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市场疲弱 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
详细内容

家具市场疲弱 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

时间:2015-10-26     人气:1467     来源:佛山微观察     作者:
概述:今年以来,市场疲弱,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银根收缩,以及自上而下的环保整治高压下,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消息频现,龙江家具业或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考验。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离开与拥抱的故事。......

    今年以来,市场疲弱,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银根收缩,以及自上而下的环保整治高压下,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消息频现,龙江家具业或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考验。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离开与拥抱的故事。

    有的人“走”了,转行做了包租公,有的人“来”了,却依然做着中低端家具厂。

    有龙江老牌家具企业负责人说:“龙江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已经告一段落,我们错失了调整的黄金期。”

    与此同时,一些老板们并不愿守株待兔,他们想开辟一条互联网经济下的“龙江突围之路”。曾任顺德家具协会会长的陈伟恒与他的朋友们,已经在行动,他们自信且敢于创新:“小米都能做家居平台,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龙江家具进入内外夹击的阵痛期,谁来“救救”它?

    谁走了?本土家具老板纷纷转行

    做了30年家具生意的刘健最近有点烦,原以为缩小生产规模及时止损,转身便能安稳地当个包租公,没料到管理商场和公寓令他更“头大”。

    在龙江镇,有不少像刘健这样的家具老板。随着材料、工人工资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被挤压,加上惨淡的行情,不少本地老板转行做起包租公。

    刘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7年前后,他推倒占地10多亩的旧厂房,建起6层高适合家具企业使用的现代化厂房,配套货梯、员工宿舍楼、商铺等,光租金每月能有近200万元进账。

    同时,他开始逐步缩小生产规模,从最初的拥有沙发、套床等多条生产线,到目前仅生产软体床垫,并将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部分产品品牌转让给新进的合作企业。
对于刘健来说,管理商场和公寓成为他目前主要操心的生意。

    “现在本地人做家具厂抵不过外地人的拼劲,最终都要转型。”刘健观察到,他身边90%龙江家具老板都在慢慢转型,有的缩小规模,有的合作生产,剩下的10%则是直接放弃家具实业,转而收租或到外地投资。

    刘健坦言,实业是顺德老板的根,是从事其他投资的支柱部分。一方面他不愿意舍弃经营多年的家具生意,一方面也希望从中抽身,投资其他行业。

    谁来了?依然是中低端家具厂,质量原地踏步

    当许多本土老板纷纷转行之时,龙江迎来了许多后继者。

    三联工业区是龙江家具企业密集地,做工程类定制家具的老板黎先(化名)是肇庆人,他和两个老乡的工厂都在这个工业区内。

    1995年,黎先高中毕业便进入家具业,从海南到北滘,从技术学徒到销售人员,他最终在龙江一个800平方米的工厂开始他的家具事业。

    由于政府政策和生产规模扩大等原因,三年前黎先租下三联工业区内一栋大楼的三层,约4000多平方米,“每月租金加水电费大约十几万元,加上工人工资,每月成本至少要30万元。”

    从大楼后楼梯进入,伴随着浓浓的木材味和胶水味,能看到弥漫着粉尘的生产车间。三联工业区每栋楼内一层便是一家企业,这里的老板多为30—40岁,大多来自顺德以外的地区。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十几年前,橱柜行业利润比较高,从业门槛低,吸引了不少人加入。而近五六年,行业竞争加剧,为了生存,不少商家竞相搞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压低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导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实际上,价格压低了,企业只能在商品上做手脚,降低质量以牟取利润。

        不促销就卖不出去 企业大打价格战

        对于许多橱柜经销商来说,近几年橱柜市场几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促销才能卖,不促销就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商家只能不断搞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橱柜行业经常搞促销活动,所以觉得只有在促销时买的产品价格才具有性价比。

        业内人士表示:“橱柜市场的恶性竞争首先伤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而最终影响的是却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不良商家为迎合消费者企望便宜的心理,在商品材质、配件上做手脚,促销的商品以次充好,或者用本地生产的东西假冒别的地方生产的商品。而一般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鉴别能力,购买时表面上看上去是一样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质量不一样,可出现质量问题后找商家维权时又困难重重,一些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恶性竞争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每个商品都压低价格,一些质量好的商品要生存也得想办法压低价格,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橱柜产品明码标价为何执行难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为保持竞争力,经常拿出自己的费用补贴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实惠。不过,这些补贴大部分都受限制。消费者静下心来后却发现不管是五折、三折都是有限制的,必须消费一定的额度或者同时购买其他产品才能享受。

        “买橱柜真累!看上去相似的产品,价格却相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真不知道该买哪一家的。”正在逛橱柜市场的消费者李女士说,与其费脑筋琢磨各类促销活动哪一家更划算,还不如干脆明码标价,让消费者凭自己的需求和购买能力选择,这样买着也放心。

        不过,常年积累下来的买橱柜等家居产品便砍价早已成为消费者及商家的习惯,明码标价并非易事。“这回商家定价太死了,七八千元一套的橱柜产品几百元优惠都没有,消费者买起来心理也不舒服。”某橱柜品牌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商家为每一款产品都设置了特价,尽管如此,消费者依然希望能够砍些价下来。

        近几年,市场频繁的促销使活动消费者已经有了免疫力,消费者的消费也越来越理性,橱柜商家要真正赢得消费者,就要诚信经营,把货真价实的东西卖给消费者。

     

    阅读全文
  •     根据相关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收入10-20万人民币的家庭户数已于2010年的6%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28%,在未来,这类型的家庭将以年均1.4倍的速度成为数量增长最快的族群,业界将这类族群称为“精众人群”。对于衣柜行业来说,这将为中高端衣柜品牌提供广大的市场空间。那么,究竟何为精众人群?衣柜企业又该如何与他们打好交道呢?

        何为“精众人群”?

        精众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群概念或者传播概念,而是一个融合了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和传播学的概念,可以分解为不同层面的内涵,这些内涵也将进一步的影响未来企业营销和媒体的价值。

        第一层含义是“精选”,精众一定是消费者在某一消费共同点上的重聚,因此,消费人群的含金量较高,“精”代表的是价值的聚集。例如,在中高档健身会所,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通过健身来保持自己的精力、活力与竞争力,企业如果可以影响到他们,就能抓住最闪光的消费者;

        第二层含义是“精英”,指的是这群人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是潮流的缔造者和引领者;

        第三层含义是“精致”,对于精众来说,品牌更重于产品,符号更重于物质,文化更重于功能,无形更重于有形;

        第四层含义是“精明”,从消费的角度讲,精众是精明的消费者,与精明的人打交道,你要真诚、精心、实实在在;与精明的人打交道,要能体验;与精明的人打交道,要能深度互动。

        衣柜企业如何与精众打交道?

        一方面:锁定范围 建立“精众”圈

        对于衣柜企业来说,想要抢占精众人群,首先需建立“精众”圈。精众市场的区隔性在于在这些由于人群生活方式转变而重新聚集的空间,重新形成了新的群体和凝聚了新的消费能量,衣柜企业对这些空间加以挖掘,就可以建立与消费者深度沟通和对话的营销平台。例如,国内有公司就通过锁定中国35城市2300多家中高端健身会所的精众健身人群,开发出包含平面框架、植入型产品体验以及参与互动式线下活动在内的立体营销通路。除掉空间上的区隔,从内容上也可以区隔精众,精众的信息平台和媒介习惯、信息沟通模式和大众也有很大的区别。如“第一财经”频道,锁定财经的高端人群,豆瓣网只给那些文艺青年看,所以对于衣柜企业而言,建立精众的圈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另一方面:注重品质 传递生活价值

        精众消费群体的崛起来自于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的追求。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说“越是容易激动的年代,时尚的变化越迅速”,即越时尚越有市场,而中国就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激动年代”,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也可谓“日新月异”。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内在“品质”的需求正在不断刷新,根据研究发现,不仅仅是房子、家具、家电、汽车、IT产品和时尚奢侈品,服装服饰、日常饮食、鞋子也都成为人们最为在意品质的消费领域。因此,衣柜企业需记住,注重品质的品牌消费一定要有满足品质生活的内涵和利益点,要能传递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

        总的来说, 追求自我独立、看重独特的风格、追求特有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新定义“精众”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需求,衣柜企业要影响他们,就必须在品牌营销中添加这些因素。衣柜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发展趋势,找到真正的价值消费群体,用精众引领大众,大胆进行营销创新才有出路。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