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做”导购员的角色扮演
时间:2010-05-08 人气:1065 来源:深圳形象设计师 作者:
概述:零售终端,销售链的末端,消费者和企业“竞技”的足球场,消费者用“拒绝、异议”紧守“购买”的大门,能否洞穿消费者把守的“购买”大门,就看导购员的“临门一脚”踢得怎么样。......
零售终端,销售链的末端,消费者和企业“竞技”的足球场,消费者用“拒绝、异议”紧守“购买”的大门,能否洞穿消费者把守的“购买”大门,就看导购员的“临门一脚”踢得怎么样。个人素质与导购技巧决定其进攻是否有效。
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临门一脚”踢得好不好与其角色定位有极大的关系。在这一脚未踢出去之前,要先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寻找 “进球”成功率最高的角度。有无数的专家、学者教导导购员要做好什么,比如要做好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窗口;要做好消费者和企业沟通的桥梁;要做好企业形象大使等,但没人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笔者结合多年走访终端观察到的导购“怪现状”做以梳理,帮助导购员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四种角色不要做:老师、导游、专家、乞丐。
不做导游
导游的职责是让游客领略山水之美,品味文化之醇,解读遗迹之迷,游客有何不解,导游针对讲解。乍看,导购和导游的工作内含一样。在终端也常见消费者如同游客,来到柜台,手指某款产品要求介绍,听完一款介绍再指一款要求介绍,如此听完几款之后,会说句:“你介绍的不错,我再去看看其他品牌的产品。”消费者引导者导购员的讲解思路。如此这般,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消费者,就是不见成交。消费者也是看了一个品牌又一个品牌,哪个品牌都有不同之处,但却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款产品。
在终端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应该占据的是主导地位,用自己的思路去引导消费者,让顾客模糊的需求明晰化,而不是被动跟随消费者的思路。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大多消费者只是有购买动机,但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产品应该具备什么功能、材质、外观。各种精致外观、独特卖点、高档材质堆积起来的产品海洋,消费者没有经过销售人员有意识引导,就像游客,走马观花,只会导致眼花,无法选择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销售过程中,主动权要握在自己手里,卖自己想卖的产品,卖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用一套销售方法、话术去引导消费者。
不做老师
终端常见一些销售人员,见了消费者就开始滔滔不绝讲解产品知识,从基础知识、行业知识、产品结构、产品材质、产品卖点按部就班讲给消费者听,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终端,完全把消费者当做了一个来接受产品培训的学生。很多导购员平时与人交流语速平和,但到了终端,见了消费者语速马上就加快,经过笔者分析发现,是因为在终端,消费者的光临来之不易,而且终端竞争激烈,加上产品相关知识极多,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销售,生怕某个方面内容没讲到位,也就造成了时间紧任务重,导购员语速不由自主加快。
消费者是来购买产品,其动机是现状不满足产生了购买需求,这种需求是改变、优化生活现状,而不是接受知识培训。滔滔不绝的讲解,一是会造成消费者的反感,二是会“言多必失”。笔者在《用三句论语解读终端销售核心技能》一文里也曾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折射出了很多企业的终端销售培训方法不得当,只给予了产品知识,但没给予知识运用的方法,造成了导购员生搬硬套课堂培训内容,不由自主把自己变成了老师。
不做专家
大多产品都是由专利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构成,这些技术都有专业的名词,专门的称谓,但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认知,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熟悉。但大多的导购员都以专家自居,满口的专业术语,用消费者听不明白的词语彰显自己的专家形象。试问消费者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他会购买你的产品吗?有些消费者怕去购物,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怕购买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后悔。打消消费者疑虑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真实了解产品及其带来的使用利益。
要成为产品专家,这句话是不错的。成为专家就要“深入”产品,但面对消费者要能“浅出”,把生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用“平常话、身边事”讲述功能卖点带给消费者的生活便利,让消费者真实感知产品的优越性、不可替代性,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达成销售。
不做乞丐
导购员向消费者介绍产品,是帮助消费者解决生活需求,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便利,受益的是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付出金钱购买产品满足需求,我们推销产品收取金钱,这是等价交换,处于平等的地位。
但很多导购员搞错了自己的定位,把消费者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消费者是“上帝”不错,但这个上帝与销售人员处在同一地位,并不是高高在上。“上帝”的购买不是施舍,而且“上帝”也没那么多怜悯心。
把“你买这个吧?”这句话变成“你应该买这个!”
“你买这个吧?”是祈求,本来是贩卖幸福的人,却变成了乞丐。“你应该买这个!”是“赈济”消费者的需求。
导购员,在整个终端销售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购买顾问,是一个参谋者不要弄巧成拙。
多用心,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弄清自己的角色,踢好“临门一脚”!
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临门一脚”踢得好不好与其角色定位有极大的关系。在这一脚未踢出去之前,要先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寻找 “进球”成功率最高的角度。有无数的专家、学者教导导购员要做好什么,比如要做好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窗口;要做好消费者和企业沟通的桥梁;要做好企业形象大使等,但没人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笔者结合多年走访终端观察到的导购“怪现状”做以梳理,帮助导购员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四种角色不要做:老师、导游、专家、乞丐。
不做导游
导游的职责是让游客领略山水之美,品味文化之醇,解读遗迹之迷,游客有何不解,导游针对讲解。乍看,导购和导游的工作内含一样。在终端也常见消费者如同游客,来到柜台,手指某款产品要求介绍,听完一款介绍再指一款要求介绍,如此听完几款之后,会说句:“你介绍的不错,我再去看看其他品牌的产品。”消费者引导者导购员的讲解思路。如此这般,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消费者,就是不见成交。消费者也是看了一个品牌又一个品牌,哪个品牌都有不同之处,但却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款产品。
在终端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应该占据的是主导地位,用自己的思路去引导消费者,让顾客模糊的需求明晰化,而不是被动跟随消费者的思路。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大多消费者只是有购买动机,但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产品应该具备什么功能、材质、外观。各种精致外观、独特卖点、高档材质堆积起来的产品海洋,消费者没有经过销售人员有意识引导,就像游客,走马观花,只会导致眼花,无法选择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销售过程中,主动权要握在自己手里,卖自己想卖的产品,卖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用一套销售方法、话术去引导消费者。
不做老师
终端常见一些销售人员,见了消费者就开始滔滔不绝讲解产品知识,从基础知识、行业知识、产品结构、产品材质、产品卖点按部就班讲给消费者听,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终端,完全把消费者当做了一个来接受产品培训的学生。很多导购员平时与人交流语速平和,但到了终端,见了消费者语速马上就加快,经过笔者分析发现,是因为在终端,消费者的光临来之不易,而且终端竞争激烈,加上产品相关知识极多,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销售,生怕某个方面内容没讲到位,也就造成了时间紧任务重,导购员语速不由自主加快。
消费者是来购买产品,其动机是现状不满足产生了购买需求,这种需求是改变、优化生活现状,而不是接受知识培训。滔滔不绝的讲解,一是会造成消费者的反感,二是会“言多必失”。笔者在《用三句论语解读终端销售核心技能》一文里也曾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折射出了很多企业的终端销售培训方法不得当,只给予了产品知识,但没给予知识运用的方法,造成了导购员生搬硬套课堂培训内容,不由自主把自己变成了老师。
不做专家
大多产品都是由专利技术、创新技术、应用技术构成,这些技术都有专业的名词,专门的称谓,但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认知,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熟悉。但大多的导购员都以专家自居,满口的专业术语,用消费者听不明白的词语彰显自己的专家形象。试问消费者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他会购买你的产品吗?有些消费者怕去购物,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怕购买后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后悔。打消消费者疑虑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真实了解产品及其带来的使用利益。
要成为产品专家,这句话是不错的。成为专家就要“深入”产品,但面对消费者要能“浅出”,把生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用“平常话、身边事”讲述功能卖点带给消费者的生活便利,让消费者真实感知产品的优越性、不可替代性,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达成销售。
不做乞丐
导购员向消费者介绍产品,是帮助消费者解决生活需求,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便利,受益的是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付出金钱购买产品满足需求,我们推销产品收取金钱,这是等价交换,处于平等的地位。
但很多导购员搞错了自己的定位,把消费者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消费者是“上帝”不错,但这个上帝与销售人员处在同一地位,并不是高高在上。“上帝”的购买不是施舍,而且“上帝”也没那么多怜悯心。
把“你买这个吧?”这句话变成“你应该买这个!”
“你买这个吧?”是祈求,本来是贩卖幸福的人,却变成了乞丐。“你应该买这个!”是“赈济”消费者的需求。
导购员,在整个终端销售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购买顾问,是一个参谋者不要弄巧成拙。
多用心,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弄清自己的角色,踢好“临门一脚”!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拥有优秀导购员的妙招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仅仅有挖人的需求和愿望是不够的,要想能够准确有效地把竞争对手的优秀导购员挖过来,我们还应该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去广泛猎寻。这一点对于各厂商的营销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办事处)的终端管理与培训人员以及二三级市场的业务人员等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人往往要直接接触到导购员,他们大都很清楚各导购员的优劣表现,同时又往往在巡店的时候对竞争对手的导购员也有一定关注。
但是挖人也并不是一日之功,要善于“放长线”。先是多方打探和验证,确认这个导购员真的很优秀;然后开始关注并长期观察他日常的工作表现和近期的工作绩效;再施展功夫慢慢接近并适时给予一定关怀,待对方消除戒心之后开始探测他的去留意向,看对方反应若有所思的时候,再一番猛烈劝导,并许以合理待遇,一切就基本搞定了。具体做法如下:
一、 打探与验证。
一般来说,一个优秀导购员往往在该卖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有很多同行都知道某某品牌在这里卖得很好,某某导购员卖货能力很强,这给导购管理人员或业务员对他们的打探与验证降低了很多难度。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你经常去走访卖场,并对同行多多关注,那么哪个品牌的哪个导购员表现怎么样你便自然在心里清清楚楚。所以这里需要的就是,要想挖走优秀导购员,你需要经常走访卖场并跟他们打成一片,以此来增进对大家的了解和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二、 关注与观察。
一旦发现了你所需要的目标,你应该对他保持一定的关注,并不惜多次对他进行有意无意的观察。这里需要你观察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导购能力,这自不必说,着重是他对顾客的引导技巧、异议处理技巧和促成技巧等;?
其次是周边关系,这也很重要,看他是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强就“惟我独尊”把一群人气得牙根痒痒还是照样能保持良好的人缘;
第三要看他的品性,有的人虽然卖货能力很强,但性子很急、甚至很暴躁,又不太服从管理,动辄“撂挑子”,这样也不行;
最后还要看他的敬业精神。有的人说能挖过来的人肯定都不敬业,敬业的人都不会去跳槽,这话不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凡是你能够轻易从别处挖过来的,别人也很容易从你这里挖走。”所以,即便挖人也要挑那些需“三顾茅庐”才出山的人,而不是像“三姓家奴”吕布那样“不请自来或召之即来”的那种。?
三、 寻求接近。
有的业务员或导购主管对自己的导购员很熟,但对同行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导购员却冷眼相待,这是很不应该的。相反,我们更应该在走访卖场的时候,在与自己导购员沟通的同时,也经常与其他导购员聊上几句,通过这样温情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缓对手导购员对我品牌的敌视,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了解我品牌的销售效果,第三还能侧面反应我品牌导购员的日常工作状态。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亲和力之后,每次你走访卖场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导购员围拢过来告诉你很多你原本无法知道的东西。所以,接近对方、先和对方交上朋友是使其为我所用的必要条件
四、 适时的人文关怀。
当你对你看重的导购员想去接近的时候,你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这里比较简捷有效的做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
对于有经验的走访者来说,他们往往会在走访卖场前先随身准备一些润喉片、小块巧克力等物品,主要是考虑到导购员长时间一直在卖场站着又要说一天话非常累而且口干舌燥,这时候当你和自己导购员或竞品导购员沟通时,如果发现其嗓子发音不好或者精神疲惫,便可以适时拿出,使对方能够感受你细心的关怀。如果有时刚好遇到他们搬动样机、拿取赠品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手,会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大度和诚恳。还有就是有时你走卖场的时候刚好该卖场马上快要下班了,这时候你不妨再稍等一会儿,和导购员们一起走,如果不同路的话哪怕一起走出大门,或者你甚至请他吃个便饭,他们都会对你好感倍增。
工作时再冷酷的人在私下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当你给了他关怀之后,他们会从内心把你当成朋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作是对手,私下是朋友”。
五、 树立威信和敬意。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的产品在该卖场没有出色的销量,即使其他工作做得很到位,也是不可能吸引到对方的。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平时要做到多走卖场,如有时间要多在卖场帮助销售,用自己的能力和身体力行的精神来使竞品导购员产生敬畏,从而自信心开始动摇。例如,有时候竞品导购员会开玩笑对你说“×经理,你们产品卖得太好了,能不能别那么积极,给我们一点机会嘛”,你可以笑着回答“当然可以给你机会啊,来我们公司吧,机会多着呢”。谈笑间,会使该导购员将你同他们自己的相关人员进行对比,最终对自己品牌的忠诚度逐步瓦解。
六、 深入与渗透。
对于一些忠诚度比较高的竞品优秀导购员,他们在现有公司的待遇也往往不错。这时候如果想让其“易主”,恐怕不会太简单。所以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必须让她权衡之后自己说服自己。
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安排一个我们自己的优秀导购员到其所在卖场。首先,我们的导购员可以用较好的销量来给对方形成压力,使其对我们品牌有所关注;其次,利用我们导购员良好的素质感染对方,使其通过我公司员工对我公司产生好感;第三,鼓励我们导购员与其交往(竞争品牌之间导购员交往起来通常比较困难,我们要善于为其创造机会),通过交往,将我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蓬勃的发展生机,以及先进的导购管理方式和不错的导购待遇来不断提吸引对方;最后,通过导购员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工作境遇和心态变化,使对其的关怀更加深入。
七、 探测去留意向。
?
当前面的工作小有成效的时候,你应该抓住他心理防线有所“松动”的机会,及时地探测他的去留意向。这时候,你就可以旁敲侧击地打探“你现在的公司怎么样?你感觉公司对你们怎么样?有没有出来做的打算?你愿意来我们这里试试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热情邀请他过来不是为了收拾“烂摊子”,而更多的是做“如虎添翼”的工作。这样不会让他们还没有加盟过来就先产生了畏难情绪。
八、 把握时机,主动出击。
如果发现对方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对方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对现有公司工作存在较大的心理波动,作为导购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应该不失时机、主动出击。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诚恳地邀请对方,并且耐心地描述我公司的优势,细致地进行思想诱导。相信通过前期所做的种种努力和你实实在在的敬业精神以及你真诚的邀请,最终一定能够使你如愿以偿。
这里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除非你挖过来的导购员与你在该卖场的导购员关系很好,否则,一般不要安排在同一卖场,以免“能人”之间时间长了会相互产生嫉恨。果真如此,到时候不但没有“扩大再生产”,反而产生了种种内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说明:
当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优秀人才也往往会有相应的保护策略的,所以挖掘能人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但是如果考虑到优秀导购员到来后对销量的提升,以及他对竞争对手产品的熟悉“成果”也可以为我所用,那么进行细致周密的挖人工作还是值得的。退一步来讲,即使我们不能一次成功,也可以消磨对方斗志,动摇对手军心,为下一次的挖掘打下基础。
但我必须也要把“丑话”说在前面,即便挖人真的很容易,但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你能做到的别人也早晚会这样做。所以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就必然会对整个行业和整个导购员阶层平添几分“动荡”因素。并且还会增强这些“能人”的骄傲情绪,认为自己真的成了“宝贝”。于是乎一部分自我膨胀者便“奇货可居”,动辄向厂商“摆谱”,最终搞得乌烟瘴气。这样就远远背离我们的初衷了。
但是挖人也并不是一日之功,要善于“放长线”。先是多方打探和验证,确认这个导购员真的很优秀;然后开始关注并长期观察他日常的工作表现和近期的工作绩效;再施展功夫慢慢接近并适时给予一定关怀,待对方消除戒心之后开始探测他的去留意向,看对方反应若有所思的时候,再一番猛烈劝导,并许以合理待遇,一切就基本搞定了。具体做法如下:
一、 打探与验证。
一般来说,一个优秀导购员往往在该卖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有很多同行都知道某某品牌在这里卖得很好,某某导购员卖货能力很强,这给导购管理人员或业务员对他们的打探与验证降低了很多难度。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你经常去走访卖场,并对同行多多关注,那么哪个品牌的哪个导购员表现怎么样你便自然在心里清清楚楚。所以这里需要的就是,要想挖走优秀导购员,你需要经常走访卖场并跟他们打成一片,以此来增进对大家的了解和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二、 关注与观察。
一旦发现了你所需要的目标,你应该对他保持一定的关注,并不惜多次对他进行有意无意的观察。这里需要你观察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导购能力,这自不必说,着重是他对顾客的引导技巧、异议处理技巧和促成技巧等;?
其次是周边关系,这也很重要,看他是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强就“惟我独尊”把一群人气得牙根痒痒还是照样能保持良好的人缘;
第三要看他的品性,有的人虽然卖货能力很强,但性子很急、甚至很暴躁,又不太服从管理,动辄“撂挑子”,这样也不行;
最后还要看他的敬业精神。有的人说能挖过来的人肯定都不敬业,敬业的人都不会去跳槽,这话不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凡是你能够轻易从别处挖过来的,别人也很容易从你这里挖走。”所以,即便挖人也要挑那些需“三顾茅庐”才出山的人,而不是像“三姓家奴”吕布那样“不请自来或召之即来”的那种。?
三、 寻求接近。
有的业务员或导购主管对自己的导购员很熟,但对同行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导购员却冷眼相待,这是很不应该的。相反,我们更应该在走访卖场的时候,在与自己导购员沟通的同时,也经常与其他导购员聊上几句,通过这样温情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缓对手导购员对我品牌的敌视,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了解我品牌的销售效果,第三还能侧面反应我品牌导购员的日常工作状态。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亲和力之后,每次你走访卖场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导购员围拢过来告诉你很多你原本无法知道的东西。所以,接近对方、先和对方交上朋友是使其为我所用的必要条件
四、 适时的人文关怀。
当你对你看重的导购员想去接近的时候,你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这里比较简捷有效的做法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
对于有经验的走访者来说,他们往往会在走访卖场前先随身准备一些润喉片、小块巧克力等物品,主要是考虑到导购员长时间一直在卖场站着又要说一天话非常累而且口干舌燥,这时候当你和自己导购员或竞品导购员沟通时,如果发现其嗓子发音不好或者精神疲惫,便可以适时拿出,使对方能够感受你细心的关怀。如果有时刚好遇到他们搬动样机、拿取赠品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手,会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大度和诚恳。还有就是有时你走卖场的时候刚好该卖场马上快要下班了,这时候你不妨再稍等一会儿,和导购员们一起走,如果不同路的话哪怕一起走出大门,或者你甚至请他吃个便饭,他们都会对你好感倍增。
工作时再冷酷的人在私下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当你给了他关怀之后,他们会从内心把你当成朋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作是对手,私下是朋友”。
五、 树立威信和敬意。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的产品在该卖场没有出色的销量,即使其他工作做得很到位,也是不可能吸引到对方的。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平时要做到多走卖场,如有时间要多在卖场帮助销售,用自己的能力和身体力行的精神来使竞品导购员产生敬畏,从而自信心开始动摇。例如,有时候竞品导购员会开玩笑对你说“×经理,你们产品卖得太好了,能不能别那么积极,给我们一点机会嘛”,你可以笑着回答“当然可以给你机会啊,来我们公司吧,机会多着呢”。谈笑间,会使该导购员将你同他们自己的相关人员进行对比,最终对自己品牌的忠诚度逐步瓦解。
六、 深入与渗透。
对于一些忠诚度比较高的竞品优秀导购员,他们在现有公司的待遇也往往不错。这时候如果想让其“易主”,恐怕不会太简单。所以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必须让她权衡之后自己说服自己。
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安排一个我们自己的优秀导购员到其所在卖场。首先,我们的导购员可以用较好的销量来给对方形成压力,使其对我们品牌有所关注;其次,利用我们导购员良好的素质感染对方,使其通过我公司员工对我公司产生好感;第三,鼓励我们导购员与其交往(竞争品牌之间导购员交往起来通常比较困难,我们要善于为其创造机会),通过交往,将我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蓬勃的发展生机,以及先进的导购管理方式和不错的导购待遇来不断提吸引对方;最后,通过导购员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工作境遇和心态变化,使对其的关怀更加深入。
七、 探测去留意向。
?
当前面的工作小有成效的时候,你应该抓住他心理防线有所“松动”的机会,及时地探测他的去留意向。这时候,你就可以旁敲侧击地打探“你现在的公司怎么样?你感觉公司对你们怎么样?有没有出来做的打算?你愿意来我们这里试试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热情邀请他过来不是为了收拾“烂摊子”,而更多的是做“如虎添翼”的工作。这样不会让他们还没有加盟过来就先产生了畏难情绪。
八、 把握时机,主动出击。
如果发现对方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对方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对现有公司工作存在较大的心理波动,作为导购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应该不失时机、主动出击。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诚恳地邀请对方,并且耐心地描述我公司的优势,细致地进行思想诱导。相信通过前期所做的种种努力和你实实在在的敬业精神以及你真诚的邀请,最终一定能够使你如愿以偿。
这里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除非你挖过来的导购员与你在该卖场的导购员关系很好,否则,一般不要安排在同一卖场,以免“能人”之间时间长了会相互产生嫉恨。果真如此,到时候不但没有“扩大再生产”,反而产生了种种内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说明:
当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优秀人才也往往会有相应的保护策略的,所以挖掘能人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但是如果考虑到优秀导购员到来后对销量的提升,以及他对竞争对手产品的熟悉“成果”也可以为我所用,那么进行细致周密的挖人工作还是值得的。退一步来讲,即使我们不能一次成功,也可以消磨对方斗志,动摇对手军心,为下一次的挖掘打下基础。
但我必须也要把“丑话”说在前面,即便挖人真的很容易,但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你能做到的别人也早晚会这样做。所以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就必然会对整个行业和整个导购员阶层平添几分“动荡”因素。并且还会增强这些“能人”的骄傲情绪,认为自己真的成了“宝贝”。于是乎一部分自我膨胀者便“奇货可居”,动辄向厂商“摆谱”,最终搞得乌烟瘴气。这样就远远背离我们的初衷了。
阅读全文
很多人一提到家装就头疼,头疼的原因之一就是好不容易装修出来的样子,总是显得“老土”,花钱费力还没有成就感。为此特以挑选了15套经典色彩房,您看了就知道,只要给你点色彩 ,就可以让你灿烂起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