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星机械成功研制出国内最大硝酸吸收塔
详细内容

蓝星机械成功研制出国内最大硝酸吸收塔

时间:2007-07-20     人气:1345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硝酸装置的核心设备φ4600毫米硝酸吸收塔,近日在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将用于国内最大的15万吨/年国产化硝酸装置。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该类具有世界技术水平的大型化工设......

   硝酸装置的核心设备φ4600毫米硝酸吸收塔,近日在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将用于国内最大的15万吨/年国产化硝酸装置。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该类具有世界技术水平的大型化工设备的能力,填补了国内长期以来在此领域的空白。目前,该吸收塔已运往用户企业四川眉山金圣赛瑞化工公司。

  该吸收塔采用3段制造、现场拼装的方式生产,直径4.6米,总长63.1米,重达246吨,单台产值1200万元,创造了蓝星机械公司40年来3项之最:最大、最高和最重。为提高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使硝酸酸雾的吸收率达到99%以上,尾气中氮氧化物≤200ppm,必须保证吸收塔塔体任意3米长圆筒段的直线度偏差不得大于3毫米,37块塔盘的平整度偏差不能超过3毫米。为此,蓝星机械公司技术人员从基准划线点开始全部采用激光技术定位和复检,确保每个环节精细精确。

  2004年,中美合资企业四川金圣赛瑞化工有限公司花巨资从爱尔兰进口了1套15万吨/年硝酸装置,随后该公司决定再上1套15方吨/年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进口设备资金压力大,该公司经反复权衡,决心第一个吃螃蟹实现装置核心设备硝酸吸收塔的国产化,并最终把国产化的任务交给了蓝星机械公司。

  为此,蓝星机械公司成立了攻关开发小组,将这台设备定为公司2006年的科技开发项目。在设备的制造过程中,该公司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筛板塔盘结构、盘管结构和严格的加工工艺。针对其中塔内冷却器的管子与管板的连接,该公司自主创新开发出内孔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焊接技术,这在国内尚属首创。

  φ4600毫米硝酸吸收塔的成功国产化,对国内大型硝酸装置的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标志着蓝星机械公司制造各种大型石化关键设备的实力大幅提升。据了解,该吸收塔预计于7月底完成安装。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日前,由上海交大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高节油效率、高减排能力的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HHV)问世。据悉,这种公交车在城市公交工况下可节能25%以上、可减少黑烟及其他排放35%以上,无论是以柴油、汽油为燃料的传统能源公交车,还是以二甲醚、乙醇、生物柴油、电能等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都可以加装,是便于推广的节能减排公交车。

      从技术原理上看,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是通过液压动力系统回收公交车频繁刹车的制动能量,然后再用这些回收的能量驱动公交车起步、加速的一种技术。起步是公交车耗油最大的阶段。如果将制动回收的能量用在起步、加速阶段,就起到了节能作用。以11米长、总重15吨的柴油公交车为例,每次制动平均回收20毫升柴油,每天平均制动1000次,每年可节省柴油7000升。公交车排放最大的阶段是停车怠速和起步低速阶段。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起步、低速阶段发动机可不参与驱动,在停车怠速时发动机可自动熄火,因此消除或大大减少了起步、加速及停车怠速时的黑烟及其他排放,其减排能力大于35%。

      与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点不同是: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不仅可以在新车上加装,也可以在现役车上加装,加装后不改变原公交车的结构与性能。与其他类型新能源车的第二点不同是:有发动机独立驱动模式,以原公交车的性能与动力行驶;还有发动机动力和液压动力混合交替驱动模式,以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性能与动力行驶。因此,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加装对象不仅有年增长5万辆的新公交车,还有保有量为35万辆的现役公交车。我国多数现役公交车的节能、减排性能不达标,彻底完成更新要2000多亿元。由于加装上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不大于7万元,却可使原公交车的减排、节能性能达到欧III或者欧IV标准以上,备受现役公交车的青睐。与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的第三点不同是:许多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需要配套的地面设施,涉及到资金、场地及安全等问题,如醇类、醚类燃料汽车需加气站、生物柴油类燃料汽车需加油站、氢燃料汽车需加氢站、电动汽车需充电站等,而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不需增加地面设施,也就不存在相关的问题。
    阅读全文
  •     6月8日铲土机械研究所接到天津分公司卸载高度3.5—3.6米的956H产品需求申请,在50项目组经理杜明才的带领下,项目组人员立即开始方案的设计,历经3天时间,在尽可能通用化的基础上,完成了卸载高度的理论计算和运动点、运动轨迹的匹配设计。在3.45米加长臂的基础上再次开发了3.6米的长动臂方案。该方案在6月13日销售公司组织的评审中通过审核。该方案一经推广,必定会成为推动市场销售新的焦点。

    目前,该长动臂已经完成技术工艺设计,图纸、工艺已经下发到相关的车间,6月23日完成了所有零部件的加工,由宇通重工售后服务部运至天津交付用户使用。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