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开发生产成功世界最大容量的110KV变压器
详细内容

中国开发生产成功世界最大容量的110KV变压器

时间:2007-07-20     人气:1155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7月14日从河北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成功自行开发生产了440MVA/110KV特大型变压器,并一次试制成功。据悉,该产品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变压器制造业开发生产成功的最大容量的110KV电力变......
   7月14日从河北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成功自行开发生产了440MVA/110KV特大型变压器,并一次试制成功。据悉,该产品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变压器制造业开发生产成功的最大容量的110KV电力变压器。

  据天威集团、天威保变董事长丁强介绍,该产品是为上海宝山钢铁有限公司承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也填补了国内外变压器行业生产该型号变压器的空白。

  近年来,天威保变不断开发新产品打造品牌优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该公司不仅是中国唯一能生产高电压大容量壳式变压器的厂家,也是唯一向核电站提供变压器的合格供应商,其生产的大型发电机组主变压器占国内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并出口美国、苏丹、尼日利亚、香港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硝酸装置的核心设备φ4600毫米硝酸吸收塔,近日在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将用于国内最大的15万吨/年国产化硝酸装置。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该类具有世界技术水平的大型化工设备的能力,填补了国内长期以来在此领域的空白。目前,该吸收塔已运往用户企业四川眉山金圣赛瑞化工公司。

      该吸收塔采用3段制造、现场拼装的方式生产,直径4.6米,总长63.1米,重达246吨,单台产值1200万元,创造了蓝星机械公司40年来3项之最:最大、最高和最重。为提高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使硝酸酸雾的吸收率达到99%以上,尾气中氮氧化物≤200ppm,必须保证吸收塔塔体任意3米长圆筒段的直线度偏差不得大于3毫米,37块塔盘的平整度偏差不能超过3毫米。为此,蓝星机械公司技术人员从基准划线点开始全部采用激光技术定位和复检,确保每个环节精细精确。

      2004年,中美合资企业四川金圣赛瑞化工有限公司花巨资从爱尔兰进口了1套15万吨/年硝酸装置,随后该公司决定再上1套15方吨/年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进口设备资金压力大,该公司经反复权衡,决心第一个吃螃蟹实现装置核心设备硝酸吸收塔的国产化,并最终把国产化的任务交给了蓝星机械公司。

      为此,蓝星机械公司成立了攻关开发小组,将这台设备定为公司2006年的科技开发项目。在设备的制造过程中,该公司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筛板塔盘结构、盘管结构和严格的加工工艺。针对其中塔内冷却器的管子与管板的连接,该公司自主创新开发出内孔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焊接技术,这在国内尚属首创。

      φ4600毫米硝酸吸收塔的成功国产化,对国内大型硝酸装置的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标志着蓝星机械公司制造各种大型石化关键设备的实力大幅提升。据了解,该吸收塔预计于7月底完成安装。
     
       

    阅读全文
  •     7月1日,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开始全面开放。从此,欧盟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电力和燃气公司,原来通常由本国国营企业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但欧盟单一能源市场建设依然面临阻力。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欧盟2003年通过的一项立法,除爱沙尼亚、希腊和葡萄牙等少数几个国家出于特殊原因得到宽限外,其他所有成员国都必须在2007年7月1日全面开放能源市场。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安德里斯·皮耶巴尔格斯鼓励消费者充分利用挑选能源供应商的权利。他说,只有消费者积极参与,一个有效运作的欧盟能源市场才有可能建立。

      欧盟委员会认为,全面开放能源市场有助于促进竞争,进而拉低电力和燃气价格,最终让消费者获益。与此同时,更趋激烈的竞争也会促使能源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避免发生断电等事故,使能源供应更有保障。

      同样从7月1日开始,欧盟大型能源企业还必须对旗下的大中型电力和燃气输送企业进行重组,将它们组建成独立法人,即实行“法律拆分”。按照计划,欧盟委员会7月5日发起了公众咨询,为拟定《欧洲能源消费者权利宪章》征求民意。宪章旨在明确规定消费者在签订电力和燃气供应合同时的基本权利,为消费者选择不同的供应商保驾护航。

      在欧盟,企业等能源消费大户自2004年就开始享有了挑选供应商的权利,如今家庭用户和其他消费者也获得了同等待遇。欧盟各成员国能源市场的开放程度参差不齐,有10个成员国早在最后期限到来前就做到了这一点,其中英国更是走在前面,率先于1990年将竞争引入能源市场。

      尽管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欧盟历经11年的能源市场自由化改革因为遭到部分成员国的抵触,依然面临较大阻力,其中一个严重分歧就是如何拆分能源巨头。

      为了进一步加强欧盟能源市场竞争,避免因大型能源企业控制输送网络等基础设施而妨碍竞争,欧盟委员会在今年1月推出的新能源政策建议中提出,应该对能源巨头实施更加彻底的“所有权拆分”,即将大型能源公司按照生产和输送等经营活动拆分成无隶属关系的数个企业。

      但是,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欧盟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在今年3月的首脑会议上,欧盟成员国仅同意实施“有效拆分”,即维持所有关系,实现经营独立。法国等成员国担心,所有权拆分会损害本国能源企业的利益。

      就在欧盟力图“肢解”能源巨头、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近期欧盟范围内却掀起了一股能源企业并购浪潮。例如,法国天然气公司对本国公用事业企业苏伊士公司正在进行的兼并,多家欧盟能源企业对西班牙电力巨头恩德萨电力公司发起的竞标,以及西班牙伊维尔德罗拉电力公司对苏格兰电力公司的并购,这些都是令人关注的并购活动。分析人士指出,正是欧盟日益深化的能源市场自由化催生了并购交易热潮。一方面,一些交易据称得到了所属国政府的支持,目的是保证本国企业在统一的欧盟能源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一些有实力的能源企业由于担心市场开放会导致自己失去部分本国市场,从而考虑占据别国市场,以对冲风险。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