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的三个层次
时间:2010-03-19 人气:1098 来源:NET|DXZM 作者:
概述: 管理咨询卖的是服务,产品是通过“人”来体现的,产品的效果也是通过“人”来体现的。虽然管理咨询公司极力将产品标准化、可衡量化,客户付款拿到的是量化的方案。但是客户得到的价值是多少,却......
管理咨询卖的是服务,产品是通过“人”来体现的,产品的效果也是通过“人”来体现的。虽然管理咨询公司极力将产品标准化、可衡量化,客户付款拿到的是量化的方案。但是客户得到的价值是多少,却不是由方案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咨询内在的东西:对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实施是否简便到位?企业家观念是否已经跟上变革内容?等等。
另一方面,咨询的价值因顾问与客户的关系不同而不同:对方案的认可,对方法论的认可以及充分信任基础上的关于认识论的交流。高层次咨询的价值正如老子所说:少即是多。或者应俗语所说:假传传万卷,真传一句话。
层次一:生意关系。咨询成果:方案
在这个层次,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是生意上的关系。从形式上看,为了保证生意的公平、公正,可以看到采用采购有形产品常用的招投标形式。买方在评标会上多人参与评判,卖方尽量给未来的产品描述出一个可衡量的东西。买方也尽力需要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而此时的卖方并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即使两三天的诊断也难以看到企业中真正的问题,尤其是实施方面的问题。于是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方案的内容概括和量上面。方案是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唯一可衡量的成果。
(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此时,客户取舍咨询公司的标准有:咨询公司品牌、顾问个人品牌、方案涵盖范围及逻辑是否合理。而目前管理咨询公司的品牌还停留在知名度阶段,还没有看到任何具有美誉度的管理咨询公司。
层次二:伙伴关系。咨询成果:方法论
张总咨询项目中接到客户联络人的电话:
“你让他们写方案,他们说没有时间。”
“如果他们晚上两点以前睡觉,就不算忙,因为我两点睡觉。”
客户老板的电话一会儿到了:
“张总,为什么我们出钱,却要我们自己写文案?”
“你不是要转变他们的心理架构吗?首先要从行为开始。再说我写的文案他们能执行吗?”
“那我们请你来干什么?”
“教方法啊!我教他们做方案的方法。他们写,我再来改。”
没有信任,张总是做不到这么强势的。这个信任包括客户对张总的方法论的认可。在这个阶段,变革管理咨询是咨询的主轴。在取得客户信任的基础上,如何协助客户将方案落地是顾问的主要任务,其中价值观的变革是核心的观点已经浮现出来。但能否把价值观变革到位还不是这阶段能够体现出来的,因为这段的重点就是方案在形式上的落地。“落地”的概念不是像过去咨询公司常做的,通过某种考核机制强行推广,而是从上到下自觉主动地执行。在这里,咨询公司卖的方法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方案的方法论,二是变革的方法论。其中,价值观变革的方法论尤其重要。价值观的改变不可能通过培训沟通取得。上海求势在咨询过程中,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及咨询实践研究出价值观变革三段论:震撼——沟通——改变,在企业变革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变革的模式本身就像雅各布和莫纳德解答的一个谜:一个受精的鸡蛋是怎样分裂自己,把自己分别变成肌肉细胞、脑细胞、肝脏细胞等各种不同的细胞,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初孵的雏鸡。被激活的基因的不同模式造成了不同类型的细胞。
层次三:信任关系。咨询成果:认识论
当顾问与客户达成基于对管理理念理解基础上的信任时,管理咨询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企业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看法,即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将成为顾问为客户提供的最大价值。我们在企业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第一个破坏制定好的制度往往就是企业家本人。这就是认识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任何具体的方法都有不适用的那一天,对问题及其关系的看法,对企业发展的认识论才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管理首先是看待问题的方法,然后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咨询顾问有责任帮助企业家提高其对企业的认识论水平。首先我们企业认识论中的关键要素:
企业家对企业要素的认识
首先要确定企业家要认识哪些要素,其次才是它们的关系。企业的要素很多。
各要素的重要性在每个企业中是不一样的,帮助企业家发现关键要素对顾问来说至为重要。但事实上,当顾问和企业家观点发生分歧时,顾问的妥协往往是没有原则的。
对要素间关系的认识
基于系统论先哲所述:要素间的关系大于要素本身。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关系无法不使事物形成系统。帮助企业家提高对要素间关系的认识是这一阶段顾问的主要任务之一:譬如,如何处理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信任是否会导致员工的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对公司运营的影响在哪里?信任的风险在哪里?不信任的成本在哪里?等等。在这里,正像诗中所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顾问要学好如何帮助企业家跳出其自身观察角度的局限,站在“云中”看“庐山”。数学家吴学谋创立的泛系论毕其数十年之工对事物关系的转化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十分有利于咨询顾问指导企业家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待企业中发生的各种关系转换。以下简要列出泛系论关系转化的种类及掌握方法:
“表里变变蕴机理,集散观控生克力,供求因缘敏应需,五互八悟多层析,简化强化运七易,多源五转巧剪辑,容悖容憾速次优,泛系相对理正奇。--五互: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八悟:表里、变变(泛导)、机理、集散、观控、生克、供求、因缘。五转:快鸟瞰,深显微,精缩影,优扩形,巧模拟。泛系理论中侧重泛系的相对性的研究即为泛系相对论,特别是研究广义的主体、客体、环境、中介(简称四栏)及它们的关系的相对性。
宏观微观再宏观,整体局部再整体,综合分析再综合,功能结构再功能,外展内析再外展,具体抽象再具体,绝对相对再绝对,认识实践再认识,观测控制再观测,后果前因再后果,缩影扩形再缩影,定性定量再定性,感性理性再感性,简化细化再简化,思辨实证建模再思辨,哲理数理技理再哲理,显生显克再显生,历史逻辑再历史,横贯纵深再横贯,集中分散再集中,求同辨异再求同,异同泛序再异同,背景对象再背景,人理物理再人理等等所谓24再的反复结合。”
重庆打黑过程中,描述黑社会老大和公安局副局长的关系深厚的标志是两个人蹲在街边吃烤肉串,这更多的含义是展示给众人看的,其“心交”多少并不得而知。而顾问和企业家的关系到了深入讨论认识论的阶段却是最高境界,因为企业家个人对企业内部各种现象的看法一般是深藏在心底的。
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很难,改变企业家的观点更难。然而企业家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成败,管理咨询如果忽视了对企业家本人的咨询,就是在舍本求末。管理咨询应该是宁拙勿巧,不能投机取巧回避对企业家的咨询,只满足于方案的提供。
另一方面,咨询的价值因顾问与客户的关系不同而不同:对方案的认可,对方法论的认可以及充分信任基础上的关于认识论的交流。高层次咨询的价值正如老子所说:少即是多。或者应俗语所说:假传传万卷,真传一句话。
层次一:生意关系。咨询成果:方案
在这个层次,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是生意上的关系。从形式上看,为了保证生意的公平、公正,可以看到采用采购有形产品常用的招投标形式。买方在评标会上多人参与评判,卖方尽量给未来的产品描述出一个可衡量的东西。买方也尽力需要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而此时的卖方并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即使两三天的诊断也难以看到企业中真正的问题,尤其是实施方面的问题。于是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方案的内容概括和量上面。方案是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唯一可衡量的成果。
(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此时,客户取舍咨询公司的标准有:咨询公司品牌、顾问个人品牌、方案涵盖范围及逻辑是否合理。而目前管理咨询公司的品牌还停留在知名度阶段,还没有看到任何具有美誉度的管理咨询公司。
层次二:伙伴关系。咨询成果:方法论
张总咨询项目中接到客户联络人的电话:
“你让他们写方案,他们说没有时间。”
“如果他们晚上两点以前睡觉,就不算忙,因为我两点睡觉。”
客户老板的电话一会儿到了:
“张总,为什么我们出钱,却要我们自己写文案?”
“你不是要转变他们的心理架构吗?首先要从行为开始。再说我写的文案他们能执行吗?”
“那我们请你来干什么?”
“教方法啊!我教他们做方案的方法。他们写,我再来改。”
没有信任,张总是做不到这么强势的。这个信任包括客户对张总的方法论的认可。在这个阶段,变革管理咨询是咨询的主轴。在取得客户信任的基础上,如何协助客户将方案落地是顾问的主要任务,其中价值观的变革是核心的观点已经浮现出来。但能否把价值观变革到位还不是这阶段能够体现出来的,因为这段的重点就是方案在形式上的落地。“落地”的概念不是像过去咨询公司常做的,通过某种考核机制强行推广,而是从上到下自觉主动地执行。在这里,咨询公司卖的方法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方案的方法论,二是变革的方法论。其中,价值观变革的方法论尤其重要。价值观的改变不可能通过培训沟通取得。上海求势在咨询过程中,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及咨询实践研究出价值观变革三段论:震撼——沟通——改变,在企业变革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变革的模式本身就像雅各布和莫纳德解答的一个谜:一个受精的鸡蛋是怎样分裂自己,把自己分别变成肌肉细胞、脑细胞、肝脏细胞等各种不同的细胞,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初孵的雏鸡。被激活的基因的不同模式造成了不同类型的细胞。
层次三:信任关系。咨询成果:认识论
当顾问与客户达成基于对管理理念理解基础上的信任时,管理咨询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企业各要素及其关系的看法,即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将成为顾问为客户提供的最大价值。我们在企业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第一个破坏制定好的制度往往就是企业家本人。这就是认识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任何具体的方法都有不适用的那一天,对问题及其关系的看法,对企业发展的认识论才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管理首先是看待问题的方法,然后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咨询顾问有责任帮助企业家提高其对企业的认识论水平。首先我们企业认识论中的关键要素:
企业家对企业要素的认识
首先要确定企业家要认识哪些要素,其次才是它们的关系。企业的要素很多。
各要素的重要性在每个企业中是不一样的,帮助企业家发现关键要素对顾问来说至为重要。但事实上,当顾问和企业家观点发生分歧时,顾问的妥协往往是没有原则的。
对要素间关系的认识
基于系统论先哲所述:要素间的关系大于要素本身。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关系无法不使事物形成系统。帮助企业家提高对要素间关系的认识是这一阶段顾问的主要任务之一:譬如,如何处理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信任是否会导致员工的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对公司运营的影响在哪里?信任的风险在哪里?不信任的成本在哪里?等等。在这里,正像诗中所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顾问要学好如何帮助企业家跳出其自身观察角度的局限,站在“云中”看“庐山”。数学家吴学谋创立的泛系论毕其数十年之工对事物关系的转化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十分有利于咨询顾问指导企业家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待企业中发生的各种关系转换。以下简要列出泛系论关系转化的种类及掌握方法:
“表里变变蕴机理,集散观控生克力,供求因缘敏应需,五互八悟多层析,简化强化运七易,多源五转巧剪辑,容悖容憾速次优,泛系相对理正奇。--五互: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八悟:表里、变变(泛导)、机理、集散、观控、生克、供求、因缘。五转:快鸟瞰,深显微,精缩影,优扩形,巧模拟。泛系理论中侧重泛系的相对性的研究即为泛系相对论,特别是研究广义的主体、客体、环境、中介(简称四栏)及它们的关系的相对性。
宏观微观再宏观,整体局部再整体,综合分析再综合,功能结构再功能,外展内析再外展,具体抽象再具体,绝对相对再绝对,认识实践再认识,观测控制再观测,后果前因再后果,缩影扩形再缩影,定性定量再定性,感性理性再感性,简化细化再简化,思辨实证建模再思辨,哲理数理技理再哲理,显生显克再显生,历史逻辑再历史,横贯纵深再横贯,集中分散再集中,求同辨异再求同,异同泛序再异同,背景对象再背景,人理物理再人理等等所谓24再的反复结合。”
重庆打黑过程中,描述黑社会老大和公安局副局长的关系深厚的标志是两个人蹲在街边吃烤肉串,这更多的含义是展示给众人看的,其“心交”多少并不得而知。而顾问和企业家的关系到了深入讨论认识论的阶段却是最高境界,因为企业家个人对企业内部各种现象的看法一般是深藏在心底的。
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很难,改变企业家的观点更难。然而企业家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成败,管理咨询如果忽视了对企业家本人的咨询,就是在舍本求末。管理咨询应该是宁拙勿巧,不能投机取巧回避对企业家的咨询,只满足于方案的提供。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企业容易走入六大薪资误区
在企业里,有一些头痛的问题让老总们不安:到底该支付员工多少薪水?金钱奖励在奖励制度中,该占多少比例?是否该降低薪水以降低成本?是否要根据个人业绩来发放奖金?许多企业总管花了很多时间建立薪资制度,但是不论是资深员工还是新进员工,都抱怨连天,甚至引起严重的管理问题。到底是因为什么?美国斯坦福大学菲佛近期发表文章认为:这是因为许多人不了解薪资,落入了陷阱。他进一步指出企业常犯的六大薪资错误。
1.劳动成本占相当大的比重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如此,但是劳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会因为产业与企业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可是许多经理却认为劳工成本是最大的支出。其实劳工成本只是众多成本项目中,最能立即调整的项目而已。
2.劳动成本不等于员工工资
劳工工资是劳工薪资总数除以工作时间。劳工成本则要考虑生产力,也就是企业付给员工的薪资,换得多少产出。如果将劳工工资与劳工成本看成同一件事,将会导致许多管理上的错误。
3.削减劳动成本只需要降低员工每小时的工资即可
其实,劳工成本是包含薪资与生产力两项因素的函数关系,如果要降低成本,就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不过,通常降低劳工工资,反而会导致劳工成本上升。
4.针对个人表现给予适当金钱奖励
许多研究显示,用给予个人金钱奖励这样的方式,提高员工业绩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针对个人表现给予适当金钱奖励这样的奖励方式反而会伤害团队表现、鼓励短期目标,甚至导致大家觉得薪资与表现无关,而是跟个人关系与逢迎拍马有关。
5.最有效最持久的利器是降低劳动成本
其实降低劳工成本是最不可靠、最不能持久的竞争方式。相较之下,提升品质、加强服务、改进产品与流程,创新、科技领先,都是竞争对手更难模仿、更难超越的竞争手段。
6.没薪水谁会干
有劳动就得有酬金,没薪水的工作员工是不干的。员工工作当然是要获得报酬,但是在金钱的报酬外,还需要从工作中得到生命的意义与兴趣。企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支付员工薪-全球品牌网-资就像贿赂员工,虽然有付出,但是得不到忠心与向心力。
了解这六大误区后,企业应该怎样建立最好的薪资奖励制度有了眉目:首先要从区分劳工工资与劳工成本着手。要了解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是劳工成本,而不是劳工工资。而且劳工成本可以不是总成本中比重很大的项目。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也要了解,薪资与金钱奖励只是许多管理工具之一,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运用其他工具,提升向心力、团队合作业绩。
1.劳动成本占相当大的比重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如此,但是劳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会因为产业与企业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可是许多经理却认为劳工成本是最大的支出。其实劳工成本只是众多成本项目中,最能立即调整的项目而已。
2.劳动成本不等于员工工资
劳工工资是劳工薪资总数除以工作时间。劳工成本则要考虑生产力,也就是企业付给员工的薪资,换得多少产出。如果将劳工工资与劳工成本看成同一件事,将会导致许多管理上的错误。
3.削减劳动成本只需要降低员工每小时的工资即可
其实,劳工成本是包含薪资与生产力两项因素的函数关系,如果要降低成本,就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不过,通常降低劳工工资,反而会导致劳工成本上升。
4.针对个人表现给予适当金钱奖励
许多研究显示,用给予个人金钱奖励这样的方式,提高员工业绩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针对个人表现给予适当金钱奖励这样的奖励方式反而会伤害团队表现、鼓励短期目标,甚至导致大家觉得薪资与表现无关,而是跟个人关系与逢迎拍马有关。
5.最有效最持久的利器是降低劳动成本
其实降低劳工成本是最不可靠、最不能持久的竞争方式。相较之下,提升品质、加强服务、改进产品与流程,创新、科技领先,都是竞争对手更难模仿、更难超越的竞争手段。
6.没薪水谁会干
有劳动就得有酬金,没薪水的工作员工是不干的。员工工作当然是要获得报酬,但是在金钱的报酬外,还需要从工作中得到生命的意义与兴趣。企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支付员工薪-全球品牌网-资就像贿赂员工,虽然有付出,但是得不到忠心与向心力。
了解这六大误区后,企业应该怎样建立最好的薪资奖励制度有了眉目:首先要从区分劳工工资与劳工成本着手。要了解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是劳工成本,而不是劳工工资。而且劳工成本可以不是总成本中比重很大的项目。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也要了解,薪资与金钱奖励只是许多管理工具之一,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运用其他工具,提升向心力、团队合作业绩。
阅读全文
下一条:营销的终极目的——传递生活方式
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决定这个群体的层次。
科特勒把营销定义为“塑造并传递一种更高标准的生活”。因为“塑造”并“传递”,所以“更高标准的生活”不是生活质量而是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只是物质的丰富,生活方式是从心理到行为的改变。一种社会意义的提升。生活质量只是物品的拥有,生活方式是生活里的一种习惯行为。生活质量就像你拥有了高尔夫球场却不懂击球的标准姿势。而生活方式是一种经常性习惯性的享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中行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知道是什么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可乐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喝得惯,但是它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必须要去试一试。照相机、牛仔裤、摇滚乐、霹雳舞、咖啡、家用汽车这些都带着美国色彩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消费者都要去尝试消费,进而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的消费者一直对于美国的生活方式心存仰视。而不管购买的商品是否是美国生产的,只要能够代表美国的生活方式。开放30年以来美国的生活方式一直影响着中国人。
正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样,具备独特色彩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影响世界,否则只是一个没有个性色彩的跟随者。一个经济殖民地。一种灰色的商业模式,一种拼凑出来的生活质量。一种暴发户的心理。
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新兴国家,美国的生活方式代表着创新与变化,所以美国的产品都是代表着新潮在引导求变的人或者年轻人的消费。
欧洲有久远的贵族传统,贵族的生活方式使欧洲成了奢侈品的集中地。意大利皮具、巴黎服装、法官葡萄酒、瑞士手表、香奈儿香水这些顶级的奢侈品品牌都有其国家惯有的生活方式做最好的背书。日本虽然电器和汽车是公认的好产品,但是没有日本式的生活方式做背书,产品只代表产品,使消费者对于产品吹毛求疵,盈利能力很低。我们知道的日本生活方式是日式的寿司和茶道。去体验日本寿司、茶道和艺妓的人倒是愿意多花一些钱的。
韩国在80年代的奥运会上展示了新形象使韩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和日本产品一样,盈利能力很低。后来韩国积极开展国家营销使韩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浓郁的民族风格使韩国的泡菜和韩服风靡世界。
生活方式带给消费者向往甚至神圣的因素,因此具备了很高的溢价能力。例如中国偏远的西藏,那里的生活方式是佛国净土,有宗教信仰和渴望探秘的旅游者很愿意多付出一些费用去那里。如果西藏经营旅游用品的人愿意的话,打造一个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奢侈品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奢侈品并不被富有的地方独有。
还有什么比生活方式更有影响力,更有营销力?
奥运之后的中国,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形象给世界。中国式的生活方式部分已经世界被接受甚至效仿。如北京的四合院、中国的水饺、月饼、剪纸、中国结、景泰蓝、玉雕、茶叶、白酒。还有国家作为品牌背书的很多民族特色产品。其中月饼、剪纸、中国结、景泰蓝、玉雕、茶叶作为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最可惜的是还没有可以拿得出来的品牌。
生活方式营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所代表的将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生活方式印象缩影。例如中国的白酒,不同区域的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白酒。鲁迅写的咸亨酒店里的茴香豆(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和黄酒,让我们知道了黄酒是浙江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黄酒企业只要说来自浙江,消费者就认为是好的。
中国的茶叶是最有资格打造世界顶级奢侈品的行业。国际市场上印度可以作为茶叶最大的出产国,但是要让国际市场的消费者相信印度出产的茶叶是全球最好的,基本上没有可能。因为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能够为顶级茶品牌做最好的注解。
很显然生活方式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与文化中所处的层级。中国式营销今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注解什么是中国式的生活方式,脱离了这个,中国式营销无疑就是一个没有个性的跟随者。
我们权且不谈什么4P、4S等等的营销术语及定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来寻找营销的终极目的。市场营销在中国经历了30年的中国式进程,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什么是中国式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里留下了什么中国式营销的影子。
营销为了什么?什么是营销的终极目的?唯有生活方式!
科特勒把营销定义为“塑造并传递一种更高标准的生活”。因为“塑造”并“传递”,所以“更高标准的生活”不是生活质量而是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只是物质的丰富,生活方式是从心理到行为的改变。一种社会意义的提升。生活质量只是物品的拥有,生活方式是生活里的一种习惯行为。生活质量就像你拥有了高尔夫球场却不懂击球的标准姿势。而生活方式是一种经常性习惯性的享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中行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知道是什么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可乐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喝得惯,但是它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必须要去试一试。照相机、牛仔裤、摇滚乐、霹雳舞、咖啡、家用汽车这些都带着美国色彩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消费者都要去尝试消费,进而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的消费者一直对于美国的生活方式心存仰视。而不管购买的商品是否是美国生产的,只要能够代表美国的生活方式。开放30年以来美国的生活方式一直影响着中国人。
正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样,具备独特色彩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影响世界,否则只是一个没有个性色彩的跟随者。一个经济殖民地。一种灰色的商业模式,一种拼凑出来的生活质量。一种暴发户的心理。
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新兴国家,美国的生活方式代表着创新与变化,所以美国的产品都是代表着新潮在引导求变的人或者年轻人的消费。
欧洲有久远的贵族传统,贵族的生活方式使欧洲成了奢侈品的集中地。意大利皮具、巴黎服装、法官葡萄酒、瑞士手表、香奈儿香水这些顶级的奢侈品品牌都有其国家惯有的生活方式做最好的背书。日本虽然电器和汽车是公认的好产品,但是没有日本式的生活方式做背书,产品只代表产品,使消费者对于产品吹毛求疵,盈利能力很低。我们知道的日本生活方式是日式的寿司和茶道。去体验日本寿司、茶道和艺妓的人倒是愿意多花一些钱的。
韩国在80年代的奥运会上展示了新形象使韩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和日本产品一样,盈利能力很低。后来韩国积极开展国家营销使韩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浓郁的民族风格使韩国的泡菜和韩服风靡世界。
生活方式带给消费者向往甚至神圣的因素,因此具备了很高的溢价能力。例如中国偏远的西藏,那里的生活方式是佛国净土,有宗教信仰和渴望探秘的旅游者很愿意多付出一些费用去那里。如果西藏经营旅游用品的人愿意的话,打造一个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奢侈品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奢侈品并不被富有的地方独有。
还有什么比生活方式更有影响力,更有营销力?
奥运之后的中国,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形象给世界。中国式的生活方式部分已经世界被接受甚至效仿。如北京的四合院、中国的水饺、月饼、剪纸、中国结、景泰蓝、玉雕、茶叶、白酒。还有国家作为品牌背书的很多民族特色产品。其中月饼、剪纸、中国结、景泰蓝、玉雕、茶叶作为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最可惜的是还没有可以拿得出来的品牌。
生活方式营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所代表的将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生活方式印象缩影。例如中国的白酒,不同区域的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白酒。鲁迅写的咸亨酒店里的茴香豆(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和黄酒,让我们知道了黄酒是浙江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黄酒企业只要说来自浙江,消费者就认为是好的。
中国的茶叶是最有资格打造世界顶级奢侈品的行业。国际市场上印度可以作为茶叶最大的出产国,但是要让国际市场的消费者相信印度出产的茶叶是全球最好的,基本上没有可能。因为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能够为顶级茶品牌做最好的注解。
很显然生活方式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与文化中所处的层级。中国式营销今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注解什么是中国式的生活方式,脱离了这个,中国式营销无疑就是一个没有个性的跟随者。
我们权且不谈什么4P、4S等等的营销术语及定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来寻找营销的终极目的。市场营销在中国经历了30年的中国式进程,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什么是中国式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里留下了什么中国式营销的影子。
营销为了什么?什么是营销的终极目的?唯有生活方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