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故事大道理:成功者的道路
详细内容

小故事大道理:成功者的道路

时间:2013-05-09     人气:1656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作者:
概述: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一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世人皆知。因为年龄大了,他即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人们的邀请,他答应作一场演说。......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一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世人皆知。因为年龄大了,他即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人们的邀请,他答应作一场演说。

    这天,会场上座无虚席,人们静静地坐在那焦急而又热切地等待着。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邀请两位身体强壮的听众到台上来,推销大师请他们用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年轻人奋力抡起大锤奋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后,吊球动也没动。他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还是未能将铁球打动。

    会场寂静无声,这时,推销大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开始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用小锤敲一下。

    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地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自己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敲着,仿佛根本没有看见人们的反应。许多人愤然离去,会场上到处是空着的座位。

    40分钟后,坐在前排的人突然叫道:“球动了!”

    霎时间,会场又变得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个球以很小的幅度摆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大师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默默地听着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

    吊球在大师一锤一锤地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年轻人用大锤也没有打动的铁球,在大师小锤地敲打中却剧烈地摆荡起来,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大师开口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能面对失败。

    感悟:坚持就是胜利,不能持之经恒坚持到最后的推销员是成不了伟大的推销员的。一个伟大的推销员总比平常人要有耐心。有许多的推销员缺乏耐心,总爱半途而废,所以业绩不如人意,其结果只有失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想环保,用实木。当人们来到市场上,准备选购实木家具时,才发现同为实木,不同材质价格却大相径庭。北京商报记者5月初在北京市场调查发现,同款式实木家具最高价差竟达到十倍,而消费者对于材质的优劣根本难以辨别。这让一些实木家具品牌利用材质做文章,以次充好、以廉充贵等现象屡见不鲜,“材质陷阱”防不胜防。消费者怎样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实木家具,成为一个难破之题。

      记者调查:

      同款式实木家具最高价差十倍

      5月上旬,记者在京城多家家居卖场调查发现,实木家具大有玄机,同样是一个款式的实木家具,只因材质不同,价格相差悬殊。而同样材质的家具,因为品牌不同,价格也大相径庭。

      材质不一样,让家具的价格相差很大。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一款标准的四门衣柜,红星美凯龙北四环店内北欧艺家的一款红胡桃材质衣柜售价是2万多元,而居然之家北四环胡桃先生一款黑胡桃材质的衣柜售价更高达4万多元。

      相同木种制作的同类型产品,由于品牌不同,价格也很不一样。北京商报记者在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圣华家具展厅看到,一款主材为水曲柳、辅材为松木和橡木的标准四门衣柜,原价标注的是1.7万元左右,而记者在集美家居大红门店一家名为高宝实木家具的店内发现,同样是主材为水曲柳、辅材为松木的一款四门衣柜仅售4600元,二者价格相差近3倍。

      同样是四门衣柜,同样是实木,最低的4000多元,最高的4万多元,价格相差达十倍。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时,就发现一些消费者面对着不同材质和不同价格的实木家具流露出非常惶惑的表情。“我们以为实木就是好家具,没想到其中有这么多学问,怎么知道哪个价格是合理的呀?”一位正在集美大红门店选购实木家具的中年女士如此抱怨。

      现象透视:

      实木企业均拿木种说事儿

      对于实木家具市场上相差如此之大的价格,经营实木家具近20年的百强家具总裁陈晓太表示,这并不奇怪。“材质的品种不同、贵重程度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在众多左右价格的因素中,木种选取导致价格变动的几率高达80%。”

      不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什么是好材质,什么是名贵木种,根本难以辨别。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看到,家居卖场内充斥着种类繁多的实木家具,几乎每个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独特的木种,有些木种还远渡重洋来与国内消费者见面。商家纷纷拿木种作为有力的宣传武器,争独家、争名贵成为常态。

      为了让消费者信赖,商家可谓从产品源头就下足功夫。如红星美凯龙北四环店的北欧艺家就宣称,其主材红胡桃木不但是从非洲当地进货,而且是国内惟一一家与非洲木材供应商签订A级木材的企业。紧邻它的一品木阁则表示,店内主打的柚木均来自缅甸,并且还有企业自主在缅甸当地开发的生态林作为用材保障。

      一些市场上主流的木种,也有着不同的身份。例如同样是产自北美的胡桃木,就有着红胡桃、黑胡桃、金丝胡桃等众多分类,且各商家均称自己的胡桃木为极品。有些商家甚至还在细分木种的概念上进行了重新诠释。例如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内的皇家木匠,就推出了一款名为“黄金柚二代”的实木系列家具。

      面对林林总总的材质和厂家的竞相宣传,消费者往往是一头雾水。大多消费者在面对品类丰富、制作繁杂的实木家具时,只能依靠销售员的讲解来做初步分辨,如果销售员所说的话存在忽悠成分,消费者就只有上当受骗的份儿了。

      专家提醒:

      当心厂家巧设“材质陷阱”

      实木家具市场材质五花八门,一些企业便有了借机大做文章的机会,频频设置“材质陷阱”,让消费者去钻。一方面,有的企业借材质的炒作卖高价,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干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近年来曝出的以榆木冒充黑胡桃、以橡木冒充水曲柳等案例并不鲜见。

      中国家具协会红木专业分会主任招寿田表示,现在实木家具市场乱象太多了,商家虽然口头承诺实木用材的真实性,但大多情况下不能够落实在销售合同上,这给消费者日后维权带来很大麻烦。另外实木家具行业惯用一种“实木混搭”的做法,即一件实木家具的主材搭配辅材,一些消费者若不仔细询问,则有可能导致花全材质的钱买了混搭材质的实木家具。面对乱标材质有可能带给消费者困扰的现象,陈晓太结合百强家具自身的做法为行业建言,企业应该拒绝手工填写合同,为消费者配备介绍家具详细配置的附件。“木材种类多不怕,消费者不明白也正常,关键是商家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责,给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产品说明。”

      招寿田认为,消费者盲目追求材质的心理也成就了商家大做材质文章的机会。一些消费者为了摆阔,宁愿花高价也要追求国外的材质,殊不知国内的榆木、水曲柳等木性也非常好,甚至更适用于国内消费者使用,消费者更应从工艺上进行选择,而不该单纯依赖木种。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的姜笑梅则表示,目前国内实木家具市场水很深,行业显得十分复杂,况且一些木材的产地和分类尚无法科学鉴定,这也给商家造假提供了条件。“行业内应针对这些有可能衍生的乱象,早日出台如红木家具新国标那样的强制性执行标准,通过透明的机制来预防和治理实木家具市场的乱象。”
    阅读全文
  •     眼里没人、心中没数,此八个字堪称对一名管理者最刻薄之评价。但令人沮丧的是,其不仅适用范围甚广,而且使用频率非常之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开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颠倒”,梵文viparyasa,含义是:是非颠倒、黑白颠倒、正反颠倒、善恶颠倒、苦乐颠倒、上下颠倒,等等,认错了方向位置,混乱了价值判断,打翻了常规轨道。

        而管理者常见又很隐蔽的一个“颠倒梦想”就是:人事颠倒——幻想可以用“以事代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认为只需要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对就万事大吉,而不愿或不会考虑其中“人”的因素,因此导致管理者无穷无尽的技术倾向、工具倾向、表格倾向,好端端的一个团队就被塑造成了“表哥”、“表姐”。

        前几天跟一位非常年轻的80后总经理打电话,对方吞吞吐吐地说:“我其实有点事儿想听听您的意见,但是不好意思。”追问之下,才惊诧得知:就在通话前一天,这位总经理班子里的几位副手,与他产生了直接而激烈的语言冲突。起因看似很小儿科:总经理临时召集一个碰头会,发现一位副总没在公司,于是当着众人打电话询问对方在哪里,为什么不能来开会。没想到对方情绪失控,暴跳如雷地撂了电话。这位倒霉的总经理震惊之余,发现其他几位班子成员也以很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沉默片刻后,大家开始情绪激动、滔滔不绝地倾泻对他管理方式的各种不满和怨气,常务副总甚至代表其他人总结陈词一番。

        万箭穿心,这位总经理最后几乎是逃离了会议室,逃离了公司。截至与我通话时,他都没有再回到公司。他很困惑:为什么?他们这是怎么了?不就是一个电话吗?!

        问了几个问题,得到如下基本事实:

        第一,长期以来,他本人如果不在公司办公,是不需要告诉其他人的。不仅不需要,他甚至还有意为之,认为一把手的行程自有神秘之处,而且,他在外时,经常不接听或者回复公司其他人的电话、短信。

        第二,过去一年来,他从未在非正式场合与他的班子成员有任何一对一的深度交谈。

        第三,他的班子成员中,除了一位新招聘的同龄人之外,其他人的年龄都比他年长十岁以上。

        第四,他是在前一年由公司董事长火线提拔的。

        第五,他这次召集的会议是一个临时的事务性碰头会。

        第六,他在这个惹事儿的电话中没有询问对方“在做什么”或者“是否方便”,而是直接问“你在哪儿呢”?

        第七,当我反问他,你认为这个冲突中谁是最关键的人时,他说:不在场那个。

        呜呼!“眼里没人”和“目中无人”不一样。目中无人是说此人狂妄,而眼里没人的原因未必是因为狂妄,而是——缺心眼儿。真的,很多管理者都缺少那双能看到人性的眼睛,用技术化的风格来说,就是功能配置不全。

        就上述这位80后总经理来说,我听完他的委屈,心里最强烈的想法是:这公司董事长挺“二”的。把一个看似有前途的年轻人扔到角斗场,却不教给他角斗的技术,这无异于让他去送死。

        问题是,公司和角斗场还有不同:这种“二了吧唧”的人事安排,不仅会毁掉年轻人本身,还会让其他“老资格”陷入无休止的因不服气而引发的出离愤怒之氛围中,最终毁了整个团队。

        在相同的信息量面前,人们所能做出的决策是非常相近的。上帝之所以万能,是因为他俯视众生掌握一切信息。因此,一旦切断与“人”这个最强大信息发射塔之间的交互联系,管理者必然自动屏蔽了大量信息,而如果没有信息输入,又与白痴何异?

        以上种种,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属于典型的“眼里没人”型管理者。眼里没人,当然心中没数。

        我告诉这位总经理这场冲突的原因:一斤“资历尚浅不能服众”的主料,加上长时间“眼里没人缺乏关注”的腌制,并以“严于待人宽以律己”的工作风格作为辅料,用“态度生硬不够尊重”调味,最终迎来这一场情理之中的大火爆炒。

        作为一名管理者,最可怕的状态就是:你对于下属的状态一无所知。就好比领军出征上阵杀敌,将军不知道哪员大将思乡心切,不知道哪位下属有可能马失前蹄,不知道哪条防线最为薄弱,甚至不知道背后有没有冷箭。当然,你也不会知道哪个阵形最有杀伤力,因为,一旦你“眼里没人”,那么,你身边的所有人都会自动调成同一个频道,这个有趣的栏目叫做:“偏不告诉你!”

        因此,我当时建议这位总经理尽快返回公司正常办公,每消失一分钟,他人的不屑就会增加一分。说到底,死法有很多种,“吓破了胆”是最难看的一种。同时,我请他务必认识到,假装没发生过也是不行的,因为所有人都已经搬着小板凳前排就座,等着看他的善后办法,说不定他在外流浪的这一天里,上至董事长、下至小部长都已经知道了这出年度大戏。

        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从“眼里没人”强行调整到“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性为本、以人心为本,每一件事都要先行分离出其中的人性人心因素——以人性为本,就是要明白人性中的种种弱点,诸如贪、嗔、痴;以人心为本,就是要明白“人心向善”和“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一基本原理,将心比心,以心交心。以此为基础,从常务副总开始,与每个人单独深度会谈两个小时,不必谈前一天的戏码,就请对方谈谈对公司现状的认识,并给自己提点意见和建议,真诚地发问,充分地倾听。并且,从即日起,每个月,都要开展这样的深度会谈。

        到底是聪明人,两天之后,我接到他的短信,只有四个字:“豁然开朗。”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