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让客户还价的秘诀——多重报价
详细内容

不让客户还价的秘诀——多重报价

时间:2009-11-10     人气:1390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     作者:
概述:  不论是卖产品的三流销售,还是卖概念的一流销售,最终都得老老实实地回到与客户讨价还价的阶段。在此之前,是销售拿产品的价值说事,而现在起就是客户拿产品的价格说事了。   怎么才能让客户不斤斤计较,在价格问题上还个昏天黑地呢?战略谈判公司T......

  不论是卖产品的三流销售,还是卖概念的一流销售,最终都得老老实实地回到与客户讨价还价的阶段。在此之前,是销售拿产品的价值说事,而现在起就是客户拿产品的价格说事了。

  怎么才能让客户不斤斤计较,在价格问题上还个昏天黑地呢?战略谈判公司Think!的CEO戴特迈尔(Brian Dietmeyer)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一个方法:多重报价。

  何为多重报价?

  多重报价的含义,就是给客户三种选择方案,而不是只有一种。如果只提供一种方案,客户就会本能地想着还价。而如果从低到高给出三种方案的报价,客户的注意力便会从“我要还价”转移到“哪种方案更合适”上。客户会开始思考,“第三种方案价格太高,第一种提供的价值又不够充足,还是第二种最合适”。

  怎样应用多重报价?

  不过,多重报价的方法并非万无一失。客户可能会要求用最低的报价买最高报价的方案,并且诱使你分项列出每一项的单价。千万不要这样!这样就给了客户逐项还价的机会。

  另外,客户也可能要求你把第二种方案的价格下调。这种情况下,你要学会交换。要么从方案中去掉一些对客户来说不太重要的项目;要么让客户提供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作为交换,比如将你介绍给公司的其他部门。不管怎样,谈判的原则是:除非有得交换,不然不轻易降价。

  其实,降价反而会让客户不悦。如果轻易地降低价格,会让客户觉得你的报价有很大的水分,减少对你的信任与尊重。而如果采用交换的方式,你既不会损失自己的利益,又会让客户更相信你。

  在戴特迈尔看来,多重报价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将销售与客户从对立的两方转化到同一阵营中来。当你提供多重选择方案时,客户感觉到自己是在主动地做选择,而不是被动地与你展开价格拉锯战,因此谈判起来就会更合作。戴特迈尔说,这个方法,他屡试不爽。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虽然现在的企业都在大谈特谈自己是如何重视客户服务,但它们当中又有很多在客户服务上犯了五个错误。

      第一,机械地培训员工为了取悦客户应该怎么做。其实你更应该给员工机会,让他们展开头脑风暴,挖掘更多令客户开心、满意的创意。

      第二,把糟糕的客户服务归咎于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因为企业设置了太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发挥自主权。

      第三,利用顾客反馈了解员工在哪些地方犯了错,对他们加以惩罚。相反,聪明的企业利用顾客反馈了解员工在哪些地方做得很棒,从而对他们加以嘉奖。

      第四,仅将最高荣誉授予“力挽狂澜”的员工。当“力挽狂澜”之举成为员工获得嘉奖的惟一理由时,员工可能会期盼在客户服务环节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因为此时便是他们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第五,不与竞争对手比服务的友善度、真诚度,而是与之比价格。你要知道,只有当一切条件都相同时,价格才会成为顾客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
     

    阅读全文
  •   绝大多数经理人都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对他们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

      要决定做怎样的上司,先要知道有怎样的下属。一般说来,下属可以分为四种:一、爱上司的批评者,二、不爱上司的批评者,三、爱上司的不批评者,四、不爱上司的不批评者。

      第二种下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反对,但是并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来。第三种下属恰恰相反,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不会反对。在组织中,我们不经常见到第二种下属,他们往往很快就被上司开除掉了。但是第三种下属可能很多,因为他们往往能讨得上司的喜欢。

      IBM的创始人老沃森手下有个叫尼科尔的经理人,就是第三种下属。老沃森的儿子小沃森曾经这样形容尼科尔:“如果父亲说要修个塔通到月亮上去,他会说他下午就去订购钢材。”尼科尔后来当上了副总裁,IBM公司当时甚至还专门有一首歌献给他。

      第一种下属尽管最有价值,但是在组织中并不多见,因为往往被误认为第二种下属,因而被被冷落、被排挤、被解雇。而第三种下属往往被提拔、被表扬、被重用,所以在组织中,一般是第三种下属过剩,而第一种下属紧缺。

      经理人要做这样的上司:保护、鼓励第一种下属,警惕、远离第二种和第三种下属。如果在组织里没有第一种下属,这个组织是不健康的,其发展是有局限的。

      那么,经理人要做怎样的下属呢,第一种吗?不。要根据自己有怎样的上司,来选择做怎样的下属。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做下属时,就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是领导力大师本尼斯讲的。赫鲁晓夫访美,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演讲。翻译传来一个问题:“今天你谈到你的前任斯大林的邪恶统治。你当时是他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你当时在做什么?”赫鲁晓夫脸红了,咆哮道:“谁问的这个问题?”500个听众都低下了头。他再次问:“谁问的这个问题?”全场依然鸦雀无声。赫鲁晓夫说:“这就是我当时做的。”

      上司也有四种:一、爱员工的倾听者,二、不爱员工的倾听者,三、爱员工的不倾听者,四、 不爱员工的不倾听者。赫鲁晓夫当时选择了做第四种下属,因为斯大林是第四种上司。

      第一种上司是理想的领导,也是四种上司中唯一能够认清四种下属并且表彰第一种下属的。第二种上司是实用主义者,如果你的批评意见能够为他带来好处,他也愿意采用。你尽管不会因此得到奖励,但是也许也不会受到惩罚。

      第三和第四种上司都听不进去批评,区别在于第三种上司不惩罚批评者,而第四种上司会。在组织中,最为常见的是第三种和第四种上司。

      经理人面对第一种上司,可以做第一种下属。面对第二种上司,可以选择做任何一种下属,当然最安全的选择还是第三种。面对第三种上司(老沃森),选择做第三种下属(尼科拉)。面对第四种上司(斯大林),则做第四种下属(赫鲁晓夫)。

      显然,除非你遇上了第一种上司,下属最好的选择是不批评。难怪本尼斯发现:“大多数组织的一个悲剧,就是人们即使知道领导是在犯错误,也会听之任之。”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