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查询数据库:无达芬奇家具报关记录
达芬奇家俱曝光后,让一直销售火爆的高档家具市场损失不小,人们担心这种“假洋鬼子现象”还有多少,会不会揪出了达芬奇,还会有什么“蒙娜丽莎”、“墨索里尼”。
无心插柳柳成荫,达芬奇事件催熟了“买家具不如租家具”的消费观念。从上周开始,前来邦家租赁高档办公家具的用户比往常多了好几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租赁委员会秘书长戴立权说:在价值300万元以上的产品租赁中,基本上都是企业业务;消费者租赁的产品中,价格最高的为价值120万元的产品。从产品分类来看,出租最多的是汽车类,占到了60%。过去是电子类产品、家电和办公家具难分伯仲。谁料到达芬奇事件催热了办公家具租赁,荣获行业第二没问题。
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洪伟认为:这是一场消费革命。过去大多数中国人更在乎对东西的所有权,如今这一观念正在年轻人身上发生变化。尤其是针对一些人的公司办公理念,他们开始转变,所有权不如使用权,买家具不如租家具,因为租家具可能相比较价格更合算,一旦有个闪失,安全性也是租赁公司的问题。另一方面,租赁公司靠优质低价打天下,也一定会严格把关,注重保护自身的品牌利益。
达芬奇家居成都店门前冷清不少
●道歉 昨晚达芬奇通过微博发出道歉,称将主动查找问题,并接受政府和媒体的监督
●质疑 省消委会秘书长刘亚兵(微博)表示,达芬奇道歉信并未就核心问题承认错误,没有任何意义
●数据 成都市政府网站披露,达芬奇在成都的两年零3个月,销售收入和进货价格间差价近3000万元
张泉灵:污蔑记者是达芬奇最后遮羞布
日前,一个以“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为名注册的微博称该新闻系央视记者造假陷害。18日,央视著名主播张泉灵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对该事件的评论,她表示,污蔑记者是造假者最后的遮羞布,也是对社会良知守护者,调查记者的污辱。
昨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通报了青羊工商局突击检查达芬奇家居的情况和相关账目数据。记者从这则信息里了解到,达芬奇在成都的两年零3个月,销售收入56,985,711元,进货价格27,561,092元,其中的差价近3000万元。
此前,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中,有绵阳人一口气买了800多万元的家具,刷新了以前一个人买600余万元家具的历史记录。在这段时间,记者蹲守达芬奇成都店时,曾有消费者亲口承认买了100多万元的家具,还有人说买了300多万元的家具。如此算来,记者掌握到的信息,就已销售了近2000万元的销售额。那么,56,985,711元的销售收入是否具有可信度?
对此,青羊区工商局副局长刘亚说,达芬奇进入成都市场后,有个培育市场的过程。由于达芬奇的主力消费者均是上亿资产的家庭,因此消费者数量并不会太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手豪掷几百万元买家具。“在我看来,这个数据是可信的。”
此外,18日成都海关正式发布通告称,查询数据库后发现,并无达芬奇家居公司在成都海关报关进口的记录。
新闻现场
成都店昨日上午仅两顾客
昨天下午13点23分,记者赶到达芬奇成都店时,店内依然正常营业。店前的停车位上空空荡荡。据旁边停车场的工作人员透露,昨天上午,只有两辆车停到店前的停车场。光顾达芬奇的顾客,也只有这两辆车的车主。
14点34分,3名30多岁的男子走出达芬奇成都店。他们说自己不是来退货,而是来看货的。14点44分,一名20多岁的女子在达芬奇销售人员的陪同下,微笑走出店内。见到记者采访,就称“来找人的”,随即快步走开。
截至下午17点22分记者离开时,只陆续来过五辆车,但有部分顾客步行进入店内。步行入店的这部分人,都自称是周围的居民,看到达芬奇的相关报道后,专门过来看稀奇。
新闻链接
4万元买张婚床
床板合不上
近4万块钱的新床等家具,油漆不均匀、梳妆镜框有疤痕,更要命的是床板竟然不能平合,上下错差一厘米,17日,内江的张女士发现在成都“红星美凯龙”家具店买的家具有不少问题,于是拿着单据,从内江赶到成都,希望“红星美凯龙”作出解释,并进行更换或维修。
据张女士介绍,最让她愤慨的是,两块床板竟然合不平,上下高度差竟达到了一厘米,坐上去吱呀作响。据张女士介绍,17日她去成都与“红星美凯龙”交涉过,希望商家作出解释,并进行更换或维修。但商家却要她先交尾款,然后再作处理,而她觉得“交清尾款后,不是更难找他们协调?”
昨日,张女士说,由于与商家协调意见未达成一致,目前已向成都市消协投诉。
新闻评论
中国制造何必挟“洋”自重?
达芬奇闹剧背后,耐人寻味的是,全球热销的苹果手机都向全球注明,产地是中国。而国内个别企业做家具、做其他一些所谓奢侈品,却要如此遮遮掩掩“傍洋牌”?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沿海各地外贸企业纷纷转内销。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动外贸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外贸企业创品牌,帮助他们扩大内销比例。但品牌经营涉及品牌、渠道、终端、营销等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外贸企业“另起炉灶”的确举步维艰,这就难免让一些刚刚起步的外贸转内销的企业想走“捷径”。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邓地认为,尽管有些全球销售的奢侈品有意隐匿原产地为中国,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在于,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不是当初廉价工业品的代名词了,“中国制造”不仅在全球的外贸份额不断提升,其美誉度也大大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我们的企业不正大光明做品牌,而要做那些投机取巧的事情呢?
专家表示,无论是出口转内销还是外贸转型升级,都没有捷径可走,这方面除了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外,企业必须认识到,如果品牌建设短期跟不上,企业又想提升销售渠道,可以探讨通过收购品牌、品牌授权等经营方式。
否则,任何投机取巧的举动必然将付出沉重的市场代价。“达芬奇家居涉嫌产地造假,对所有的外贸企业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邓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