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中产流散 逃离大都市

时间:2010-03-12     人气:1005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作者:
概述:  工业化推进中国式“逆城市化”   中产流散 逃离大都市   中产人群正从大城市出逃。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不同的是,逃离大都市这种逆城市化现象在中国展现出户籍制度、房价畸形、区域经济不平衡等鲜明的中国特色。   采访·撰文......
  工业化推进中国式“逆城市化”

  中产流散 逃离大都市

  中产人群正从大城市出逃。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不同的是,逃离大都市这种逆城市化现象在中国展现出户籍制度、房价畸形、区域经济不平衡等鲜明的中国特色。

  采访·撰文/周颖  白鹤  齐鹏   张晓(实习记者)

  把12年青春都献给北京的余娜,2009年底无奈举家迁往成都。

  尽管余娜早就做好准备要离开北京,但如果不是因为2009年“甲流”事件,或许余娜离开北京还会延迟。“甲流”爆发以后,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却不能接种疫苗,原因在于余娜全家没有北京户籍,学校只给有北京户籍的孩子接种疫苗。

  担心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的余娜,在北京有车、有房、有很好的职业,却没有北京户口,面对不宜居、没有幸福感、压力过大这“三座大山”,她终于选择回到成都。

  来自山东的李先生和余娜经历相似,还是因为孩子读书问题而从北京选择了迁往杭州。杭州一家IT企业向李先生伸出橄榄枝,并承诺高薪高职,重要的是还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尽管杭州的房价并不便宜,但相比北京而言,杭州是宜居城市,而且孩子读书不用交借读费。几经权衡,李先生一家三口移居杭州。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大都市,都是白领们曾经热衷的城市。眼下,那些在大都市工作过几年的白领们不堪“三座大山”的压力而萌生退意。

  《数字商业时代》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联合在线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在611位网友参与的调查中,55.30%被访者表示在一线城市工作几年之后,将会选择离开;其中54.20%在一线城市工作已超过3年以上(含3年);至于二三线城市,41.10%的被访者认为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36.70%的人认为宜居、买得起房;12.40%的人是因为离亲友更近;9.20%的人是因为可以解决户口和子女就学等问题,其他仅为0.70%。

  寻找幸福新都市

  人口流动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几次,最明显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农民工从农村涌入城市,这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21世纪,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崛起,以及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过大、竞争激烈,2007年以后逐渐出现城市白领向宜居的二三线城市“被流动”的现象。甚至农民工对大都市也失去了兴趣,近几年连续出现的民工荒是最好的注解。

  站在大背景下分析,城市白领逃离大都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17.9%增长到2008年的46%,增长了28.1个百分点。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就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让每个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由于每个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产业转移则因不同的定位而走向不同的城市。

  以成都为例,具有良好的高校背景、政府研发高投入的特点,成为信息通讯技术类型企业的首选城市之一。据悉,截止到2009年,成都已与世界上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3家已经落户成都。

  由于每个城市都有清晰的定位,因此相关企业将会首选这些城市进行投资,而在一线城市设立的办公地点或总部,多充当“门脸”。比如能源城市有包头、唐山、长春等,而金融城市则包括苏州、杭州等地。这些城市对行业人才的吸引甚至比一线城市更有优势,因为这些城市的幸福指数明显超过一线城市。

  2月4日,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的中宏保险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指数最低,而南京、成都、福州、重庆的幸福指数分列前4位。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被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且五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余娜几年前曾打算回成都终未成行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成都外资企业较少,工作选择空间有限。如今的成都与几年前大不一样,品牌专卖店、星巴克、宜家等这些代表生活品质的设施一应俱全。在幸福感和生活品质方面,成都远超过北京,这是余娜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事实上,这和发达国家的白领转移有着很大不同,这是一种被迫的转移,我们处在工业化中期,这个阶段白领离开特大型城市,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畸形上升,以及物价的昂贵,给这个阶层很大的挤压,中产阶层的品质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高校的扩张,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挤压了原本属于有工作经验白领的部分空间而让他们感到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他们更希望在生活成本低、竞争较少、幸福感较明显的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张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逃离的总是“外地人”

  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出现城市白领迁移的现象。当时的背景是美国郊区化浪潮高涨。除了城市本身问题的因素外,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从人口流动的特征来看,唯有高学历者、高收入者、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者的流动性最强。

  这种现象随着美国资源的均衡发展而从未间断。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学家肯尼思·M·约翰森博士的研究,从2000年~2005年的5年间,共有160万人口从美国大都市迁居到小城市工作生活。他们迁居的理由大多是因为小城市治安稳定、交通方便、房价低,并且能在清新的空气中休闲娱乐。另外,很多有了孩子的夫妇都认为在小城市生活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他们已经厌倦了时尚潮流和物质虚荣,美国人重新发现,家庭生活的乐趣才是最基本的生活价值。他们发现,原来生活需要野外烧烤的闲情逸致,需要家庭团聚的幸福。”约翰森博士说。

  显然,中国大都市白领阶层的被迫逃离与美国白领的迁居有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户籍问题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在一线城市工作,如果你没有当地户籍,读书、就业、购房、养老、医疗等等问题都很难解决。

  余娜和李先生分别到成都和杭州,不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生活品质明显优于北京。对他们来说,还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过去在一线城市布局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开始向二三线市场进军,这些企业需要在一线城市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人才加盟。

  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雇佣与管理服务商万宝盛华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第一季度的就业前景继续向好,其中重庆、深圳、西安、青岛、武汉、苏州等城市的雇佣前景超过京广沪,这预示着二三线城市将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一直研究薪酬设计的北京德翰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辉对记者表示,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之间的收入并没有太多差距,甚至某些行业还要超过一线城市。从2007~2009年,通过对一线城市和天津、郑州、杭州、昆明四个二线城市的薪酬对比发现,三年时间薪酬增长二线城市始终超过一线超市。

  对中国二三线市场最具洞察力的外资企业早就有了动作。早在2008年,英中贸协和利兹大学国际商业中心受英国贸易投资署委托,并于当年上半年对中国地方城市商机进行了专题调查。对80多家公司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并采访了60多家英国企业和贸易促进机构,最终形成了“英国企业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商机”的报告。

  英方从274个人口超过100万的中国地方城市中确定了35个目标城市,其中包括大庆、唐山、东营、烟台、淄博、绍兴、包头等城市。他们研究的目的,是在这35个二三线城市为英国企业寻找最有潜力的中国地方城市,评估目标城市中7个重点行业的商机。

  “未来一段时间,一线城市白领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现象会更明显。越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对白领的争夺越明显,如设计、规划、电信等等行业。二三线城市不仅相对宜居,而且功能定位更加全面,这将使得城市中产阶层流散甚至会成为一种常态。”张翼说。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文/本刊实习记者 周再宇 发自北京

      金锅、银铲、桑木材、乌头驴皮等汇聚一处,这是在做什么?原来,这些都是熬制阿胶最为上等的材料。此时,在悠扬的“梵呗”音乐声中,中国阿胶炼制技艺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带领八位老炼胶人,取出 “至阴之水”,倒入金锅,点燃桑柴。随后,“冬至九朝贡胶”的炼制正式开始了。

      东阿阿胶(27.53,0.21,0.77%),是曹植称之为“仙药”、李时珍奉之为“圣药”的珍贵补品,历代皇家贵族更是把阿胶作为贡品,每年冬至派大员监制阿胶炼制,其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在东阿阿胶股份公司秦玉峰的努力下,每年冬至时节在阿胶发源地东阿县举办的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仅成为一场影响广泛的传统医药文化盛事,更是成为东阿县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

      “文化营销”呼唤阿胶价值回归

      1974年秦玉峰进入东阿阿胶工作,自17岁起师从第七代传人刘绪香老药师钻研阿胶传统的炼制技艺,精通全部制胶技法,成为创始于清朝嘉庆五年的东阿阿胶制售堂坊—同兴堂第八代传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第八代传统阿胶炼制技艺传承人,秦玉峰意识到:“很多年以来,社会大众对于阿胶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补血上,属于女子专用,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上看,阿胶一直是滋补上品,有极好的进补、营养、预防、保健和养生功效。医圣李时珍‘久服轻身益气’的评价,就是对阿胶功效空间延展的很好佐证。”

      在秦玉峰看来,阿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超凡的滋补养生之功,更在于其文化价值。因此,他执掌东阿阿胶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划“文化营销工程”。

      由此,针对阿胶价值回归的“文化营销”战略得以全面实施。2006年开始,秦玉峰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用两年多时间搜集、挖掘、整理出东阿阿胶药方3200多个、食补方100多个、膏方200多个;针对阿胶2500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整理了阿胶系列历史典故《东阿阿胶拍案惊奇》,极大地丰富了阿胶的文化内涵。

      实施文化营销战略以来,东阿阿胶的新老产品全都供不应求,复方阿胶浆的销量增长了30%以上,在补血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营销文化”塑造东阿阿胶品牌魅力

      文化营销战略取得成功后,为了将东阿阿胶大健康养生理念更好地推向社会,秦玉峰提出要由“文化营销”向“营销文化”转变—营销传统的中医药保健养生理念和健康管理方法。“恢复冬至滋补习俗”和“推动规范膏方文化”,是秦玉峰为实施营销文化战略设定的初步目标。

      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秦玉峰首先从打造文化节名片开始。2009年,秦玉峰将第三届东阿阿胶文化节更名为“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仅弘扬中国冬至文化,还联手中医药界推广冬至膏方进补,其目的就是倡导恢复中华民族传统的进补方式,将进补民俗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相结合。

      为了保护阿胶非物质文化并实现更好地传承,秦玉峰采取了从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的发展策略。在产业链上游,东阿阿胶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原料基地,并以各地的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为依托,营销中医药养生文化,从生产者向健康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转变。

      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是东阿阿胶依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打造的健康服务连锁机构,不仅向消费者提供补血、滋补、美容三大系列近50种阿胶产品,还以3200个阿胶经典验方以及中医专家资源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养生、保健、美容等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此外,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还通过养生论坛、养生辅导等活动传播阿胶养生文化。目前,东阿阿胶已在广东、山东开办了30多家养颜养生馆,下一步将向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进军。

      为了进一步深挖阿胶的文化价值,东阿阿胶开始着手建设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先期投资4000万元,总规划占地面积为14.8公顷,其中包括阿胶古方生产线、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养生坊、药王庙和中医养生文化体验中心等20余个模块,集文化、中医养生、旅游等于一体,与原有的曹植公园融为一体。

      东阿阿胶的“营销文化”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8年,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玉峰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随后,在秦玉峰主持下,恢复了古方生产线,对阿胶古老的工艺进行传承和保护。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柳长华评价说:“中药非常讲究地道性,史书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这是因为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制作阿胶必不可少的材料。‘冬至九朝贡胶’由阿胶传承人秦玉峰率领老炼胶师在冬至这天纯手工制作,同时也让阿胶炼制技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出来。”
    阅读全文
  •    这一系列色彩鲜艳的咖啡桌由威尼斯设计师设计而成,每张桌子的桌面都有不同纹路,分别为巴黎、巴塞罗那、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的地图模样。 

      许多流落在外乡的人,都会有一种思乡之愁,总会时不时的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在那遥远的家乡必定有自己思念之人,而且也许是这一生都无法忘却的人。全世界的设计师都曾用创意的方式去了却人们的乡愁。 

      这一系列色彩鲜艳的咖啡桌由威尼斯设计师设计而成,每张桌子的桌面都有不同纹路,分别为巴黎、巴塞罗那、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的地图模样。再配以红、黄、褐、白四种具有各城市代表性的颜色,这一系列咖啡桌便轻松地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让人过目难忘。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