么,小殷本来做事就很优秀,工作都这么多年了,学历算什么啊?”说完就离开了。

    何苗所在的公司待遇不错,所以不少职员都是硕士学历,而在这种人才辈出的公司里,低学历一般被当成隐私,人事部门也不会向外透露。闵娟是一次无意在人事部填资料时才发现,那个技术能力突出的小殷居然只是个大专学历。感觉诧异的她,开始不停告诉别人此事,看到何苗时,也就“顺口”告诉了她。

    闵娟的话,令何苗一上午都不舒服。本来嘛,工作之后是靠能力,英雄不问出处,大专又怎么样?何苗想,如果闵娟一旦知道自己是自考的大本,会不会也四处“发布”这个消息呢?

    何苗和关系不错的同事聊到此事,同事却一点也不意外:闵娟不说这些话谁说啊?原来,闵娟在整个办公室都找不到说话的人,她整天在办公室不是说“谁和谁关系不好”、“谁马上要离婚了”,就是在说:“谁家条件很好”、“谁买的包包很贵”。每次她在议论这些时,办公室的同事都会借故走开,绝不插嘴惹人烦。

    对于这些,闵娟却一点都没意识到:我又没什么坏心,就是讨论一下嘛,干嘛大家不爱跟我说话呢?

    深度级:搬弄是非令人恨

    汉口一家科技公司职员如意,最近和同事小芳闹了别扭。她发誓,以后再也不招惹这种恶意大喇叭的人。

    29岁的如意,在单位拥有极好的人缘。上到老总,下到同事,都很喜欢这个好脾气、整天笑容满面的女孩。每个月,她的奖金都比大家要多几百元,大家都笑称她是老总的“小蜜”。

    太多人喜欢,就难免遭遇嫉妒。一次,如意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一起外出吃中饭,在餐厅偶遇同事小芳,于是几人一起坐下。席间,一个女孩在抱怨老总的制度不合理:“真是个猪,不知道这些政策是怎么出来的,猪脑袋。”她的气愤填膺,让其他几个同事不得不接茬安慰她的情绪。幽默的如意马上说:“老总胖是胖了一点,不能说人家像什么就是什么嘛。”一句话,大家都逗乐了。

    可下午,一向很欣赏如意的总经理突然在QQ上问她:“我难道真的胖成了一头猪?”此话,令如意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她很快就明白过来,一定是小芳搬弄了是非。原来,她上次也听人提起过,小芳故意将一个同事的牢骚话告诉了HR,害得该同事被扣了一个月的奖金。看来,此人是个“惯犯”,内心极度阴暗。

    虽然后来,总经理还是原谅了如意,但如意却总觉得哪里不舒服,见到坐在自己座位前方的小芳便觉得憎恶万分。“我是不会原谅她的,这个人内心太丑陋。”如意说。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