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木原材市场底部运作特征明显\细读柱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古典家具的影响
详细内容

红木原材市场底部运作特征明显\细读柱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古典家具的影响

时间:2020-10-28     人气:2279     来源:     作者:
概述:近日,由于市场严重缺乏利好消息,红木原材市场底部运作特征明显,市场量价未见明显波动。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需求不及预期的情况下,红木原材呈现出弱势行情实属正常,就当前市场形势而言,在市场做多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上下游市场参与多方虽然在为当前的淡......

近日,由于市场严重缺乏利好消息,红木原材市场底部运作特征明显,市场量价未见明显波动。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需求不及预期的情况下,红木原材呈现出弱势行情实属正常,就当前市场形势而言,在市场做多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上下游市场参与多方虽然在为当前的淡季尝试着变现操作,但成效不明显,因此未来持货商家仍有一定的资金压力,市场疲弱特征仍将持续。
目前广东市场大果紫檀直径20cm、长料价格报1.4-1.6万元/吨,直径20-30cm、长料报1.5-1.7万元/吨,短料价格报1.1-1.2万元/吨。巴里黄檀直径15-20cm、长2-2.5m、精枋报3.1-3.3万/吨,直径20-30cm,长2-2.5m报3.2-3.8万元/吨,直径30-40cm、长2-2.5m、精枋报5-5.5万元/吨。奥氏黄檀径15-20cm、长2-2.5m、精枋报2.5-2.7万/吨,直径20-30cm,长2-2.5m报2.8-3.0万元/吨,直径30-40cm、长2-2.5m、精枋报3.2-3.5万元/吨。平稳。




柱础,中国传统建筑构件的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古人对柱础十分重视,因为柱础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是木架结构房屋柱子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木架结构的传统建筑中,柱础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用础石隔潮,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潮湿腐烂,便在柱脚上添加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防潮作用;二是将柱子承受的力通过柱础传递到基座上去,加强柱基的承压力。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伏岑掘,兔丝死。”“柱础”一词最早便来源于此。古代的建筑中,最早的柱子应该是直接种于地下,为了防止柱子的移动下沉,后来便将一块大石头置于柱脚的部位,使柱身的承载重量能均匀分布于较大面积上,减轻柱身承受力。后来,人们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柱容易潮湿腐烂,于是便将石块提升到地面上,以免除柱础的腐蚀或碰损。人们将柱子底下承受压力的部分叫“础”,在柱与础之间一般会放置“踬”,以隔断毛细现象向柱子渗入的湿气,并且方便损坏时抽换。我们通称的“柱础”包括了“础”和“踬”两者。

柱础产生之初,重点在其实用性上,但随着其发展成熟,柱础逐渐形成了柱子的收头,使单调平直的柱身产生视觉上的变化,从而使柱础兼具实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因此,发展到后来,即使是石柱上也会安装柱础。发展到这一时期,柱础的装饰作用已经超越了功能上的需求。

如同中国传统建筑一样,柱础也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就材料而言,早期虽然也有以横纹的木块为材料者,但是为了坚固耐用并能隔断湿气,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柱础大多以石制为主。

石制柱础的应用甚早,安阳殷墟出土的石础,可能是现今所见最早的柱础,础上已有动人的雕刻,刻下部抱膝的人像装饰,础背有槽,侧有卯,可见是将柱脚插于础石之上。

据战国策记载:“智作攻赵襄子,襄子之晋阳,谓张孟谈曰:‘吾城郭完,仓廪实,铜少耐何?’孟谈曰:‘臣闻董安于之治晋阳,公之室皆以黄铜为柱础,请发而用之,则有馀铜矣。’”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的柱础已经出现了铜踬。

到了汉朝,石柱铜踬已完全为石础所取代。在汉代的石刻画像上可以看到,当时柱础的式样有类似栌斗倒置的形式,也有作多层及类似覆盆的样式;其上凋有细密的花纹,而其凋刻的手法则类似于宋代的“减地平鈒”的线刻表现。

六朝之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建筑与佛教艺术已开始融合并发扬光大。佛教装饰艺术对往后柱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佛教中的莲瓣装饰被广泛地运用于柱础。古代的莲瓣柱础多作覆盆式的铺地莲花,其莲瓣较为写实且富变化。

依壁画及石刻上所见,唐代的柱础仍然以覆盆莲花式的为主,但莲瓣较六朝初期的略为肥短。这是跟唐朝时期的审美观念有很大关系的。

宋朝柱础的式样变化多端,雕刻较之前纤细,但仍以莲花瓣覆盆式为主要的通行式样。由于宋代有“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间朱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的规定,所以,这一时期柱础雕刻发展则开始着重在宫室及寺庙方面。

至元朝,受统治者的民族性格影响,柱础喜用简洁的素覆盆,不加雕饰。

明清则在元的基础上,以简化、单纯的形式稍作雕饰,但图案则崇尚简朴。清朝的柱础变化最为频繁,经过了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变化。清代早期的形式以圆柱形、圆鼓形及上宽下窄、肩部凸出的变体圆鼓形为主,表面施以简单的花纹或线条等浅浮凋的装饰,显得朴素澹雅。中期的柱础,其形式则有变化,外形较早期的为高。道光之后,圆鼓形的柱础已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下手部已有明显的内缩形式,整个造形显得细高秀挺。晚期的柱础,形式变化丰富,有扁圆形、莲瓣形、方形等。

综上所述,柱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华丽,然后又回归简朴的过程。此外,柱础的“侧脚”也是中国柱式中非常强调的构件。“侧脚”的作用在于使柱头微向建筑内侧倾斜。

从整个建筑物的几何稳定性分析,如果垂直于地面的柱是相互平行关系,则柱与水平梁联接后组成的结构体系,在发生微小移动时,这种运动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是几何可变体系。柱的侧脚使得各柱之间不再相互平行而形成虚铰,使整个建筑物达到几何稳定,产生沉稳的美感。

柱础的这种结构和装饰功能在古典家具中也被运用地淋漓尽致。在桌、椅、凳等家具的腿足底端,我们常常会发现它的结构、造型、功能及其演变历程都与柱础极其相似。在早期的家具立柱底部,古人只是安置几个简单的木块;随着手工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家具腿足底部的造型越来越复杂;到了明清时期,在家具立柱的底部,我们又可以看到朴实的造型,例如防“古镜式”柱础的形式,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柱础对古典家具的腿足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国内股票市场剧烈振荡让这个寒冷的冬天火热了一大把!12月,中国股市逆袭突击,创下了万亿的天量成交记录,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反观国内木材市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木材交易深陷低迷难以自拔,木材商“寒风入骨”,疲惫不堪!从鱼珠·中国木材价格指数监测数据来看,木材综合指数已经连续七个月走跌,其中红木分类指数更是创下七连跌的历史新纪录,原木、锯材、人造板、地板等市场热门板块也难逃厄运,整体震荡下滑。

    如此低迷,前所未有!

    纵观2014年木材交易形势,木材商们对于旺季可谓是从年头盼到年尾,但却越盼越失望。经过2013年的暴涨式发展之后,木材商对于2014年的木材市场可谓是信心满满、雄心勃勃,年初就开始大规模的囤货补仓,大果紫檀、刺猬紫檀等红木类材种大批量入市。然后,在经过短暂的木材交易辉煌之后,木材市场过度暴涨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红木原材首当其冲。据记者调查了解,红木市场在2月下旬的走热,让木材商家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红木市场将一直保持旺热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然而进入4月之后,木材商家却突然惊觉,靠不断流入的热钱过分炒作的红木市场可能即将面临调整期。而调整期到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木材市场变得沉寂起来,原来“车水马龙”的市场突然变得“门可罗雀”,甚至有商家用市场经历“非典”来形容市场人气。原来不断易手的木材突然没有人愿意接手,持续的货源涌入使得木材市场随处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大果紫檀、巴里黄檀等红木原材的身影。

    随后接连几个月的持续低迷交易才让木材商彻底从美梦中清醒过来:中国木材市场调整期已经到来!但想“刹车”已经太迟,坚守了漫长等待后,在资金压力下,木材商终于挺不住,在十一月份仓惶解套,大幅让利减仓,然而收效不明显,因为缺钱不单是木材商,家具厂商也同样缺钱,过多的成品积压已经让下游厂家而对价格迅速下滑的原材料也无力接盘,国内木材市场市场也因此陷入了僵局,越降价越没人买。

    然说国内木材市场的回调是在预期之内,但长期低迷却并不是什么好事,并且在低价的情况仍是地量成交更是让人担忧。从记者调查了解情况来看,导致当前木材市场长期低迷的主要是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与家具市场持续走低抑制木材市场需求,库存量居高不下。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放缓,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也面临着全面调整,其形势的低迷对整个经济运行有很大抑制。木材作为国内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走向也在大环境的低迷的约束下,难以有出色表现,市场需求明显萎缩。数据显示,尽管前十月中国原木总进口量仍旧保持者16.74%的增幅,但部分木材进口量却受到很大冲击,

    第二,非常态的的快速发展模式弊端显现。2013年国内木材市场价格爆涨的弊端在2014年初开始逐渐显现,由于高价时代木材交易大部分停滞在流通环节,在炒家手中囤积,未真正进入厂家生产,泡沫已在一定程度上累积。进入2014年之后,新货不断补充和需求不振让这些高价木材进入了库存状态,市场短期内很难消化。下半年木材市场陡然降温让一些场外资金离场,这无形中加大了木材流通困难,市场愈发显得清冷。

    第三,消费受阻对高端红木制品市场影响甚大。2014年,国内廉政风暴冲击下,红木高端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从调查情况来看,高端木制品销售量至少萎缩30%,尤其是一些大件的红木高端家具,销售量一落千丈,销售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下滑。交趾黄檀、檀香紫檀、微凹黄檀等红木原材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销售一度停滞!

    2014年即将过去,商家们期盼中国木材市场由“熊”转“牛”,然而,鉴于2013年市场过渡透支及当前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本轮木材市场调整将会持续得更长一些,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据行家预测,2015年,国内木材市场将延续平稳走势,去库存、稳价格、促销售是全年共同努力的目标。理性经营、坚定信心、努力拼搏,木材市场最终能战胜熊市,迎接有美好的未来!

    (:)
    在古代传统家具中,桌案是其中的一个大类,种类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古典文化内涵,其中有一种半桌,是传统家具中的另类,它和传统的八仙桌、方桌、棋桌、画桌、琴桌不同。那么何谓“半桌”?
    红木家具“半桌”为何物?
    半桌属桌形结体,但也有作案形结体的,其基本样式是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四条桌腿被安置在桌面的四角,上端做短榫,分别与桌面的边挺和抹头相接,比酒桌高而宽。嘉庆年间篡修的《工部则例》规定半桌尺寸为长二尺九寸,宽二尺,高二尺六寸,长度约与八仙桌相等,宽度则超过半张八仙桌,故北京匠师称之为“半桌”,而当八仙桌不够用时,半桌可拼接上,所以半桌又叫“接桌”。
    分类
    半桌还有半圆形的,桌下施三足或四足,一般做成鼓腿膨牙式,两张合起来是一张圆桌,单独使用时一般靠墙放置,也称“月牙桌”,两边摆坐墩。明清圆桌常常由两张半圆桌拼成,也有整面的折叠圆桌和独腿圆桌等。
    用途
    半桌因其体积较小而易于调动,结构合理而坚固耐用,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供饮酒用膳使用,又可单独立于墙隅,上面陈设许多古瓷古董。明及清中期以前多用黄花梨木制作配合成对椅类在厅堂摆设,亦可拼于方桌一起使用,在民间很是流行,今日的江南乡镇仍到处可见有一个《屠岸听书》的传说。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奸相屠岸专横肆虐,阴险狠毒,残害忠良,怨声载道。但其妻心地善良,对丈夫行为深为忧虑,想通过听书规劝丈夫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一日,艺人张维上门说书,大谈忠义,讲的故事一共是两个人物,一个忠臣、一个奸臣,忠臣爱国爱民,死后流芳百世;奸臣害国害民,死后坟墓也被别人劈了。屠岸做贼心虚,恼羞成怒,拔出宝剑欲斩张维。张维情急之下,举起一张方台拼命抵挡,劈叭一声,剑落方台,台子一分为二,变成两张半桌,张维拖了一张半桌逃出屠府。从此,张维将半桌作为证据,用说唱形式鞭鞑权奸,受到百姓的欢迎,只是传说而已,并无确凿的考证。不过现在苏州弹词书场说书用的的确是半桌,大概是因其在台上美观大方,而且灵活方便。
    阅读全文
  • 10月份,虽然红木原木价格仍然在不断的上涨,但是抢购的采购商仍然不少,所以,在10月份,红木原木货源不足成了很明显的一个问题。


    继交趾黄檀、大果紫檀、奥氏黄檀之后,近期阔叶黄檀(俗称印尼黑酸枝)市场货源也明显不足。据商家透露,在近期各类红木原木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下,阔叶黄檀的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由于阔叶黄檀货源本身不多,使得其在市场总成交量上并没有太大的表现。目前阔叶黄檀市场成交价已经攀升至1.7-1.8万元/吨。

    目前,缅甸出口到我国的缅甸花梨(大果紫檀)数量大幅度增加,集中到货,价格已出现明显下跌。另据缅甸和我国云南、广西方面的综合信息显示,近几个月缅甸花梨(大果紫檀)进口还将比较集中。在此提示红木行业贸易、生产企业及时关注红木进口信息及价格变动情况,合理安排相关贸易和生产活动。

    柚木出货持续上扬。10月之后,柚木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出货量。商家表示,在家装市场需求的持续带动下,柚木市场的这个走势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广东市场柚木成交价报报至8000-12000元/立方米。

    山樟及菠萝格出货稳定。尽管广东楼市受银行收紧贷款而成交量有所放缓,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户外园林材山樟和菠萝格的出货量。商家透露,近期这两种木材持续保持着较高的出货量,行情相对较好。价格方面,山樟原木价格报至2700-2800元/立方米,菠萝格成交价报4300-4500元/立方米。


    金陵晚报讯(记者李凯通讯员吴家亮刘煜彤)近日,六合区长芦街道市民王先生反映,他家旧房屋有两扇对开木门,1912年使用至今完好无损。如今,村里要拆迁了,家人却舍不得这个宝贝:这百年木门算文物吗?如果不算,它将何去何从?

    百年木门历经风雨不倒

    在长芦街道普东社区东窑村的旧房屋前,芬芳的油菜花将一座上世纪80年代的青砖黛瓦房屋包裹其中,两扇厚重的暗红色门透着浓郁的古典气息。房主王建胜有些忧愁地告诉记者,村里快拆迁了,可是这两扇门该怎么办呢?

    这个看似普通的双扇门上方,屋檐下钉着“新风户”、“文明户”的小铁牌。王建胜指着门说,这是爷爷那一代传下来的。奶奶四岁时进入王家做童养媳,和爷爷一起辛苦赚钱建房,置下这个大门。家中排行最小的父亲分得这个大门和一间房屋。虽然房屋几经重建,但这个对开门及门槛却一直保留着。

    记者现场测量,每扇木门高2米,宽约半米,虽历经风雨沧桑,但保存尚好。轻晃几下门板,坚固结实,毫不晃动。门的正面摸上去比较平整,几乎看不出木料之间的缝隙,就如同一整块木板一样。“这木材是1912年那会儿,特地从安徽深山老林场里弄回来建房置门的。”王建胜的父亲回忆,当时还请了村里有名的老木匠宋师傅操手。在老一辈看来,这两扇对开门是“古董”,就连门下的门窝也是“古董”,门窝上大下尖,足有半米深,与大门可谓是珠联璧合。

    缺少文化内涵并非文物

    “这个双扇门虽被搬迁过,但门上的门扣、门链子、门销,甚至连门槛都是1912年的原装,其中门扣、门链子都是穿过厚实的门板被反扣住,而门销上的把手设计尤为特别,并不是焊上去的,而是钉进去的。无论怎样拉扯,门都岿然不动,更不会被撬开。”王家人最自豪的就是,周边再也没有第二户人家有这样结实的大门了,这两扇对开门就是王家的“保护神”。

    王建胜表示,这门传承到他已是第三代了,虽然这处旧房屋简陋,但王建胜的父母还住在这里,“今年房屋可能就要拆迁住进楼房,估计这两扇门以后再也用不上了。扔了觉得可惜,更对不起老祖宗。”

    那么,这100多年的大木门可不可以作为馆藏文物交给政府保管呢?金陵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六合区文广局,相关负责人看了照片后,遗憾地说,这个大门估计算不上文物,因为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作为普通农家木门,没有精美雕饰等文化内涵,“只能建议个人妥善保管”。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