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家具工厂的营销
时间:2010-07-12 人气:1080 来源:新浪家居 作者:
概述:金融危机,让国内的家具业遭遇了极大的困难。金融危机中凸现出了家具产业危机,家具营销的问题,首当其冲。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工厂,应认真审视普遍存在的营销误区,从品牌、渠道、服务终端顾客、持续创新、电子商务等方面切入............
一、金融危机中凸现的家具产业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率先回暖,家具产业又恢复了以往的欣欣向荣——家具工厂产销两旺;代理商(业内俗称,准确的概念应是“分销商”,下文沿用俗称)经销家具,热情高涨;家具卖场跑马圈地,一路高歌猛进。
但在经融危机袭来时,国内家具产业一度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仅家具出口锐减,就连国内通过数十年建立起来的由工厂专事生产,代理商在家具卖场租赁场地经销,这种曾被自诩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具商业成功模式,也显得脆弱不堪。许多代理商与工厂的“婚姻”濒临破灭,代理商与卖场之间也演绎了一幕幕“罢市抗租”的好戏。
现在,危机渐行渐远,家具行业的繁荣景象又昔日重来,可这段恐慌的经历足以令我们深思。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只有两条——创新和营销”,或许需要改善的是整个家具行业的产、供、销系统,但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工厂,着实应该深刻反思现行的营销模式,并有必要认真规划、创新未来的营销体系。
二、中国家具工厂普遍存在的营销误区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房产市场的蓬勃兴起,拉动了中国的家具产业的快速成长,但家具工厂受传统生产思维羁绊,管理水平低、创新不够等状况,并未得到有效地改善。其中,营销表现得更为突出,就认识层面而言,一些肤浅的营销观念已经演变成为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严重制约了家具营销的创新。
误区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厂只要做好生产,销售交给代理商
我们经常看到,在广东,许多工厂距离家具卖场不足百米,他们仍是选择由代理商在卖场中分销家具。从理论上讲,工厂自己不建分销渠道是正确的,这符合专业化分工。但问题是,家具销售壁垒低,“拿货就等于拿了经销权”,代理商和工厂之间的“婚姻”质量低,产销的结合始终无法从“利益共同体”上升为“战略共同体”,所以,这种流行的“代理分销制”,并不是稳定有效的经销渠道,只是供给链里最后的一环。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遇到市场不景气,这种供给链就有土崩瓦解的风险。
误区二:中国家具没有“品牌”
经销商,甚至许多家具工厂都认为,中国家具没有“品牌”,所谓的“品牌家具”,只不过是在行业内稍具影响力罢了,在顾客心目中,基本没有品牌可言。经销商有这样的认识,可以当作是对目前家具现状的一种客观反映,而家具工厂的“自我定义”,则是“短视”、“浮躁”的体现。任何一个行业,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发展,一定会产生为最终消费者所公认的品牌,家具也不例外。当然,这有可能是家具产品本身的品牌,有可能是家具流通企业的品牌,也有可能两种情形并存。如果我们家具工厂缺少创品牌的意识,泯灭了创品牌的雄心,肯定“做不大”。可以预见,未来比较的结果,或跟风潮流在市场上赚些“快钱”,或沦为“代工”的车间。
误区三:产品营销要做好,就是要花大钱请人做“包装”
请明星代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奢华的家具展厅、模仿一种比较热销的产品款式生产、给导购制定一套培训手册……,这似乎已经成为家具工厂产品营销的公式。构成公式的要素,多是东拼西凑,很少形成系统,更别说整体系统持续的优化提高。当这些要素在某个品牌上显得推力不足时,就再更换一个品牌重新包装。所以,家具品牌层出不穷,但往往也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误区四:跑市场就是走访“地主”和代理商
现在,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家具工厂的营销业务员,主要工作是:协调好每个城市专业家具卖场(因这种卖场清一色都是摊位制的租赁市场,业内称“地主”)关系,以期能拿到好的展销位置,了解当地代理商的经营情况;还有,就是帮助代理商做好产品陈设,培训营业员的导购技能。而对真正市场的主体——终端顾客,几乎忽略不顾。
误区五:创新不如模仿,探索不如跟风
中国的家具产品缺少原创,基本就一个“抄”字,广东抄国外,内地抄广东。从而导致家具产品单一,各个家具工厂产品品种款式雷同严重。直接引发了营销上的麻烦——代理商总在变化,不断寻找新的厂家或新的替代品,顾客抱怨不断,即使在号称几十万平方米的家具卖场中,也很难看到真正让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
我们的生产厂商自然深有体会,他们中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尝试原创性的新品开发,但新品投放市场后,还是“模仿”,使得徒弟乱棒打死了师傅。经过此番周折,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能模仿,创新代价太大,为他人做嫁衣。
以上列举的只是家具工厂在市场营销观念上的一些常见误区,在实践操作上,问题更多。
三、未来家具工厂营销的关键要点
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它应包含多个环节,多个视角,立体、富有层次感。对于系统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每个企业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发挥,笔者仅从一些要点切入,加以阐述,以期引发思考,供企业营销系统实际构建者,灵活运用。
1、 确立品牌定位,以品牌建设统领整体营销。
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据统治地位的品牌”。
很多家具企业都把品牌建设等同于给产品起个名称,品牌的内涵多是生搬硬套,这样,既不能够让自己的品牌有别于其他卓然独立,更不能够凝聚企业资源长期聚焦。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远景目标,结合企业自身优势、资源、擅长,订立企业的战略规划,将战略的精髓、企业文化等凝练成品牌内涵。
确立了品牌战略,明晰了品牌内涵后,就应以品牌为统领,让所有的营销活动、营销环节都协调起来,为品牌建设,不断积淀,使品牌鲜活生动,富有独特性,最终“占据统治性地位”。
2、追求渠道效率,避免渠道单一化。
国内家具企业的销售渠道单一,基本都是代理商分销,代理商又基本都在家具卖场中展销。这种渠道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⑴工厂和代理商,主要是利益结盟,非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
⑵国内的家具卖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名称——家具市场、家具城、家具商场、家具mall、家具连锁机构等等,本质都是一致的,即收租型摊位制市场。这其实是商业性的物业,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形态,统计数据显示,这种经营业态,平均每平方米每年产生的销售额0.49万元,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家具流通场所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2.5万元,商业效率的低下,加之物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未来家具商业业态的百花齐放有了足够的空间,充分竞争,一定是商业效率最高者主导市场销售渠道。
基于上述,家具工厂可以通过家具特许经营、开办单品牌(或多品牌结盟式)专卖店、与品牌家装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等方式,改造销售渠道,使之更有效率。
3、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推动进步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夫说:“一阵飓风过后,剩下的只有我们为顾客的服务”。
纵观近代百年世界工商业的演变,当经历过“规模为王”、“管理为王”、“研发为王”、“渠道为王”的不同时代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消费者的真正觉醒,消费者的需求将主导市场。
从现在开始,家具工厂不仅要关注销量,更要收集、了解终端顾客的反馈,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并从他们的反馈、建议中模拟出顾客的潜在需求,改善我们的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等,确保我们在竞争中,因为比对手更了解顾客、更贴近顾客而步步领先。
4、持续创新,积小胜为大胜
尽管有被模仿、抄袭的风险,但我们应该矢志不渝,坚持创新。
首先是产品设计的创新问题。家具是感觉型消费产品,设计能够产生超额利润。中国家具产品的设计,一要切近目标消费者年龄层次、住宅功能等实际需求;二要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融入民族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营销、管理等系统创新问题。一次创新,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只有持续创新、系统创新,才能形成创新的壁垒,从而奠定竞争优势。
5、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契机
80后一代已逐渐成为现在“新房新居”的主力人群,他们习惯、甚至依赖网络消费。而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截至2008年,我国网民总人数达2.98亿,电子商务突破三万亿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一定会给家具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借助信息化浪潮引发全新的商业革命,在行业的“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率先回暖,家具产业又恢复了以往的欣欣向荣——家具工厂产销两旺;代理商(业内俗称,准确的概念应是“分销商”,下文沿用俗称)经销家具,热情高涨;家具卖场跑马圈地,一路高歌猛进。
但在经融危机袭来时,国内家具产业一度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仅家具出口锐减,就连国内通过数十年建立起来的由工厂专事生产,代理商在家具卖场租赁场地经销,这种曾被自诩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具商业成功模式,也显得脆弱不堪。许多代理商与工厂的“婚姻”濒临破灭,代理商与卖场之间也演绎了一幕幕“罢市抗租”的好戏。
现在,危机渐行渐远,家具行业的繁荣景象又昔日重来,可这段恐慌的经历足以令我们深思。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只有两条——创新和营销”,或许需要改善的是整个家具行业的产、供、销系统,但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工厂,着实应该深刻反思现行的营销模式,并有必要认真规划、创新未来的营销体系。
二、中国家具工厂普遍存在的营销误区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房产市场的蓬勃兴起,拉动了中国的家具产业的快速成长,但家具工厂受传统生产思维羁绊,管理水平低、创新不够等状况,并未得到有效地改善。其中,营销表现得更为突出,就认识层面而言,一些肤浅的营销观念已经演变成为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严重制约了家具营销的创新。
误区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厂只要做好生产,销售交给代理商
我们经常看到,在广东,许多工厂距离家具卖场不足百米,他们仍是选择由代理商在卖场中分销家具。从理论上讲,工厂自己不建分销渠道是正确的,这符合专业化分工。但问题是,家具销售壁垒低,“拿货就等于拿了经销权”,代理商和工厂之间的“婚姻”质量低,产销的结合始终无法从“利益共同体”上升为“战略共同体”,所以,这种流行的“代理分销制”,并不是稳定有效的经销渠道,只是供给链里最后的一环。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遇到市场不景气,这种供给链就有土崩瓦解的风险。
误区二:中国家具没有“品牌”
经销商,甚至许多家具工厂都认为,中国家具没有“品牌”,所谓的“品牌家具”,只不过是在行业内稍具影响力罢了,在顾客心目中,基本没有品牌可言。经销商有这样的认识,可以当作是对目前家具现状的一种客观反映,而家具工厂的“自我定义”,则是“短视”、“浮躁”的体现。任何一个行业,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发展,一定会产生为最终消费者所公认的品牌,家具也不例外。当然,这有可能是家具产品本身的品牌,有可能是家具流通企业的品牌,也有可能两种情形并存。如果我们家具工厂缺少创品牌的意识,泯灭了创品牌的雄心,肯定“做不大”。可以预见,未来比较的结果,或跟风潮流在市场上赚些“快钱”,或沦为“代工”的车间。
误区三:产品营销要做好,就是要花大钱请人做“包装”
请明星代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奢华的家具展厅、模仿一种比较热销的产品款式生产、给导购制定一套培训手册……,这似乎已经成为家具工厂产品营销的公式。构成公式的要素,多是东拼西凑,很少形成系统,更别说整体系统持续的优化提高。当这些要素在某个品牌上显得推力不足时,就再更换一个品牌重新包装。所以,家具品牌层出不穷,但往往也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误区四:跑市场就是走访“地主”和代理商
现在,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家具工厂的营销业务员,主要工作是:协调好每个城市专业家具卖场(因这种卖场清一色都是摊位制的租赁市场,业内称“地主”)关系,以期能拿到好的展销位置,了解当地代理商的经营情况;还有,就是帮助代理商做好产品陈设,培训营业员的导购技能。而对真正市场的主体——终端顾客,几乎忽略不顾。
误区五:创新不如模仿,探索不如跟风
中国的家具产品缺少原创,基本就一个“抄”字,广东抄国外,内地抄广东。从而导致家具产品单一,各个家具工厂产品品种款式雷同严重。直接引发了营销上的麻烦——代理商总在变化,不断寻找新的厂家或新的替代品,顾客抱怨不断,即使在号称几十万平方米的家具卖场中,也很难看到真正让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
我们的生产厂商自然深有体会,他们中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尝试原创性的新品开发,但新品投放市场后,还是“模仿”,使得徒弟乱棒打死了师傅。经过此番周折,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能模仿,创新代价太大,为他人做嫁衣。
以上列举的只是家具工厂在市场营销观念上的一些常见误区,在实践操作上,问题更多。
三、未来家具工厂营销的关键要点
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它应包含多个环节,多个视角,立体、富有层次感。对于系统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每个企业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发挥,笔者仅从一些要点切入,加以阐述,以期引发思考,供企业营销系统实际构建者,灵活运用。
1、 确立品牌定位,以品牌建设统领整体营销。
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据统治地位的品牌”。
很多家具企业都把品牌建设等同于给产品起个名称,品牌的内涵多是生搬硬套,这样,既不能够让自己的品牌有别于其他卓然独立,更不能够凝聚企业资源长期聚焦。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远景目标,结合企业自身优势、资源、擅长,订立企业的战略规划,将战略的精髓、企业文化等凝练成品牌内涵。
确立了品牌战略,明晰了品牌内涵后,就应以品牌为统领,让所有的营销活动、营销环节都协调起来,为品牌建设,不断积淀,使品牌鲜活生动,富有独特性,最终“占据统治性地位”。
2、追求渠道效率,避免渠道单一化。
国内家具企业的销售渠道单一,基本都是代理商分销,代理商又基本都在家具卖场中展销。这种渠道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⑴工厂和代理商,主要是利益结盟,非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
⑵国内的家具卖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名称——家具市场、家具城、家具商场、家具mall、家具连锁机构等等,本质都是一致的,即收租型摊位制市场。这其实是商业性的物业,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形态,统计数据显示,这种经营业态,平均每平方米每年产生的销售额0.49万元,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家具流通场所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2.5万元,商业效率的低下,加之物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未来家具商业业态的百花齐放有了足够的空间,充分竞争,一定是商业效率最高者主导市场销售渠道。
基于上述,家具工厂可以通过家具特许经营、开办单品牌(或多品牌结盟式)专卖店、与品牌家装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等方式,改造销售渠道,使之更有效率。
3、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推动进步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夫说:“一阵飓风过后,剩下的只有我们为顾客的服务”。
纵观近代百年世界工商业的演变,当经历过“规模为王”、“管理为王”、“研发为王”、“渠道为王”的不同时代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消费者的真正觉醒,消费者的需求将主导市场。
从现在开始,家具工厂不仅要关注销量,更要收集、了解终端顾客的反馈,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并从他们的反馈、建议中模拟出顾客的潜在需求,改善我们的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等,确保我们在竞争中,因为比对手更了解顾客、更贴近顾客而步步领先。
4、持续创新,积小胜为大胜
尽管有被模仿、抄袭的风险,但我们应该矢志不渝,坚持创新。
首先是产品设计的创新问题。家具是感觉型消费产品,设计能够产生超额利润。中国家具产品的设计,一要切近目标消费者年龄层次、住宅功能等实际需求;二要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融入民族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营销、管理等系统创新问题。一次创新,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只有持续创新、系统创新,才能形成创新的壁垒,从而奠定竞争优势。
5、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契机
80后一代已逐渐成为现在“新房新居”的主力人群,他们习惯、甚至依赖网络消费。而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截至2008年,我国网民总人数达2.98亿,电子商务突破三万亿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一定会给家具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借助信息化浪潮引发全新的商业革命,在行业的“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十大最让人讨厌的客服用语
不害怕给客服服务打电话?
作为客户,在与企业通过电话沟通总有一些词句会让我抓狂。而且,我不认为我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
这些不知所云的词句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客户服务的准则。我怀疑将客服整个挪出企业也不回造成任何破坏。这样无意义的胡扯的事情应该被根除。
我敢肯定,如果企业能够停止使用以下十条语句,他们的客户会感觉幸福百倍。
1、如果您不完全满意的话
如果我不是完全满意的话,我要么一定让你知道,要么是自己承担损失。
据我所知这句话来自公司高层的授意,暗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具有信心,但是这些天这种说法完全就是空话。
此外,这些公司是希望他们的客户除了满意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感受吗?这看起来可不是做生意的好方法。
2、对不起,您拨错电话了
我是拨到账单查询部门,而不失账单支持部门吗?这是个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果企业使用了繁琐多层的电话菜单系统就更是如此。
我曾经在打错电话以后被电话另一端的人送回了自动语音菜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呼入者转向正确的部门。
3、您的电话对我们至关重要
不,不是这样的。有些人会在电话打进后15分钟才接听电话。s.
这个毫无意义的话语一定是您在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在恩雅演唱的白鲸乐曲中出现,的毫无生命的预先录好的消息。
大部分客户认为这是因为电话忙。而对于那些不理解的客户,拨入电话的过程中这种自动语音无法安抚他们沸腾的愤怒。
4、请您听好,我们的菜单已经修改
我害怕去想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果让客户经常打电话进来投诉,以至于需要认真学习之前的菜单,这家公司的情况有多么糟糕。
相反,为什么没有公司尝试简化菜单系统,在导航之前,客户不需要听两分钟的介绍。
5、请诚实
在听到“说实话,我没法再多做些什么”或者“说实话,我真的不明白这个问题。”
这是个可怕的词。在电话另一端的人是想要说他们所说的所有话到目前为止都是一种谎言。
6、很抱歉让您久等
当客户在电话另一端等待很久以后,这是客服人员不得不说的话。
人们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抱歉。我们也不应该期望他们有所抱歉——毕竟他们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
但是,当他们以一句假话开始谈话时,客户很难再将他们所说的话当真。
7、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当客户服务代表不知道如何解决我的问题时我经常听到这句话。
案例分析:我最近打电话给我的宽带供应商,在我问他们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网络瘫痪时他们用这句话回答我。
本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知道不应该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打电话给你们让你们来收拾。
8、这是我们的政策
当我听到这个时,我了解电话那头的人是从哪来的。他们基本上是在说他们没有得到允许答应你的要求。
相反,他们砌出了一堵没有任何意义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墙。这个常用托词经常被用于关于退款的对话的开始。
我就是这样身着制服板着脸。很抱歉,这是我们的政策。
9、我不能这样做
除非你想讨价还价的事情完全不合情理,他们这样说实际上是再说他们不想这样做。
有些客户能够接受然后永远不会再回来这家公司。对于其他客户,就像公牛面前的一块红布。他们用蹄子刨着地,然后整个对话开始变得丑陋起来。
如果一位客服人员真的不能做,最好的方法是诚实的解释当时的情况,然后说明为什么他们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
10、我们会给您打电话
如果公司曾经给你回过电话就很好,但是这种事情几乎很少发生。
它通常意味着公司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你,或者他们无法在几分钟内理顺你的问题。
如果是这两种情况,客服代表最好能够承认并且请你晚些再打电话过来。这就是你最终会得到的结果。
作为客户,在与企业通过电话沟通总有一些词句会让我抓狂。而且,我不认为我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
这些不知所云的词句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客户服务的准则。我怀疑将客服整个挪出企业也不回造成任何破坏。这样无意义的胡扯的事情应该被根除。
我敢肯定,如果企业能够停止使用以下十条语句,他们的客户会感觉幸福百倍。
1、如果您不完全满意的话
如果我不是完全满意的话,我要么一定让你知道,要么是自己承担损失。
据我所知这句话来自公司高层的授意,暗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具有信心,但是这些天这种说法完全就是空话。
此外,这些公司是希望他们的客户除了满意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感受吗?这看起来可不是做生意的好方法。
2、对不起,您拨错电话了
我是拨到账单查询部门,而不失账单支持部门吗?这是个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果企业使用了繁琐多层的电话菜单系统就更是如此。
我曾经在打错电话以后被电话另一端的人送回了自动语音菜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呼入者转向正确的部门。
3、您的电话对我们至关重要
不,不是这样的。有些人会在电话打进后15分钟才接听电话。s.
这个毫无意义的话语一定是您在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在恩雅演唱的白鲸乐曲中出现,的毫无生命的预先录好的消息。
大部分客户认为这是因为电话忙。而对于那些不理解的客户,拨入电话的过程中这种自动语音无法安抚他们沸腾的愤怒。
4、请您听好,我们的菜单已经修改
我害怕去想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果让客户经常打电话进来投诉,以至于需要认真学习之前的菜单,这家公司的情况有多么糟糕。
相反,为什么没有公司尝试简化菜单系统,在导航之前,客户不需要听两分钟的介绍。
5、请诚实
在听到“说实话,我没法再多做些什么”或者“说实话,我真的不明白这个问题。”
这是个可怕的词。在电话另一端的人是想要说他们所说的所有话到目前为止都是一种谎言。
6、很抱歉让您久等
当客户在电话另一端等待很久以后,这是客服人员不得不说的话。
人们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抱歉。我们也不应该期望他们有所抱歉——毕竟他们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
但是,当他们以一句假话开始谈话时,客户很难再将他们所说的话当真。
7、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当客户服务代表不知道如何解决我的问题时我经常听到这句话。
案例分析:我最近打电话给我的宽带供应商,在我问他们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网络瘫痪时他们用这句话回答我。
本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知道不应该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打电话给你们让你们来收拾。
8、这是我们的政策
当我听到这个时,我了解电话那头的人是从哪来的。他们基本上是在说他们没有得到允许答应你的要求。
相反,他们砌出了一堵没有任何意义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墙。这个常用托词经常被用于关于退款的对话的开始。
我就是这样身着制服板着脸。很抱歉,这是我们的政策。
9、我不能这样做
除非你想讨价还价的事情完全不合情理,他们这样说实际上是再说他们不想这样做。
有些客户能够接受然后永远不会再回来这家公司。对于其他客户,就像公牛面前的一块红布。他们用蹄子刨着地,然后整个对话开始变得丑陋起来。
如果一位客服人员真的不能做,最好的方法是诚实的解释当时的情况,然后说明为什么他们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
10、我们会给您打电话
如果公司曾经给你回过电话就很好,但是这种事情几乎很少发生。
它通常意味着公司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你,或者他们无法在几分钟内理顺你的问题。
如果是这两种情况,客服代表最好能够承认并且请你晚些再打电话过来。这就是你最终会得到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下一条:美式家具复刻经典美式生活
美式家具复刻经典美式生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