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行业寒冬:寒潮或将从二季度开始集中体现
详细内容

家具行业寒冬:寒潮或将从二季度开始集中体现

时间:2020-03-30     人气:905     来源:顺德家具网     作者:
概述: 出口的严峻形势或许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海外疫情肆虐,由需求端引发的出口“寒潮”或将从二季度开始集中体现。......

出口的严峻形势或许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海外疫情肆虐,由需求端引发的出口“寒潮”或将从二季度开始集中体现。

海外疫情危机的不断升级,给国内企业的外贸业务带来沉重打击。一家东莞家具厂的老板透露,工厂已经半个多月没有接到新订单,来自美国的存量订单亦被客户暂停或者取消,工厂现面临生存危机。近日以来,作为外贸重镇的东莞屡屡爆发工厂关停事件,其导火线正是由疫情引发的海外客户砍单、停单。

据海关总署统计,由于国内供给端复工缓慢,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增速较2019年12月大幅下降17.7个百分点。出口的严峻形势或许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有分析指出,海外疫情肆虐,由需求端引发的出口“寒潮”或将从二季度开始集中体现。

家具厂的生存难题

在位于广东东莞的大朗镇,黄先生经营着一家家具厂,它的主要业务是为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户生产家具。据其透露,工厂90%以上的客户来自美国,小部分来自加拿大。

2018年是家具厂最为红火的时候。“工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接了60条柜子,这个记录就是在2018年产生的”,黄先生说:“整个2018年,工厂接了将近7千万的单子。工人每天都在忙,只愿意计件收费,连基本工资都不用给,有的人一个月能挣1万多。”

因为中美贸易纠纷,这样的光景在2019年不复存在。这一年,黄先生的工厂产值一下子减少了2/3。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时候。黄先生向记者透露,工厂上一次接到新订单,已经是半个多月以前的事了。不仅如此,工厂近期还被不少美国客户要求暂停订单生产或者取消订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0万元的单子被暂停了,被取消的也有一两万”,黄先生说。

70万——看起来并不多,但这家工厂在2019年的月产值还不足200万元。更何况——用黄先生的话说,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般情况下,这家家具厂的交货时间是40—50天。平均下来,工厂一个月可以拿到20—30个订单。一个单子连着下一个单子——只有这样不停循环,工厂才能稳定运转。但在没有新增订单的情况下,黄先生依然得每个月支付20万左右的成本(包括房租、水电费、人工,不包含原材料)。对他来说,最难的是在这一批存量订单完成后,工厂的收入将难以为继。

梁先生旗下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中东地区,他遭遇了同样的难题。他的公司主要做品牌成品家具,工厂目前已经将之前扩充的厂房分租出去,但很多时候,工厂的部分机器还是闲置的。“我这几天去一些别的工厂喝茶,比以前都安静了很多”,梁先生透露。

成品家具主要是通过海外地区的经销商进行分销,但受疫情影响,很多商城、卖场都没开门,海外需求减少,经销商也没有新进货,因而国内工厂就“闲了下来”,梁先生表示。

外贸“寒潮”逼近

由于外贸订单减少,原本不做国内市场的黄先生转而把目光聚焦到了国内,梁先生亦是如此。在他们看来,在工厂存亡之际,最重要的是找到订单——无论订单大小、利润高低。梁先生还透露,很多外贸厂商都在等待6月份在国内举办的展会,希望借此拓展国内渠道和客户。

但对于一些严重依赖海外订单的工厂来说,能想的办法并不多。就在几日前,东莞一家知名玩具代工厂——东莞泛达玩具有限公司(下简称泛达玩具)被曝出结业的消息。据当地政府发布的正式消息,目前,该工厂法人已经失联,公司所在地东莞茶山镇正在处理善后事宜。

泛达玩具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港资企业,包括MCDONALD, DISNEY, WALMART, TESCO, TARGET, HASBRO 等全球知名企业均是其长期客户。据一位接近工厂的人士透露,本地的玩具生产企业在2019年就已经遭受重创,海外疫情的爆发则更是“雪上加霜”。该人士指出,美国大客户取消订单导致工厂经营无法继续,是引发这家老牌代工厂停产的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东莞一家成表制造商也传来即将关停的消息。记者获悉,3月21日,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下简称精度表业)在厂内发布公告,主动劝退员工,并宣布全厂放假至少3个月。精度表业最重要的客户是美国品牌“Fossil”,据公司披露的消息,由于Fossil已停止下单,同时要求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 工厂生产无法继续,将随时面临关闭。

对于存量订单丰富一些的公司来说,目前的经营状况也许会稍好一些。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透露,公司目前还在消化国内疫情期间未生产的订单,海外疫情的影响尚未体现在经营数据上。

但外贸“寒潮”确实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今年1-2月,我国出口增速较2019年12月大幅下降17.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速为-27.7%,比2019年12月份下降15.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速为-18.4%,比2019年12月下降23.3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增速为-24.5%,比2019年12月份下降21.9个百分点。

长期形势难以乐观

海关总署曾发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其中,深圳、东莞、珠海、广州同时进入前十位,广东作为中国外贸重镇,名副其实。但就是在这样的外贸重镇,却频频曝出工厂关停的消息——这实在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尤其是这一地区的上市公司,其海外业务是否也遭遇了类似的困难,颇受市场关注。

海鸥住工(002084.SZ)主要从事卫浴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公司亦有大量为国外客户代工的业务。2018年年报显示,海鸥住工海外营业收入占据的比重接近70%。3月24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问及海外业务情况时,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工厂生产正常,没有数据反映海外业务受到影响。

英唐智控(300131.SZ)的主营业务包括的电子元器件的分销,公司同时还是MTK和海力士的授权代理商。2018年,英唐智控海外业务占比高达71.32%。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英唐智控方面则表示,公司7成左右的业务发生在香港,欧美地区占比并不大,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小。不过,英唐智控也指出,就电子元器件分销来说,下游的销售环节尚属正常,但上游的供货环节受海外疫情的冲击较大。

此外,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海普瑞(002399.SZ)、纳思达(002180.SZ)、立讯精密(002475.SZ)等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接近或超过90%,德赛电池(000049.SZ)、深圳华强(000062.SZ)、海能达(002583.SZ)、奥马电器(002668.SZ)、奋达科技(002681.SZ)等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均接近或超过60%。不过,以记者连日来调研的情况来看,关于海外疫情对外贸业务的影响,大多数公司均讳莫如深。

一位与多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负责人则指出,海外疫情对海外业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上市公司如此“敏感”则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但他同时也认为,一些公司目前还在消化存量订单,所以在业绩上的反馈“没那么快”。

作为大型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中集集团与许多开展海外业务的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公司董秘于玉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来看,海外疫情的影响还未在订单数量和财务数据上体现出来,但对物流运输的影响是确定的。在他看来,待存量订单完成之后,这些影响会在二季度开始显现。

平安证券研报则指出,海外疫情会降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外需的收缩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将会逐渐体现。如果海外疫情蔓延导致相应的生产活动停滞,加工贸易相应行业有可能面临产业链中断的冲击。短期出口增速将会有所反弹,但幅度有限,出口形势长期难以乐观。

(来源:财联社)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9年12月,我国受到了新冠肺炎的“侵袭”。到目前为止,疫情已经过去了4个月,在此期间厨电产品受到了疫情极大的影响,线上市场销售惨淡,线下市场更是趋于停滞。

    在国家和人民的努力下,疫情在中国逐渐得到了控制,厨电销售也逐渐回暖,那么在2020年剩余的时间中,厨电市场会如何恢复呢?是集中的爆发?还是逐渐复苏?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疫情后,厨电市场预测。

    一、线下市场方面

    今年的开局着实不利,在春节的主要影响及疫情的辅助影响下,销售断崖式下跌。线下市场一片惨淡,以油烟机为例,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周全国销售额仅为1312万元,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74.5%。

    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线下市场也逐渐复苏。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第11周,受到“315消费者权益日”各大厂商纷纷做活动的影响,除了福建省,其余省市油烟机的线下销售额环比均有增长,而且涨幅不小。

    这也得益于防疫系统化,安装人员持“安全证”上岗,使安装类家电也迎来了回暖。线下市场目前正在处于逐渐恢复的状态,虽然到了第11周相较去年还有着一定的降幅,但是按照现在的恢复趋势,在疫情结束时会逐渐回复到去年同期的态势,在疫情结束后,迎来集中式爆发的概率也不大。那么于此同时,线上市场又发生了什么呢?

    二、线上市场方面

    与线下市场的“疲于奔命”不同,线上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在此期间各大厂商也为了推动消费积极部署销售玩法,如最近最为火爆的网上销售模式:“直播+秒杀”,为厂商和消费者提供了最适合疫情期间的销售渠道。线上销售也因此步步高升。

    但是从2020年4-11周厨电线下销额走势图中就可以看出,大型厨电的增长有所放缓。追溯原因我们发现,直播卖货最受益的厨电产品为小家电,而大家电直播多为种草,是厂商为后续的消费者换新做铺垫。

    疫情期间,由于外卖受到影响,消费者大多进入厨房,自己做饭。期间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会不断累积痛点,直至爆发,选择换新。而痛点累计至爆发的过程时间,会根据消费者的忍耐程度不同发生改变。说明产品的换新并不会集中爆发,那新增需求又会如何呢?

    三、地产方面

    为了控制疫情的发展,各地政府及企业都采取了延迟复工的策略,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8日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设施在建项目开工率仅为58.15%。这对房地产市场的楼盘销售、施工建设、竣工交付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复工后,部分地产商有赶工的计划,但是竣工时间还是会有所推迟,2020年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会有小幅增长,但比预期减少了7个百分点,推迟竣工的商品住宅或超过50万套。

    在疫情的重压下,地产商也苦不堪言,纷纷推出活动来加快资金的回笼。如恒大集团,公开全国619个在售楼盘每套房源的价格,并推出活动,购房不仅有基础78折以及恒房通推荐97折,还有根据不同楼栋去化率、不同付款方式的额外叠加折扣。

    厨电作为新房的刚需向家电,受着地产因素的极大影响,随着楼盘竣工的拖延,这种刚需向的转化也会随之延缓,虽然各大地产商通过降价来拉动楼盘销售,但是对于厨电在疫情后的大型集中爆发帮助不大,房屋购买给与消费者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消费者对于房屋的购买极为慎重。

    有调查显示38.0%的受访者表示因疫情影响会推迟购房计划,28.8%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在未来还会降低,保持持续观望的态度,所以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随着后期的楼盘陆续竣工,厨电的刚需才会逐步转化。因为消费者钱包里的钱,可能不多了……

    四、消费者方面

    由于疫情,人们居家时间几乎长达2个月,很多消费者计划在疫情过后进行“报复性消费”,但是这样选择的人真的占大多数么?

    根据统计,在提交问卷的17640人中,选择报复性消费的人仅占23.7%,而选择报复性存钱和无条件报复性消费的人占到了54.7%。目前我国25岁年轻人平均工资为5000元左右,而存款也不高。在疫情期间物价上涨,消费者对口罩等防护用品、日用品和食物的支出再加上部分家庭背负的贷款,种种情况使得消费者的存款急剧下降。

    而且目前仍有未复工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员工来说工资就成了问题。虽然有政府的政策保护,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要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这就说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对未来的收入不报有肯定态度,于大型厨电产品的购买需求相应会有所降低。待工资平稳后消费者才会进行大额消费,厨电市场也因此不会迎来集中的爆发。

    综上,我们可以分析出,厨电市场在疫情过后不太会迎来集中的爆发,而是逐步的恢复。厂商与消费者也不用对市场过于担心,依照目前恢复趋势,下半年除受疫情影响极大的省市,其余省市均将步入正轨。

    待疫结束,春即入屋,恢复在途,万物复苏。

    来源:奥维云网

    阅读全文
  •  近日,据安徽经济生活频道栏目采访,疫情期为帮广企业,安徽省合肥市出台了鼓励业主减免租金的相关文件,可这里的经营户们却得到了一则与文件精神相反的消息。经营商户程女士提到,今年3月9号复工时,商场经理与经营户们洽谈,第一要大幅度涨店租,不然就闭店。一名经营户打开了和商场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里面是关于“亏损”和“闭店”的内容。

     

    经过多人次采访发现,很多商户与卖场签订一年合同,经营户杨先生说:家居建材店不可能只开一年,不可能投资那么多钱装修一个店,不到一年就撤掉了,这肯定不合理。

     

    有行业人士指出,卖场与商户之间的博弈,并非是“你死我亡”的零和博弈。卖场有好的招商成绩,才有商户愿意入驻;商户需要生存,就必须有开放的平台和稳定的客流。一个良性循环的商场,一定是卖场开业繁荣、商户客源不断,消费者满目琳琅的三者共赢状态。卖场与商户只要有任何一方打破了这个平衡,都有可能走向鱼死网破的双输局面。

     

    目前,商户觉得环境不易,卖场应该免租,政策也是这个导向。而卖场方面,因为涉及土地资源,资金已经很大程度承压,从宏观上看,博弈可能只是经过,卖场和商户必然要面对实实在在的巨大亏损。

     

    1,房地产破产超100家,免租是催化剂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到期债务约在1.46万亿,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峰,达到1490亿。与此同时,疫情加剧行业分化,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消息,截至3月23日,已有98条房企宣布破产的公告。

     

    对于家具卖场,以及一些大型商场来说,卖场作为中介的背后是业主大部分是房地产企业,免租之后,银行及政策并没有给房地产企业纾解空间。因此,一环扣一环,商业地产商撑不住导致卖场亏损,商户也在这个链条下牺牲利益。

     

    2,就事论事:让受害方救另一方,不应该

     

    在《吴晓波频道》,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发言称,免租究竟是法律责任还是义举这个问题,他认为法院应该出面尽快厘清。如果免租不是法律义务,仅是道义,则商户对于减免的购物中心应该予以褒扬。与此同时,如果购物中心少减租甚至不减,也不能变成一种道德绑架。

     

    他表示,租金是商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事实上,当前许多购物中心都处于培育期,从单一项目收益率来看通常都覆盖不了银行利息,免掉房租可谓雪上加霜。而且,商业地产商因其房地产背景属性,人力成本、税务成本、信贷成本都居高不下。

     

    当然租户的困难也是有目共睹。万达高管告诉我,他们的合作商户里中小企业占了七八成,抗风险能力不强。纵然业主免了租金,商户还有各种损失。租金仅为其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还不是最多的部分。比如餐饮业的租金水平基本上只占总成本的12%-15%。

     

    这次疫情中,一些大型连锁购物中心基本上都减租了,有减十天半月的,讲究的也有减1-2个月的。这些企业这么做既有出于担当与道义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持与商户的良好合作关系,若商户倒闭或撤场,直接累及商场经营。

     

    也有一些中小型规模商业地产商只是允许商户缓交或坚持不减租。他们的理由是全部指望都在这里,甚至还等着这点租金去支付银行利息。

     

    王永平认为在大灾难中,让同样受害的一方去救助另一方,恐怕不可持续。他在行业调研中一些企业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联合多方建立起风险共担机制,分散风险,分解责任。

     

    3,从自身看问题:抗风险先得自身硬

     

    上世纪艰苦年代,毛泽东说过两个句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今天的经济和金融背景不同了,商业经营,尤其是从地产开始,都需要利用银行杠杆来实现融资及现金流等等问题,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部分永远少不了。

     

    这部分就是企业建立自己的商业壁垒,以及核心竞争力。

     

    家居行业资深人士陈宝光这样指出问题所在:自 2018 年以来,我们这产业没有跑赢大盘,是明显地低于 GDP 的增长。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未有过的情况。我知道亲身在行业之中的朋友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也就是说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我们行业已经面临一个困局:如何发展?如何突破?

     

    这个问题,过去的行业各种论坛盛典等等,已经分享讨论过很多了。

     

    4,重磅砸黑板:创新才有出路

     

    陈宝光认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优势就是中小企业多,从业人员多,人多力量大,但是同时也是劣势,低水平竞争,重复建设,互相抄袭,一哄而上,今天的很多困局也是由此造成。如果不在新的平台上改造我们的行业,很容易又回到老路上。

     

    因此,创新是亟须的事情。

     

    展开企业样本,放大到更大的商业环境中,像苹果、阿里巴巴手握巨额现金,在疫情中游刃有余。但过去的多年,他们仍遭遇空头做空,以及股票下跌,这是为什么?它们还不够强大被看好?

     

    这是投资人信心的体现,因为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对它们有更大的要求。一般人会说,它们那么赚钱还不行吗?远远不够。因为投资者要看到持续赚钱的能力,企业要用稳固的创新来实现让投资者们看到有说服力的增长空间。

     

    就以最近发布财报的顺丰来说,《棱镜》撰文称「千亿顺丰挺进无人区」,但实际顺丰也要拓展更多更广泛的业务,比如顺丰同城新业务,进军全流程供应链等。这可以看出,就算是垂直领域的老大哥,也一直要走创新的路,永不停滞。

     

    家居领域也有这样的企业在创新,像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定制行业的尚品宅配,索菲亚等等,依然在做一些着眼未来的布局。

     

    归根结底,商业经营的基本要素首先是创新能力。不然,在老路上走,走着走着没路可走。卖场与商户的直接原因看似来自于疫情,实际不然。如何解困?陈宝光提醒的很简单但也很实用,他说,希望通过疫情生意少的这段时间思考,在我们行业在按下重启键时,找到异军突起的方向和道路。向这个时代创新的企业们学习,比如李宁,喜茶等等公司,做好新服务。(来源:新浪家居,编辑:胡道成)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