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位CEO的喜与忧
2010年度,类似的事件、人物同样令人目不暇接。为此,我们特意盘点了本年度“最出位”的十位企业家。
本次最出位企业家的盘点,我们按照两个维度进行筛选:第一,该出位的行动必须是个人的主动行为,而非因某些事件的“被动接招”;第二,当事人主观希望这种出位行为,能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益处,比如知名度、美誉度、实际经济利益等等。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们最终选出了本年度十位最出位CEO:周鸿、唐骏、董明珠、张朝阳、陈光标、潘石屹、严琦、任志强、蔡文胜、冯军(详见本文所附榜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刊评选这十位最出位企业家,并不是从社会价值方面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着眼于其博出位的心理特征。
为了商业利益博出位
商人具有逐利的天性,因而在十位入选企业家中,为了商业利益博出位者占了40%。比如,周鸿、董明珠、严琦、蔡文胜,皆属于这一类。
周鸿和马化腾之间的战争,起因于腾讯推出QQ医生,360感觉到自己受到这个“垄断企鹅”的强烈威胁,因而周鸿主动起身反击。而周鸿一出击,即指向了腾讯的软肋。
董明珠向广东省委书记状告广州市政府,凸显了她一向行事的霸气,面对1700万的政府招标,与其说是争一份“利”还不如说是争一个“理”。严琦的“雷人提案”被她自己酒后吐真言说出了初衷:该炒作使得品牌价值提升了5亿。
相较于严琦“无形价值提升”,蔡文胜的出位表演则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果。经过他一次成功的微博营销,以32台iPhone手机(约20万元)的代价,换来了至少20万人次的有效互动,这样的效果即使投放100万元的广告也无法达到。知名互联网研究人士程苓峰,对于蔡文胜的微博营销评论道:“成本可能为0,手机一部也送不出去!对于冷门跌出的世界杯,从32个队选出4个还要排序正确,概率是几万分之一!”
为了追求个人名誉博出位
相较于为了逐利博出位,为了个人名誉博出位就更多了,比如,潘石屹、陈光标、冯军、唐骏,当然,有的促进了名誉的提升,有的则适得其反。
虽然大多数“地产商”在公众心目中并没有太好形象,但是潘石屹似乎是个例外,他并没有背什么骂名。他是最早开通微博的企业家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新浪微博唯一一个粉丝突破250万的企业家。他和妻子张欣以及任志强、冯仑等人,构筑了一个“微博圈”,既相互引用又口水不断。比如,潘石屹在粉丝突破 250万时,发了一条微博:“我的粉丝达到250万了!任志强现在多少?他老和我较劲。”任志强随后回复道:“祝贺你,但我开始织脖时,你早有七十多万垫底了。这样比不公平吧。从同一时间起步算,你不灵光啊!”
被人称为“首善”的陈光标,自2008年在汶川地震赈灾中表现突出并因此获得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之后,就在慈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今年9月,在比尔·盖茨及巴菲特在中国举办慈善晚宴之前,陈光标在其网站贴出《致盖茨及巴菲特的公开信》,表示“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 ‘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虽然陈光标似乎不是那种“拿慈善和政府做交易”的“伪慈善家”,但是他显然很在意他因慈善而获得的各种荣誉,并不惜通过出位的方式来维护个人名誉。在陈光标发表公开信承诺裸捐之后,在其他富豪唯恐避之不及时,冯军却首先站出来响应陈光标,并表示也将裸捐。可是他没有像陈光标那样迎来喝彩,反倒被批炒作,因为媒体立刻揭发了冯军,他聘请了公关公司宣传其裸捐之事。
当然,“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除了冯军还有打工皇帝唐骏,本想借出书来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力,不想因学历造假被方舟子抓了个正着。
为了弥补个人成就感博出位
任志强向来以“言论出位”著称,先是在报刊媒体,后来以自己的博客为平台,今年又开通微博。他依然是雷语不断,比如: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房产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地产企业可做替罪羊但不能背黑锅。
作为国企的领导人,任志强无疑显得非常异类,在其他国企领导人普遍表达拘谨时,他却像一口“大炮”四处表态,甚至演讲时遭人扔鞋。他这些出位言论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理支撑?
财经作家苏小和对任志强的评论一针见血:“任志强其实是一个没有企业野心的人,他天生就只是政府的一名‘小媳妇’。至少在企业意义上任志强找不到成就感,因此他只能靠言论出位来赢得名声,换取价值归属。在这个意义上,我毫不妥协地认为,任志强一直都是一个失意的企业家,一个被边缘化的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为了彰显价值观博出位
一向以“时尚潮人”形象示人的张朝阳,在2010年却发表了一番令人玩味的讲话。
今年2月,张朝阳在搜狐年会上发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时刻在妨碍竞争》的演讲,他把中美之间的竞争比喻成“勤奋的儒家精神+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精神+公平的完备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大PK”,他认为这种竞争“肯定令人沮丧,我们无法战胜美国”。他最后表示,没有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崛起。
针对QQ与360的大战,张朝阳在微博上再次表示:“反观中国,二流的司法只能产生二流的产业,具体地讲,以抄袭和垄断为立公司之本的腾讯将这二者做到极致,创新得不到保护,小公司活不下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面对美国的发达,只能望洋兴叹,作为个体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但没有好的机制让聪明才智成体系地爆发。”
张朝阳以往从未有过类似的表态,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突然有如此“出位”地表达呢?无疑,中国商业竞争中的价值坐标体系被扭曲,使得他不断去反思商业伦理及商业价值观。
陈某(男,广东省韶关市人)从事古董买卖生意。其于今年10月份,从韶关来到梅县西阳镇收购古董时,在该镇一客家民居联芳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看中一批梦寐以求的古家具,欲将其收购至手,但因遭到屋主的拒绝而未能如愿。“眼光独到”的陈某深知,如能将这些家具搞到手,一转手定能赚个盆满钵满,于是萌生了入室盗窃这些古家具的念头,并认真观察了一番联芳楼的内外环境。
陈某经过精心策划,于11月6日晚,租来一辆小型货车,纠合另外3名男子(均在逃),重返梅县西阳镇实施盗窃。11月7日凌晨时分,陈某等人采用爬墙入室的手段,窜入联芳楼,将里面的18张椅子、9张茶几和1张神台偷偷搬到联芳楼外的小溪边,然后将上述家具分件拆卸,用编织袋装好后载回翁源县,随后销赃到湖南省郴州市,得款12.8万元。该批失盗家具经省级文物鉴定站鉴定,总价值在32.5万元至39.8万元之间。
两个维度评价CEO
在评价一个CEO优秀的时候,大多是因为他的企业是优秀的,没有企业的成功就没有CEO的成功。那优秀CEO须具备什么素质呢?我们可从两个维度去认识:一是对中国国情的认知,二是对企业管理的认知。
对国情的认知,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特色。中国社会的治理架构、社会遵从的价值法则都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中国社会的庞大与复杂让很多优秀国际企业不知所措,但中国企业家却能理解和运用这种变化及其带来的商机。这就是为什么“百思买”在中国市场濒临垂死,而国美和苏宁却能急速扩张、分享盛宴;这也是为什么十年前被沃尔沃们嘲笑的冰箱厂长李书福,在十年后用自己创建的汽车厂收购了沃尔沃们。
其次要了解中国的市场特色。百度的成功、阿里巴巴的成功都是因为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更愿意以服务中国人的心态设计自己的产品,从而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公司和个人的成功。
对企业管理的认知,包括是否有创新精神、是否尊重规律、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三个要素。
首先是要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国企的突围需要制度创新,民企的壮大需要管理创新,中国企业的发展更需要技术创新。有了创新的思维,造电池的王传福成功进入汽车产业,管吃管喝的宁高宁搞起了产业链整合。产业要升级,发展模式要变革,这些都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来引导。
其次是要尊重管理规律。尊重管理规律可能意味着颠覆你的认识、改造既有的习惯、变动成本结构,甚至是放弃成功的过去。但当我们看到联想的战略管理模式,万科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李宁品牌的快速建设和渠道扩张时,就会感受到尊重管理规律对中国的CEO们来说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情,更意味着他们和成功的距离。
第三是要有开阔的视野。中国成功企业的CEO们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就是在战略层面上有着较高的认识。万达在10年前率先看到了地产和商业广场的整合价值,一路复制大江南北;复星集团的投资策略就是早一步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占领制高点。开阔的视野让这些企业CEO们先人一步,这一步就是赛道终点最先撞线的那一步。
在挑战中成就卓越
中国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转变过渡期,发展的理念、模式、途径都面临变革。因此,每个CEO都面对以下三个挑战。
从做大转为做精。过去三十年中,特别是过去的十五年,中国的CEO们最习惯面对的是如何将企业规模化,如何在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充分享受增长红利。所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街道企业变成家电巨人,乡镇企业变成世界工厂,一度萧条的国企涅重生成为国际500强。规模增长的路会越走越难。传统的低附加值市场已经饱和,高附加值市场门槛更高,挑战更大。中国CEO们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一个规模化的企业做得更精致,这将直接挑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CEO们将不得不更加关注产品研发、人力成本、大宗商品价格、质量的投诉,他们会发现客户变得更加挑剔,政府变得更加苛刻,法律变得更加严格,对手变得更加冷酷。从小到大是挑战,从大到精是更大的挑战。
从短跑转为长跑。稳定发展是企业的健康标志。过去30年中我们看到“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企业很多,一个项目搞成了就领先一两年,一个投资失败就壮烈牺牲。中国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均短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建设百年企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培养一个会长跑的CEO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解决CEO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对CEO们的考核要素,动辄持续几年的高增长要求必然会拖垮组织的持续生存能力。因此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短期增长的必要性,更要从长远可持续的角度规划未来,提出合理的增长要求。其次,CEO们既要有发展意识,也要有忧患意识,眼光必须看得长远一些,要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把企业的发展和行业以及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从将帅转为老师。新陈代谢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CEO们有的因为年龄原因要退出舞台,有的是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十几年来的经济发展证明,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是人才的摇篮,人才的培养速度和数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中国CEO们大都习惯身先士卒,但要转变成企业员工的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有心,要意识到培养更多优秀管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是有章,对未来的人才培养要结合企业战略制定相应的计划。最后是有法,率先垂范是办法,总结成功经验是办法,给培养对象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也是办法。
中国的CEO阶层在不断壮大,尽管与世界最优秀的CEO相比仍有差距,但他们好学、勤奋、坚毅,必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CEO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