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企业”是什么样的?
详细内容

“幸福企业”是什么样的?

时间:2011-05-10     人气:1630     来源:经理人     作者:
概述: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 

    那么幸福企业是一个怎么样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所有员工,不论学历高低,职称高低都非常认同企业文化,时刻与企业同舟共济。 

    2。幸福企业应是一个对社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股东负责的企业。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坦诚相对,危机、公关对他们来说很少提到。 

    3。幸福企业应是拥有良好品牌效应,以其创新、高效的生产方式与产品感动用户的企业。具有着良好的声誉,员工与用户为拥有这样的企业而感到自豪的企业。 

    4.幸福的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让企业处于不同阶段都努力成为本阶段本行业的领头羊,可持发展并是绿色环保的。不以牺牲根本为代价。 

    5.幸福企业是以尊重员工为基础,尊重并感动员工。来自基层的声音,企业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员工以不断创造奇迹来回馈企业。 

    那么企业中的信息化建设者CIO能为构建幸福企业做些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数据来展示未来,这个可以更好的帮助老板做出明确的未来规化,正确的理解市场的消化能力,帮助老板分析并预估出下一段阶,市场的需求量,切不可‘以点触面’,认为某一局部状态良好。就要断言整体一片大好。 

    2.为企业收集整理,同类产品,同行业不同品牌的市场重要数据,如市场占有率,销售量,销售价格。等。以帮助企业适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调整。让企业成为行业内敏感度最强的企业。 

    3.为企业建设良好的培训支持,以足够充分的传达公司文化与精神。包括电子培训,远程培训,外训等等。 

    4.建立完善的知识分享系统,公司鼓励全体员工来分享知识,你的知识只有分享了才更加有价值。这将是企业一大无形的资产。当此员工离职了,他的知识离下了。所以新接管的人,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有据可查。 

    5.建立一套良好的供应链系统。让供应商与厂商捆绑在一起,公司没有什么原材料呀,供应商第一时间会关心。他们帮助选择更优良的原料,更好价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中国模式”越来越被追捧,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为全世界制造低价产品,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国寡品,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没能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地位。

      而欧美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品牌建设的同步前行。如在德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中,奔驰和宝马驶遍全球,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当日本制造文化 在全球蔓延的时候,日本品牌快速崛起,松下、索尼、丰田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骄傲地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 右脸”;在韩国新兴市场的崛起进程中,三星的顺势腾飞……这些崛起的品牌向世界传播着自己国家品牌的形象和内涵,如美国的微软、IBM、波音,代表着美国 的先进科技、经济的强势地位;德国奔驰、宝马汽车代表着德意志精工制造的大国形象。

           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是世界的品牌发祥地,当我们的祖先在享用华美的瓷器、精美的丝绸、精致的美食的时候,欧美还在黑暗中摸索。

      一个崛起的大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中国企业家从没有放弃建立世界级品牌的梦想,联想、海尔、青啤都在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但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本土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与国力同步增长,中国品牌既有外患也有内忧。

      外患,是指中国品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纷纷被国外品牌收购,随之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除了外患,中国品牌还遭受着内忧的困扰。这就是中国消费者崇洋的消费倾向,以购买洋品牌为荣,以不买国产品牌为自豪。从中国游客在海外大肆搜购世界名牌就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强烈的“崇洋”消费情结。

      哭泣曲线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的理论。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 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而哭泣曲线和微笑曲线刚好相反,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中国制造目前的现状恰恰是一条哭泣曲线,高制造能力,低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

      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却没有为中国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中国茶行业有一种说法“七万茶厂不敌一个立顿”,这充分揭示了大多中国企业的现状。

      中国企业面临的首要改变就是发展模式的改变,要从哭泣曲线转变为微笑曲线。因为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中国各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新,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品牌、营销与服务。

      做生意还是做品牌?

      大多中国企业主其实还是机会主义者,奉行的是做生意的经营思维,没把品牌化生存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既然做的是生意,那就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有钱可赚,为何不卖。

      正是这种做生意似的机会主义,让中国品牌失去了更大的机会,失去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大多很有前景的品牌就在企业主的这种思维中夭折。如果中国真 要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真要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就必须改变这种做生意的经营理念,树立做百年品牌的经营策略。不能把品牌当作养猪,养肥了就卖,也不 能把品牌当作养女儿,养大了就得嫁人,而应该把品牌当作香火传承的亲儿子,一代代地传继下去。

      同时,以品牌化的理念去经营,还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以做生意的思维经营,生意败了,企业就倒闭了。如果以品牌化的理念经营,企业倒闭了,但品牌还在,因为品牌具有超乎于经营企业实体的能力。

      远离山寨

      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贬多于褒,“中国制造”被冠上了“山寨制造”的称号,有外电曾 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善于模仿外国产品和品牌的国家。中国似乎成了山寨上的中国。有企业主曾说:给我一个样品,我可以征服整个世界。商场里流行卖什么产品,他 们就会照模照样复制出来,然后在市场上以超低的价格大肆甩卖。从老人头皮鞋到阿玛尼服装,从LV包到劳力士手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山寨手机”。走在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山寨机”。

      其实,中国是一个蕴含了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此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

      中国企业应该把山寨模仿作为“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要不断提升,要以创新赢得长久发展,而不是通过山寨获得苟延 残喘。要从现在“照猫画虎”的阶段上升到“照猫画熊猫”的层次。所谓照猫画熊猫是不但善于“拿来”别人的东西,同时,更善于对“拿来”的东西进行升级与创 新,从而“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当“中国制造”突破了“照猫画熊猫”的境界,能够自己“画熊猫”,中国也就拥有了一批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制 造”也就能够真正赢得世界的青睐。
    阅读全文
  •       与代理商之间的纠纷,令探路者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 

          2010年12月10日,成都最知名的旅游景点—“武侯祠”旁边,一家240平米的专售户外用品的形象店正式开业了。门店的大堂及外墙,其形象代言人万科董事长王石的巨幅海报格外醒目。该店的拥有者,便是首批登陆创业板的明星企业—探路者。

           然而,令外界甚为惊诧的是,探路者上市已经一年有余了,方才利用募集资金在西南地区投资设立了首家直营店。而当初上市募集的3.22亿资金,大部分还躺在探路者的账户里“睡大觉”,其直营店网络的建设远较预期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探路者的渠道变革—从代理模式逐步转型直营模式—举步维艰。

         “他只会做品牌,却不会做销售,与商场的关系怎么处理,产品怎么展示、怎么卖出去,他都不擅长。”探路者曾经的重庆代理商修亿洪,对原东家的评价,似乎得到了某些印证。

           回想当初,探路者为了实现创业板上市,逐步将其一些核心代理商推向了对立面,并造成当前的渠道震荡。

           代理商的“野蛮成长”

          据说探路者的户外用品征途,是从其创始人盛发强在某展会上花5000元购得某帐篷专利开始的,而此前一直跑印刷业务的他从未接触过户外用品行业。

          在此前没有任何资源积累的情况下,猛然间扎进一个全然陌生的行业,盛发强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盛发强自称,最早生产出来的1000顶帐篷“百分之百积压”。

          销售的转机出现在2001年,盛发强找到在四川从事体育用品销售的胡师雄,由后者在四川独家代理销售前者生产的户外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盛发强是没有和胡师雄谈判的条件的,双方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胡师雄相当于是盛发强的一级批发商,盛发强甚至于只能“先货后款”,更不用说什么加盟代理费了。

          胡师雄终究没有令盛发强失望,他利用自己丰富的销售网络,迅速将探路者的户外用品在四川打开局面。此后,探路者在四川的销售状况持续攀升,胡师雄在所有代理商中的业绩也是始终名列前茅。身为福建人的胡师雄后来又陆续介绍了一些福建老乡,加入到探路者的代理商阵营中来,比如代理重庆与山西市场的修亿洪,“全国有7个省市都是我们福建老乡在代理”。

         早期加入探路者的一批代理商,成为探路者名副其实的“诸侯元老”,他们在拓展探路者销售网络的过程中,也是齐心协力“野蛮成长”,在自己所属代理区域内销售网点遍地开花。在齐心开拓市场时,各地代理商总是把一些好点子第一时间贡献给探路者。比如,重庆市场的修亿洪表示,一旦出现什么好销的产品,就买下来给公司寄回去;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探路者。甚至于有些代理商自掏腰包,协助探路者在央视或者本地市场打广告。

         逐渐的,探路者和代理商形成了比较默契的分工:探路者主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品牌营销,代理商则贴近地面推动产品销售。在这一番协同努力下,商业合作者也逐渐变成了“自家兄弟”,当然他们也在共同享受着业绩高速成长带来的回报。

         盛发强的“渠道隐忧”

         然而,在这种渠道格局下,随着代理商的不断发展壮大,盛发强开始隐约感觉不安稳。因为绝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代理商的网络销售出去的,一线的销售网点完全属于代理商所有,而自己对代理商又没有比较有效的约束手段,并没有所谓的加盟费、保证金作为硬性约束,万一哪天代理商们“另立山头”自己搞个品牌来运作(自己有渠道的话完全不愁销路),探路者就只能干瞪眼了。

          为了缓解这种危机,盛发强开始筹划逐步设立自己能够全权控制的直营店。如果自己开设直营店的话,即使统一零售价,只要销售折扣稍低于代理商,无疑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比如给我们代理商的价格是4.5折,给直营店的价格却是2折,打5折他还可以对半赚,如果我们也跟着打5折肯定亏死了!”重庆代理商修亿洪说道。

          其实,很多连锁品牌都兼有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直营店体系和加盟店体系大体也都能相安无事。通常的连锁经营企业,是先发展自己的直营店,它们在每个城市的重点商圈先设立自己的直营店,抢占“最肥沃的土地”,再以漂亮的销售业绩去吸引第三方加盟,然后再将一些非重点地段授权加盟商去经营。这样,自己的直营店体系占据了“最肥沃的土地”,也就控制了收入和利润的大头。

          但是,探路者要扩张自己的直营店,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扭转代理商占销售收入大头的局面,就必须要将直营店开设在商业核心地段,而此前“最肥沃的土地”已经被代理商控制的加盟店占据了。因而,探路者选择在核心地段开设直营店的计划,肯定要受到代理商们的抵制。

          不得已,盛发强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一方面跟代理商表示,零星的直营店不会给代理商带来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给代理商更低的进货折扣以安抚他们。面对盛发强如此出招,代理商也只好妥协一步。毕竟,代理这个品牌还有着可观的利润,没必要跟探路者闹僵了。况且,探路者跟自己签署的也不是独家授权协议,无法阻止探路者在自己的地盘开直营店。

          当然,自此以后,代理商们对探路者就有所保留了,比如店面陈设、货品摆放、灯光效果等等富有技术含量的细节,他们皆守口如瓶。对于探路者的扩张计划、店面选址之类的信息,他们更是密切关注。在这种状况下,探路者的直营店计划也是举步维艰,中途的关、撤店比例一度高达30%以上。直到探路者启动上市计划之时,其直营店也仅及总数的10%左右。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