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技巧与销售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详细内容

售技巧与销售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时间:2010-02-24     人气:910     来源:全球品牌网     作者:
概述:“除了销售技巧,我们还需要销售文化”的理念后,我写了一系列的观点文章,也引发了很多朋友,同行的留言和思考!   有朋友说:销售文化的确应该从企业文化中剥离,独立成系统,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我回应:销售或者说营销文化(之所......
“除了销售技巧,我们还需要销售文化”的理念后,我写了一系列的观点文章,也引发了很多朋友,同行的留言和思考! 

  有朋友说:销售文化的确应该从企业文化中剥离,独立成系统,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我回应:销售或者说营销文化(之所以这样写,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总有人喜欢整天讨论销售与营销的字眼上的区别,而不愿意真正琢磨里面的精髓,核心的;我们似乎总在应付考试般的,而不是真正在为企业的赢利在探讨与探询)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其他的文化体系应该是因此而展开的。 

  自从我提出“销售文化建设”,并自诩我“销售文化建设第一人”后,我开始大量关注:中外各国,历史和现在的所有基业常青的商业体(有企业,有一些商业组织),以次来研究与探询销售文化的根基所在;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流传已久的中国百年老店,还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长青企业,都是从开始就非常注重文化的建设的,而里面的最核心的也就是经商文化,也就是买卖文化,今天我们说的销售文化! 

  这样的发现,也就回应了今天我们太多的企业主认为“文化是虚的“,“是不能产生生产力” 

  “文化的建设是很艰难的”。。。。。。。等等观点!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短视的,盲目的追求着“快速”、“一次性完成”等等的快餐式经营,所以,大量的技巧性的东西,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带来的结果是令人非常失望的。 
 
  所以,在这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面前;一切的隐患变成了显性的重病,很多企业倒下了,消亡了;最近遇到的一些企业家都开始读书了,都开始冷静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等我们再也熟悉的名词开始回荡在我们耳边;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我们开始的时候,就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应该是一种系统的行为模式; 这几天我们在庆祝改革开放30年,无比的成功背后,伟人的远见卓识得到了现实的应验: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在无比辉煌的背后,我们的“软件”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简直太荒芜了,太缺乏了;或者说很多方面都走到了一个非常浮躁、急功近利、人心不古的地步; 所以,我们开始付出代价,各种问题食品,各种商业伦理道德的丧失。。。。。。;人们开始疾呼,人们开始反思;大多数的人觉得应该下重力建设“软件”了; 一些人却还是感叹者:难啊! 

  真的难吗? 我这分享一个: 

  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很多机构,企业都在培训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人们花重金学,老师讲各种各样的技巧,工具,步骤;当然这很重要,但这只能是硬件!事实上,由于是“半途才开始的 ”,所以,很少的学员是真正被影响的,真正达到各种礼仪的要求的!我看到过很多受过商务礼仪培训的美女,才俊,说句不客气的话,真没多少是得体的!这是老师的错? 绝对不是! 有问题的是那个“软件系统”,就是文化;我们从小在怎样的文化中? 我们学成了那么多知识,技能,我们就是缺乏文化! 

  自豪的分享一下我爱人:到今天为止,她从来也没有接受过哪个形象商务礼仪的老师的培训啊;但我一直说:她是我目前见到的最优秀的讲究礼仪和形象内涵的女性! 即使在家里,她坐在沙发上:还是拔腰挺直的;绝不如我一样随意斜着,靠着(我是农村出身的,母亲那时候农活太多,太辛苦,没有办法训练我这些,所以到今天,我再怎么努力学习,总是有些是不规范的);她讲究在生活中的一切礼仪细节;来自哪里?来自开始的时候,母亲的教育,熏陶、潜移默化的家庭文化氛围;造就了她今天永远那么典雅、高贵、美丽、知性的形象和内涵! 

  就那么一个动作: 在商务礼仪课上,我们都学过该怎么坐!坐有坐相!可是,不要说我们这些学了很多知识的人,即使那些讲课的礼仪老师,我都观察:总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场合的时候 ; 关键在哪? 因为我们从开始就只在意学习动作了,而忽略了文化的作用! 

  如果文化,软件从开始就被忽略了,那么,在后来要想矫正的时候,或者说要建设的时候,当然很艰难了,当然要花很大的力气了! 

  就如我每天要接受爱人的“嗔责”,要改正我那些因为缺乏“文化建设 ”而需要提升的细节一样。 

  当你觉得:一个人一生的坐相需要在任何地方,都需要挺直腰,离椅背2/3处是多么辛苦的时候;而能做到的人却那么的自然,轻松;从无疑从任何角度,从健康的角度也是,脊椎的挺直是极有利于健康的!可是,你我做到了? 你还认为很难? 你还认为只知道一些技巧就能做到? 

  企业家们,销售精英们,你现在觉得是不是从一开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件,销售技巧与销售文化需要“软硬兼施””其实是非常省成本、并且是有效提升业绩结果的好办法?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一)如何与下属协调 ,(二)如何获得上司的认可 
     

      管理技巧是协调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可以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如何与下属协调 

      主管除了指挥的能力以外,还需要有和下属沟通协调的技巧,这方面的技巧有以下几点: 

      1.率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当有难题要应付时,部下都盯着上司,如不及时阐明态度和做法的话(哪怕是错误的),部下会认为上司很无能。同样,要想和部下打成一片的话,必须先放下“架子”,不要高高在上而要有适宜的言行举止。 

      2.“揭人不揭短” 

      批人不揭“皮”。现场人多,即使部下做的不对,如果当着大家的面训斥部下的话,会深深挫伤其自尊心,认为你不再信任他,从而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记住:夸奖要在人多的场合,批评要单独谈话,尤其是点名道姓的训斥,更要尽量避免。 

      3.交流时间长不如短,次数少不如多 

      多交流显得亲热,交流时间不要太长,长了之后言多必失,频繁短时间接触部下,部下更容易亲近,更容易知道你在注意他、关心他。 

      4.要想让人服,先得让人言 

      俗话说:要想人服,先让人言。纵使说服的理由有一百条,也别忘了让员工先说完自己的看法,不要连听都不听,不听等于取消别人的发言权,是不信任的最直接表现。不管自己多么正确,都要让对方把话说清楚,然后再去要求员工换位思考解决问题,让他处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如何解决。如果他设身处地去想,很可能两人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5.让员工帮助解决问题 

      现在的员工都有熟练的技巧,而且一般都很热心地把一已之长贡献给群体。事实上,他们对本身工作的认识。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要求员工帮助解决问题,不单可以有效地运用宝贵的资源,而且可以工营造一起合作、共同参与的气氛。 

      6.加强和下属的感情 

      用一些小技巧,比如亲笔写一封感谢便条,让上级给他打个电话,请员工喝茶、吃饭,有小的进步立即表扬,或者进行家访,对员工的生活和家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经常走走,打打招呼,有时候送些神秘的小礼物。 

      通过这些小技巧,能够加强和下属的感情。 

      (二)如何获得上司的认可 

      想要获得上司的认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上司那里献殷勤,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很容易被上司赏识: 

      ? 自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展――让上司知道; 

      ? 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清楚――让上司放心; 

      ? 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才能了解上司的言语――让上司轻松; 

      ? 接受批评,不犯两次过错――让上司省事; 

      ? 不忙时尽量帮助别人――让上司有效; 

      ? 毫无怨言接受任务――让上司圆满; 

      ? 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让上司进步。 

      ? 在工作上力争干得比上司安排的多一点,想得比上司交代的深一点,结果比上司要求的好一点; 

      ? 无论上司和老板在不在场,别说任何与工作有关的怪话; 

      ? 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肚量大一点; 

      ? 微笑露一点行动快一点埋怨少一点沟通多一点。 

      上级当然喜欢工作踏实,能力出众的部属,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自然容易被上司认可。 
    阅读全文
  • 所谓的销售技巧万能吗?什么才是真正的销售技巧?在销售工作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让客户赢得利润,让客户感觉到与我们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省心、简单,让客户从内心里对我们越来越尊重,那我们与客户之间还有什么鸿沟不能逾越呢? 

    很多企业在进行销售人员销售技巧培训时的主题就是“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以能拥有将梳子卖给和尚的技巧而沾沾自喜。无独有偶,春节后,一个在IT行业做销售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回公司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销售人员学习赵本山,学赵本山什么?学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卖拐、卖轮椅”的“大忽悠”本领,让大家将这一技能运用到实际销售工作中去。我郑重地告诉他,这样做不仅害了销售人员,最终会害了企业。

     

        93年我从事家电销售工作,当时父亲不无担心地问我:你不抽烟、不喝酒又不打牌,从事销售工作能行吗?父亲的担心不无道理,当时的环境下,人们对销售人员的看法就象阿Q老人家“凡尼姑必与和尚私通”的观念一样,认为凡搞销售的人必须会抽烟、喝酒、打牌拉关系,否则趁早别干。当时我确实对自己能否干好这一行没有一点信心,因为我的同事们基本上都是“一根烟聊半天,三句话成兄弟”的“神气人”,而我却缺乏这种能耐。为了不暴露这一弱点,在销售过程中我从不在经销商处吃饭聊天,整天在市场上走访(很大程度上是躲避沟通),搜集市场信息,认认真真的做好该做的事情。

     

        年终结算时,我的销售额与回款率居然遥遥领先于诸位同事,名列第一,爆了一个大冷门。庆功会上叫我介绍经验,我说就是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听得我那帮同事直瞪眼,心想这小子不够意思,有绝招不共享。其实那时候我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只是觉得运气好,在心里暗自庆幸。

     

        后来我从事食品饮料销售工作,在招聘业务人员时遇到一个形象、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的人,当时毫不犹豫就将其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之外。但是这兄弟穷追不舍,坚持要做销售员,晚上站在我房门前不走,甚至写血书表决心,当时心一软,就收下了他。后来培训时,他虽然很刻苦,但成绩始终不理想,我对他一直不看好,只是觉得这兄弟决心可嘉,用用也无妨。

     

        但分到各市场后,情况却大大出人意料,我们原来一直看好的几个能说会道的销售员一开始回款率、经销商的反应和任务执行情况都不错,但时间一长客户关系反而出现恶化,相反那个表达力较差的销售员一开始业绩平平,但时间久了,却与客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客户的全力配合下,市场综合质态与销售业绩均名列前茅。由此引发了我对于销售技巧的思考:所谓的销售技巧万能吗?什么才是真正的销售技巧?在销售工作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头脑灵活,能说会道的销售人员因为心理上总觉得自己有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在进行销售工作时往往容易忽视客户的利益,在具体交涉时由于表达能力强,天花乱坠般的华丽词燥源源不断,轰得客户头昏脑胀,不得不认可其说法,一时冲动便达成了交易。但虽然交易达成了,客户回去仔细一想,却感觉吃了亏,就象我们一些企业在培训业务员时要求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样,当时“和尚”在能说会道的销售人员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下买了“梳子”,但回去后细细一想,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为日后的合作埋下阴影。

     

        当然这里并不是一棒子打死,说头脑灵活、能说会道的业务员都这样,只是普遍容易犯过分利用小聪明、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客户利益的错误,导致了许多合作隐患。另外这类销售人员因沟通能力强,善于发展与客户的私人关系,常常一起吃饭一起喝酒甚至一起卡拉OK,使客户频频花钱,还自以为是自己能力强的一种体现,“客户与我关系多好啊!”。其实客户请你吃饭喝酒并不是与你关系好,而是有所求或有所想,吃完了客户是要算账的。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由于关系过于密切,一旦遇到催款以及相关政策实施时就无法理直气壮地进行,且客户虽然表面上打哈哈,称兄道弟,其实在心里是非常鄙视这类销售人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类销售人员一开始销售质态较好(能说会道,讨人欢心),时间久了往往容易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相对沟通能力差一点的销售人员有一个特征,就是做得多说得少,不会与客户达成过分的亲密关系,因不喜欢应酬,也很少在客户处吃饭、喝酒,工作做得多一些,也为客户真正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虽然看起来没有那种头脑灵活的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关系融洽,但客户心里是非常尊重这种销售人员的。因为对于客户来说,关键是你能否使他赚钱,而不是能说多少漂亮话。

     

        当然,我这么讲并不是说不要沟通技巧,而是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懂得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决不能只是一味地施展所谓的销售技巧而忘了根本。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多少弱智,技巧的效用只是暂时的,而只有诚心帮助客户才是长久的。

     

        遵循这一实战经验,我在担任一家企业分公司经理时,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时并没有过多强调所谓的销售技巧,而是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让销售人员自己做一回客户,切身体会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经销商,会喜欢什么样的销售人员,会讨厌销售人员的哪些行径?销售人员如何做会让客户从内心感动并真正产生敬重感?怎么做将会使经销商表面打哈哈称兄道弟,人一走背后骂娘?在进行了充分的换位思考训练,有了充分的体会后,我知道,这群战士可以开赴战场了。

     

        俗话讲: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清楚只有我们身体力行,把换位思考的原则实践得到位了,整个销售队伍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原则的益处。在巡视市场的时候,我们往往是一下车就走访市场,边走访市场边听销售人员汇报并与客户沟通,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决不拖延,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给客户一个时间上的答复;决不在客户处吃一顿饭,客户实在挽留,我们会坦诚相告:现在市场还没有充分做开,你们还没有在这个产品上赚多少钱,等以后赚钱了,我们再来吃饭、喝庆功酒。

     

        客户这时往往会说我们不够意思,瞧不起他这个“寒舍”,但我们知道,客户从内心是敬重我们的。我们如果真的住下来,吃一顿宴席,再卡拉OK一番,等于花掉了客户大半车货的利润,客户虽然嘴上和我们称兄道弟,但晚上回家心里会算账的。

     

        七八月份的酷热下,我们光着背坐在没有空调的微型面包车里面,快到客户处时换上整洁的衣服,解决问题了立即赶往下一个地区,行程最多的时候一天奔袭近900公里,早上4点出发,晚上3点半赶回分公司。遵循一切为客户着想的原则,其结果是98年我所管辖的两个省级市场的销售占全公司销售的三分之二,没有一分钱欠款,然而这并不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从没有与客户发展什么私人关系,也并不是很熟络,但通过我们的工作态度与行动,让客户赢得利润,让客户感觉到与我们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省心、简单,让客户从内心里对我们越来越尊重,那我们与客户之间还有什么鸿沟不能逾越呢?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