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员培训不可不知的招数
时间:2010-03-02 人气:1219 来源:NET|DXZM 作者:
概述:随着导购员对终端贡献作用的不断突出,企业对导购员的重视程度也空前高涨。如何用好导购员、让导购员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成了家电业内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大势所趋下,许多企业开始不断投入银子,或聘请外脑进行职业化训练,或招聘培训专才、组建专职培训......
随着导购员对终端贡献作用的不断突出,企业对导购员的重视程度也空前高涨。如何用好导购员、让导购员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成了家电业内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大势所趋下,许多企业开始不断投入银子,或聘请外脑进行职业化训练,或招聘培训专才、组建专职培训部门,企望在帮助导购员成长的同时,最终能够打造出一支有拼劲、有业绩、能征善战一线销售队伍,实现销量节节攀升的大好局面。?
意愿总是美好的。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领头人却越来越头疼:一方面,培训效果与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终端没有太大的起色;另一方面,导购员越来越反感这种“无效”的培训。
一位导购员的日记对此曾有精彩描述,现摘录如下:今天是公司组织培训活动的日子。大清早,我屁颠屁颠的从城西坐个把小时车到城东的公司,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卖货、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尽量多学些东西,回报公司。然而,公司不惜万金请过来的国内某资深培训专家、实战派权威、某理论的倡导者却围绕如何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什么是正确的待机行为、顾客心理分析足足讲了大半个上午。我倒!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你说往外溜吧,业务经理、老总似睡非睡的堵在门口,刚去的厕所,咱也不好意思!再一看业务坐在后排,端着个头哈喇子都流了出来,晕!下午,好容易留两个半小时讲实战了,呵,还真行,专家就是专家,故事哪叫一个绝!就是一个也不贴边,白搭!回头一看老总的脸,那叫一个“绿”。天终于黑了,闪人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用性!培训的实用性,一直是困扰营销培训界的一大难题,现在,导购员培训也遇到了同样的阻碍。
一位企业内训师在回答类似的问题时,他是这样说的:培训师主要是提供思想和方法的,不是现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受训者要自行消化、揉合、运用,好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他的这种观点,代表了培训界一部分同仁的看法,我也说不上什么是与不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导购员培训,绝不同于其它培训。首先,导购员工作时间一般都较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自行慢慢消化培训的内容,其次,他们的素质普遍不高、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其来说,最需要的是“快餐式培训”,拿来可用、即用即灵、马上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导购员培训实用性这一难题,关键是站在台上“授业解惑”的布道者是不是导购员真正所需要的人?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导购员培训者的构成特点:
一、培训者的构成
目前,从事导购员培训工作的人,背景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对培训工作认识的程度及投入的热情、态度也各不相同。在对五十家公司的导购员培训者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促销督导是导购员培训的主体,其次是销售代表、经理(见下表),在进行广泛意见征询时,该表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也就是说该表反映出了整个行业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表仅供参考。
对象
促销督导
销售经理
销售代表
导购员
专业培训者
采用比例
47%
15%
18%
8%
12%
(一) 促销督导:促销督导一般是从优秀促销员中选拔上来的,她们实战经验丰富,熟悉一线工作,容易与导购员沟通。其主要职责通常是招聘、管理导购员、对销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终端巡视检查等事务性工作。培训,是最近才压到她们肩上的一项重任。事实上,促销督导在入职培训这一环节确有她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在卖场辅导新人时效果非常显著。这样一来,老板认为促销督导担负培训职责似乎是件再明智不过的事情。殊不知,促销督导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工作经验固化等先天“不足”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培训的长远需要,尤其是在培训需求调研、设计培训教材、运用培训技巧时往往显得不从心。以运用培训技巧为例,大部分促销督导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师培训,诸如如何暖场、如何调动现场气氛、如何提问等技巧认识匮乏,能够利用的也只有自己在参加总部培训时领悟到的一些“雕虫小技”。不过,随着导购员培训者门槛的不断提高,促销督导担当培训者的情况将会慢慢改变,但促销督导自身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关键是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实现角色的转变。当然,公司也应该加大培训促销督导的力度,帮助她们成长。
(二) 销售经理:销售经理代行导购员培训职责的最大弊端在于销售经理本身并不熟悉导购员的生活,尤其是缺乏现场售货经验,讲课时极易流于形式,气氛枯燥。我曾有幸旁听某代理商小家电部长组织的一次导购员培训,从现场来看,其设计的PPT材料非常精良,各类案例都运用得相当的到位;其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将现场气氛调动得很热烈,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但我在台下总的感觉还是有些“冷场”。横眼看去,导购员大多仰躺在椅子上、抱着胳膊,好像在参加故事会,而不是一场切身相关的培训。 我感觉就像江湖把式在讨生活一样,图的是捧个人场、聚个人气。事后一想,这位部长培训的内容根本不是导购员所需要的,像AIDS、FAB等十分经典的销售技巧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概念,而并未结合产品进行运用训练,出现“冷场”也就不奇怪了。的确,销售经理因为关注的角度及工作内容偏重于销售,加上本身并不是十分熟悉导购员生活,因此,在一些培训内容的提炼上甚至不如促销督导,但如果由他们主讲公司的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内容,效果肯定要比促销督导好,管理制度是自己或参与制定的,意图能讲得清楚,再加上经理的身份,对导购员的说服力只能更强。
(三) 业务员代培:据我所知,有些中小型销售公司,都是直接将导购员交由业务员管理,包括招聘、日常管理、培训等。促销督导只做“监督督促”的工作。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业务可以根据所辖渠道的情况对症下药,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有矢放的,效果自然是要好一些,但关键是业务员没有时间来准备培训材料,而且也没有深入的培训能力,你想,一个连产品都不是很熟悉的业务员,他能提炼出有足够说服力的“卖点”吗?一个少有站柜经验的业务员,他能告诉导购员如何售货吗?久而久之,“培训”在他们手中也就成了“官场文章”,做做样子罢了。“培训”虽然还是那个培训,但早就演变为如如何执行活动、销售回顾检讨、下月销售工作安排等业务工作。只有,小部分称职的业务会安排业绩突出的导购员介绍售货经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我认为,业务员应是培训者与导购员沟通的另一个途径,业务员天天要与导购员接触、沟通,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也比较清楚,因此,导购员培训者在设计培训主题时,应主动与业务员沟通,以设计出吻合导购员实际需要的培训课件。
(四) 促销员:由促销员主导培训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少的,通常只在规模较小的公司才能看到。他们认为出色的导购员是靠经验吃饭的,只要相互进行经验交流,就能达到相互提高的大好局面。因此,每次召开月例会时,都会请一两个销售业绩最好的大姐上台来说机子,让台下的人听听她是怎样跟顾客讲的,然后,再请部分导购员上台演练。
效果怎样呢?
其实,这种方法我们以前也试过,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大姐们上台后感觉马上就变了,在卖场游刃有余的状态立即荡然无存,说话嗑嗑叭叭,不知所云。为此,我们特意提前一个星期将培训主题通知她们,但效果仍不是太好。后来,我们发现将在终端巡场时录下的精彩对话片断进行现场分析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顾客问:“你觉得这颜色好看吗?”导购员:“挺好看的啊,这是今年国际流行色。我们外销的客户都要求这种颜色。”顾客说:“是吗?”,导购说:“是啊!”像这样比较常见的对话内容,导购员非常熟悉,但这样的应答方式是不是可以更加高明一点呢?金牌导购员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场一讨论,不仅气氛活跃了,而且大姐们的作用也发挥出来了。
其次,导购员的情况各不相同,你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于其它人,如果培训仅是这样简单的“复制成功经验”,那很多企业都成功了。再说了,成功经验需要不断的进行分解、阐释,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促销员他一山之力做得到吗?
(五) 专职的导购培训师是导购员培训的希望所在,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培训技巧、很强的专业背景,而且是因为他们才是提高导购员培训行业整体水平的主力军。当然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对终端的理解,历炼成一个终端专家才有更大的前途。目前,有很多人并不喜欢从事导购员培训,一则是认为导购员培训层次太低、报酬少,比起销售培训来讲,地位也低;二则人家一听你是导购员培训师,马上就会联想到,会不会是跟传销那样教人家怎么“骗”客户呢?社会偏见较大。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呼吁有更多的培训精英投入导购员培训领域,提升培训水平和培训师的形象;另一方面,企业领导人也要具有前瞻的眼光,舍得投入成本,将导购员培训者的收入拉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列,否则导购员培训水平仍将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在分析了导购员培训者的构成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导购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者。
二、导购员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者?
一个合格的导购员培训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卖场实战经验,真正能够把各种销售技巧运用到实处,其次是善于进行卖点提炼,具有较敏锐的市场触角。丰富的实战经验不仅是达成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比较容易与导购员沟通。此外,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培训者还应有现场售货的能力,一个星期最好有三天的时间呆在终端,每次至少保证三个小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售货能力和对终端的理解。卖点提炼也是一件见功力的事情,不仅需要深入研究每一款产品的卖点、与竞品的不同点,同时还需要撰写导购词及标准解答词,以帮助导购员提高对售卖产品的理解和竞品的应对力。
导购员的消化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培训师先行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导购员容易吸收和消化的内容,这就要求培训师具备足够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能用导购员听懂的语言进行授课。此外,导购员由于背景的各自差异,培训师在现场讲解时,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受训者的情绪,如个案分析、比喻、风趣的PPT、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当然,培训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发问技巧和观察力,你就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困惑,以便在现场进行调整。如受训者仰躺在椅子上、双脚分开、双手交叉即意味着学员在有选择性的接受,如对方显得很紧张,挺直着背、攒紧拳头说明他可能有问题要问,培训师只有清楚受训者的每一个肢体语言表达的意义,才能自主的控制培训现场的气氛。此外,培训师强烈的学习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幽默感、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优秀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如有条件者应多看看培训、终端管理方面的一些资料,以加强对培训的认识、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理论来武装自己。
总之,一句话,导购员需要的是熟悉她们的生活、深入了解终端情况,能够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型培训师。
大势所趋下,许多企业开始不断投入银子,或聘请外脑进行职业化训练,或招聘培训专才、组建专职培训部门,企望在帮助导购员成长的同时,最终能够打造出一支有拼劲、有业绩、能征善战一线销售队伍,实现销量节节攀升的大好局面。?
意愿总是美好的。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领头人却越来越头疼:一方面,培训效果与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终端没有太大的起色;另一方面,导购员越来越反感这种“无效”的培训。
一位导购员的日记对此曾有精彩描述,现摘录如下:今天是公司组织培训活动的日子。大清早,我屁颠屁颠的从城西坐个把小时车到城东的公司,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卖货、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尽量多学些东西,回报公司。然而,公司不惜万金请过来的国内某资深培训专家、实战派权威、某理论的倡导者却围绕如何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什么是正确的待机行为、顾客心理分析足足讲了大半个上午。我倒!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你说往外溜吧,业务经理、老总似睡非睡的堵在门口,刚去的厕所,咱也不好意思!再一看业务坐在后排,端着个头哈喇子都流了出来,晕!下午,好容易留两个半小时讲实战了,呵,还真行,专家就是专家,故事哪叫一个绝!就是一个也不贴边,白搭!回头一看老总的脸,那叫一个“绿”。天终于黑了,闪人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用性!培训的实用性,一直是困扰营销培训界的一大难题,现在,导购员培训也遇到了同样的阻碍。
一位企业内训师在回答类似的问题时,他是这样说的:培训师主要是提供思想和方法的,不是现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受训者要自行消化、揉合、运用,好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他的这种观点,代表了培训界一部分同仁的看法,我也说不上什么是与不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导购员培训,绝不同于其它培训。首先,导购员工作时间一般都较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自行慢慢消化培训的内容,其次,他们的素质普遍不高、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其来说,最需要的是“快餐式培训”,拿来可用、即用即灵、马上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导购员培训实用性这一难题,关键是站在台上“授业解惑”的布道者是不是导购员真正所需要的人?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导购员培训者的构成特点:
一、培训者的构成
目前,从事导购员培训工作的人,背景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对培训工作认识的程度及投入的热情、态度也各不相同。在对五十家公司的导购员培训者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促销督导是导购员培训的主体,其次是销售代表、经理(见下表),在进行广泛意见征询时,该表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也就是说该表反映出了整个行业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表仅供参考。
对象
促销督导
销售经理
销售代表
导购员
专业培训者
采用比例
47%
15%
18%
8%
12%
(一) 促销督导:促销督导一般是从优秀促销员中选拔上来的,她们实战经验丰富,熟悉一线工作,容易与导购员沟通。其主要职责通常是招聘、管理导购员、对销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终端巡视检查等事务性工作。培训,是最近才压到她们肩上的一项重任。事实上,促销督导在入职培训这一环节确有她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在卖场辅导新人时效果非常显著。这样一来,老板认为促销督导担负培训职责似乎是件再明智不过的事情。殊不知,促销督导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工作经验固化等先天“不足”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培训的长远需要,尤其是在培训需求调研、设计培训教材、运用培训技巧时往往显得不从心。以运用培训技巧为例,大部分促销督导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师培训,诸如如何暖场、如何调动现场气氛、如何提问等技巧认识匮乏,能够利用的也只有自己在参加总部培训时领悟到的一些“雕虫小技”。不过,随着导购员培训者门槛的不断提高,促销督导担当培训者的情况将会慢慢改变,但促销督导自身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关键是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实现角色的转变。当然,公司也应该加大培训促销督导的力度,帮助她们成长。
(二) 销售经理:销售经理代行导购员培训职责的最大弊端在于销售经理本身并不熟悉导购员的生活,尤其是缺乏现场售货经验,讲课时极易流于形式,气氛枯燥。我曾有幸旁听某代理商小家电部长组织的一次导购员培训,从现场来看,其设计的PPT材料非常精良,各类案例都运用得相当的到位;其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将现场气氛调动得很热烈,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但我在台下总的感觉还是有些“冷场”。横眼看去,导购员大多仰躺在椅子上、抱着胳膊,好像在参加故事会,而不是一场切身相关的培训。 我感觉就像江湖把式在讨生活一样,图的是捧个人场、聚个人气。事后一想,这位部长培训的内容根本不是导购员所需要的,像AIDS、FAB等十分经典的销售技巧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概念,而并未结合产品进行运用训练,出现“冷场”也就不奇怪了。的确,销售经理因为关注的角度及工作内容偏重于销售,加上本身并不是十分熟悉导购员生活,因此,在一些培训内容的提炼上甚至不如促销督导,但如果由他们主讲公司的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内容,效果肯定要比促销督导好,管理制度是自己或参与制定的,意图能讲得清楚,再加上经理的身份,对导购员的说服力只能更强。
(三) 业务员代培:据我所知,有些中小型销售公司,都是直接将导购员交由业务员管理,包括招聘、日常管理、培训等。促销督导只做“监督督促”的工作。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业务可以根据所辖渠道的情况对症下药,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有矢放的,效果自然是要好一些,但关键是业务员没有时间来准备培训材料,而且也没有深入的培训能力,你想,一个连产品都不是很熟悉的业务员,他能提炼出有足够说服力的“卖点”吗?一个少有站柜经验的业务员,他能告诉导购员如何售货吗?久而久之,“培训”在他们手中也就成了“官场文章”,做做样子罢了。“培训”虽然还是那个培训,但早就演变为如如何执行活动、销售回顾检讨、下月销售工作安排等业务工作。只有,小部分称职的业务会安排业绩突出的导购员介绍售货经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我认为,业务员应是培训者与导购员沟通的另一个途径,业务员天天要与导购员接触、沟通,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也比较清楚,因此,导购员培训者在设计培训主题时,应主动与业务员沟通,以设计出吻合导购员实际需要的培训课件。
(四) 促销员:由促销员主导培训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少的,通常只在规模较小的公司才能看到。他们认为出色的导购员是靠经验吃饭的,只要相互进行经验交流,就能达到相互提高的大好局面。因此,每次召开月例会时,都会请一两个销售业绩最好的大姐上台来说机子,让台下的人听听她是怎样跟顾客讲的,然后,再请部分导购员上台演练。
效果怎样呢?
其实,这种方法我们以前也试过,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大姐们上台后感觉马上就变了,在卖场游刃有余的状态立即荡然无存,说话嗑嗑叭叭,不知所云。为此,我们特意提前一个星期将培训主题通知她们,但效果仍不是太好。后来,我们发现将在终端巡场时录下的精彩对话片断进行现场分析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顾客问:“你觉得这颜色好看吗?”导购员:“挺好看的啊,这是今年国际流行色。我们外销的客户都要求这种颜色。”顾客说:“是吗?”,导购说:“是啊!”像这样比较常见的对话内容,导购员非常熟悉,但这样的应答方式是不是可以更加高明一点呢?金牌导购员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场一讨论,不仅气氛活跃了,而且大姐们的作用也发挥出来了。
其次,导购员的情况各不相同,你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于其它人,如果培训仅是这样简单的“复制成功经验”,那很多企业都成功了。再说了,成功经验需要不断的进行分解、阐释,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促销员他一山之力做得到吗?
(五) 专职的导购培训师是导购员培训的希望所在,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培训技巧、很强的专业背景,而且是因为他们才是提高导购员培训行业整体水平的主力军。当然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对终端的理解,历炼成一个终端专家才有更大的前途。目前,有很多人并不喜欢从事导购员培训,一则是认为导购员培训层次太低、报酬少,比起销售培训来讲,地位也低;二则人家一听你是导购员培训师,马上就会联想到,会不会是跟传销那样教人家怎么“骗”客户呢?社会偏见较大。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呼吁有更多的培训精英投入导购员培训领域,提升培训水平和培训师的形象;另一方面,企业领导人也要具有前瞻的眼光,舍得投入成本,将导购员培训者的收入拉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列,否则导购员培训水平仍将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在分析了导购员培训者的构成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导购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者。
二、导购员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者?
一个合格的导购员培训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卖场实战经验,真正能够把各种销售技巧运用到实处,其次是善于进行卖点提炼,具有较敏锐的市场触角。丰富的实战经验不仅是达成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比较容易与导购员沟通。此外,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培训者还应有现场售货的能力,一个星期最好有三天的时间呆在终端,每次至少保证三个小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售货能力和对终端的理解。卖点提炼也是一件见功力的事情,不仅需要深入研究每一款产品的卖点、与竞品的不同点,同时还需要撰写导购词及标准解答词,以帮助导购员提高对售卖产品的理解和竞品的应对力。
导购员的消化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培训师先行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导购员容易吸收和消化的内容,这就要求培训师具备足够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能用导购员听懂的语言进行授课。此外,导购员由于背景的各自差异,培训师在现场讲解时,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受训者的情绪,如个案分析、比喻、风趣的PPT、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当然,培训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发问技巧和观察力,你就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困惑,以便在现场进行调整。如受训者仰躺在椅子上、双脚分开、双手交叉即意味着学员在有选择性的接受,如对方显得很紧张,挺直着背、攒紧拳头说明他可能有问题要问,培训师只有清楚受训者的每一个肢体语言表达的意义,才能自主的控制培训现场的气氛。此外,培训师强烈的学习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幽默感、出色的问题解决能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优秀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如有条件者应多看看培训、终端管理方面的一些资料,以加强对培训的认识、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理论来武装自己。
总之,一句话,导购员需要的是熟悉她们的生活、深入了解终端情况,能够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型培训师。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导购员常见的不良心理分析
笔者由于工作需要,经常深入终端通过交谈、交往搜集导购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前一阶段由于公司对终端导购人员执行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效果不佳,笔者从激励制度本身去思考无法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后经笔者调研发现,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人,在于管理层与导购人员之间存在“情绪黑箱”,以业绩论英雄的市场经济下,有很多企业偏重于物质激励,忽视了员工的情绪管理。
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首先,重物质奖励、轻情绪管理导致企业的归属感下降。企业往往过于重视物质上的激励,而导购人员长期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也只以“物质观”来衡量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当物质激励制度不能满足导购人员固有的“物质欲望”或与导购员的“期望值”相背较远时,在导购人员不良的情绪抵触下,企业的物质激励措施会开始出现负作用。
其次,团队意识薄弱,个人主义色彩严重。导购人员的许多不良情绪被很多管理者所忽视,正是这种忽视间接使个人主义滋生,团队意识被削弱,团队的销售合力被削弱。
最后,营销文化氛围不强,企业无法借助各种途径如培训、座谈会、亲情化管理等手段,使导购员的各种不良情绪得到渲泄,无法将导购员的不良心理进行纠正和指导,长此以往,将阻挠企业的营销文化氛围及团队的建设。
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
自私心理
其行为是自私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喜欢唱高调、故作姿态,明明损人利已却说是替他人着想,这类导购人员总会想尽办法掩饰自己,推卸责任。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必须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导购人员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团队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损害团队的利益,结果受伤的还是自己。
贪婪心理
这类导购员好大喜功,贪小便宜,总是喜欢将公司的赠品或其他资产转为个人所有。针对这类导购人员要私下提出批评教育,不可做公开批评,以免其滋生抵触情绪。
攀比心理
盲目攀比、脱离实际、心理失衡、不利团队建设,这些是内部不团结的重要因素。这类导购员最直接的表现是喜欢将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对比,总认为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这种心理长期积累使导购员失去工作的激情。
补偿心理
自己的既得利益或个人收入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或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偿。通常来说,抱有此心理的导购人员在接受罚款通知的时候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想怎么通过虚报销量或其他手段来弥补目前的损失,使公司的惩罚制度失去“治病救人”的本意。
报复心理
当同事指出对方不足和错误时,其会将矛盾焦点指向批评者,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贬低批评者,破坏团队内部的团结氛围。
吝啬心理
不愿帮助和提携新人的成长,缺乏乐于助人的精神;不关心周围的事物,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理。抱有这种心理的导购人员不愿将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人分享,有的甚至排斥新人,不利于团队相互学习氛围的形成。
空虚心理
将商品意识渗透到与别人交往中去,难以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平等而真诚的友谊,从而加重导购员所在行业的孤独、空虚感。混日子、无远大的理想,把工作责任推卸给别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两种行为是导购员队伍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化的导购员队伍将使团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
压抑心理
回避矛盾,回避困难,但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不断地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长久积累造成心理压抑和自我消沉,没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和勇气!忧郁,个人感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存在价值不大,感到外部压力大,情绪低落!厌倦,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低,不愿承担社会工作和义务,成就动机下降。敏感、戒备和提防他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知心朋友越来越少。于是被压抑的情绪有些会被转化为潜意识,如以恶作剧来释放自己,表现自己。
浮躁心理
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心里没底;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中显得焦虑不安,好攀比,以显示公司对他的不公;缺乏务实精神,好空谈。
定势错位
如先进与落后的错位,不是以先进为榜样,而是妒忌先进;动机的错位,只对报酬、晋升、条件感兴趣,对工作本身缺乏热诚;态度错位,依赖性强,不善于总结和自我学习,行为痞化。
危害及对策
导购员不良心理的危害:容易造成下情无法如实上达,协调沟通出现障碍;不利于团队建设,缺乏团队的凝聚力,整体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团队的形象建设;成员间的排斥心理,使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精神;新人得不到团队的提携与帮助,老员工行为痞化、混日子,整体士气低落,不利于终端形成整体的销售合力;不利于企业的新人培养,成员的归属感弱,造成人员过于频繁流动;团队的思想容易僵化、老化,缺乏创新,团队的文化氛围沉闷等。
可见由于导购员不良心理造成的终端管理“情绪黑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针对于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范和引导:
从团队建设入手,加强成员间的沟通协调。
在终端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通过培训教育使终端导购人员树立正确的心态;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加强与导购人员的双向交流,使导购人员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发泄;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和扼制导购员不良心理的恶性发展,从而发挥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通过“愿景”描述,建立一个能将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结合起来的团队。
加强团队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将个人愿景与团队的共同愿景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有共同奋斗目标的情况下,成员的潜能将得到充分的挖掘,团队精神将得到最大的发挥,导购员的不良心理将会得到最大的抑制。
建立新人培养制度,使导购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新人的输入,是防止导购员队伍老化的一个有效措施,由于有新人的竞争成分在内,加之团队内部有完善的培训制度,能保证新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竞争因素将能从根本上杜绝导购员不良心理产生的“温床”,总之对于“害群之马”要坚绝给予辞退。
关心团队成员的福祉,对导购人员进行“亲情化管理”。
要让导购员的战斗力凝聚起来,除了制度化管理外,还要注重“亲情”方面的投入,让导购员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从内心深处热爱这个集体,确实把自己看成团队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觉自愿地去为团队的奋斗目标效力、帮助团队其他成员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团队氛围将使上述不良心理无法在充满“温情”和“自觉上进”的团队中生存。
总之,导购员的不良心理是产生“害群之马”的“温床”,是导购队伍老化的“加速剂”,杜绝导购员不良心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和完善培训制度,用“亲情”把个体组成一个整体。
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首先,重物质奖励、轻情绪管理导致企业的归属感下降。企业往往过于重视物质上的激励,而导购人员长期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也只以“物质观”来衡量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当物质激励制度不能满足导购人员固有的“物质欲望”或与导购员的“期望值”相背较远时,在导购人员不良的情绪抵触下,企业的物质激励措施会开始出现负作用。
其次,团队意识薄弱,个人主义色彩严重。导购人员的许多不良情绪被很多管理者所忽视,正是这种忽视间接使个人主义滋生,团队意识被削弱,团队的销售合力被削弱。
最后,营销文化氛围不强,企业无法借助各种途径如培训、座谈会、亲情化管理等手段,使导购员的各种不良情绪得到渲泄,无法将导购员的不良心理进行纠正和指导,长此以往,将阻挠企业的营销文化氛围及团队的建设。
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
自私心理
其行为是自私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喜欢唱高调、故作姿态,明明损人利已却说是替他人着想,这类导购人员总会想尽办法掩饰自己,推卸责任。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必须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导购人员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团队的利益,使其认识到损害团队的利益,结果受伤的还是自己。
贪婪心理
这类导购员好大喜功,贪小便宜,总是喜欢将公司的赠品或其他资产转为个人所有。针对这类导购人员要私下提出批评教育,不可做公开批评,以免其滋生抵触情绪。
攀比心理
盲目攀比、脱离实际、心理失衡、不利团队建设,这些是内部不团结的重要因素。这类导购员最直接的表现是喜欢将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对比,总认为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这种心理长期积累使导购员失去工作的激情。
补偿心理
自己的既得利益或个人收入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或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偿。通常来说,抱有此心理的导购人员在接受罚款通知的时候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想怎么通过虚报销量或其他手段来弥补目前的损失,使公司的惩罚制度失去“治病救人”的本意。
报复心理
当同事指出对方不足和错误时,其会将矛盾焦点指向批评者,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贬低批评者,破坏团队内部的团结氛围。
吝啬心理
不愿帮助和提携新人的成长,缺乏乐于助人的精神;不关心周围的事物,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理。抱有这种心理的导购人员不愿将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人分享,有的甚至排斥新人,不利于团队相互学习氛围的形成。
空虚心理
将商品意识渗透到与别人交往中去,难以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平等而真诚的友谊,从而加重导购员所在行业的孤独、空虚感。混日子、无远大的理想,把工作责任推卸给别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两种行为是导购员队伍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化的导购员队伍将使团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
压抑心理
回避矛盾,回避困难,但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不断地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长久积累造成心理压抑和自我消沉,没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和勇气!忧郁,个人感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存在价值不大,感到外部压力大,情绪低落!厌倦,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低,不愿承担社会工作和义务,成就动机下降。敏感、戒备和提防他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知心朋友越来越少。于是被压抑的情绪有些会被转化为潜意识,如以恶作剧来释放自己,表现自己。
浮躁心理
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心里没底;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中显得焦虑不安,好攀比,以显示公司对他的不公;缺乏务实精神,好空谈。
定势错位
如先进与落后的错位,不是以先进为榜样,而是妒忌先进;动机的错位,只对报酬、晋升、条件感兴趣,对工作本身缺乏热诚;态度错位,依赖性强,不善于总结和自我学习,行为痞化。
危害及对策
导购员不良心理的危害:容易造成下情无法如实上达,协调沟通出现障碍;不利于团队建设,缺乏团队的凝聚力,整体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团队的形象建设;成员间的排斥心理,使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精神;新人得不到团队的提携与帮助,老员工行为痞化、混日子,整体士气低落,不利于终端形成整体的销售合力;不利于企业的新人培养,成员的归属感弱,造成人员过于频繁流动;团队的思想容易僵化、老化,缺乏创新,团队的文化氛围沉闷等。
可见由于导购员不良心理造成的终端管理“情绪黑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针对于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范和引导:
从团队建设入手,加强成员间的沟通协调。
在终端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通过培训教育使终端导购人员树立正确的心态;在重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加强与导购人员的双向交流,使导购人员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发泄;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和扼制导购员不良心理的恶性发展,从而发挥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通过“愿景”描述,建立一个能将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结合起来的团队。
加强团队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将个人愿景与团队的共同愿景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有共同奋斗目标的情况下,成员的潜能将得到充分的挖掘,团队精神将得到最大的发挥,导购员的不良心理将会得到最大的抑制。
建立新人培养制度,使导购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新人的输入,是防止导购员队伍老化的一个有效措施,由于有新人的竞争成分在内,加之团队内部有完善的培训制度,能保证新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竞争因素将能从根本上杜绝导购员不良心理产生的“温床”,总之对于“害群之马”要坚绝给予辞退。
关心团队成员的福祉,对导购人员进行“亲情化管理”。
要让导购员的战斗力凝聚起来,除了制度化管理外,还要注重“亲情”方面的投入,让导购员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从内心深处热爱这个集体,确实把自己看成团队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觉自愿地去为团队的奋斗目标效力、帮助团队其他成员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团队氛围将使上述不良心理无法在充满“温情”和“自觉上进”的团队中生存。
总之,导购员的不良心理是产生“害群之马”的“温床”,是导购队伍老化的“加速剂”,杜绝导购员不良心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和完善培训制度,用“亲情”把个体组成一个整体。
阅读全文
下一条:丰田给中国的汽车企业上了一课
近日,丰田汽车可谓麻烦不断。丰田汽车因为刹车门事件而饱受批评,遭遇广泛的信任危机。同时有内部文件显示,美国丰田汽车公司的主管曾经与美国监管部门磋商,限量召回部分汽车的脚垫,成功为公司省下一亿美元。文件中还列举了,丰田借推迟实施安全措施设法避过品质调查等做法,省下了数百万美元计的开销。
这让大家普遍怀疑丰田的价值观,认为丰田汽车挣钱之上而忽视消费者的安全,这让丰田汽车非常被动。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队丰田在全球多个国家召回汽车表示歉意,并向消费者做出合理解释,消除消费者的担忧。丰田遭遇的形象危机让其他汽车品牌有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多个竞争对手趁火打劫,推出新车型以及优惠方案重在吸引原本是丰田汽车的消费者。
这让我思考二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是丰田这次遇到的危机给我们意在国际化的本土汽车品牌有着什么样的启示?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丰田之所以遭遇形象危机是因为其忽视了置消费者的利益不顾,忽视消费者的安全。在我看来市场竞争获胜的关键在于持续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任何忽视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终将遭到消费者的唾弃。这让我想起晋商乔致庸的一句话:我们乔家可以亏银子,但不可以亏良心、不可以亏信义。正在秉持这样的理念,乔致庸才实现了货通天下以及汇通天下的两个理念,在晋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丰田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价值观,放松了质量管理,生产出有问题的产品,遭遇消费者的不信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在全球生产策略趋同的今天,所有的汽车企业都面临着与丰田汽车同样的潜在风险。我们不应该落井下石,更应该反思,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演变为对产品销售与品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的危机。丰田在美国的遭遇是质量管理的疏漏,但并不能够排除美国相关利益团体的有意打压。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质量管理外,更要加大与各种利益群体的沟通。而这恰恰是中国汽车企业所欠缺的,政府公关以及游说能力的修炼与提高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迫在眉睫。
尽管丰田遭遇了广泛的信任危机,但大家不要忘记,丰田是一个在危机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国际巨头,抗压能力、自我调整能力以及修复能力在世界范围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家还要注意一点,此次危机并没有涉及到丰田的大本营日本本土,国内也没有什么什么受害者。因此,从这两点看的话,技术上并没有受到重创的丰田随时可能振作起来,恢复以往的雄风,展示一个对消费者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丰田形象。
这让大家普遍怀疑丰田的价值观,认为丰田汽车挣钱之上而忽视消费者的安全,这让丰田汽车非常被动。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队丰田在全球多个国家召回汽车表示歉意,并向消费者做出合理解释,消除消费者的担忧。丰田遭遇的形象危机让其他汽车品牌有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多个竞争对手趁火打劫,推出新车型以及优惠方案重在吸引原本是丰田汽车的消费者。
这让我思考二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是丰田这次遇到的危机给我们意在国际化的本土汽车品牌有着什么样的启示?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丰田之所以遭遇形象危机是因为其忽视了置消费者的利益不顾,忽视消费者的安全。在我看来市场竞争获胜的关键在于持续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任何忽视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终将遭到消费者的唾弃。这让我想起晋商乔致庸的一句话:我们乔家可以亏银子,但不可以亏良心、不可以亏信义。正在秉持这样的理念,乔致庸才实现了货通天下以及汇通天下的两个理念,在晋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丰田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价值观,放松了质量管理,生产出有问题的产品,遭遇消费者的不信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在全球生产策略趋同的今天,所有的汽车企业都面临着与丰田汽车同样的潜在风险。我们不应该落井下石,更应该反思,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演变为对产品销售与品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的危机。丰田在美国的遭遇是质量管理的疏漏,但并不能够排除美国相关利益团体的有意打压。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质量管理外,更要加大与各种利益群体的沟通。而这恰恰是中国汽车企业所欠缺的,政府公关以及游说能力的修炼与提高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迫在眉睫。
尽管丰田遭遇了广泛的信任危机,但大家不要忘记,丰田是一个在危机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国际巨头,抗压能力、自我调整能力以及修复能力在世界范围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家还要注意一点,此次危机并没有涉及到丰田的大本营日本本土,国内也没有什么什么受害者。因此,从这两点看的话,技术上并没有受到重创的丰田随时可能振作起来,恢复以往的雄风,展示一个对消费者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丰田形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