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凳做成这样子,才叫有创意!\伍炳亮:用工匠精神打造红木家具行业标准
除了三角结构,「清转合」系列还有一款四四方方的竹凳。从凳子的底部,可以看见这款竹凳井然有序的结构,在灯光照射下,透出优雅的美感。
与三角竹凳采用了类似的构型,但显然四方的竹凳更加稳固,也有更大的面积承载人的身体。
竹凳上曲线自然优美,竹部件也十分切合,浑然一体的竹凳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
与传统竹凳相比,你能否感受到「清转合」带来的设计美感呢?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节点。在此期间,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对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提出之后,“工匠精神”这一热词更是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标杆。
作为著名收藏家、鉴赏家、艺术家,明式家具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岭南鲁班的伍炳亮就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扎根他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为中国红木家具发展书写典型的大国工匠精神。
不仅其红木作品被收藏界名人竞相品鉴收藏,伍炳亮关于红木家具的评判标准“型艺材韵”也被业内广泛认可、采用。
靠作品说话成就匠人骄傲
近日,作为中国当代传统家具制作名家的伍炳亮,在故宫举行作品展示和研讨会。会上云集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著名收藏家、文化学者、音乐家、演艺界明星、传统家具行业领军人物等各界顶级大咖名流,伍炳亮先生明式黄花梨家具系列作品的品鉴与研讨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
谈到近期在故宫举办的“伍炳亮先生明式黄花梨家具系列作品品鉴与研讨”大获成功,伍先生的脸上洋溢出喜悦而自豪的表情。
作为世界五大皇宫建筑群之首的故宫,自明代创建至今,历经沧桑六百年,所藏宫廷木器数量冠绝全球,能够以家具设计制作者的身份将其作品在故宫内展出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云集全国各界精英、专家学者对其作品及艺术成就进行深入探讨后,一致认为,伍炳亮的明式家具作品既是当代文人雅器的杰出代表,也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体现,能把作品收藏于此,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是伍炳亮的骄傲,也是中国匠人的骄傲。
业界给了伍炳亮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伍炳亮虽身处岭南,但其创作从未被一地一域所束缚,而是博采众长,从漫长的家具发展史和明清三大传统流派中汲取丰富营养。他充分发挥了广作面向时代,兼容并蓄的特点,在“广作、京作、苏作”传统家具三大流派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伍炳亮的黄花梨明式家具以“型精韵深、材艺双美”的“伍黄”风格备受赞誉与推崇。
历史上的匠人曾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但是在今天,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艺术家、收藏界名人都纷纷在褒扬工匠精神。伍炳亮恰恰发扬了中国传统匠人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家具。他在传统家具经典款型中吸取营养,在大量的制作之后对传统家具的精髓产生了顿悟,把工艺和艺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红木材料和传统家具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是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型艺材韵”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伍炳亮提出的标准得到业界的极大认可。中国家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宝光认为,伍炳亮提出的“型艺材韵”理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传统家具界公认的标准,是实践与理论融汇践行的代表。他表示,伍炳亮先生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过程中承古辉今的重要人物,将在传统家具的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国内红木行业的领军人物,伍炳亮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以身作则引领、规范红木行业发展和如何弘扬与传播古典家具艺术文化。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这句话形象的说明标准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秉承工匠精神,潜心古典红木家具近40年,伍炳亮提出了古典家具品鉴的一套标准:“型艺材韵”。对于这一带有典型标签符号的伍氏作品标准,伍炳亮大师侃侃而谈。
一是“型”,“型”是指作品的造型、款式。红木作品第一感觉是造型,看它造型是否经典,设计是否协调优美,能否产生一定的造型艺术美感,能否吸引眼球,让消费者一见钟情、非常喜爱。具体来讲包括结构是否合理、纹饰安排是否与形式统一、整体疏密曲直的形式节奏是否到位等。二是“艺”,“艺”是指家具的制作工艺。其评价标准有内部榫卯结构的科学性、拼板接缝的严密性、雕花打磨的精到性。三是“材”,“材”是指选用的木材。色泽搭配是否均匀,纹路是否统一,是否按设计款式要求用足材料。四是“韵”,“韵”是在型,艺,材三点符合标准基础上,由工艺升华到艺术,必须要经过特殊工艺及自然传统手法处理后,将木材本身鲜艳的色泽、火气去掉,才会产生沉稳古朴之韵味。
国内首个黄花梨艺术主题博物馆
最近,国内红木家具界很多热爱黄花梨家具艺术的收藏家们,纷纷热议国内最大规模的伍炳亮黄花梨艺术博物馆即将建成迎宾。
资料显示,该博物馆建筑面积超过36000平方米,除了展示伍炳亮从业三十八年来收藏、传承与改良创新设计的1300多款黄花梨古典家具精品,还将对海南、越南黄花梨家具的历史与文化、材质类型、木工工艺等进行全面介绍。在黄花梨资源枯竭、一木难求的今天,能够聚集如此多的黄花梨艺术精品家具实属不易。
该馆吸取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的精华,由伍炳亮亲自设计,加上整体室内装饰与陈设设计,使得每一件黄花梨家具作品都能与环境互为映衬,呈现出最典雅的艺术美感。该馆建成后,将呈现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之美,园林景观布局之美,室内外空间设计之美和伍炳亮黄花梨作品之美四大亮点。该博物馆建设后将成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艺术弘扬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尤其是该馆还将展出一件伍炳亮收藏的“镇馆之宝”,一根长4.2米,重达700多斤的海南黄花梨油梨老料。
建设博物馆的同时,伍炳亮新著《海南黄花梨之美》也进入最后审阅排版期。
在十年前中国家具协会举办的行业论坛上,伍炳亮就曾极力倡议传统家具行业要好好传承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艺术之精华,提升设计思想和设计能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而自伍炳亮从业以来一步步设计制作的家具,正是他实践自己倡议的成果。
伍炳亮坦言,在此基础上建博物馆,出书公开发行,展示一千三百多款家具,都是为了让更多明清家具爱好人士通过阅读书籍图录和观看实物,多些机会了解中国传统家具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艺术,更加了解他本人从事古典家具行业三十八年来的成长过程。为推动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艺术,提高行业设计制作水平,他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
伍炳亮表示,他将一直坚持“大国工匠”精神,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希望通过他自己和全体行业人的努力,使得我国古典红木家具行业规范、快速发展。
在其他地板销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竹地板却依然保持我行我素的状态,出货速度十分缓慢。商家表示,目前国内市场竹地板的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足,市场自然难有突出的表现。目前广东市场碳化对节竹地板960×96×15mm商家报价180-215元/平方米;侧压竹地板960×96×15mm商家报价200-256元/平方米。
(记者陆兵)
法国木材及木产品出口协会(FrenchTimber)成为第五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支持单位。这项合作将有助于更多的木材贸易商和加工商及其他木材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法国木材供应的产品。
法国木材及木产品出口协会(FrenchTimber)于2001年由法国木材联盟(FédérationNationaleduBois)建立,受到法国联合贸易组织:法国森林木材(FranceBoisForêt)的支持,向国际市场推广法国木材和木制品。通过参加展销会,分发技术信息宣传册,参加各种会议和利用媒体宣传,法国木材协会提供法国木材行业和产品的贸易和技术信息。这些全面且免费的信息资源有利于购买者更好地理解法国供应的产品。
法国木材协会可以帮助提供具有竞争力和可信赖的木材资源,尤其是高质量的锯材。法国木材协会向世界木材采购者(进口商,经销商,行业代表)和贸易顾问提供技术和经济信息,同时也致力于促进锯材供应。法国木材协会的宣传和研究工具能够聚集各方,以便达到供需平衡。法国锯木企业拥有质量意识和产品专业知识,同时也能调整产品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通过致力于建设更好未来PEFC项目,法国锯木企业参与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创办于2011年,由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主办,木材进出口商分会承办,每年在中国木材与木制品主要贸易口岸城市举办。至今已在天津、太仓、广州和青岛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将于2015年9月15-16日(9月14日报到)在上海举行。
第五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将于2015年9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主旨演讲环节,将围绕“聚焦中国”、“全球视野”、“未来趋势”三大板块就世界范围内木材与木制品贸易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主题分会环节,则对于中国阔叶材进口市场动态和中国针叶材进口市场动态进行深入解读。此外,为响应代表的强烈要求,将商务洽谈环节延长至一天,并设商务洽谈与展示专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木材进出口商提供多边交流与建立和稳固合作关系的平台。
文、图/“上下”
手艺人名片>>>
张德明,1952年12月出生于四川青神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传承人。
核心提示>>>
1、“两根竹丝交叉编织法,立体效果好。技艺完全变成了艺术。竹丝细到只有大约0.4毫米,经纬更细。”
2、张老师心中的那张图谱,并不仅仅是将竹画裱起来,挂在厅堂。他更想把竹画从厅堂上取下来,直接在生活中使用,实现生活的艺术化。
在几千年来的神话传说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青神是蚕丛氏的出生地和故里,蚕丛氏“着青衣而教农桑,民皆神之”。青神先民用竹编簸箕养蚕,竹编撮箕用于生活。到了唐代,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编竹席晒东西,编篼筐盛物,编扇扇凉等,已广为流行。宋明两代,竹编的用具开始呈现多样化。到了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制成的,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如今,手艺人对传统竹编工艺进行大胆革新,创造出许多新的竹编技艺。
双线交叉走丝
竹编专家张德明为“上下”名为“桥”的白瓷茶具设计了一种新的编法:竹丝扣瓷。在传统瓷胎竹编的肌理上,做了完全不一样的创新。瓷胎竹编,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的竹丝,柔软的竹篾,紧扣瓷胎,胎弯竹弯,依胎成形,竹丝和瓷胎浑然一体。
瓷胎竹编是个细活,不像一般的竹编,用的竹丝选料要非常严格。必须选节长66厘米以上、没有划痕的两年青壮竹来编织。有句行话叫“经篾薄如绸,纬丝绷如发”,指的就是上好的竹丝。每100斤原竹只能抽丝8两,其价值同银子相当。
选好所要的白瓷,然后紧贴瓷器外表用竹丝进行编织和包裹。传统的瓷胎竹编,都是一根经篾一根编篾,单根竹丝编织。张老师发现用两根竹丝交叉着行走,可以完全改变最后的编织效果。“两根竹丝交叉编织法,立体效果好。技艺完全变成了艺术。竹丝细到只有大约0.4毫米,经纬更细。”
当单根竹丝垂直行走时,所创造的只是平面的瓷胎竹编。当经篾增加至两根,编篾也加至两根时,编织的空间发生了改变,又创造出另一个图谱来,因此,在竹丝行走的编织过程中,一层层攀缘经篾而上的编篾,在有意无意间,交织成了两种图案。
“本来紧扣在瓷胎上的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如有了生命般。线条有静有动,互相呼应起来,那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竹编肌理。”张老师说。
云想衣裳花想容,白瓷和竹篾,相互映衬,草木通灵,共一世界。
心中的图谱
那条通往慈姥山的路,随着山风,竹浪一层接着一层,竹叶碰撞,有如沙沙的落雨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曾在这慈姥山上的书院读书三年。书香在山里人家依然延续,后人终究有某些相似。
张老师打着赤膊,捻着竹丝,揣摩着心中那一张纵横交错的图谱。无论是教学还是实践,他一辈子的心思都在想要摆脱竹编的匠气。编织再怎么绚丽,都只是一个编织游戏,工艺娴熟后,只剩下匠气。
干活闷的时候,张老师会哼上一段小曲。祖母从小教给他很多乡土歌谣。“我祖母是天生会唱歌的人,会唱会跳。她教我,抬扛的曲子,什么张老三你的家乡在哪里,松花江上,喊号子的,嗨哟哦……”小的时候,青神人家家都有竹园。祖母哼着曲,在自家的竹林底下,编箩筐,编芭芭扇。张老师就在祖母身旁,学会了唱歌谣,学会了编粗芭芭扇、编篱笆、编竹筐、打晒垫。
他17岁开始教书,其后写小说,写电影剧本,创作音乐。与生俱来的对竹编的热爱,最终让他放下了文学创作,转向竹编艺术的创新。他要改变篾匠人的匠气,让竹编成为艺术。
2005年,张德明创造了精裱竹编艺术。以竹画为核心,用纸、绫、丝为载体。由竹生艺,让竹落墨着彩,编好了裱起来,挂之厅堂,传于后世。然而,张老师心中的那张图谱,并不仅仅是将竹画裱起来,挂在厅堂。他更想把竹画从厅堂上取下来,直接在生活中使用,实现生活的艺术化。
竹编,是经篾和编篾之间垂直相交的组合艺术。给你画稿,平面竹编只是依葫芦画瓢的工夫了,只是匠气。张老师明白流水线的平面竹编,谁都能做。但内心的工夫,是无人能模仿的。一定要懂得字理画理,书法、花鸟、山水、人物、亭台……
只要这艺人有创作的心,绝非匠人。
如丝的竹篾:竹编工艺流程
天蒙蒙亮,取竹的师傅把砍竹刀往腰带上一插,摸索着进了慈姥山。山林笼着一层薄雾,衣袂间顿时沾染了滩滩水气。取竹,是需带着水气的,等到日头上来,竹子太硬,就使不了竹的柔韧劲了。
慈竹喜阴,喜欢有水沟的地方。川人形容慈竹“参天笼雨露”,“一笼笼的长”。随行的张德明说,“汉字‘笼’和‘簇’,都是从慈竹的生长习性来造字的。”阴水沟中,背阳处,新竹旧竹密结,一笼笼丛生。笋子也相倚而生,一年即可成竹。
取竹
取的是一年青的竹子,取竹师傅涉水而走。望竹丛,眼一瞄,就知道哪根竹子是好料。看竹节上的竹毛是向上还是反着长,就能分辨哪一棵是苦竹,哪一根是甜竹,苦竹才适合做竹编。“挺拔,竹节长,是最好的竹料。”张老师说。有些竹节扭错着,不甘心生命在此转弯。而只有那一根根挺拔无畏的才是真竹子,才能在遇到自己的命时,勇敢地迎接。
一眼瞄准,即从根部下刀。“嘣”,竹子应声而倒。顺着竹子的长势剔除枝桠,用钢锯将竹子分成竹段,背着竹子下山,这常是男人们干的活。
刮青刮青
女人们磨好刀,已在山下等候。她们要做的是刮青,刮青要快,在竹子表面水分充足的时候,刮掉青色的胶质层。唰唰唰,女人们下刀没有半丝迟疑,刀刀分明,竹子即露出白胎,青色的表皮被刮成一层柔软的绒,溢出一股清甜的淡香。
分竹分竹
开始分竹块。分块要趁竹子新鲜的时候下刀,竹子又嫩又脆,容易下刀。依着竹筒圆心,竹子分成了等宽的竹片。分完块的竹子还要分篾。取一块削平口子的竹块儿捏在左手心中,拇指和食指捏在离削口一厘米处,右手握刀刀口向内,目测竹块儿两边在上部三分之一的地方平口进刀。横划一刀,女人们把竹条一甩,竹子如柳条般柔韧,翻起浪来。第一片竹片即刻脱落。再一刀,又是一片。再一刀,又是一片。篾层就这样被分开了。用来竹编的竹篾只取前四层,有的甚至只取第一层,一到四层的光泽度最好。再薄的竹篾,需要用刀再刮,一层,两层,十几层后,竹篾薄到如卵幕,不到一毫米,变得透明。
分丝吹干
薄如丝带的竹篾,要悬挂起来在通风处吹干。风一吹过,淡淡的青绿色,如水浪般起伏。女人们看着这一抹青绿,也可歇口气了。
分丝
干透后的篾片,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分丝。顺着篾片,用自制的排针,按在篾片上,一抽即分出竹丝。一般来讲,1厘米宽的篾片分出的竹丝根数称为丝数,丝数有2丝至48丝不等(0.15毫米至0.5毫米的竹丝)。竹丝分完以后,就可以进行编织了。
研究了几十年竹编的张老师,始终觉得竹编手艺是骨子里带来的东西,是这里的先民们与身俱来的自然的灵气。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红木家具“身份证”多不合格
对于外行买家而言,红木家具是真是假并不好辨认。去年,广西质监部门重点对位于崇左凭祥、防城港东兴两个红木家具主要集散地的产品进行监测。共抽查102家企业生产的102批次红木家具,结果显示,合格47批次,不合格55批次,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3.9%。这些红木家具不合格项目主要是产品保证文件及产品用材。
据了解,根据国家标准,红木家具产品应具有产品保证文件,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产品合格证”,俗称“一书一证一卡”。其中,产品质量明示卡被称之为红木家具的“身份证”,该卡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主要用材、产品生产日期、产品保修信息等内容。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不要盲目听信销售人员的话,尽量选择大型正规厂家和品牌;付款前,一定要查看“一书一证一卡”;付款后一定要索取并保留发票等凭证,以免出现纠纷维权时陷入困境。
来源:南国早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