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员失去客户关系的10种陷阱
详细内容

销售员失去客户关系的10种陷阱

时间:2010-01-04     人气:1066     来源:中国销售培训网     作者:
概述:在营销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的客户关系仍然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如何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是我们销售员一直在研讨的问题。......
      在营销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的客户关系仍然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如何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是我们销售员一直在研讨的问题。客户的变动,往往意味着一个市场的变更和调整,一不小心甚至会对局部(区域)市场带来致命的打击。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请务必在关键时刻擦亮你的眼睛,以免你的客户在不经意间流失,给公司的市场运作及个人带来不利影响。 

客户的流失,通常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粗鲁、漠不关心或事前不准备 ,例如对客户提出的需求忘记或不予理会,拜访客户前的资料准备不充分。 

 2.不清楚谁是负责人,一直告诉客户说自己要上级汇报,这样会失去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与信任感。 

 3.不知所云,浪费顾客时间,永远记住与客户沟通的机会是非常宝贵的,珍惜每一分钟与谈话的机会,提高销售效率。 

 4.夸张你产品的利益或服务,会给客户带来不信任感,信任感是销售过程的基础。 

 5.隐瞒产品的注意事项,省钱的选择或已提前登场的新品,知道产品的细节是客户的权利,永远要尊重客户的权利。 

 6.尽力从每次交易中,榨取每分钱,完全没有诚信度,好的销售是会“放长线钓大鱼的”。 

 7.频繁改变交易方式 ,会令客户反感,质疑你的公司品牌价值,对建立长期销售关系非常不利。 

 8.交易后,不致电给顾客,以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99%的努力会因为这1%的疏忽而付诸东流。 

 9.不履行你所承诺的事情 ,没有任何一个客户愿意和没有诚信的销售长期合作的。 

 10.不回电或回复邮件,尤其当问题发生时,细节是每个销售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许多培训看起来完美,实际上在浪费营销人员的时间。许多营销人员看起来逆反培训,实际上内心渴望学习和提升。追根溯源,问题出在培训与营销的衔接上。

      这一问题导致了无数营销人和企业老板对培训的偏见,也导致了培训人对培训的失望。

      矛盾掩盖不了企业员工始终对学习和提升的需求,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格局,竞争手段变得愈加复杂多变。有专业人士调查显示,85%的员工没有时间自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仅有4%的员工花钱参加额外的培训,其余的多选择通过书籍增长见识。

      营销人的职场压力与日俱增,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进行补充,提升工作效率以缓解令其喘不过气来的任务。

      企业高管也迫切希望拥有一批精锐之师,克敌制胜,确保企业拥有不可动摇的竞争地位。

      看书为什么大多不起作用?

      营销是一门实践科学。学习营销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人捧着营销学巨著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实际应用上却不见有多大提升。这里有5个方面原因:

      ·读书不具有针对性,只是通读,没有阅读重点;

      ·站在书籍里读现实,而不是站在现实读书籍;

      ·没有认识“无字书”和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未加区分照搬运用,没见提升即认为理论有问题;

      ·只看书,不思考,不实践。

      书籍作为一种产品,本身也需要营销。它们通过切中营销人内心的渴望,谋取营销人囊中之银。不少书籍介绍得天花乱坠、令人振奋,买到手却让营销人大呼上当,给营销人造成了“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和错误诱导”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答疑解惑提升成为后话。

      想通过阅读增进营销技巧、思维方法和先进理念的营销人,不妨冷静下来,不要“慌不择路”,随便拿本经典著作就开始钻研。而是要认真分辨、判断、分析、思考、规划,发现自己营销领域现在存在的问题或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得长远清楚,想得明白透彻,才能从紧张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从容提升。

      营销同时是一门艺术,永远在变化。学习的方式应以现实中吸取为主,营销精英除了在营销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个人思考之外,通常都通过结交个人营销顾问、培养智囊团、参加实战培训、观察同行的方式进行自我修炼,以应变复杂的商业竞争。

      培训为什么也不见效果?

      这似乎是不少企业根深蒂固的认识,甚至他们会取消企业的培训部门,让营销经理兼顾培训师的角色。

      这些企业取消培训师的原因是员工参加培训却没看到对营销发挥的作用,每当销售员能力欠缺、业务不精,没法胜任一项销售工作时,企业管理层便开始导入培训,并对培训效果寄予丰厚的期望。他们的逻辑是,培训提升技能,技能提高会引发销售额提高。但事与愿违,对培训赋予太高的希望,往往一再导致管理层对培训的失望。

      培训的确能提升员工营销力,却不能包治百病,更不能代替科学管理。企业管理层更不能把本应由管理来承担的责任强加于培训之上,因为培训属于管理范畴,是管理的部分却不是全部。

      施乐公司曾经制定了精密的质量管理办法与方案,并召开多次会议强调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组织专业培训师为各个车间的工人做培训,灌输质量管理思想。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施乐公司的质量管理思想并未见成效,员工还是我行我素。原因是管理层并没有首先落实行动,推动管理思想的实施。

      有的公司只把培训纳为管理体系中一个环节,认为只要有培训课程能让员工参与就可以了。这种公司非常多见,培训流于形式化,“广普”式培训,无论员工是干什么岗位的、什么时候进入公司,都打包培训。赞伯营销机构董事长路长全说的“用同一种语言,对所有国家人说话”,在培训中也有实例。

      有一家家电销售公司,为提升季度销售额,举办了一轮技能提升培训,参训者主要为

          80名新员工,培训后的跟踪结果显示,仅有10名左右的人销量有较明显提升。高层管理者对该次培训大为失望。调查人员对受训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发现他们受训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培训师所教方法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应用,只是大部分的员工在销售能力的潜力上略有欠缺,这一点需要人事部门充分重视,营销人员,选择大于努力,从长远的角度而言,选择具有销售潜力的人才进行技能提升是最佳选择。

      用培训“磨尖”营销

      IBM新一任CEO彭明盛上任时,公司已经摆脱困境,正在稳健运营之中。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了巨大改善,业绩开始超过竞争对手。彭依旧面临一种挑战,并想方设法进行解决:让员工不再自满和安于现状,如何通过理想和抱负来鼓舞他们继续前进。对于IBM来说,确立一套新的企业价值观并通过灌输新的价值观改变现状成为公司任务的重中之重,灌输观念的方法除了文化引导就是培训。

      IBM所有销售、市场和服务部门的员工全部要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内容包括:了解IBM内部工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部门职能;了解IBM的产品和服务;专注于销售和市场,以摸拟实践的形式学习IBM怎样做生意,以及团队工作和沟通技能、表达技巧等。

      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相比较而言,海尔的培训显得更系统和完善,培训类别分为价值观念培训、实战技能培训和个人生涯培训三大类,每一种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综合分析营销做得好的企业,他们在培训方面有着共同的认识层面,这些层面往往被人忽视:

      ·提升营销力的根源在于选才,其次才是培训,对根本不适合做营销的人做培训,往往事倍功半;

      ·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决定培训并不意味着有足够的重视程度,事先与培训师进行充分沟通,认同培训内容并大力推广培训内容才是重视的表现;

    阅读全文
  •      通过一道谁能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考试题,让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销售人员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不好卖的产品,只有卖不好产品的人,学会善用你的销售技巧吧。 

    关于成功销售自己产品,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但如何做得出色呢?看一下这个销售案例: 

        一个公司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经过重重面试最后还剩下三个人,该公司是生产梳子的,最后一道考试题便是谁能把梳子卖给和尚。半个月后,三个人都回来了,结果分别如下: 

        甲:经过努力,最终卖出了一把梳子。(在跑了无数的寺院、推销了无数的和尚之后,碰到一个小和尚,因为头痒难耐,说服他把梳子当作一个挠痒的工具卖了出去。) 

        乙:卖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香的信徒中有个女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一种对菩萨的不敬,终于说服了两家寺院每家买了五把梳子。) 
         丙:卖了1500把,并且可能会卖出更多。(在跑了几个寺院之后,没有卖出一把,感到很困难,便分析怎样才能卖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传道布经,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香的信徒有的不远万里,应该有一种带回点什么的愿望。于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并且分成不同档次,在香客求签后分发。结果寺院在应用之后反响很好,越来越多的寺院要求购买此类梳子。) 

        那么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讲故事的本身就是让大家思考的,因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博大家一笑,而是在考察每个人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 

        大家也都知道,把梳子卖给和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这三个人都应该算是很优秀的销售人员。但从三个人完成任务的方式上我们却能学到很多东西 

        甲是个很勤劳的销售人员,面对困难的时候契而不舍。最后终于圆满的完成任务,从完成任务本身是很严谨的。因为这把梳子的确是卖给和尚去使用了,不过是他挖掘了产品的另一个附加功能—挠痒。这不能不说也是他的聪明之处。我们做销售或者做策划的时候也是同样,是否要把我们认定的主要功能去推销出去,哪一种是客户或者消费者最需要的。满足客户是消费者最需要的。 

        保健品的经典案例里面也有类似的例子:排毒养颜胶囊应该是个传统的润肠通便产品,在此之前尽管很多产品也知道润肠通便可以排除体内毒素,让女人更美丽。但却没有多少产品去过多宣传,只是把它做为一个辅助功能。中国是个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不能喧宾夺主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但排毒养颜胶囊却恰恰做了喧宾夺主的事情,把产品的次要功能提升成主要卖点。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同样的道理引申到职场上也有类似的解释:不管你有多少本事,只要你有一种本事能为公司创造财富,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 

        乙的成绩要比甲好,在销售过程中他也做了更为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大胆改变了销售人群,让不可能购买的人群去购买给需要的人。买的人不一定用,用的人不一定买。这种情况是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那么我们是否要盯着我们确定的目标人群不放,并一直抓下去呢?并不是所有勤劳的人都会有结果的,而在于你是否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同样举个保健品方面的例子。脑白金应该说创造了保健品方面的销售奇迹,但大家也知道它的功能仅仅是改善睡眠、润肠通便。如果仅仅宣传这些,应该说绝对不会有十几亿的销售额。但大家也同样知道脑白金火爆的原因——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所以说不一定需要你产品的是你的目标人群。 [NextPage]
       还有个例子也能说明问题,大家知道最需要清肺的是吸烟人群,而大部分吸烟的男性仍然每天看着注明了‘吸烟有害健康“的烟盒去吞云吐雾。而清华清茶却大胆的把自己的诉求对象转向目标消费者的老婆——“老公,烟戒不了,喝点清华清茶洗洗肺吧。”这个大胆的创新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丙的做法更让人大吃一惊,因为他创造了循环的效益。而且找到了一个崭新的市场。但丙的做法给我最大的启发却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道理——双赢。让别人赚到钱,自己才会赚钱。这是经济学法则中永恒的真理。

     

        或许大家也有这样的资料,2002年中国保健品销售额最高的并不是脑白金、也不是百消丹、太太口服液等知名保健品。而是安利纽崔莱以30亿元之巨的销售额荣膺国内保健品销售冠军。而他们的营销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消费者同时成为自己的销售员,让你在享受好产品的同时也享受财富。我们暂且不论这种经营方式是否合理,但追求双赢的原则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证出很多营销方式,正确的说法应该说营销没有定式,只要你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合理方式,产品就不难销售。但关键一点是要开放你的思维,不要总想应该怎样或者必须怎样。

     

    提一个现在发生的例子:

     

        在今年三月份,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在网上看到的我的铰链产品图片有BENO,而且他手头上还有一个铰链样品正好是“BENO”的,问我能否到他那儿一下,说他自己是做家具柜子的,留下了公司的名(但没有说具体名称)和地址。

     

        于是,过了两天我驱车到他说的地方,但发现对方的厂居然是一个五金电器厂,到了门口我还在犹豫,不会吧?五金电器厂也用我们的柜门铰链?是不是搞错了?只有板式家具厂或厨柜厂等才用呀!要不要进去呢?

     

        徘徊再三,还是先给了对方一个电话,问:“请问你们是做五金电器的,怎么用得着铰链呢?你是拿来再卖给别人的吗?”,他回答:“我们主要做电器,但客户要求配置安全柜,你进来就知道了!”

     

        不看不知道,这是一个我从没有想到的东西,如果是常规的思维,是不可能找到这个客户的:他主要做防控设备,监控设备,他的主机需要用一个像储物柜一样的柜作为防护。客户的用量虽然不大,但毕竟是意想不到的一个新客户,对方说出了要求后,我推荐了一款铰链给他,他在试用没有问题后,就向我下了单。

     

        到现在他已经向我下了两次单了。

     

        所以,传统的营销我们要继续,但新兴的网络营销,也是不可轻视的,尤其是产品博客营销,他所起的作用,会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不好卖的产品,只有卖不好产品的人,善用你的销售技巧。让我们共同记住这句话用来共勉。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