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时间:2010-03-24 人气:925 来源:中国销售培训网 作者:
概述: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
法则一: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觉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然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下属主管去管理某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的业务重组,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款待。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最后,沟通的讯息无法为人接受。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准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管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用目标管理有效沟通
除了以上四个法则,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提供了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老板和下属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双方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老板不能接受下属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德鲁克提出的四个“简单”问题,可以用来自我检测,看看你是否能在沟通时去运用上述法则和方法:一个人必须知道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觉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然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下属主管去管理某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的业务重组,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款待。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最后,沟通的讯息无法为人接受。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准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管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用目标管理有效沟通
除了以上四个法则,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提供了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老板和下属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双方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老板不能接受下属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德鲁克提出的四个“简单”问题,可以用来自我检测,看看你是否能在沟通时去运用上述法则和方法:一个人必须知道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保险业电话约见技巧
是不是会为如何开口来邀约这位未谋面的神秘人物而感到恐惧呢?如何通过电话让对方愉快地接受你从而达到面谈的目的,本文就电话约见技巧进行讨论及分享。
推荐人介绍给你的增员对象,你并未曾与之谋面。你必须通过电话,来争取面谈的机会。你是不是会为如何开口来邀约这位未谋面的神秘人物而感到恐惧呢?如何通过电话让对方愉快地接受你从而达到面谈的目的,正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点。
一、电话约访的优点
用电话来约访增员对象相对于写信或亲自拜访增员对象的优点是:
1.比较专业。
2.易给增员对象留下良好印象。
3.免除到处奔波的劳苦及花费。
4.比较有效率。
二、电话约访的疑惑点
电话约访在推销中用得相当多,在电话约访中,客户也有一些疑惑点,一般说来,会有以下几个疑惑点:
1.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的?
一般人对于一个陌生的电话通常都存有戒心,他的第一个疑问必然是:“你是谁?”,所以我们必须先表明我们的身份,否则一般人为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可能敷衍你两句就挂上电话。可是,也有人会说:“如果我告诉他,他会更容易拒绝我。”事实上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表明我是你的好朋友×××介绍来的。有这样一个熟悉的人做中介对方自然就会比较放心。同样的,对方心里也会问:“你怎么分知道我的?”我们也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处理。有的人又会说:“其实我只是从一些资料上得到的电话,那又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这样讲:“我是你们董事长的好朋友,是他特别推荐你,要我打电话给你的。”这时,你也许会想:如果以后人家发现我不是董事长的好朋友,那岂不让我难堪。其实,你没有必要那么紧张,我们打电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一次面谈的机会。如果你和对方见面后,交谈甚欢,那对方也不会去追究你曾经说过的话了。
2.怕花太多的时间
大部分的业务员有个毛病,一到客户那里就说个没完,高谈阔论舍不得走。因此,在电话约访中我们要主动告诉客户:
“我们都受过专业训练,只要花十分钟,就能将我们的事业作一个完整的说明。您放心,我不会耽误您太多的时间,只要十分钟就可以了。”
主动消除客户心中的疑惑,说完再引导到我们的话题。
三、电话约访的要点
一般来说,利用电话做初步交涉或者是取得预约的要领,和正式拜访时在初步交涉这一阶段要注意的事项相去不远。重点不外乎以下几点:
1.先取得对方信任
诚信本为立身处世之本,不论在哪一行业都是这样,尤其是在行销这一行业。要想将商品推销出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如果是面对面接触的话,客户至少还能凭对行销人员的印象来判断,但是在电话中根本没有一个实体可做判断的依据,只能凭声音来猜测,因此,首先要注意的是说话的语气要客气、语言应简洁明了,不要让对方有着受压迫的感觉。
2.说话速度不宜太快
一般人在讲电话时说话速度会比面对面交谈快很多,可是对方并不是你的亲朋好友,并不熟悉你的语调和用词。如果你说话速度太快,往往会使对方听不清楚你所讲的内容,也容易给对方留下强迫接受你的观点的感觉。
3.强调“不强迫……”
一般利用电话做初步交涉主要目的在于取得预约拜访的机会,应当再三强调“只是向您介绍一下保险的意义和功用,绝不强迫您……”,以低姿态达到会面的目的。
4.多问问题,尽量让客户说话
在面对面接触时,你可以从客户的表情动作看出客户是否在专心倾听,但在电话交谈中,由于没有判断的依据,你无法推测对方的内心想法。因此,要多问问题,尽量让客户发表意见,才能知道客户的真实想法。
5.由行销人员决定拜访的日期、时间
原则上,拜访的日期、时间应该由你主动提出并确定。因为如果你问对方“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如果他对保险不感兴趣,就极有可能会回答你“啊,真不巧,这段时间我都很忙”。如此一来,又得从头开始来说服他,不如主动建议“下礼拜二或礼拜五方便吗?”万一他都没有时间,你应把日期往前提,因为往后拖延的话,你的说服力会大大减弱。另外,对方也可能发生其他变故。
除此之外,你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及初次面谈的目的。。
2.解释这个行业的机会和特点
3.解释你精挑细选的程序。
4.确定增员对象的兴趣及需求。
5.获得增员对象对于初次面谈的承诺。
四、电话约访的拒绝处理
在电话约访的过程中,会碰到对方回绝你的情况,这时你要如何去应对,才能即不伤及对方的面子,又能把话题继续下去呢?其实,你只要按以下的方法去讲,就会很容易地达到面谈的目的。
第一步,要肯定对方的回绝。
第二步,一定要提到推荐人。
第三步,赞美对方。
第四步,将谈话拉回主题。
第五步,抛出一个选择问句,让对方做出决择。
下面结合实例,让大家体会这种讲话模式的威力。
五、电话约访的拒绝处理范例
——我没兴趣
示例:
是的,介绍人王大哥他也说过,如果要你做保险,你是打死都不肯做的。但是你这个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你的学习力也非常的强,特别是你的社交范围很广,就算这份事业不适合你,但是你喜欢帮助别人,他说只要找你,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不知道李小姐星期三,还是星期四方便呢?
——我没时间
示例:
是的,王大哥他特别跟我提过,说你事业有成,平时都非常忙,把时间安排得紧凑。所以为了不耽误你的事情,叮嘱我在与你见面之前,一定要打电话给你。你放心,我不会占用你大多时间,只要你给我二十分钟,我会给你一个有前景的事业,你看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方便呢?
——那你把资料寄给好了
示例:
是的,黄先生,是这样的,正因为你的时间很宝贵,所以如果让我先跟你讲一下,再把资料留给你的话,可以节省你更多的时间。你放心,我不会超过二十分钟的,不晓得黄先生您是星期三晚上,还是星期四晚上方便呢?
——我以前做过保险
示例:
是的,介绍人林小姐特别告诉我,说你是保险界的前辈。不过,我们所要谈的不是做保险,而是经营一项事业,是非常特别的;很多人到我们公司来以前,想法都和你一样,但听过我们的说明以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新生的事业,不晓得黄小姐你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晚上方便呢?
推荐人介绍给你的增员对象,你并未曾与之谋面。你必须通过电话,来争取面谈的机会。你是不是会为如何开口来邀约这位未谋面的神秘人物而感到恐惧呢?如何通过电话让对方愉快地接受你从而达到面谈的目的,正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点。
一、电话约访的优点
用电话来约访增员对象相对于写信或亲自拜访增员对象的优点是:
1.比较专业。
2.易给增员对象留下良好印象。
3.免除到处奔波的劳苦及花费。
4.比较有效率。
二、电话约访的疑惑点
电话约访在推销中用得相当多,在电话约访中,客户也有一些疑惑点,一般说来,会有以下几个疑惑点:
1.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的?
一般人对于一个陌生的电话通常都存有戒心,他的第一个疑问必然是:“你是谁?”,所以我们必须先表明我们的身份,否则一般人为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可能敷衍你两句就挂上电话。可是,也有人会说:“如果我告诉他,他会更容易拒绝我。”事实上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表明我是你的好朋友×××介绍来的。有这样一个熟悉的人做中介对方自然就会比较放心。同样的,对方心里也会问:“你怎么分知道我的?”我们也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处理。有的人又会说:“其实我只是从一些资料上得到的电话,那又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这样讲:“我是你们董事长的好朋友,是他特别推荐你,要我打电话给你的。”这时,你也许会想:如果以后人家发现我不是董事长的好朋友,那岂不让我难堪。其实,你没有必要那么紧张,我们打电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一次面谈的机会。如果你和对方见面后,交谈甚欢,那对方也不会去追究你曾经说过的话了。
2.怕花太多的时间
大部分的业务员有个毛病,一到客户那里就说个没完,高谈阔论舍不得走。因此,在电话约访中我们要主动告诉客户:
“我们都受过专业训练,只要花十分钟,就能将我们的事业作一个完整的说明。您放心,我不会耽误您太多的时间,只要十分钟就可以了。”
主动消除客户心中的疑惑,说完再引导到我们的话题。
三、电话约访的要点
一般来说,利用电话做初步交涉或者是取得预约的要领,和正式拜访时在初步交涉这一阶段要注意的事项相去不远。重点不外乎以下几点:
1.先取得对方信任
诚信本为立身处世之本,不论在哪一行业都是这样,尤其是在行销这一行业。要想将商品推销出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如果是面对面接触的话,客户至少还能凭对行销人员的印象来判断,但是在电话中根本没有一个实体可做判断的依据,只能凭声音来猜测,因此,首先要注意的是说话的语气要客气、语言应简洁明了,不要让对方有着受压迫的感觉。
2.说话速度不宜太快
一般人在讲电话时说话速度会比面对面交谈快很多,可是对方并不是你的亲朋好友,并不熟悉你的语调和用词。如果你说话速度太快,往往会使对方听不清楚你所讲的内容,也容易给对方留下强迫接受你的观点的感觉。
3.强调“不强迫……”
一般利用电话做初步交涉主要目的在于取得预约拜访的机会,应当再三强调“只是向您介绍一下保险的意义和功用,绝不强迫您……”,以低姿态达到会面的目的。
4.多问问题,尽量让客户说话
在面对面接触时,你可以从客户的表情动作看出客户是否在专心倾听,但在电话交谈中,由于没有判断的依据,你无法推测对方的内心想法。因此,要多问问题,尽量让客户发表意见,才能知道客户的真实想法。
5.由行销人员决定拜访的日期、时间
原则上,拜访的日期、时间应该由你主动提出并确定。因为如果你问对方“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如果他对保险不感兴趣,就极有可能会回答你“啊,真不巧,这段时间我都很忙”。如此一来,又得从头开始来说服他,不如主动建议“下礼拜二或礼拜五方便吗?”万一他都没有时间,你应把日期往前提,因为往后拖延的话,你的说服力会大大减弱。另外,对方也可能发生其他变故。
除此之外,你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及初次面谈的目的。。
2.解释这个行业的机会和特点
3.解释你精挑细选的程序。
4.确定增员对象的兴趣及需求。
5.获得增员对象对于初次面谈的承诺。
四、电话约访的拒绝处理
在电话约访的过程中,会碰到对方回绝你的情况,这时你要如何去应对,才能即不伤及对方的面子,又能把话题继续下去呢?其实,你只要按以下的方法去讲,就会很容易地达到面谈的目的。
第一步,要肯定对方的回绝。
第二步,一定要提到推荐人。
第三步,赞美对方。
第四步,将谈话拉回主题。
第五步,抛出一个选择问句,让对方做出决择。
下面结合实例,让大家体会这种讲话模式的威力。
五、电话约访的拒绝处理范例
——我没兴趣
示例:
是的,介绍人王大哥他也说过,如果要你做保险,你是打死都不肯做的。但是你这个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你的学习力也非常的强,特别是你的社交范围很广,就算这份事业不适合你,但是你喜欢帮助别人,他说只要找你,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不知道李小姐星期三,还是星期四方便呢?
——我没时间
示例:
是的,王大哥他特别跟我提过,说你事业有成,平时都非常忙,把时间安排得紧凑。所以为了不耽误你的事情,叮嘱我在与你见面之前,一定要打电话给你。你放心,我不会占用你大多时间,只要你给我二十分钟,我会给你一个有前景的事业,你看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方便呢?
——那你把资料寄给好了
示例:
是的,黄先生,是这样的,正因为你的时间很宝贵,所以如果让我先跟你讲一下,再把资料留给你的话,可以节省你更多的时间。你放心,我不会超过二十分钟的,不晓得黄先生您是星期三晚上,还是星期四晚上方便呢?
——我以前做过保险
示例:
是的,介绍人林小姐特别告诉我,说你是保险界的前辈。不过,我们所要谈的不是做保险,而是经营一项事业,是非常特别的;很多人到我们公司来以前,想法都和你一样,但听过我们的说明以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新生的事业,不晓得黄小姐你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晚上方便呢?
阅读全文
喜盈门建材家具宣传忽悠人律师:涉嫌欺诈罪
“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的广告有欺骗顾客之嫌,承诺免费接送,根本就是骗人的。”连日来,多名读者致电本报,投诉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宣传口号难实现。
投诉:喜盈门宣传忽悠人
24日,读者付先生致电,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的广告有欺骗顾客的嫌疑。付先生于去年12月份在该广场的宣传单上看到,喜盈门称无论是否购买家具都可以免费接送顾客。付先生去年12月底室内装修,需要置购家具,便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转了一圈,但是没有看到中意的家具,于是付先生拨通了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免费接送的热线。付先生向对方表示自己要回家,希望他们能够实现承诺,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在喜盈门的宣传单上,笔者发现,该广场在宣传中明确表示,无论是否购买家具,他们都将免费接送顾客。“免费上门接送,不买照样把您送回家。”这样的宣传口号明确地出现在了喜盈门的宣传单上。
说法:送回家要提前预约
26日10时左右,笔者来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随后,笔者就拨通了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免费接送热线,在电话中,笔者表示自己并没有购买东西,希望对方能入广告所言,免费送笔者回家。“不可以,必须要提前一天预约才可以。”接电话的客服人员很明确地拒绝了笔者的要求。在电话中,对方告诉笔者,要免费接送必须提前一天预约,这样他们才可以送笔者回家。
调查:买了东西就送回家
当日15时30分,笔者再次拨通了喜盈门的免费接送热线。在电话中笔者表示,自己已经购买了喜盈门的建材家具,问事否可以送笔者回家。“你带着购物小票,提前一个小时到大厅门口登记就可以了,我们会免费把你送回家。”
让笔者想不到的是,当听说笔者是购买了建材家具的顾客时,对方的态度马上发生了转变,随即表示可以免费接送,也根本不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对于是否购买了家具产品,喜盈门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
律师:喜盈门涉嫌虚假宣传
笔者随后拨通了华特律师事务所徐之春律师的电话。“喜盈门的这种做法明显属于虚假宣传,是在欺骗消费者和顾客。”徐律师说,在宣传中称免费接送,但喜盈门没有注明要提前预约。对于是否购买了产品的顾客待遇完全不一样,却又在广告中称不买照样送你回家,喜盈门的这种做法带有广告欺诈,属于虚假宣传。
“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的广告有欺骗顾客之嫌,承诺免费接送,根本就是骗人的。”连日来,多名读者致电本报,投诉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宣传口号难实现。
投诉:喜盈门宣传忽悠人
24日,读者付先生致电,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的广告有欺骗顾客的嫌疑。付先生于去年12月份在该广场的宣传单上看到,喜盈门称无论是否购买家具都可以免费接送顾客。付先生去年12月底室内装修,需要置购家具,便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转了一圈,但是没有看到中意的家具,于是付先生拨通了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免费接送的热线。付先生向对方表示自己要回家,希望他们能够实现承诺,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在喜盈门的宣传单上,笔者发现,该广场在宣传中明确表示,无论是否购买家具,他们都将免费接送顾客。“免费上门接送,不买照样把您送回家。”这样的宣传口号明确地出现在了喜盈门的宣传单上。
说法:送回家要提前预约
26日10时左右,笔者来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随后,笔者就拨通了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免费接送热线,在电话中,笔者表示自己并没有购买东西,希望对方能入广告所言,免费送笔者回家。“不可以,必须要提前一天预约才可以。”接电话的客服人员很明确地拒绝了笔者的要求。在电话中,对方告诉笔者,要免费接送必须提前一天预约,这样他们才可以送笔者回家。
调查:买了东西就送回家
当日15时30分,笔者再次拨通了喜盈门的免费接送热线。在电话中笔者表示,自己已经购买了喜盈门的建材家具,问事否可以送笔者回家。“你带着购物小票,提前一个小时到大厅门口登记就可以了,我们会免费把你送回家。”
让笔者想不到的是,当听说笔者是购买了建材家具的顾客时,对方的态度马上发生了转变,随即表示可以免费接送,也根本不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对于是否购买了家具产品,喜盈门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
律师:喜盈门涉嫌虚假宣传
笔者随后拨通了华特律师事务所徐之春律师的电话。“喜盈门的这种做法明显属于虚假宣传,是在欺骗消费者和顾客。”徐律师说,在宣传中称免费接送,但喜盈门没有注明要提前预约。对于是否购买了产品的顾客待遇完全不一样,却又在广告中称不买照样送你回家,喜盈门的这种做法带有广告欺诈,属于虚假宣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