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购员如何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及案例分析
详细内容

导购员如何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及案例分析

时间:2010-02-22     人气:3443     来源:深圳形象设计师网     作者:
概述:导购员如何提升自己的导购水平    一、要掌握产品专业知识和卖点  要成为赢家要先成为专家。作为一名导购员的基本技能,首先必须要掌握产品的卖点(包括要掌握相关的企业文化),挖掘所卖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只要用心去找总能找到......
导购员如何提升自己的导购水平   
一、要掌握产品专业知识和卖点 

要成为赢家要先成为专家。作为一名导购员的基本技能,首先必须要掌握产品的卖点(包括要掌握相关的企业文化),挖掘所卖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只要用心去找总能找到),然后“以长比短”(就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这个是市场竞争的现实情况,当然要掌握一定说话技巧,绝不能恶意攻击竞争品牌),我们只有做到专业化,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   

二、善于慧眼识顾客 

作为一名导购员,每天面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在一些品牌众多的大卖场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在过客匆匆的卖场中“慧眼识真金”,迅速识别哪些人今天一定要购买商品,哪些是潜在顾客,哪些只是随便看看,哪些是其它厂家或经销商的“卧底线人”,都需要导购员日积月累,练就“好眼力”,然后果断地抓住机会,针对不同的“顾客”(广义的,来的都是客)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最终实现“既卖了货,又做了宣传,还打发了‘卧底’”的有效销售。   

三、能抓准顾客的需求 

抓住了恰当的机会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真正的顾客,如何尽快地摸清他们的需求。在找准了顾客的真正需求之后,就能够做到“量体裁衣”、“拿对钥匙”,保证每位顾客都能满意而归。   

四、善于触动顾客的情感   

找准了顾客的真正需求之后,下一步要对顾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般来讲,除非是品牌的“拥护者”或“回头客”,普通的顾客在刚刚接触一个品牌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批判性的怀疑”,这时候如果导购员“不识时宜”或“不知趣”地走到跟前“胡吹大吹”极有可能会遭遇顾客立马表示“没什么,我只是随便看看”的搪塞,这恐怕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因此,我们不妨先从简单的问候入手,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用最为有效的方式首先博得顾客的认同。只要他认可你了,下面就好办了,这时候你如果再把他逐步引导到产品上来,他就会不知不觉地上了你善意的“圈套”,顺从地跟着你的描述进入那美妙的产品世界。“柳暗花明之际,正是水到渠成之时”,这时候他要是再不买,他就会总感觉对不住你,你说,他能不买吗?   

五、知道将心比心 

事实上,有些导购员在商品的导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底气不足”或“言不由衷”的尴尬,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化解这个尴尬,只要将心比心,在内心中设想自己就是顾客,自己如果来买,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会关心哪些方面,会在乎哪些服务,真正做到这样的话,那么你的导购技巧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你对顾客的亲和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你的服务意识会漂亮地再上一个水准,你的销售业绩便耀眼地迈上新的台阶。   

六、设计好导购开场白 

—个好的导购开场白应当说明或表示出,顾客如果买了我们的产品将获得哪些好处和利益。不仅要宣传产品的优点,还要将产品的优点转化成顾客的利益点。面对顾客可以这么说:“您一定是想以最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完美的装修效果。用我们能强/金科瓷砖就能使您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根据您家的情况为您选想合适的品种,核算出最合理的材料成本,还有,我们的售后服务跟踪人员保证您家的施工效果。”此后,再根据顾客需要回答。   

七、用对向顾客提问的技巧 

向顾客提问有很多技巧,提问的方式不一样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如:一个顾客进门来买瓷砖,你当面就问“你买瓷砖做什么用?你买什么样的瓷砖?”顾客可能会认为你很不耐烦、不礼貌。但如果我们的导购员能面带微笑的这么问:“先生!我想您不会介意告诉我您想买瓷砖用于什么地方吧?这样我才能帮您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型号,并能为您核算出用量”。这样,顾客会认为你是想帮他的忙,并且认为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将会相信你。再有,提问时必须注意:开始时,不要对顾客提出很多问题,既不能表现出你很冷淡,让顾客感觉你不想了解更多的情况。也不能表现出对顾客的私事很感兴趣。一个问题最多问一次,切记不要追问不休。还有,提问不要用审问式的语气,要语气平缓,不正面否定顾客的意见和看法。   

八、怎样让顾客跟着你走   

许多的顾客买东西之前,实际上已经听说了一些关于产品的信息,有了一些的启发。他们的信息可能来自装饰公司、设计师、朋友推荐、广告促销和其它因素。这时导购员的任务就是加强这些信息的影响,并进一步把他引向正确的方向。企图一下改变顾客的原有思想和观念可能很难,但如果我们的导购员能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顾客己知的信息与之交谈,尽量使用“顾客预想的答案”来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容易使顾客朝着你设定的方向走,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你所希望的决定。  导购的案例分析   

1.案例一:顾客只看不买。   

导购员会经常遇到一些精明的顾客只看不买的问题(他们要事先看过很多的店、很多的品牌,反复的比较才决定购买)。面对这一类的顾客我们会经常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当这个顾客离店时我们未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走了很多的店,看过很多的产品,信息收集比较丰富,如果当他离开我们的专卖店却未能感受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区别于其它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时,那么我们和这个客户成交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那么,怎么让顾客离店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顾客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两块他所留意的产品样板上去,并大力塑造其优点。当他们离店时,这一两块样板的印象会牢牢的印在顾客的脑海中。当他们到了另一家瓷砖店时,他们可能globrand.com会自言自语“看来还是刚才那家的样板比较好,何不回头去看看呢?”这样,这个顾客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导购员每次导购都要全力以赴的推销,不要因为这个顾客购买的可能性小就不尽力推销,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推销产品的机会。 

2.案例二:搞不定顾客。 

当第一个导购员明显的感到用尽全身的解数也搞不定时,就应该把顾客交给另一个导购员,这时候,我们通常把第二个导购员介绍成经理或主管,目的就是让顾客感觉受到了重视。第二个导购员有了这种所谓的权威地位,他就比较容易和顾客做更深一步得沟通,并出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挽救生意。 

3.案例三:同时接待几位顾客。 

导购员有时不得不同时接待两位以上的顾客,其中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比如:你现在正在接待一个顾客,另—位顾客走了进来,当然如果有可能,你应该另叫一位导购员来接待这位顾客。否则,你只有两种选择,—种是继续接待一位顾客,但同时给另一位顾客打招呼,点头微笑也行。如果第一位顾客快要成交,你可以说“您好!欢迎您光临能强/金科专卖店!您稍等!我马上就过来!”,如果第一位顾客还没下定决心,那么你这样说会使他有可能扬长而去。这时,你就应该这样对后来的顾客说:“您好!先生!马上就有人过来接待您的”。  

再有,如果第一位顾客还没决定,你又要同时接待另一新来的顾客,你必须向第一位道歉,并说明你马上就回来。如果你又不能送走第二位顾客,那么你就要同时接待两位顾客.有些顾客是可以暂时不接待的,如果顾客在看样板你可以叫他仔细看看样板,比较比较,后转向另一位顾客“让您久等了!没办法,实在是太忙了!很多人都对我们能强/金科瓷砖都非常喜欢,有时会更忙!”利用顾客盲从的心态激发顾客兴趣,使顾客更加想了解我们的瓷砖,达到两个顾客都不误的目的。   

4.案例四:顾客带朋友或施工者结伴而至。 

分   析:通常这意味着这个生意要比单独接待顾客难做很多,顾客带施工者就是让他来做专家、参谋的。他们已被授权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而且顾客比较信服他们的意见。问题是导购员不可能使他们都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的喜好是不同的。 

应对策略:在此情况下,保持谨慎的沉默比较保险,然后再慢慢的摸清情况,搞清谁的决定权最大后,抓住重点,大胆的选择导购方向。 

再 分 析:也有可能施工者必须先被说服,因为真正的买主绝对依赖他的判断,同时应该不怠慢真正的付款者(买家)。有时,我们赞扬施工者的意见可以获得买主的认同和合作。同时我们要注意买家朋友的影响力,注意不要让朋友成为买家购买的障碍。可以想方法把他们支走。也可以叫其它的导购过来接替你的导购,而你去分散买家朋友的注意力。总之,导购员应该分析导购时不同寻常的复杂局面,运用各种实际手段,力争掌握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5.案例五:顾客有抱怨、不高兴,不满意的时候。 

分  析:顾客不高兴、不满意对导购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他就有可能不但他自己不再光顾我们的商店,而且也会叫他的朋友也不光顾,造成对品牌声誉不利的影响。 

应对策略:针对这种情况,导购应该牢记一条重要原则,用温柔的回答来驱散顾客的怨愤,不管激动的顾客如何的出口伤人,导购员必须保持镇定和同情的心态,表示愿意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后,搞清顾客不满的原因是什么?再对症下药。再有一点不管什么问题,导购员力争让顾客相信,他说的那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其主旨是:一方面给顾客留下商店和导购员极其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是最后达到顾客满意,买卖关系变得融洽的目的。 

6、案例六:主家上门直接问价格。 

分  析:顾客上门直接问价格“这种瓷砖多少钱一块?”“瓷砖怎么卖?”这其实是一种招呼式的提问。就好像我们见面后问“你吃饭没有?”一样,你可以正面回答也可以不正面回答。 

应对策略:A、语言:“先生,您好!家里装修吗?这是我们的样板。”如果顾客看样板,那么我们就按正常的程序来导购。B、如果顾客还是很刁钻,不看样板就马上问价格。我们可以回答:“哦!那要看有多大的需求,不同的数量我们可以给您不同的优惠”。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中国自古就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古训,说明在一般人的心理定位中,能够“当家作主”无疑是一件爽事,不过虽然都是作主,不同级别或类型之间的内涵差别还是很大的。

        以个体户老板和企业家为例,前者的工作性质很简单,业主的事情依靠自己的努力便可以搞定,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后者就没有这么轻巧,他首先得依靠一套班子,“经营任何规模的企业从来不是单独一个人所能办好的,只有组织一个通力合作的班子才能有效地把它经营好”(戴尔·卡内基语),并且仅有班子仍然不够,还得顾及广大的员工,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当人们谈到我的成功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的成功。‘本田’决不是一个为做广告而想出来的词,而是代表着两万五千人的一个概念,他们赖以生存和信任的概念。我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担负特殊任务和责任的人,如果我想得对,那我只是企业中最老的职员。”

        所以就企业而言,如果说决策蓝图的绘制属于业主或班子干的话的话,那么将蓝图兑现成现实便是众人的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企业管理也相应可以简化为如何激励大伙各自分工去做蓝图里的活计。

        一提到激励的好处,企业界老总们几乎无不兴致盎然,创立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著名企业家玛丽·凯·阿什认为,“一个能激起热情的平凡主张比一个不能激起热情的非凡高见好得多,因此经理必须能激起部下的热情。要实现这一目标,经理本人必须首先要有热情”,曾任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长的查尔斯·施瓦普则这样说:

        “我很幸运地具有一种唤起人们热忱的能力,这是我仅有的长处。要使人们始终处于施展才干的最佳状态,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表扬和鼓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扼杀人们的积极性的了。我决不批评人,激励人自觉地去发挥他的作用。嘉许下属我从不吝啬,而批评责备却非常小气。只要我认为某些出类拔萃,就会由衷地给予称赞,并且不惜奉出所有的赞词。”

        激励之所以得到人们如此的钟情,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基本越过人为了生活人必须去工作的“泰罗式阶段”,现时的管理学至少从理论上说不再突出强调控制,而是开始承认人除了穿衣吃饭之外还要有归属感,转而强调管理的激励功能

        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方式上面,就是多正面鼓励、少粗暴斥责,“在背上拍一下和在屁股上踢一下,虽然只移动了几节脊骨,但效果却大不一样”,即便是到了必须使用批评手段的时候,也还得注意保护被批评人的颜面,这一点对于东方人尤为重要,用占部都美的话就是,“不怕打破情面,一旦打破,要善于恢复情面,这样做要比一团和气的敷衍办法高明得多。美国人把提高工作人员的士气,视为鼓舞干劲的动力;日本人则以恢复人们丢掉的面子,作为鼓舞干劲的领导艺术。”

        当然激励远非仅是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这“老三样”,给予下属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引导他们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做得好时鼓励他做得更多,做得不好时帮助其调整心态,直至他们完成各自的奋斗目标,这又是一层激励方式。

        然而无论是“老三样”还是“授权放权”,两者其实都还没有走出精神激励的圈子,此时如果缺少了薪酬因素,企业的管理激励依然是不完整的。

        不过即使“薪酬因素”挤进了管理激励三要素(“语言、提升、薪酬”)的内部编制,我们似乎仍能感到人们存在着某种偏爱“精神”忽视“物质”的倾向,殊不知这种人为净化激励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一种伪高尚,根本不能抹煞薪酬激励在管理实践中扮演的重要的地位。

        另外即使同样是薪酬激励,在公司生命发展周期乃至员工职业成长的每个阶段,其具体的薪酬表达方式也是处于不断整合之中的,道理很简单,“一支棒棒糖可以调动学步小孩子的积极性,而给十几岁的孩子棒棒糖他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因此为了使激励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企业必须树立“按需激励”,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时间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即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

        对于一般层面的员工,适当的收入方面的奖励就可以达到使其努力工作的目标,因此,只要采用奖金和津贴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基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于工作较出色而得到提拔的员工,对这些员工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提升的机会是他们所渴望的。因此,公司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给他们提供长期的培养提高计划,同时,给他们设计职位发展阶梯,提供晋升机会。

        员工只要到了中层管理人员这一级,则基本上可以算是核心人员了。中层管理人员既是公司经营管理策略执行的关键,也是公司能否凝聚低层员工的关键。对中层而言,他们的需求更多是在工作上,所以,可以给予他们独立工作的权利、更多的专业性培训、获得晋升的机会,如果岗位有限,则可采取职位轮换或工作丰富化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在物质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利润分享计划。

        除了中高层管理干部,企业里的技术和市场骨干同样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支柱,是企业需要留住的重要人才,对于这类人,怎么样的投入都不过分。一般而言,对企业认为应当培养成企业核心成员的技术人才,可以考虑采用职位、股权而非奖金来激励,同时考虑给他们培训和参与管理的机会。

        企业的进步归纳起来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有形资产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形资产的增长,企业的雇员虽然是有形的,但他们真正的价值——经验、智慧和思维潜能——却是无形的,而管理的激励也就是让员工懂得管理游戏的内容并参与其间,形成一个互动状态,倘如此,管理的目的就达到了。
    阅读全文
  • 导购员:通常是一种长期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是处于某一特殊环境的业务员,是直接面向顾客的终端业务员。他们有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或两年)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现场恰切的举止和优质的服务,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使顾客当场购买或在未来形成购买冲动;同时,导购员又通常负责所在卖场的终端建设与维护,并适当协调客情关系。

    导购员产生的必然性:

    导购员的出现是“买方市场”和“渠道经济”的必然产物。“买方市场”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渠道经济”方面其实与“买方市场”也是一脉相连的: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致使渠道终端经销商的“地位”日益“显赫”起来(从日前沸沸扬扬的“南百事件”可见一斑),于是终端商不但在价格、展台、POP等资源上提出要求,还要在终端建设、出货能力等方面予以强调。而厂方往往出于维护终端形象和保障出货能力等因素的考虑,不得不屈从于终端商的“叫板”,另一方面,派驻导购员也往往成为厂方迫使终端商打款、结帐和提供更好位置等条件的有效砝码。 

    导购工作是完成整个销售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过程,导购员正是实现这关键一跳的关键人物。让顾客从衣兜里掏出钱来购买公司的产品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导购员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让顾客愿意购买产品,并让顾客感到他所购买的产品是物超所值的。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详细、耐心的讲解所售产品功能,并让顾客明白这种功能正是他需要的。作到这一点需要导购员在促销过程中运用大量的促销手段和促销技巧。

    另外,导购员是顾客能接触到的唯一一个厂家人员,导购员体现着公司形象,顾客在未深入了解产品前,他对公司的感知直接来自于导购员给他的感觉和印象。导购员良好的导购服务可以为公司培养大批忠诚的顾客和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且可以培育潜在的市场,因为良好的促销服务可以使顾客作到以下三点:

    顾客重复购买—顾客相关购买—顾客推荐购买

    著名的销售数字法则:1:8:25:1,即影响1名顾客,可以间接影响8名顾客,并使25名顾客产生购买意向,1名顾客达成购买行为。依次类推,如果你得罪了1名顾客,那么也会带来相应损失,而损失需要你付出2倍的努力来弥补。由此可见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是每一位导购员的重要职责。

    二、导购员与传统售货员、促销员的区别:

    1、传统售货员: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他们往往仅以单纯销售为中心,机械性有余而主动性不足,对终端形象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与产品相关的品牌宣传涉及不多,服务意识也不是很强。 

    2、促销员:是一种特定活动时间内的短期行为,一般是做促销活动时临时聘请的,并且往往是活动一结束,人员自动解散,双方很难有系统的沟通;对这类情况,通常是厂方不愿投入太大资源去培训,而他们也往往不屑于去了解太多。

    3、导购员:是一种长期行为,他们是处于某一特殊环境的业务员,是直接面向顾客的终端业务员。他们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现场恰切的举止和优质的服务,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使顾客当场购买或在未来形成购买冲动;同时,导购员又通常负责所在卖场的终端建设与维护,并适当协调客情关系。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