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仅40% 经管类就业低迷
详细内容

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仅40% 经管类就业低迷

时间:2009-07-06     人气:1117     来源:应届生求职网     作者:
概述:  进入7月,离校的日期越来越近,有多少大学毕业生能怀揣着签约通知书轻松地离开大学校园?金融危机对这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到底有多大?最新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0%,达到自今年2月份调查启动以来的最高点......

  进入7月,离校的日期越来越近,有多少大学毕业生能怀揣着签约通知书轻松地离开大学校园?金融危机对这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到底有多大?最新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0%,达到自今年2月份调查启动以来的最高点;但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3%。

  2009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月度跟踪调查从今年2月份开始启动,每月一次,由本报联合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编写者——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以及腾讯教育频道组织和发布。

  广东毕业生受危机影响大

  6月份月度报告显示,从被调查者所在各省份的签约情况来看,上海以51%的签约率再居榜首,而四川由上月的第三名升至第二名,北京由上月的第七名升至第四名。数据显示:四川签约率从3月起一直居于前列,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由于灾后重建刺激了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此外,浙江毕业生签约率本月有所回升,以43%上升至第三名;而广东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毕业生签约率虽有缓慢上升,但仍居第十三位。

  地矿能源类最好找工作

  从被调查者所在专业来看,2009届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材料科学类、航空航天类、测绘类等本科专业签约率仍然很好;其中,地矿类和能源动力类的签约率分别由上月的66%、65%上升到了82%、81%。截至6月底,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前五个专业类别为材料类、铁道运输类、市政工程类、轻化工类和矿业工程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连续几个月对签约率的监测发现,排在前20位的本科、高职高专专业中以理工科类专业居多,其中工科专业更显优势,而往届就业热门的经管类专业截至目前签约情况始终差强人意。另外签约率较高的一些专业,如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测绘类等,专业对口比例也始终居于前列。

  本科生平均月薪1995元

  截至6月底,被调查的本、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分别为1995元和1724元,签约薪资已经连续四个月走平。

  此外,6月份本科和高职高专被调查未签约者准备继续求职的较5月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均为57%。本科毕业生准备出国和考研者与上月持平,打算自主创业者较上月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为17%;而高职高专被调查未签约者打算自主创业的达到22%。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09年东莞市共选聘1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招聘对象主要是东莞生源的高校应届、往届毕业生,7月26日开考,“过关”的大学生将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工作期限为2年。据悉,由市委组织部在全市统一组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我市还是首次。
      会议传达了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庞国梅对上半年全市组织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工作及“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进行部署。

      【名额】

      每个镇至少选聘3名村官

      不久前,省委决定今后五年每年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市委组织部迅速制定了有关方案和实施细则。

      据方案,今年我市共选聘1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其中虎门、厚街、万江、石排四个镇街各选聘4名,其他28个镇街各选聘3名。选聘对象主要是东莞生源、30周岁以下的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年龄放宽至35周岁以下,高校毕业生只能参加户籍所在镇街的选聘。

      据介绍,各镇街自行增加的选聘对象不列入市统一选聘名册。庞国梅说,选聘工作意义重大,社会很关注,预计有几千人报考,各镇街一定要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待。

      【考试】

      笔试定在7月26日进行

      据悉,选聘工作本月上旬展开,选聘公告很快会在媒体发布,届时,选聘的名额、资格条件、程序、方式等将逐一公布。

      笔试时间定在7月26日,由市统一命题,采取闭卷形式进行,以镇街为单位设立考场,根据笔试成绩,各镇街应选聘职位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选。

      面试小组由各镇街组成,评委由7人组成,包括镇街党政班子成员、镇街中层干部、有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等,其中,镇街副书记或组织委员担任主考官。

      此次选聘考试,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按应选聘职位1:1等额确定考察对象。8月上旬考察、公示和体检,公示期满签订聘用协议。

      【岗位】

      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等职

      庞国梅说,选聘的高校毕业生一般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可安排文书、综合类工作,或者根据个人专业特长适当安排。

      “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可安排担任组织干事,负责村(居)党组织党务工作,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庞国梅表示。

      此外,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年,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并征求村(社区)党组织意见后,可继续聘任,表现优秀的还可列入“两委”后备干部培养。

      【待遇】

      本科生村官补贴至少1800元/月

      关于村官的待遇,方案也有明确说明——本科生工作、生活补贴一般不少于1800元/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不少于2300元/月。所需费用由镇街财政或高校毕业生任职的村(社区)集体负担。

      当上村官后,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还有机会加分。据方案,纳入省统一选聘的高校毕业生,任职2年后3年内报考我省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3分,参加地级以上市、省直以及中央驻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5分,参加县、乡镇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参加省内高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

      除此,市镇党政机关,每年拿出一定职位,专门面向任职满2年的村官们招录公务员,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工龄、社保缴费年限。

      ■特别关注

      市委下放部分

      干部管理权限

      我市干部管理权限又有了新调整。

      庞国梅透露,最近市委再次对全市干部管理权限作了适当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将部分原属于由市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如市属单位驻镇分局局长等)下放给各镇街和市属有关单位管理;将原属于市委直接管理的东莞理工学院正副处级干部下放给理工学院党委管理。

      干部任免备案方式上,将原来需经组织部同意备案并书面批复后,各任免单位才下发任免通知,修改为报组织部备案,组织部收到备案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无异议的,不需要书面批复,各任免单位则可正式宣布任免决定。

      据悉,在此之前,即2002年和2005年,市委先后将市属单位副科级干部和镇街机关内设办公室主任、市属单位正科级干部下放给各单位、各镇街管理。

    阅读全文
  •      女子李玫一年转战全国 10 个省市赶考公务员,花费9000 多元,她认定最佳出路就是考。“读法学,总归是想进公务员公检法系统的,而且又是金饭碗,待遇地位都特别受人尊敬。” 李玫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霸”。这一年来,李玫转战全国 10个省市之间 “漂泊”考试,却屡战屡败。

      ( 12月12日《上海青年报》)

      甲方

      心态偏颇有待修正

      女硕士志在做大事还是大官?

      她之所以不折不扣地坚持考公务员,是看重公务员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除了稳定,报酬也比较高,是这些报考者想象中的“金饭碗”,是对前途的一种投资。在这些报考者的心里,考公务员不过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商业现象,不过是满足自身私利的一种途径,哪里还有“群众利益”呢?这些人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要么趾高气扬,要么到处赚取“高额回报”,根本就不会是想给群众谋取利益的公仆,不过是想通过这个途径过“官瘾”而已。这名硕士辗转10省市,对贫困地区敬而远之,而对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趋之若鹜,这种报考态度哪里是广大群众需要的?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青年人应立志做大事,不应立志当大官。希望这名硕士尽快平静下来,对想从事的工作及其环境作明确地分析,然后再慎重地报考。

      王贵宏(四川绵阳 大学生)

      “转战十省”有必要么?

      作为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就要敢于面对社会、面对人生。不管身居何处只要能吃苦耐劳,放下架子,从小事做起,历经风雨,就可“百炼成钢”,抱着一颗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就是考上公务员,也会在仕途中碰得焦头烂额。无论商业、艺术、政治等各行各业都要经过一番拼搏才能成“正果”,一出校门就期盼着“糠箩跳米箩”,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好事”?

      公务员不是避风港,也不是养老院,金饭碗变泥饭碗并不是遥不可及,只仰慕公务员的待遇是时代的“近视眼”。何况每一个人所处的时间、地位等诸多因素不同,考公务员只能是求职的一种尝试。

      大学生求职要有务实性,公务员毕竟凤毛麟角,只要适合自己的工作,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辛苦汗水智慧才干说话,前路就会“风光无限”,何须为公务员而去“牺牲一切”呢?

      童克振(安徽凤台 公务员)

      乙方

      形势使然无可厚非

      没有“好爸爸”才成了“考霸”

      一个问题是:除了公务员职位之外还有很多“好工作”,比如垄断企业等等,公务员凭什么就那么吸引“考霸”呢?

      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凡进必考”极为吸引没有“关系”“背景”的考生。这或许能够揭示出“考霸”的无奈——没有“好爸爸”才成了“考霸”。“好爸爸”对孩子就业的“帮助”作用,早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被社会舆论称之为就业的“代际效应”。据共青团中央今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已经坦然承认: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很显然,在公务员考试激烈的竞争之外,“好爸爸”们还有十分广阔的发挥空间。有背景的何必去考?没背景的却非考不成。简单地说“考霸”的行为“不理智”,或许也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虞。

      宣华华(浙江台州 公务员)

      不过是追寻稳定生活梦想

      小李的例子虽然极端,但却体现了眼下学子们求职的典型心态。跟范进的名利癫狂比起来,“考霸”们的行为并不可笑,他们看似疯狂的考试理念其实是建立在非常冷静的职业价值分析之上的,那就是职业的稳定性压倒一切。而将公务员与其他职业一一对照,公务员最具诱惑力的无非是职业的稳定性。在职业危机感不断加剧的社会趋势下,对于亟待就业的学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稳定感更重要的呢?显然,跟范进晋身及第荣华富贵的梦想比起来,小李以及她所代表的群体的动机要简单多了。考霸辗转南北谋求的,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公民最起码的安稳生活的愿望。

      “考霸”一族折射的其实是公民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在看待公务员热时,更应看到藏匿其后的民生渴望。而公务员群体率先实现自己群体的稳定,是否也要考虑到这样的渴望?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