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板材环保谜局:质量相近价格差却高达80%
时间:2010-03-31 人气:186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概述:购买板式家具您最在意的是什么?绝大多数的答案是环保,这其中,板材的环保性能又是大家最为看重的。目前,几乎所有的板式家具展厅中,我们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们用的是露水河的环保板材”,或者“爱格板是达到欧洲环保标准、超国标的环保板材”。
......
价格差异为何高达80%? 环保性能到底差多少?
购买板式家具您最在意的是什么?绝大多数的答案是环保,这其中,板材的环保性能又是大家最为看重的。目前,几乎所有的板式家具展厅中,我们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们用的是露水河的环保板材”,或者“爱格板是达到欧洲环保标准、超国标的环保板材”。然而,同样都叫“环保板材”,具体有何不同?怎样辨别?同款产品使用国产、进口两种板材,价格差异如何理解?
●市场扫描●
销售员称:同款家具国产板进口板价格最高差80%
使用效果“差不多”
也许有的消费者还不知道,购买板式家具时,很多品牌是可以选择使用国产板材或者进口板材制造同款家具的。两种板材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甲醛含量,通常情况下,国产板材的甲醛限量等级为E1级(E1≤1.5mg/L),进口板材(以德国爱格板为例)甲醛限量等级可达E0级(E0≤0.5mg/L)或超E0级。
在京城各大家居卖场内都聚集了几大国内知名板式家具品牌,走访中,当被询问同款衣柜使用国产露水河板材和进口爱格板或欧德森板价格有何不同时,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使用进口板材的衣柜比国产板材的贵40%—80%不等。而面对价格差,几乎所有品牌的导购都表示,环保性能高、甲醛含量和释放量低是导致使用进口板材的家具昂贵的原因。但当被问及国产板材和进口板材制作而成的相同衣柜使用效果有何不同、价格差与环保性能是否对等时,仅一名导购人员表示“用了进口板材的可以直接入住,买了国产板的需要散个把月的味”,而大多数导购人员则表示,“没太大区别”,甚至有一名导购说,“板材环保性有差别,但都是达标的,至于做成家具之后,没有任何区别。”
●答疑解惑●
业内人士:进口板材的确更环保
成品家具价格差异在30%—50%为合理
针对有导购人员给出的“用国产和进口板材制成的家具没任何差别”一言,意风家具董事长温世权表示,由于使用国产板材的板式家具相对便宜,而板式家具的购买人群定位相对低端,所以不排除有销售人员为了拼业绩而说出此言。但温世权还表示,板式家具确实有提升自身环保性能的必要,就板材本身而言,进口板材采用新鲜原木、单一树种制成,用胶量更少,甲醛含量少。而国产板材目前几乎还没有能够达到E0级标准的,“所以,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板式家具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能力,而国产板材也应不断提升环保性能”。
此外,针对两种板材制成的同款产品的价格差异,温世权表示,使用进口板材的成品家具比使用国产板材的贵30%—50%为合理,那些用料较少、造型简单的家具,价格差在30%左右是可以接受的;而那些用料多、造型复杂的衣柜等产品,价格差在50%左右也算合理,消费者在购买时可酌情考虑。
●专家提示●
居家环保 板材事关重大
家具、橱柜、衣柜、木门,看着居家装修板材使用量猛增,环保专业人士备感忧虑。市场上板材及运用板材制作的家居产品环保性能参差不齐,为消费者居家健康带来隐忧。既然生活中离不开板材,我们就必须严格控制劣质板材进家,将危害人体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挡在门外。
甄别板材 一闻二掂
如何区分板材环保性能的优劣?飞美家具总经理周凯军说,“味道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却是最直观的。消费者在挑选板式家具时,最好要打开家具的抽屉闻一闻,检查有无刺激性气味,如果是诸如五斗柜式的家具,可以把几层的抽屉都打开,看看里面是否放了水果等可以吸味的东西,以此作为判断自己能否接受这件家具的标准之一。”
此外,周凯军提醒,环保性能更高的板材一定是含胶量少的,同等承重的两块板材,更环保的一定是保证使用同一树种的、板材颗粒较大、较轻的那块,因为颗粒大、接触面大,使用的胶就相对少很多。而在同样的前提下,消费者也可以闻闻板材的味道,重的那块应该会有不舒服的刺激气味,而轻的那块应该更多的是原木本身的味道。
针对进口E0级和超E0级板材与国产E1级板材的价格差异,周凯军表示,树种、胶种、设备以及环保参数的控制共同作用而成的板材环保性能是产生价格差最大的原因,而消费者已经开始愿意为这些差异埋单了,30%—40%的价格差是比较值当的。
根据空间装载量酌情使用不同板材
环保性能高也不能无止境地使用,环保性能略差,也不意味着一定会影响健康,这其中涉及到空间对于甲醛等污染物的装载量问题。据相关数据说,每一百平米的空间内以使用不超过20张(1.22m×2.44m)E1级板材为宜,但这些数据都有特定的计算前提,所以,业之峰装饰集团工程客服总监钱连山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或者挑选板材时,要综合考虑空间面积、涂料使用量、家具使用量及布艺等装饰的使用量,使用的材料越多,对每件材料的环保性能就需要越严格。
购买板式家具您最在意的是什么?绝大多数的答案是环保,这其中,板材的环保性能又是大家最为看重的。目前,几乎所有的板式家具展厅中,我们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我们用的是露水河的环保板材”,或者“爱格板是达到欧洲环保标准、超国标的环保板材”。然而,同样都叫“环保板材”,具体有何不同?怎样辨别?同款产品使用国产、进口两种板材,价格差异如何理解?
●市场扫描●
销售员称:同款家具国产板进口板价格最高差80%
使用效果“差不多”
也许有的消费者还不知道,购买板式家具时,很多品牌是可以选择使用国产板材或者进口板材制造同款家具的。两种板材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甲醛含量,通常情况下,国产板材的甲醛限量等级为E1级(E1≤1.5mg/L),进口板材(以德国爱格板为例)甲醛限量等级可达E0级(E0≤0.5mg/L)或超E0级。
在京城各大家居卖场内都聚集了几大国内知名板式家具品牌,走访中,当被询问同款衣柜使用国产露水河板材和进口爱格板或欧德森板价格有何不同时,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使用进口板材的衣柜比国产板材的贵40%—80%不等。而面对价格差,几乎所有品牌的导购都表示,环保性能高、甲醛含量和释放量低是导致使用进口板材的家具昂贵的原因。但当被问及国产板材和进口板材制作而成的相同衣柜使用效果有何不同、价格差与环保性能是否对等时,仅一名导购人员表示“用了进口板材的可以直接入住,买了国产板的需要散个把月的味”,而大多数导购人员则表示,“没太大区别”,甚至有一名导购说,“板材环保性有差别,但都是达标的,至于做成家具之后,没有任何区别。”
●答疑解惑●
业内人士:进口板材的确更环保
成品家具价格差异在30%—50%为合理
针对有导购人员给出的“用国产和进口板材制成的家具没任何差别”一言,意风家具董事长温世权表示,由于使用国产板材的板式家具相对便宜,而板式家具的购买人群定位相对低端,所以不排除有销售人员为了拼业绩而说出此言。但温世权还表示,板式家具确实有提升自身环保性能的必要,就板材本身而言,进口板材采用新鲜原木、单一树种制成,用胶量更少,甲醛含量少。而国产板材目前几乎还没有能够达到E0级标准的,“所以,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板式家具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能力,而国产板材也应不断提升环保性能”。
此外,针对两种板材制成的同款产品的价格差异,温世权表示,使用进口板材的成品家具比使用国产板材的贵30%—50%为合理,那些用料较少、造型简单的家具,价格差在30%左右是可以接受的;而那些用料多、造型复杂的衣柜等产品,价格差在50%左右也算合理,消费者在购买时可酌情考虑。
●专家提示●
居家环保 板材事关重大
家具、橱柜、衣柜、木门,看着居家装修板材使用量猛增,环保专业人士备感忧虑。市场上板材及运用板材制作的家居产品环保性能参差不齐,为消费者居家健康带来隐忧。既然生活中离不开板材,我们就必须严格控制劣质板材进家,将危害人体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挡在门外。
甄别板材 一闻二掂
如何区分板材环保性能的优劣?飞美家具总经理周凯军说,“味道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却是最直观的。消费者在挑选板式家具时,最好要打开家具的抽屉闻一闻,检查有无刺激性气味,如果是诸如五斗柜式的家具,可以把几层的抽屉都打开,看看里面是否放了水果等可以吸味的东西,以此作为判断自己能否接受这件家具的标准之一。”
此外,周凯军提醒,环保性能更高的板材一定是含胶量少的,同等承重的两块板材,更环保的一定是保证使用同一树种的、板材颗粒较大、较轻的那块,因为颗粒大、接触面大,使用的胶就相对少很多。而在同样的前提下,消费者也可以闻闻板材的味道,重的那块应该会有不舒服的刺激气味,而轻的那块应该更多的是原木本身的味道。
针对进口E0级和超E0级板材与国产E1级板材的价格差异,周凯军表示,树种、胶种、设备以及环保参数的控制共同作用而成的板材环保性能是产生价格差最大的原因,而消费者已经开始愿意为这些差异埋单了,30%—40%的价格差是比较值当的。
根据空间装载量酌情使用不同板材
环保性能高也不能无止境地使用,环保性能略差,也不意味着一定会影响健康,这其中涉及到空间对于甲醛等污染物的装载量问题。据相关数据说,每一百平米的空间内以使用不超过20张(1.22m×2.44m)E1级板材为宜,但这些数据都有特定的计算前提,所以,业之峰装饰集团工程客服总监钱连山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或者挑选板材时,要综合考虑空间面积、涂料使用量、家具使用量及布艺等装饰的使用量,使用的材料越多,对每件材料的环保性能就需要越严格。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国内橱企如何发挥蜕变的智慧?
尽管这一下降趋势有所缓解,但仍然暴露出外向型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外销型企业迫不得已纷纷“出口转内销”,进军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复杂,要成功破茧、蜕变,需要智慧。如何发挥蜕变的智慧?
2009年的橱柜行业,“出口转内销”是外销型企业提得最多的话题。外销市场受挫,转战内需市场无疑是化解经营风险、保生存的好办法。但转战内需市场,并不像一些商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出口转内销”要从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变,是重新拓展一个全新市场的过程。由于外、内销的经营运作过程存在巨大的差别,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考验。正如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所言:“外贸企业转内需市场,如果凭借‘短期之勇’ 那就意味着已经失败了一大半,因为内需市场远比他们过去做外贸的商业游戏更为复杂。”
“出口转内销”企业如何改变惯有思维?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如何构建市场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如何掌控游戏规则?这都是“出口转内销”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转内需市场,必须理清五大关系
笔者认为,“出口转内销”企业要想成功撬开内需市场,必须理清以下关系。
1.生产导向与营销导向的战略转变。改变从产品生产赚取“利润差价”的经营思路,向打造自主品牌、获得产品和企业长久利益的经营理念转变。
2.大企业与小品牌的市场定位关系。切忌盲目开拓市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市场定位也要“量体裁衣”。盲目铺网,求大求全,很难精耕细作,得不偿失。
3.贸易型思维与品牌型思维的策略关系。由于外销市场与内销市场运作的迥异,因此,外销企业在转战内需市场时,往往套用外销市场的经营策略,比如简单地把全国市场分解成若干个大区域,这种粗放形的渠道管理是很多外贸企业的通病。这往往导致外销企业在内需市场上“水土不服”。所以,要想在内需市场运作游刃有余,必须要进行渠道创新和终端创新。
4.生产、加工与研发、营销的关系。外贸运作模式的特点,令多数外贸企业将资源集中在生产和制造等到方面,而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往往是其短板,而这恰恰是内需市场的重头戏。所以,“出口转内销”的企业要想立足国内市场,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
5.外向型人才与内需人才的定位关系。由于外销与内销市场运作有别,所以,二者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要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培育内销型人才。
规避风险:勿忽视五个问题
对于转战内需市场的企业而言,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是首要问题。开拓国内市场,降低风险最重要。笔者认为,规避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新认识国内市场。外销型企业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对国内市场的认识不够,甚至不够重视。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既然在外销市场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么,“拿下”国内市场自然不成问题?事实上,国际市场认可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未必“吃香”。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欧洲市场对服装款式的要求比较稳定,同一款式的服装,企业往往能出口10万件。但在国内市场,同一款式的服装只能卖出七八千件,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外销企业必须要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才能打开国内市场。
2.精耕细作,夯实根基。外销型企业往往将市场开发交给代理商或者国外合作伙伴,企业只管制造、供货,赚取生产利润。转战内需市场,情况完全改变了,从订单执行型企业转变成了市场导向型企业;从单一的制造功能型企业,转变成了兼备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多功能型企业;从成本管理型企业转变成了价值管理型企业。这些改变,使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具有培养和开发市场的能力。由于国内市场情况复杂,所以,在开拓时必须精耕细作,夯实根基,比如可先开拓、经营好区域市场,再实施扩张、铺网。
3.谋长远发展,放弃短线思维。大部分外销型企业运作模式,一般是“接了订单才生产,做一单是一单”。但是,内需市场的培育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操作模式不适合国内市场。目前,“出口转内销”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多数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崛起的企业,对内需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所以,转战内需市场,必须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放弃“短线思维”。
目前,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北京奥运会之后,众多跨国企业纷纷扩大营销队伍,并且实施渠道下沉。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所以,转战内需市场的外销型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立足市场是不现实的。
4.以人为本,重新整合人才资源。就人才的结构与合理性方面,内销型企业普遍要好于外销型企业。由于市场运作模式不同,所以外销型企业往往对人才不够重视,能减则减,以节约成本为目标。因此,开拓国内市场,必须要敢于在人力资源上投入,整合、扩充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市场和营销方面的人才配备,并提升战略和投资管理的能力。
5.产品经营转品牌经营。外销型企业原来所处的产业层次较低,赚钱相对容易。但要在国内市场经营,仅仅停留在订单制造这样低层次的水平是行不通的,必须从产品经营转品牌营销,走品牌发展之路。
创建品牌:“要做对事情”
外销型企业打开内需市场不易,创建品牌就更难。笔者认为,创建品牌应注意以下两点。
1.品牌的根本是产品。首先,企业必须要解决认知上的问题,即品牌的根本是什么?品牌的根本是产品。没有产品的品牌是难以生存的。所以,创建品牌,必须对产品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
既然产品是品牌的根本,那么,如何开发产品呢?必须有开发导向。产品开发的导向: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二是以企业领导者主观的判断为导向。
哪个才是正确的导向呢?实践证明,企业领导者的主观判断往往产生偏差。因为,仅凭主观判断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企业不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发产品,必须在“肯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才能“做正确的事”。
2.如何创造“肯定”的环境,“做正确的事”呢?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通过市场研究,了解清楚几个问题,以确保“做对事情”:一是对没有购买产品者,了解他们为什么不买;二是对没有购买产品者,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三是对购买竞争对手产品者,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而不是自己的产品;对购买自己品牌产品者,了解其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
品牌传播:“加深人们对品牌的记忆”
橱柜行业,仅有好的产品并不代表就有好有销售额,更不代表就可以创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果说产品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所占的比率为70%,那么,剩余的30%就要靠传播了。如果说产品是创建品牌之根本的话,那么,传播则是让品牌腾飞的翅膀。
如何传播?必须要给品牌准确的定位。根据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人们只会记住一类事物中的“第一”。“第一”投射到人们的记忆体系中,就会将其固化成这一类事物的代表。因此,定位其实就是为品牌找到一个在行业中的“第一”或“唯一”的地位,能够让品牌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如何做到“第一”?首先要从行业着手,做到行业里“销量第一、规模第一”、“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品牌”等等;二是从市场细分着手,做到如“质量最可靠”、 “最高档、最贵”、“价格最低”、“功能最齐全”、“单一功能最优”、“最有个性”、“服务最好”等等;三是从企业自身着手,做到“创新能力最强”、“经营团队最优秀”、“综合实力最强”等,加深人们对品牌的“记忆”。
明确品牌定位后,必须将品牌战略上升到经营指导战略的高度上来,资源配置要以品牌定位为核心,包括:价值链配置、组织结构设置、经营观念确定、员工行为规范、产品开发实施、传播开展等等。
传播的关键是执行。有道是“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品牌传播,重要的是执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品牌创立初期。这一阶段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是谁?”“产品优势是什么?”这一阶段,品牌以功能性诉求建立区隔,如乐百氏纯净水的“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广告语,就是告诉受众产品的“纯净”。以此推动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阶段,品牌成长期。本阶段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美誉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推崇什么?”这一阶段,品牌以感性诉求赢得受众感情上的认可。如“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就是告诉受品牌的价值主张,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并让其产生共鸣,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及行业地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品牌成熟期。这一时期以巩固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区域文化的代表为主要任务,并告诉受众“品牌代表什么文化观念,代表什么样的民族性”。如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被视为“崇尚个人感受”的美国文化的代表。
目前,大部分外销型企业的品牌创建还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告诉受众“我的品牌是谁?我的品牌下的产品有什么优势?”。
在品牌创建初期,最重要的是知名度。没有知名度,美誉度便无从谈起。所以,在品牌创建的初期阶段,一些突破常规的传播,能够快速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知名度是什么?知名度就是竞争力。
2009年的橱柜行业,“出口转内销”是外销型企业提得最多的话题。外销市场受挫,转战内需市场无疑是化解经营风险、保生存的好办法。但转战内需市场,并不像一些商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出口转内销”要从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变,是重新拓展一个全新市场的过程。由于外、内销的经营运作过程存在巨大的差别,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考验。正如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所言:“外贸企业转内需市场,如果凭借‘短期之勇’ 那就意味着已经失败了一大半,因为内需市场远比他们过去做外贸的商业游戏更为复杂。”
“出口转内销”企业如何改变惯有思维?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如何构建市场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如何掌控游戏规则?这都是“出口转内销”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转内需市场,必须理清五大关系
笔者认为,“出口转内销”企业要想成功撬开内需市场,必须理清以下关系。
1.生产导向与营销导向的战略转变。改变从产品生产赚取“利润差价”的经营思路,向打造自主品牌、获得产品和企业长久利益的经营理念转变。
2.大企业与小品牌的市场定位关系。切忌盲目开拓市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市场定位也要“量体裁衣”。盲目铺网,求大求全,很难精耕细作,得不偿失。
3.贸易型思维与品牌型思维的策略关系。由于外销市场与内销市场运作的迥异,因此,外销企业在转战内需市场时,往往套用外销市场的经营策略,比如简单地把全国市场分解成若干个大区域,这种粗放形的渠道管理是很多外贸企业的通病。这往往导致外销企业在内需市场上“水土不服”。所以,要想在内需市场运作游刃有余,必须要进行渠道创新和终端创新。
4.生产、加工与研发、营销的关系。外贸运作模式的特点,令多数外贸企业将资源集中在生产和制造等到方面,而在研发和销售环节往往是其短板,而这恰恰是内需市场的重头戏。所以,“出口转内销”的企业要想立足国内市场,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
5.外向型人才与内需人才的定位关系。由于外销与内销市场运作有别,所以,二者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要调整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培育内销型人才。
规避风险:勿忽视五个问题
对于转战内需市场的企业而言,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是首要问题。开拓国内市场,降低风险最重要。笔者认为,规避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新认识国内市场。外销型企业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对国内市场的认识不够,甚至不够重视。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既然在外销市场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么,“拿下”国内市场自然不成问题?事实上,国际市场认可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未必“吃香”。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欧洲市场对服装款式的要求比较稳定,同一款式的服装,企业往往能出口10万件。但在国内市场,同一款式的服装只能卖出七八千件,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外销企业必须要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才能打开国内市场。
2.精耕细作,夯实根基。外销型企业往往将市场开发交给代理商或者国外合作伙伴,企业只管制造、供货,赚取生产利润。转战内需市场,情况完全改变了,从订单执行型企业转变成了市场导向型企业;从单一的制造功能型企业,转变成了兼备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多功能型企业;从成本管理型企业转变成了价值管理型企业。这些改变,使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具有培养和开发市场的能力。由于国内市场情况复杂,所以,在开拓时必须精耕细作,夯实根基,比如可先开拓、经营好区域市场,再实施扩张、铺网。
3.谋长远发展,放弃短线思维。大部分外销型企业运作模式,一般是“接了订单才生产,做一单是一单”。但是,内需市场的培育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操作模式不适合国内市场。目前,“出口转内销”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多数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崛起的企业,对内需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所以,转战内需市场,必须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放弃“短线思维”。
目前,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北京奥运会之后,众多跨国企业纷纷扩大营销队伍,并且实施渠道下沉。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所以,转战内需市场的外销型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立足市场是不现实的。
4.以人为本,重新整合人才资源。就人才的结构与合理性方面,内销型企业普遍要好于外销型企业。由于市场运作模式不同,所以外销型企业往往对人才不够重视,能减则减,以节约成本为目标。因此,开拓国内市场,必须要敢于在人力资源上投入,整合、扩充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市场和营销方面的人才配备,并提升战略和投资管理的能力。
5.产品经营转品牌经营。外销型企业原来所处的产业层次较低,赚钱相对容易。但要在国内市场经营,仅仅停留在订单制造这样低层次的水平是行不通的,必须从产品经营转品牌营销,走品牌发展之路。
创建品牌:“要做对事情”
外销型企业打开内需市场不易,创建品牌就更难。笔者认为,创建品牌应注意以下两点。
1.品牌的根本是产品。首先,企业必须要解决认知上的问题,即品牌的根本是什么?品牌的根本是产品。没有产品的品牌是难以生存的。所以,创建品牌,必须对产品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
既然产品是品牌的根本,那么,如何开发产品呢?必须有开发导向。产品开发的导向: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二是以企业领导者主观的判断为导向。
哪个才是正确的导向呢?实践证明,企业领导者的主观判断往往产生偏差。因为,仅凭主观判断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企业不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发产品,必须在“肯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才能“做正确的事”。
2.如何创造“肯定”的环境,“做正确的事”呢?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通过市场研究,了解清楚几个问题,以确保“做对事情”:一是对没有购买产品者,了解他们为什么不买;二是对没有购买产品者,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三是对购买竞争对手产品者,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而不是自己的产品;对购买自己品牌产品者,了解其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
品牌传播:“加深人们对品牌的记忆”
橱柜行业,仅有好的产品并不代表就有好有销售额,更不代表就可以创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果说产品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所占的比率为70%,那么,剩余的30%就要靠传播了。如果说产品是创建品牌之根本的话,那么,传播则是让品牌腾飞的翅膀。
如何传播?必须要给品牌准确的定位。根据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人们只会记住一类事物中的“第一”。“第一”投射到人们的记忆体系中,就会将其固化成这一类事物的代表。因此,定位其实就是为品牌找到一个在行业中的“第一”或“唯一”的地位,能够让品牌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如何做到“第一”?首先要从行业着手,做到行业里“销量第一、规模第一”、“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品牌”等等;二是从市场细分着手,做到如“质量最可靠”、 “最高档、最贵”、“价格最低”、“功能最齐全”、“单一功能最优”、“最有个性”、“服务最好”等等;三是从企业自身着手,做到“创新能力最强”、“经营团队最优秀”、“综合实力最强”等,加深人们对品牌的“记忆”。
明确品牌定位后,必须将品牌战略上升到经营指导战略的高度上来,资源配置要以品牌定位为核心,包括:价值链配置、组织结构设置、经营观念确定、员工行为规范、产品开发实施、传播开展等等。
传播的关键是执行。有道是“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品牌传播,重要的是执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品牌创立初期。这一阶段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是谁?”“产品优势是什么?”这一阶段,品牌以功能性诉求建立区隔,如乐百氏纯净水的“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广告语,就是告诉受众产品的“纯净”。以此推动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阶段,品牌成长期。本阶段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美誉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推崇什么?”这一阶段,品牌以感性诉求赢得受众感情上的认可。如“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就是告诉受品牌的价值主张,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并让其产生共鸣,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及行业地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品牌成熟期。这一时期以巩固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区域文化的代表为主要任务,并告诉受众“品牌代表什么文化观念,代表什么样的民族性”。如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被视为“崇尚个人感受”的美国文化的代表。
目前,大部分外销型企业的品牌创建还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告诉受众“我的品牌是谁?我的品牌下的产品有什么优势?”。
在品牌创建初期,最重要的是知名度。没有知名度,美誉度便无从谈起。所以,在品牌创建的初期阶段,一些突破常规的传播,能够快速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知名度是什么?知名度就是竞争力。
阅读全文
这款由意大利设计师Leonardo Perugi 带来的“Drop”可折叠沙发,也是时下节约型住房情况下触及设计师灵感旦生的家具作品。时尚,灵活多变的使用功能,是相当适合年轻人味口的。黑,红,白,绿不同颜色的搭配,相信一定有你喜欢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