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寒冬期的战略抉择
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太平静的一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顺利召开,奥运会上奥运健儿不负国人厚望,以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位,但是一系列的灾难也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蒙上了阴影。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国际热钱的撤离、国家银根的收缩、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一路下泻、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进出口贸易的萎缩、石油价格突破150美元/桶,对许多行业来讲遭遇到了亏损的寒冬,许多中小企业遭遇了破产倒闭的厄运。面对严峻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企业面临着生或是死的战略抉择,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呢?
2003年对中国的方便面行业来讲,同样遭遇到了亏损的寒冬。但是同样处于寒流中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却在逆势中快速崛起,这家企业在当时的战略选择应该对现在处于寒流中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3年下半年,作为方便面行业和企业来讲,主要原料的面粉和棕榈油价格一路飙升,石油价格的上升导致企业的运费和包装材料成本上升。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下面简称斯美特公司)作为主业以方便面为主且以低档产品为主体产品的企业几乎陷入了产品全线亏损的境地,作为村办企业,决策层面临着巨大压力,董事会要求不得亏损的要求也显得似乎不合情理。企业陷入了一片混乱,但是企业后来又是如何在这样的被动局面下逆势崛起的呢?
突如其来的行业危机和企业危机使斯美特公司陷入了异常的混乱,员工队伍人心浮动,市场销量快速下滑,同样市场主要在三四级市场的行业巨头华龙和白象动作不明。产品涨价是死,因为提前涨价会导致给可能不涨价的行业巨头进行清理门户的机会,公司可能会为此从此一蹶不振;不涨价也是死,因为巨额的亏损无情的侵蚀着公司的流动资金,公司如果找不到止亏的途径,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而把公司逼到破产的境地。一时间,公司内这种声音四起,有赞成涨价的,也有不赞成不涨价乘机抢占市场份额的。生还是死,成了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为此公司的决策层和销售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公司的突围之路。经过激烈的争论,公司最终形成了先生存再谋发展的战略决定,压缩成本和费用等策略和快速止亏的决定很快员工共识。为此,公司快速做出了以下的艰难决定。
危机也是一种机会
在危机来临时,企业做出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采取什么样的决策思维。是面对危机被动挨打听天由命还是主动寻找出路化解危机并把危机作为一种机会,往往会最终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
在危机和混乱中,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无疑选择了正确的决策思维,那就是把危机当成了机会,并围绕这些机会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精兵简政,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为了在危机中降低风险和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公司进行了精兵简政。30多个省级经理经过竞聘上岗压缩到了15个,各区域和各部门进行定编定岗。特殊时期,没有总经理的批准,不得增加岗位和人员编制。经过精兵简政,压缩了人员费用,避免了以人定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简化工作流程,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速度,使公司主要板块市场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低档产品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比较弱。面对公司主体产品为低档产品无法消化上涨成本的现状。公司把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作为重要的产品战略。首先开始压缩零售0.5元/袋的低档产品品种数量和结构,并决定产品进行涨价和预留出化解重点区域市场风险的机动费用,避免价格的强行上涨而所导致的重点区域市场被竞争对手抢占,同时价格上涨而预留机动费用使公司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境地,如果竞品跟着涨价,则压缩机动费用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竞品涨价自己没有涨价紧跟涨价被动的局面;竞品如果没有涨价,则可以用机动费用来化解市场风险。事实证明,斯美特公司尽管走了一步险棋,但这步险棋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当行业出现亏损时,企业规模越大,往往会意味着企业亏损更加严重,而这种亏损短时期内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涨价将会成为企业不二的选择。
把公司的品牌思圆作为主推的品牌,并持之一恒。思圆品牌系列产品是公司的差异化系列产品,该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的主要差别在于它的面体是圆的,而且在该品牌系下规划的产品主体为中高档产品。产品的差异使斯美特公司的思圆品牌系的产品能够做到与竞品相比同档次的产品可以卖出比竞品更高的价格,从而使产品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对思圆品牌系产品的持续运作,使斯美特公司的思圆品牌取得了方便面行业圆面第一品牌的地位和声誉,而且该品牌系产品公司整体产品结构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成本上涨消化能力和产品的盈利能力,在后来的几次行业涨价中,斯美特公司之所以敢在其他行业巨头按兵不动的情况下,率先屡次成功提高产品价格,可以说思圆品牌系的差异化产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斯美特近几年的快速崛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那次行业危机中和其后坚持推广思圆品牌。另外,在那次危机中,斯美特公司能够抓住行业发展的机会,快速推出了零售一元/袋的中高档产品超级斯美特和金装思圆产品,并倾注公司资源进行全面和坚持进行推广,这两个产品的快速上量,使斯美特快速走出了亏损的阴影。在危机中,尽管压缩低档产品,曾使部分市场销量出现了下滑和遭到经销商的抵制,但是后来产品结构的大力调整使公司具备了后发制人的能力。
薪资体系考核创新,激发员工动力
当企业的薪资考核机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相吻合时,这种机制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和生命力,并加快企业战略的实现。斯美特公司能够在危机中快速崛起,也得益于公司在薪资体系考核所做的一系列创新和调整。首先设立了员工工资自动升降级标准,连续业绩达到要求的工资和奖金可以自动上浮一级,直至上升到该级别的最高级。反之如果业绩连续达不到要求的,则工资和奖金自动下降一次,直至降到试用期标准。这种靠能力和业绩而不是靠领导关系升降级的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使大家更多的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提升销售业绩上;其次,明确提出品项产品考核方案,所谓的品项产品就是公司的盈利产品或盈利能力高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的销量业绩纳入员工升降级的考核范围,明确了企业不但要销量业绩,而且也要有质量的销量业绩和有盈利能力的销量业绩的考核导向,这种新的员工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起到了主动引导员工积极去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公司盈利能力高的产品,改变了以前单靠销量为英雄而不考虑结构和盈利的考核思维;其次,加大对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的奖励力度,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广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公司拿出了专门的奖励方案,新产品和高利润产品每月、每季度销售排名前三的销售部、省级市场、个人包括经销商都可以得到额外不同程度的现金和物质奖励,形成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调整用人机制,梧桐引来金凤凰
作为一家村办企业,公司原来的主体员工基本都来至于当地,2003年前后,随着公司对高级经理人的引进,大批的优秀人才开始进入公司。但是随着公司精兵简政方案的推进,公司决策层遇到了如何确定用人标准的问题。排斥外地人才那么无疑会造成大量的外地优秀人才流失,也会让公司为了大量引进各方人才的努力付之东流;压制本地人才无疑会遭到来至于当地各方面的沉重压力。最后公司最后确定了唯才是举、不区分人才出处的用人策略和机制,为了真正留住人才,公司确立了人才在同一标准下公开竞聘上岗、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董事长王有利先生力排众议,大胆启用外来人才,现在的总经理王冠群先生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出任公司的企划总监,在后来竞聘上岗的15位省级经理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之于外来加盟的职业经理人,在被精简掉的十多位省级经理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当地人。开放公平的用人环境,使外来的人才能够趋之若鹜,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开放公平的用人环境使公司保证了良好的人才梯队,而这些外来职业经理人的加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与此相反当时一家与斯美特公司规模相当的方便面企业,董事长在大会上这些亮明自己的观点“公司出现危机,我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这些年跟我打天下的兄弟,其他人我就考虑不到了”。对于这家公司的用人理念,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虽然这样做确保了公司原有团队的稳定,却导致外来人才的大量流失。今天,这家公司已经与斯美特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会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与这家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理念不无关系。
收缩战线,降低亏损
当危机来临时,如何最大限度的堵住企业到处流血的地方,适当的战略收缩并不会对公司的整体战略产生根本上的影响。所以针对大范围的市场亏损,斯美特公司选择了一定的战略收缩,那就是针对公司过于偏远、亏损严重的区域市场,在确保重点市场的前提下,禁止用亏损性产品去开发新市场,人员向公司的主要区域市场进行抽调,意义不大的市场暂时进行放弃。
适当的战略收缩使公司对亏损逐步达到了可控的地步和范围。
寻找替代品,降低产品成本
在原有原材料成本无法压缩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选择价格较低替代性原材料也是降低亏损的有效途径。
所以斯美特公司加强了技术部门的研发和攻关力度,通过技术攻关,公司实现了部分原辅材料主要是调料原材料可以使用一些价格较低的替代品。这样一来,不但公司产品质量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使公司在原材料成本的压缩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建立模式,快速复制
建立模式的目的就在于避免更多的人员在摸着石头过河,把部门和个人的智慧与经验上升到公司的智慧和经验,大大减低营销人员的试错成本。
所以为了尽快实现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推广战略意图的实现。斯美特公司推行了两种制度,一是员工一旦对公司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得到采纳的,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二是由企划部门负责营销模式的提炼和推广工作。对于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推广中有价值的经验和办法,在每次营销大会上都有相关人员在大会上进行演讲和演示,然后由专人进行总结和提炼然后在更多的市场进行推广、复制。
在实践工作中,斯美特公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产品推广模式、学校市场运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
也许以上的斯美特公司的做法对许多企业来讲并不算陌生,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企业能否坚持,另外一旦亏损性的灾难发生,企业一定要会用系统的思维和系统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邯郸学步都难以从根本上去解决企业的问题。斯美特公司尽管是一个个案,但是其中许多东西都值得企业去认真思考。
见钱“眼”开的台灯
“黑夜给你了黑色的眼睛,你却用硬币寻找光明”。 顾城这句的诗歌被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改成了不同的版本,比如冯小刚的电影,还比如这盏台灯。设计师们难到是从这诗里找到的灵感吗?这一定是顾城没有想到的。
你每次开灯都需要投入一枚硬币,才能开启光明,亮一段时间后,还会自动熄灭,直到你再次投币,真是十足的见钱“眼”开,当你祈祷在黑暗中摸到一枚硬币的同时,但愿还能找到那个并不算太明显的投币孔。你是觉得好玩还是嫌麻烦?不管您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款“见钱眼开”投币灯即将上市走入我们的生活了。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这句话从提出到现在已有100多个年头,现在,看看媒体上那么多诉求不清、诉求不准、诉求不对的广告,你就会知道这句话的无奈还在继续生动演绎着。找到被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并减少广告费的浪费,是广告人、策划人、营销人、企业老总不断思考求证的一个一项工作。
广告诉求:找对人,说对话
诉求不准、不尖锐、不能过目不忘是造成广告费浪费的第一大原因。广告传播核心可以归结为九个字: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
对谁说是广告战略问题,要与市场定位、营销战略保持一致。诉求对象不对路,就象对牛弹琴一样,你弹的再悦耳动听,牛老哥也不会对你说一声:“兄弟,这琴不错,来一把吧!”。找准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人群,是减少广告费浪费的第一关节。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三角轮胎,比男人更牢靠!”,这种比喻不知在男性和女性消费者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和联想。
大卫•奥格威说:“广告是说服的艺术”,叶茂中说:“广告是劝诱的过程”,这两位广告大师对广告的本质概括的非常到位。说服别人,劝诱别人都讲究说的技巧,只有说到消费者心坎里面去才能打动他们,为你的付出买单。说什么、怎么说涉及的是广告策略和广告战术,解决的是说对话的问题,话说对了沟通才有效。海王“健康成就未来”、安利“有健康才有将来”、海尔“真证到永远”、李宁“一切旨有可能”等一语中的,与目标消费者产生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作用。海王银杏叶片“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产品的卖点尖锐鲜明地表达了出来,也就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白加黑感冒片“白天服白片不盍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两句话就将产品的卖点与消费者的需求点准确生动地对接了起来,一举就将消费者的心智占领了。
找对人体现的是洞察的眼光,说对话体现的是沟通的水平,一个找靶,一个引箭,两者互动互助。
媒介选择: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选择媒介就象找老婆一样,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这样她才能对你的事业发展起到帮助作用。过去选择对象讲究门当户对,这话虽然有违婚姻的基本精神,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流浪汉被总统女儿看上的机率就不高。现在那么普遍的婚外恋和那么高的离婚率现象,说明在当前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里,是非常讲究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不是处于一种最优化的状态,系动就会进行调整。
媒介选择不准也是造成广告费浪费一大原因。我们选择媒介也要根据媒体环境和消费环境,结合自已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进行投放。这里面有几个角度要思考:一是从企业角度看看品牌定位、市场覆盖范围、市场推广规划及产品目标受众特点等。二是从媒体角度看看媒体的发行量、受众率、受众地域、受众特点、媒体特点及传播成本等。三是从竞争者角度看看竞品投放的媒体、时段、版面、形式、力度及产品市场周期阶段等。四是从消费者角度看看其媒介接触习惯、消费心理与习惯等。然后根据这四个维度观察的结果,找到四者之间关联的共同线索,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广告费的浪费。
媒介选择要务实不要务虚,找到帮助适合我们实现推广目标的合作伙伴。有个企业,产品局部区域还没站住脚,却要拿300万上央视,说要打知名度,这种不务实的投入,浪费可能不只是一半了。有的产品消费者明明是中年成功人士,却在下午大打广告,想想看这时这些人都在办公室或在客户那里泡着呢,有几个人能看到你的广告,广告费浪费也就不奇怪了。有的产品是理性消费产品,却一上来就在电视上大打品牌广告,没有对产品特点、功能的详细认知和了解,是难以有效地打开消费者的钱包的,这样的产品前期以平面为主打媒体对市场启动会更有效,一开始就选择电视无疑会浪费宝贵资源的。
这些年保健品行业基于对消费者和产品特性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在媒介选择和运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保健品行业创造了很多经典案例,以小搏大,在很短的时间内造就了全国知名品牌,如V26的专题片模式、好记星的报纸整版广告模式,在与目标消费者快速沟通说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媒介沟通:立体的,多维的
媒介并不仅仅只是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车体、楼宇、互联网等我们常见的那几种,实际上我们企业和产品与消费者海一次的接触载体,都可以当作一个媒介来打造,让每一与消费者发生接触的点都能成为与消费者有效沟通的媒介。好包装会说话,终端媒体化、VI、BI等等都是体现多角度、多层次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理念与手段。
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消费者的感知也是立体的,消费心理也是微妙复杂的,企业、产品、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点也应是立体多维的,这里面每一点都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企业实力、、企业活动、企业人员、企业理念、产品广告、产品包装、品质、性能、陈列、POP、赠品、终端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环节都对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影响,我们从心理上和行为上要把每个点都当作一个沟通媒介进行对待。营销是一种沟通的学问,所有接触点都是沟通的载体,做好了对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销售会产生影响。
我们在与消费者沟通时,除了注意对传统媒介的选择与运用外,同时注意在品牌核心价值的贯穿下,其它接触点上的媒介的利用,打造一个立体多维的传播沟渠道平台,让企业的理念、品牌的价值、产品的卖点充分透彻地传达给目标消费人群。通过树立大媒介的概念,一则提高沟传播效果,二则节约广告费用,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