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管理中的十大悖反
详细内容

销售管理中的十大悖反

时间:2010-05-18     人气:763     来源:管理人网     作者:
概述:销售管理中的十大悖反......
1、集权与分权 

真正的集权是把一切权力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而真正的分权则是把权力全部分解给每一个人。现实中不可能有真正的集权或分权。但如果按照集权的思路组建销售队伍,与分权形式组织销售布局,则绝对是两种格局。前者强调的是一个统一体,一个最终的控制权,后者是散开的利益团体或单元,强调的是决策与经营的相对独立性。

一些由总厂控制全国各地市场从而造成销售员满天飞的销售体制,是比较典型的集权制销售;而各地成立拥有人、财、物自主权的销售公司的销售布局,则是较为典型的分权制销售。还有一些企业采取市场部制,或销售办事处,则是介于集权与分权之间。

一个企业到底倾向于集权或分权形式建立销售组织,或一个销售内部到底是集权领导还是分权自立,这是销售管理决策的重大问题。遗憾的是似乎很少有人纯粹从组织效率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出于人事、既得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在很多时候左右了企业主要决策者对这个问题的认真思考。

2、用“自我”还是“他我”方式管理销售人员

倾向用“自我”方式管理员工者,希望自己成为权威,倾向用“他我”方式管理销售人员,则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良师益友。权威管理者,总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要求看待一切,除非他真是权威,否则会激起销售员的反感。因此,有些人宁愿把自己变成销售员的良师益友,以搏得他人的好感。然而,建立在好感基础上的管理,有时又缺乏威严,当“令行而禁不止”时,倾向于“他我”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又会在心里问自己:过多地为他人着想是不是行不通?

显然,那种既具有“自我”倾向又能为他人着想的双重性格的管理者,似乎最能得到销售员的好感和敬重。

3、在销售人员的激励、考绩问题上,制度化与随意性哪个更富有实效? 

当用于销售人员的奖赏已被当作应得的报酬,或因为激励个人的东西引起群体不满时,那种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到底还有多少实际意义?每位务实的管理者都会考虑这个问题。考绩也是这样,制度化的考绩会抹煞人性的温情,最终会赢来一句“冷酷无情”的詈骂。这时,你也得重新思考考绩的初衷是否正确。

相反,随意性的奖励与考绩,会给管理者留下许多“做好人”的余地。但是,这显然又是以牺牲“公正”为代价。

4、依靠杰出人才还是平庸之辈?

从理论上讲,杰出人才可以开创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天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但实际上,由于平庸之辈往往占到员工总数的80%以上,人多且能按照常规办事。是他们支撑着企业或组织的正常发展。因此,管理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完全依靠杰出人才的风险。他可能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况且,杰出人才不容易驾驭,这本身也是一大风险。 

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就像一位伟人曾经概括的:依靠进步,团结中间,孤立落后。

5、先付出还是后付出?

为销售人员多考虑待遇(如基本工资、补贴、住宿标准等)是先付出的思路;把企业效益放在首位,进而把收入与回款挂钩(如实行单一提成制)很少考虑待遇,是后付出的思路。从管理角度看,先为销售员付出是为了稳定其工作条件,使之安心工作,殊不知有的销售员由于缺乏生存压力很有可能心满意足,不思做大市场;而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迫使销售员靠提成生活,则有可能使一批优秀人才在一开始就被迫退出。

管理者必须权衡这两者的利弊,看是否采取折衷的方法。 

6.加强控制还是放任自流? 

管理的实质就是控制。销售管理不仅是指对人的控制,还包括对市场信息、货物、财务等方面的控制。控制的目的是要让管理者清晰地掌握围绕货物流向和资金回流的整个过程甚至每个细节。然而,在分层管理的销售组织里,下级出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总想以对上级封闭自己业务关系的方式来强化其地位和作用,而基层管理组织与其上层管理之间出于同样考虑,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扭曲或封闭一些信息情况。这样,高层管理愈是加强控制,销售组织里的反控制行为就愈突出。这种相互制约的内耗到一定时候所引发的人事斗争,很有可能会毁掉一个健全的销售组织。 

相反,如果放任自流则可以充分调动下属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内耗。可是,放任自流将导致失控,这又并非管理的初衷。 

销售人员都是一些独立性很强的个体,他们富有创见,不拘约束,建立一个顺其本性发展要求同时又能服从管理的有效制度,应该是评价一个销售组织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7.“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与“疑人可用,用人可疑” 

在严格的管理中,绝对的信任应该是没有的。信任总是有前提条件的。但是,下级总是希望上级能绝对地信任自己。而有些管理者也总是喜欢把信任作为一个砝码重重地押在成功的天平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说一个人不能经受一点怀疑,如果有疑虑,则不予启用;而一旦作为人才启用,则不能有丝毫的怀疑。绝对地信任一个进而激发其担当重任创造奇迹者不乏其例,可是绝对地信任一个人以致造成巨大损失者也不计其数。因此,管理者有必要反思一下把信任作为用人唯一前提的现实可行性。 

而如果用“疑人可用,用人可疑”的方式管理人才,首先必须打破绝对信任的戒条。这要求在人才管理上,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监督。这样做有悖于人性善的意愿。管理者必须时刻警揭人性弱点的暴露,要能随时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8.销售管理是侧重人员的流动性还是稳定性? 

每个管理者都希望销售人员能够长期稳定地效力于同一企业。然而,经验表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如销售人员欲望超过能力,过高的金钱期望、独立发展愿望等以及企业自身的条件所限,销售组织中销售人员的流失与补充相当频繁。另据国外的经验数据表明,在同一企业里销售员的黄金工作时间只有两年,此后由于工作的刺激性减少,堕性以致不思进取等现象随之而来。因此,把效益、创新作为销售员价值衡量指标的企业,也会把补充新鲜血液激活销售队伍作为重要问题对待。这势必引起管理者对销售队伍建设基本态度的改变,即当人员流动成为事实或将成事实时,如何保证市场不乱、业务不受影响?为达到这个目的,管理者就必须采取一套相应措施来防范销售业务人员的出走。这样一来,防范与反防范,制约与反制约,就可能充分表现在发货、回款、营销手段的运用等具体业务上,从而有可能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短期业务行为和管理定位。与此同时,作为留住人才激励绩效的待遇规定、奖励措施等,有可能倾向短期化而引起销售业务人员的不满。

“不满一出走一防范一出走一不满一再出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如果管理上是基于销售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是否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比如,在待遇上给予足够的安全、生存保障,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销售员发展与自由的需要;这在理论上说或许是能稳定销售队伍,但在实践中,也不能杜绝人员流动的现象发生。而无论如何,基于稳定性的管理思路更富有人道(尽管有时只是作为权宜之计)。不过,这样做的管理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企业规模,管理者也要有“为他人作嫁”、“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宏大胸怀。 

9.“竞争力”与“平衡术”哪一个是管理者手中的常规武器? 

由于销售工作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和竞争性,如何利用竞争力来促使销售员创造优秀业绩,每个管理者都将面临这一问题。 

竞争是互相争胜、努力超过对方的意思。销售员不仅要跟自己的同类厂家、同类产品竞争,更有与同事、与自己竞争的天然心理。注重竞争力的管理,就是采取各种方式让销售员有意无意与自己单位的优胜者比,与自己的过去比,使它成为创造最好销售业绩的内在动力。 

然而,由于竞争会带来伤害,利用失度,将使销售员陷入一种紧张状态,甚至惶惶不可终日。过多的心理负累和压力,会让一些销售员发生身心疲软现象,最终退出竞争。 

平衡术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平衡的结果势必良莠不齐、优劣不分、奖罚不明。 

平衡带来宽松、协调的管理局面,竞争则充满紧张与危机。管理者无论是把平衡术还是竞争力作为管理的常规武器,都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驾驭局势的方式与习惯。 

10.更相信一线销售人员还是办公室文员? 

管理者与办公室文员有一种长期固定的工作关系,容易产生对其所传递数据信息的依赖心理;再加上各地销售员对管理部门存有的天然抵触情绪;客观上使管理者心理上倾向认同办公室提供的信息。 

事实上,来自办公室的信息与销售员的信息经常会有出入,甚至其中一方有明显的错误:当管理者依照办公室信息坚信其正确性而指责来自销售员方面与此不符的信息时,这就是在犯一个大错误。因为,哪怕是事后证明办公室提供的信息有一次、有那么一点不正确时,管理者就将失去销售员对他的信赖与公正感。 

一个不能取得销售员信任并被认为缺乏公正感的管理者,是不受人欢迎和敬重的。 

当然,如果完全听从销售员的意见并以此左右办公室工作,那也将受到办公室文员的抵制,影响办公效率和整个管理部门的权威性。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威逼利诱”这句成语,属于反义词,一般是形容坏人用的,在正常情况下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在实际的管理与用人中这几个字还是十分管用的。

      威——树权威,立威信。

      管理者,首先要有威严。一是要用好手中的权,树权威;二是靠自己的能力,显威力;三是体贴关心下属,展威信。这样,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在你的指挥下,做好工作。过分依靠权力,没有能力、体贴,只会让下属口服心不服;不会用权力,工作再缩手缩脚,就会让下属瞧不起,口不服心不服。

      逼——逼下属,早成才。

      就算你是能人,专业上有一手,但手再大也遮不住天,还是靠弟兄们齐心协力,才会做好工作。对部门老人,要“逼”他工作到位,站好岗,传帮带;对新人,要“逼”他用心学习,尽快学会调研,学会分析,学会提方案,学会解决问题,并发挥自身如计算机、身强力壮的优势,多做些工作,多发挥些作用;对能人,既要放权,又要监控,定好标准,不管过程,追求结果。

      利——干与利,要结合。

      在现实工作中,靠精神力量鼓励工作的下属,坚持一阵子是可以的,坚持长久是不多的。要贯彻工作努力、工作结果和所得效益挂起钩来,增大个人收入中与奉献、效益紧密相连的“活”工资的比例,让收入成为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杠杆。个人收入中“死”工资多,容易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鼓励了后进,培养了懒汉,消磨了斗志;而“活”奖金多,体现了多劳多得,虽没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最高境界,也会产生不多干、不干好工作就收入少的良好效果。

      诱——筑平台,求发展。

      人,总是要有精神的,特别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对新人,不光需要解决当前的收入的满足,更需要解决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前途。要铸造起一个大的平台,给新人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奋斗有目标;对老人,主要解决稳定的问题。告知大家只要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就会保持稳定的现状,与企业同在。对能人,就是下一个问题了。

      送——选能人,送当官。

      这里多加了这个“送”字,非常之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你自己的干劲和前程。管理者要育才、养才、用才,但不要囤才,舍不得放才。手下有能人,自己培养了得力人才,兵强马壮,工作顺心,舍不得放手,是管理者之大忌。要做一个开明的伯乐,积极把自己的能人、骨干送出去,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更大的空间发挥作用,让自己的手下满天下,才是正确的做法。否则,庙小能人多,被淘汰的很可能是你自己!
    阅读全文
  • 同事之间,如果不是期望通过吵架来存心贬低对方、使对方难堪,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那么这样的吵架,不会造成当事人双方的敌对和仇视,反而有利于问题的充分沟通和解决。

    CASE1 同事间唇枪舌剑

    “嘭”,又是一拳砸在桌上,比先前的一声更加剧烈。不过,这回换成张雨反击,他一步冲到同事安森的面前,照他刚才砸过的地方狠狠地落下一拳。“少跟我说这些,企划书上的统计数据写的明明白白,不按样本作评估隐患有多大你知道吗!”“废话!但是你也不用用脑子,评估的参数那么低,符合实际情况吗……”

    见招拆招:小“吵”打破沟通鸿沟同事之间,如果不是期望通过吵架来存心贬低对方、使对方难堪,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那么这样的吵架,不会造成当事人双方的敌对和仇视,反而有利于问题的充分沟通和解决。一方的强硬态度,会第一时间充分引起另一方的重视和思量,避免了由于沉默和妥协造成的沟通失效,配合迟钝。同时由于彼此平等的工作关系,方式上可以表现得激烈一些,但切不可触及对方身体,由“吵架”变成“打架”。

    CASE2 上下级相互交锋

    张林严肃地走到经理室的办公桌前,站定后将一份文案推送到经理马克的面前,“我前天补充提加的方案开会都通过了,为什么没有写进最终的报告里去,请您解释一下!”“后来我又考虑了一下,并不合适。”“不合适就可以随意删减吗?那开会岂不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见招拆招:一味指责抱怨不可取上下级之间,并不是绝对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当员工和老板的意见产生分歧,或者认为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通过“吵架”来表达出自身强烈的主张或是不满。但是在言辞上要注意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而是要说明情况,探讨原因。这样其实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与配合。

    CASE3 对下属严厉批评

    “扣你的奖金是按规定办事,没有停职已经是网开一面了。”“为什么一群人做错事只惩罚一个人!”“那我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解释清楚!”沈鸿义愤填膺地开始详细诉说整件事情的始末,身为主管的冉杰并没有打断他的陈述,眉头紧锁地仔细聆听……

    见招拆招:给下属一个说话的机会作为主管,不应将下属的牢骚和异议当作对自身权威的挑战,而应当给予他们“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在他们释放自己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和重新分析。同时语言上要注意留有余地和空间,不要一言独断,允许下属的解释和辩驳。

    职场“吵架”要诀

    1、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吵架来解决。人际交往的蜚短流长、利益纷争的不甘示弱,这样的吵架会连“身段”一同吵丢。

    2、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吵架。激烈的言词和激动的情绪,不是每个人都能正常承受的东西。例如,“新人”如果在入职不久就“被吵”,那么很可能会伤害他的职业自尊心,影响他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和评估。

    3、吵架要建立在彼此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初次合作的两个人,还是应当尽量用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盲目的吵架会导致无端的猜疑,甚至造成关系的永久破裂。

    4、吵架要目的明确,不能偏题。只有发生了具体的问题时才可以吵架,不能将吵架视为日常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所谓“对事不对人”,切不可“没事找不痛快”。

    5、吵架要注意语言方式。吵架应当就事论事,当事人可以直抒胸臆,但不可言词污秽,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更不能越吵越远,最后变成“揭底口水大战”。

    6、正视吵架的意义。吵架不是攻击性、压倒性地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比试嗓门的高低而使他人臣服。

    7、冷静对待吵架的结果。当“战事”平息之后,吵架的双方应当抽离出激动的情绪,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意见或者指责,找出自身缺失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