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者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详细内容

企业管理者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时间:2011-09-10     人气:814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
概述:一位员工上班经常迟到,做事也不认真,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开始时部门经理经常给这个人暗示,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一直没有什么作用。......

  一位员工上班经常迟到,做事也不认真,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开始时部门经理经常给这个人暗示,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一直没有什么作用。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提醒部门经理,说你应该找他认真谈谈,也许要给他一次严厉的批评,实在不行了,你就换个人吧。部门经理按老板的指示找他谈话。但真正到了谈话的时候,经理绕来绕去就是无法说出批评的话,因为他不愿意“伤害人”。

  时间久了,大家对这个人做的事情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了。但他要完成的工作还得有人做,不得已部门经理就自己承担起来,做了越来越多本来该这个员工做的事情。部门经理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要求公司加人。公司为这个部门加了人,但新来的员工看到前面的“榜样”,也不认真工作。虽然连续加了几个人,这个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起色,而部门经理也比原来更累了。除了他要兼做本来该这些员工做的事情,还要管这些越来越难管的人。

  这个经理的问题在那里?

  在我看来,是他的“老好人心态”让他无法做一个经理有时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指出员工的错误,批评员工不合理的行为,甚至在对方不改变的情况下,辞退这个员工。

  老好人心态是不负责任的心态

  我们比较容易看清的是老好人对公司的不负责任。容忍一个经常违背公司制度和不做事的员工会极大地伤害公司,这不仅是因为有人拿了工资不做事,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会破坏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做事的文化,就像俗话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

  不太容易看清楚的是,老好人心态肯定导致对下面员工的不负责任。好的管理者像园丁,这包括施肥,浇水,关心,爱护,但也包括必要的时候“修剪”自己的下属。一个只想当老好人的经理不能帮助下属成长,因为他不愿指出和制止一个人的错误,而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就像俗话说的“严师出高徒”。从这个角度看,从来不批评员工的经理不会是好经理。合理地批评人,其实是在帮助人,是真正的好人要做的事情。

  最不容易看清的是,老好人心态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心态。老好人虽然维护了和别人表面的和谐,但实质上无法掩盖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员工没有进步的事实,最终不仅让自己过得很辛苦,同时也得不到公司的重视和员工的认可,最终自己的感受就像俗话说的“好心不得好报”。

  我们应该做好人,不应该做老好人。好人会真正地负起责任,不怕得罪人,这样才能帮助自己的公司,帮助自己的员工,最后真正地帮助自己。老好人会用表面的一团和气害了自己的公司,害了自己的员工,最后是害了自己。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都意识到了一个事实,即客户关系的建立及后续的服务对公司长期留住客户以及营收的增长至关重要。在客户服务方面,有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实际上对公司大有助益。 

      1、少许诺,多兑现。努力打造可靠的声誉,永远不要向顾客承诺你办不到的事情。 

      2、小处不可随便。客户打过电话找你,而你当时不在,事后务必要打回去,电子邮件也是如此,一定要回复。跟进,跟进,再跟进。 

      3、始终与客户保持联络,保持你在他脑海中的良好印象。例如,客户生日时给他致电,每半年至少亲自拜访客户一次,或者是给他发一些有趣的文章。 

      4、给你的客户送点小礼物。比如开信刀、咖啡杯或者带有你联系信息的日历。 

      5、建立一个反馈系统,以追踪了解你的客户是如何评价你方服务的。
    阅读全文
  •     中国历史悠久,各种人才智慧的学说纷呈,而人才智慧的典范更是举不胜举。中国是一个智慧大成的民族,人才智慧的经典案例,让人拍案叫绝,下面精选几例,供大家借鉴。

        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睢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睢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睢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尼?

        识才案例: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

        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所谓识才不只是看看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么简单。而要从小的方面推断大的方面,从今天的行为推断以后的行为,得出用人策略。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忠心耿耿。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汉景帝说:“既然丞相不习惯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结束。”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汉景帝通过吃肉这件小事,试探出周亚夫不适合做太子的辅政大臣。汉景帝认为,周亚夫应把赏他的肉,用手拿着吃下去,才是一个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周亚夫要筷子是非分的做法。汉景帝依此推断,周亚夫如果辅佐太子,肯定会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弃了他做太子辅政大臣的打算。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

        用才案例:神偷请战。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得当,事半功倍。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

        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企业老板们要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千万不能夹杂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干将。

        育才案例:纪浪子训鸡喻育才。

        一般情况下,人才到位须进行培训,并且育才是企业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没有持续竞争力。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名象没有听到似的,毫无所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象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今天的企业老板们从纪浪子训斗鸡,有何启发?我们的育才不正是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吗?只有企业自己培育的人才,并且培育到一定火候,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激才案例:墨子苦心激励耕柱。

        人才并不是天生一定为某人作贡献,一定尽全力做贡献,关键是要适当激励,激才智慧在中国历史上不泛其例。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却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致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答:“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激励人才是一种艺术,我们的企业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激励无定法,只有合适的激励才能产生期望的效果。墨子的激励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但可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鉴。

        留才案例: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因此,引才难,留才难,一个小单位留住高才,而留住高才心似乎难于上青天。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这日,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板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之命,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

        留才留心,只要能留得人才之心,他即使在天涯海角依然效命。今天的企业老板们在人才震荡的今天,你们如何借鉴刘备的留才策略呢,会不会留才效果与之相反,人是留下了,可心已不在,可见留才亦有着诸多妙处。

        去才案例:曹操借刀杀祢衡。

        引才难,用才难,去才更难,去一个世人皆以为才,而不能所用的怪才是难上难。东汉名士祢衡,三国著名的一个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在当时很有名气。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曹操派人叫来祢衡。见了面之后,曹操故意给点颜色祢衡看看,不叫这位大学者落座。

        祢衡:“唉,天地虽阔,却没有一个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几十位优秀人才,都是当世英雄,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祢衡:“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曹操:“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祢衡:“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往大里讲,我可以做尧、舜那样的明君,往小里讲,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颜回可有一比。我怎么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曹操心里非常恼怒,知道祢衡只会一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当然不会买他的账。部下张辽想杀掉祢衡,他却制止了,却任命他做荆州的使臣,说服刘表归降朝庭。后来祢衡去见刘表,积习难改,又激怒了刘表。刘表听说过祢衡多次辱骂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杀掉祢衡,担当“害贤”的恶名,便派他去见江夏的将军黄祖。黄祖是一个小军阀,素质没有达到曹操、刘表那个层次。祢衡见了黄祖,重施故技,没有说几句,便把黄祖得罪了。黄祖悖然大怒,叫人把祢衡拉出去斩掉了。听说祢衡被黄祖杀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这个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尽管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有贬曹操心胸狭窄之意,但曹操去掉这位怪才的策略也的确是高,今天的怪才、狂才也不少,我们的企业老板是如何去才的呢?想必最佳雇主的名声还是要顾及的吧!

        中国历史绵绵不断,文化传承更是智慧闪烁,人才智慧更是夺人耳目。以上七个人才智慧案例,只是中国人才智慧园中的几个叶片。因此,要掌握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策略,必须研究中国人才历史,汲取中国人才历史中的菁华,否则,我们现代的人才策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