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95%的创业者都不成功?
详细内容

为什么95%的创业者都不成功?

时间:2008-11-11     人气:1174     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作者:
概述:    一个人想创业,无论是在项目选择、先期投入、经营方式、管理制度、人员储备、服务手段方面都要有自身的特色,要有差异化和人性化的价值取向,要知道创业的成功不是某个环节的成功,而是整个系统的成功。不在于你拥有资......

    一个人想创业,无论是在项目选择、先期投入、经营方式、管理制度、人员储备、服务手段方面都要有自身的特色,要有差异化和人性化的价值取向,要知道创业的成功不是某个环节的成功,而是整个系统的成功。不在于你拥有资源的多少,而在于你如何合理组合盘活这些资源上,如果自身没有能力解决可以请教专家,不要自诩聪明,有做生意的天性,那样的结局不美妙,下场当然也很可悲。

  现在,整个社会都说创业难:缺少启动资金,快速发展难;没有品牌,打开市场难;吸引不来高素质人才,执行难…… 正如《商学院》杂志讲的那样,即使在世界上最富创业精神的美国,所有新创企业中也有40%存活不到一年,2/3以上在其第五个生日之前死亡,仅有25%的新企业生存了8年。更令人震惊的是, 大多数创业者几乎没有盈利,一般来说, 即使让企业存续10年的创业者,也只获得了在他们以往的受雇生涯中所获得真实收入价值的65%。

  由此看出,成功不容易,只有那些影响初创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人、战略、市场、竞争环境等等都达到一定条件才有可能创业成功。而失败很简单,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有一项没有做好就有可能失败,大到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小到一份不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眼下,的确是创业的好时机。政策放宽、舆论放松,机会前所未有的在前方引领召唤,因而磨刀霍霍,踌躇满志者大有人在,即使前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遭遇挫折的,也不甘沉默,而正酝酿卧薪尝胆,重振旗鼓。以往,社会舆论导向往往集中在:创业需要才能,需要机遇。为此,有些人多方拜师学艺,面壁修炼,也有的结朋交友,积累人脉,结果激情的开始往往带来悲情的结束,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的专家认为,创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鉴,关键是要有策略,找到方法,再加一点胆量,敢于突破,否则再多的才能、再好的机遇也会在你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中丧失,等到别人在生意场上笑傲江湖,你内心的不服又有什么用呢。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太平静的一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顺利召开,奥运会上奥运健儿不负国人厚望,以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位,但是一系列的灾难也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蒙上了阴影。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国际热钱的撤离、国家银根的收缩、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一路下泻、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进出口贸易的萎缩、石油价格突破150美元/桶,对许多行业来讲遭遇到了亏损的寒冬,许多中小企业遭遇了破产倒闭的厄运。面对严峻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企业面临着生或是死的战略抉择,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呢?

      2003年对中国的方便面行业来讲,同样遭遇到了亏损的寒冬。但是同样处于寒流中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却在逆势中快速崛起,这家企业在当时的战略选择应该对现在处于寒流中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3年下半年,作为方便面行业和企业来讲,主要原料的面粉和棕榈油价格一路飙升,石油价格的上升导致企业的运费和包装材料成本上升。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下面简称斯美特公司)作为主业以方便面为主且以低档产品为主体产品的企业几乎陷入了产品全线亏损的境地,作为村办企业,决策层面临着巨大压力,董事会要求不得亏损的要求也显得似乎不合情理。企业陷入了一片混乱,但是企业后来又是如何在这样的被动局面下逆势崛起的呢?

      突如其来的行业危机和企业危机使斯美特公司陷入了异常的混乱,员工队伍人心浮动,市场销量快速下滑,同样市场主要在三四级市场的行业巨头华龙和白象动作不明。产品涨价是死,因为提前涨价会导致给可能不涨价的行业巨头进行清理门户的机会,公司可能会为此从此一蹶不振;不涨价也是死,因为巨额的亏损无情的侵蚀着公司的流动资金,公司如果找不到止亏的途径,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而把公司逼到破产的境地。一时间,公司内这种声音四起,有赞成涨价的,也有不赞成不涨价乘机抢占市场份额的。生还是死,成了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为此公司的决策层和销售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公司的突围之路。经过激烈的争论,公司最终形成了先生存再谋发展的战略决定,压缩成本和费用等策略和快速止亏的决定很快员工共识。为此,公司快速做出了以下的艰难决定。

      危机也是一种机会

      在危机来临时,企业做出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采取什么样的决策思维。是面对危机被动挨打听天由命还是主动寻找出路化解危机并把危机作为一种机会,往往会最终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

      在危机和混乱中,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无疑选择了正确的决策思维,那就是把危机当成了机会,并围绕这些机会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精兵简政,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为了在危机中降低风险和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公司进行了精兵简政。30多个省级经理经过竞聘上岗压缩到了15个,各区域和各部门进行定编定岗。特殊时期,没有总经理的批准,不得增加岗位和人员编制。经过精兵简政,压缩了人员费用,避免了以人定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简化工作流程,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速度,使公司主要板块市场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低档产品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比较弱。面对公司主体产品为低档产品无法消化上涨成本的现状。公司把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作为重要的产品战略。首先开始压缩零售0.5元/袋的低档产品品种数量和结构,并决定产品进行涨价和预留出化解重点区域市场风险的机动费用,避免价格的强行上涨而所导致的重点区域市场被竞争对手抢占,同时价格上涨而预留机动费用使公司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境地,如果竞品跟着涨价,则压缩机动费用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竞品涨价自己没有涨价紧跟涨价被动的局面;竞品如果没有涨价,则可以用机动费用来化解市场风险。事实证明,斯美特公司尽管走了一步险棋,但这步险棋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当行业出现亏损时,企业规模越大,往往会意味着企业亏损更加严重,而这种亏损短时期内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涨价将会成为企业不二的选择。

      把公司的品牌思圆作为主推的品牌,并持之一恒。思圆品牌系列产品是公司的差异化系列产品,该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的主要差别在于它的面体是圆的,而且在该品牌系下规划的产品主体为中高档产品。产品的差异使斯美特公司的思圆品牌系的产品能够做到与竞品相比同档次的产品可以卖出比竞品更高的价格,从而使产品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对思圆品牌系产品的持续运作,使斯美特公司的思圆品牌取得了方便面行业圆面第一品牌的地位和声誉,而且该品牌系产品公司整体产品结构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成本上涨消化能力和产品的盈利能力,在后来的几次行业涨价中,斯美特公司之所以敢在其他行业巨头按兵不动的情况下,率先屡次成功提高产品价格,可以说思圆品牌系的差异化产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斯美特近几年的快速崛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那次行业危机中和其后坚持推广思圆品牌。另外,在那次危机中,斯美特公司能够抓住行业发展的机会,快速推出了零售一元/袋的中高档产品超级斯美特和金装思圆产品,并倾注公司资源进行全面和坚持进行推广,这两个产品的快速上量,使斯美特快速走出了亏损的阴影。在危机中,尽管压缩低档产品,曾使部分市场销量出现了下滑和遭到经销商的抵制,但是后来产品结构的大力调整使公司具备了后发制人的能力。

    薪资体系考核创新,激发员工动力

      当企业的薪资考核机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相吻合时,这种机制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和生命力,并加快企业战略的实现。斯美特公司能够在危机中快速崛起,也得益于公司在薪资体系考核所做的一系列创新和调整。首先设立了员工工资自动升降级标准,连续业绩达到要求的工资和奖金可以自动上浮一级,直至上升到该级别的最高级。反之如果业绩连续达不到要求的,则工资和奖金自动下降一次,直至降到试用期标准。这种靠能力和业绩而不是靠领导关系升降级的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使大家更多的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提升销售业绩上;其次,明确提出品项产品考核方案,所谓的品项产品就是公司的盈利产品或盈利能力高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的销量业绩纳入员工升降级的考核范围,明确了企业不但要销量业绩,而且也要有质量的销量业绩和有盈利能力的销量业绩的考核导向,这种新的员工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起到了主动引导员工积极去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公司盈利能力高的产品,改变了以前单靠销量为英雄而不考虑结构和盈利的考核思维;其次,加大对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的奖励力度,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广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公司拿出了专门的奖励方案,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每月、每季度销售排名前三的销售部、省级市场、个人包括经销商都可以得到额外不同程度的现金和物质奖励,形成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调整用人机制,梧桐引来金凤凰

      作为一家村办企业,公司原来的主体员工基本都来至于当地,2003年前后,随着公司对高级经理人的引进,大批的优秀人才开始进入公司。但是随着公司精兵简政方案的推进,公司决策层遇到了如何确定用人标准的问题。排斥外地人才那么无疑会造成大量的外地优秀人才流失,也会让公司为了大量引进各方人才的努力付之东流;压制本地人才无疑会遭到来至于当地各方面的沉重压力。最后公司最后确定了唯才是举、不区分人才出处的用人策略和机制,为了真正留住人才,公司确立了人才在同一标准下公开竞聘上岗、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董事长王有利先生力排众议,大胆启用外来人才,现在的总经理王冠群先生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出任公司的企划总监,在后来竞聘上岗的15位省级经理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之于外来加盟的职业经理人,在被精简掉的十多位省级经理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当地人。开放公平的用人环境,使外来的人才能够趋之若鹜,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开放公平的用人环境使公司保证了良好的人才梯队,而这些外来职业经理人的加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与此相反当时一家与斯美特公司规模相当的方便面企业,董事长在大会上这些亮明自己的观点“公司出现危机,我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这些年跟我打天下的兄弟,其他人我就考虑不到了”。对于这家公司的用人理念,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虽然这样做确保了公司原有团队的稳定,却导致外来人才的大量流失。今天,这家公司已经与斯美特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会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与这家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理念不无关系。

      收缩战线,降低亏损

      当危机来临时,如何最大限度的堵住企业到处流血的地方,适当的战略收缩并不会对公司的整体战略产生根本上的影响。所以针对大范围的市场亏损,斯美特公司选择了一定的战略收缩,那就是针对公司过于偏远、亏损严重的区域市场,在确保重点市场的前提下,禁止用亏损性产品去开发新市场,人员向公司的主要区域市场进行抽调,意义不大的市场暂时进行放弃。

      适当的战略收缩使公司对亏损逐步达到了可控的地步和范围。

      寻找替代品,降低产品成本

      在原有原材料成本无法压缩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选择价格较低替代性原材料也是降低亏损的有效途径。

      所以斯美特公司加强了技术部门的研发和攻关力度,通过技术攻关,公司实现了部分原辅材料主要是调料原材料可以使用一些价格较低的替代品。这样一来,不但公司产品质量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使公司在原材料成本的压缩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建立模式,快速复制

      建立模式的目的就在于避免更多的人员在摸着石头过河,把部门和个人的智慧与经验上升到公司的智慧和经验,大大减低营销人员的试错成本。

      所以为了尽快实现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推广战略意图的实现。斯美特公司推行了两种制度,一是员工一旦对公司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得到采纳的,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二是由企划部门负责营销模式的提炼和推广工作。对于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推广中有价值的经验和办法,在每次营销大会上都有相关人员在大会上进行演讲和演示,然后由专人进行总结和提炼然后在更多的市场进行推广、复制。

      在实践工作中,斯美特公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产品推广模式、学校市场运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

      也许以上的斯美特公司的做法对许多企业来讲并不算陌生,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企业能否坚持,另外一旦亏损性的灾难发生,企业一定要会用系统的思维和系统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邯郸学步都难以从根本上去解决企业的问题。斯美特公司尽管是一个个案,但是其中许多东西都值得企业去认真思考。

    阅读全文
  •     据南京海关统计,前3季度江苏口岸累计进口原木565.6万立方米,价值1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3%和1.2%。

        江苏口岸原木主要自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地区和俄罗斯进口,前3季度分别自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木174.4 万立方米、126.3万立方米和112.5万立方米,分别下降4.3%、24.7%和15.6%,合计占同期江苏口岸原木进口总量的73.1%,累计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主要进口市场集中度下降。前3季度江苏口岸原木进口平均价格为220.5美元/立方米,上涨7.7%,进口均价上涨较快。

        业内人士分析,江苏口岸原木进口市场集中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台多项措施,开始重视天然林资源保护。对原木的砍伐和出口贸易由原来的无政府监管逐步转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近几年先后制定出台了《森林保护政策》、《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采伐现行法规》等措施,并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进行木材产品深加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另外,非洲国家纷纷出台配额制度、有条件出口等措施限制本国原木出口。如加蓬除了执行严格的原木出口配额制度外,要求原木和锯材必须按比例搭配出口;赤道几内亚和喀麦隆等国则以国际环保组织要求为由,相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限制出口政策。

        其次,俄罗斯继续收紧原木关税政策,限制本国原木出口。自去年7月俄罗斯首次提高原木出口关税,将税率从6.5%提高到20%,且每立方米不低于10欧元以来,今年4月1日再将原木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25%,且不得低于15欧元/立方米。同时,俄罗斯对已加工的木材产品实行出口零关税,以鼓励在俄境内生产高附加值的木材产品。

        进口市场集中度过高是我国原木进口长期存在的问题,对原木贸易和产业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我国的木材进口量占全国木材消费总量的比重长期超过40%,且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等少数国家,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经济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专家建议,鼓励国内企业合理调整进口国别,适当从那些有效控制森林砍伐的国家进口,降低原木进口渠道过分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调整木材进口品种,提高半成品、粗制品等原材料的进口比重,有效规避出口国的贸易壁垒;大力提倡原木替代产品的使用,更多地使用“科技木”、“人造木”等替代产品以缓解实木供给紧张的局面,减少对原木进口的依赖;积极引导企业及时把握国内外政策变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投资,将部分产业链转移至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适应国外增强林木加工业、提高附加值的政策趋势。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