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原材料再生难 木雕收藏上升空间大
“近代木雕从古典家具独立演变而出,随着古典家具收藏热和木材行情的上涨,木雕引起了收藏者的青睐,其价格也进入上升通道”,在广州近日举行的福建木雕精品展上,一些古典家具收藏“老手”分析,广东的木雕收藏仅停留在家具上,艺术装饰件还未成规模,因此这类木雕价格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福建木雕研究学者严明认为,旧木雕留传甚少,收藏难度大;现代大师的精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文物。
福建木雕专用名贵木材
福建龙眼木雕与潮州金木雕、浙江东阳木雕、温州黄杨木雕并称中国传统四大木雕。福建木雕从福建莆田的古典家具的雕花工艺中独立而成,以圆雕为主;(即整体立体造型。潮州金木雕以镂空雕为主;浙江木雕以平面雕为主),主要材质是龙眼木、樟木,发源于福州,是明清时期的出口大项。近几年,随着古典家具收藏热和木材行情的节节上升,福建木雕也进入了收藏者的视线;原材料也从普通木材转变为名贵木材,如沉香、紫檀、黄花梨等。
在福建木雕中,根雕也是受关注的一个种类,根雕的自然造型不要做过多的装饰,只在局部进行修整;广东收藏者较为熟悉的根艺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木雕,因为根艺是尽可能利用根的自然形状并发挥想象,属于园林造型的一种。
木雕价格未充分体现
研究福建木雕10余年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严明以“精雕细刻、讲究细节”来总结福建木雕的特点,特别是人物木雕讲究人体构造、人物轮廓和表情传神,与石湾公仔有共通之处。
严明分析近年福建木雕的市场价格上升的原因,认为大部分是由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提高,比如目前熟练的修脸师傅(即专门为木雕人物雕刻修饰脸部的师傅),每日工钱已高达300~500元。而作为一项技艺精湛的艺术,其价值还未得到完全体现。目前国家级大师(共5位)作品价格为数万元到10余万元之间,省级大师(10余位)作品价格高则数万元,有的也不过数千元(价格因材料、大小、工艺水平而变)。
据福建木雕商家透露,目前浙江东阳木雕市场价位相对较高,一些商家从福建采购到浙江后进行局部处理,转而以高价卖出,赚取差价。
“从收藏角度看,使用名贵木材提高了福建木雕的定位,也相应提高其收藏价值和市场价位”,举办本次福建木雕精品展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认为,广东本地对当代木雕艺术品的收藏认识还有待提高,相信随着广东藏家对古典家具的追捧,精湛的木雕将逐步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下一个收藏目标很可能就落到与古典家具相通、相配的木雕艺术上。
木雕的兴起有很“利好”的背景:一是珍稀原材料再生难;其次是木雕陈设艺术品的创作目前正处于最鼎盛时期,技艺手法最全面、题材最多样。市场上升的最大“阻碍”是当代木雕还未受宠,未能进入二级拍卖市场。严明认为,旧木雕留传不多,精品更少,却多保存在博物馆,而今日的艺术品是未来的文物,建议收藏者收藏中年大师的精品力作,并要坚持重材更重工的原则。
收藏保存木雕诀窍
福建、广东的温度和湿度更是适合保存木雕。不同材质的木雕保存时间不同,一般名贵木材在制作成木雕艺术品之前都要经过防腐处理,但在保存过程里,为了避免虫蛀、潮湿等“大害”,还要切记几个要诀:
用干软布经常擦拭。小件东西可多把玩,把玩过程中可对其表面形成保护膜。
尽量避免因碰撞而产生的伤痕。可通过上光漆、上蜡进行保护。
不要让阳光直接晒在表面。
保存环境不能过于干燥,否则木雕容易干裂。可在存放处放置净水一小杯。
避免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从南方搬运到北方更是要做好防范,否则容易裂开。
有条件的收藏者可在木雕艺术品外罩上玻璃罩。
随着装饰装修建材市场的启动,各类住宅装修建材纷纷以崭新面目出现在各种门类市场上,外贴各式中高档木皮的实木复合门,受到新步入装修行列的消费者喜爱。
所谓实木复合门,一般是指以实木作为基材,以天然木皮作为饰面的复合门。总之,从里到外都要求是木材。
目前市场销售看好的实木复合门,多是以白松作骨料,以实木封边,外覆进口木皮,经过高温加压后制成。此种木门在发达国家也很有市场,这是因为白松材质好、自然清香、不易变形、含水率低,作木门骨料可谓非其莫属。而饰面木皮则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品类繁多,如枫、榉、胡桃木等。衡量实木复合门质量优劣,既要看其门芯骨料,又要考虑其饰面料,还要看是否实木封边。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
在资本主义市场占统治性的地位的全球经济概念下,金融危机再次不可避免的到来。
看着一家家曾经声名显赫的公司倒闭或者破产,以及日益低迷的股市,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的确,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程度的加深,再向98年那样独善其身的历史将很难再现。的确,从最近一个时间段内的就业压力看,中国已经无可避免的开始承担起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这一切,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就业市场的核心问题,600W毕业人数和60w岗位需求的比例,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状况。大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事实上是关乎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一个关键。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否真的又如数字上所体现出来的问题那样的大呢?我看未必,甚至和不少权威观点相左,我认为,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对于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甚至是利大于弊的。
从最近一些列的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来看,其实中国已经找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大力搞基础设施建设。肉,烂在锅里,也没便宜外人。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恰恰成为了中国的优势,打个比方:在美国的大城市,修地铁或许是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但是在中国,就是拉动内需,解决就业同时兼顾发展的最好途径。
而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必然刺激相关市场的就业,当然或许短期内纸面上的数字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事实上,相关岗位的需求数量将逐渐增加。
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金融危机面前放下身段,积极的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或许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并非他们的初衷和第一选择。但是客观的说,以这样的方式完成择业起步,对未来的人生未必是坏事。
一来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从一些能够身体力行的工作岗位做起,对于未来的发展,好处是不言自明的。
二来从金融危机中顺利起步,对于一个人的信心和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说的严肃一点:金融危机面前,很多大学生你根本没得选。因为即便是没有金融危机,就业市场本也存在供求不平衡的问题,而现在,有份工作已经可以说是得来不易。
话虽然这样说,不过必须承认,人和人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能力出色的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不可能改变。所以,大学毕业生抓紧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是极为必要的。岗位有了,你没有能力,最终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而即便岗位缺乏,你能力超群,一样会有出路。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中国目前金子含量或者说成色还并不十分抢眼的情况下,你能做到比其他人强,哪怕仅仅是强上一线,那也意味着很多。
金融危机可怕不可怕?
可怕。但是并不值得我们畏惧。
因为从个人角度来说,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从社会角度,社会的进步本就源自激烈的竞争。
是以,我们需要做的,说到底,还是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