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甲醛超标屡禁不止 检测标准有待修正
详细内容

家具甲醛超标屡禁不止 检测标准有待修正

时间:2011-04-26     人气:941     来源:中国家具网     作者:
概述:该局发布的一则《2010年第四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广州市质监局重点对家用电器、家具等29种产品(不包括食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在抽查的43批次产品中......
   三成家具甲醛超标

    记者4月13日从广州市质监局最新发布的检测报告发现,广州市场上家具质量问题依旧不容乐观。

    该局发布的一则《2010年第四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广州市质监局重点对家用电器、家具等29种产品(不包括食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在抽查的43批次产品中,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其中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

    据记者测算,在被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中,甲醛超标占到30%以上。广州市质监局分析称,出现甲醛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而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廖主任则表示,一直以来,我国的家具产品很少采用实木,多数板式家具采用纤维板或者刨花板的粘合,如此一来,在贴面和封边的时候都要采用胶粘剂,而胶粘剂就是产生甲醛的根源。

    检测标准有待修正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认为,与美国相关标准相比,中国对于家具甲醛释放量的检测标准相对宽松。

    目前,对家具甲醛释放量检测最为严格的当属美国。2009年,美国出台了“CARB法规”,在这一法规当中,对含甲醛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均作出了详细的规范,针对家具产品的检测渗透到了家具产品生产、流通的没一个环节,而不仅仅对家具成品进行例行抽检。

    廖主任表示,我国对于家具甲醛含量检测目前还是沿用2001年出台的GBGB18584-200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对于甲醛释放连的规定是不超过1.5mg/L。此外,在检测方法上,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很大差别。

    廖主任透露,目前国内对家具产品的检测沿用的是“干燥器法”,美国则采用“环境试验仓法”。

 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环境试验仓法是在不破坏家具产品整体的情况下,把家具放在环境仓里收集气体,在检测过程中并不破坏家具的结构,而这一检测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检测过程是模拟家具的使用环境,与现实情况较为吻合。

    中国目前采用的“干燥器法”是把家具切割成小块来进行检测,是一种破坏性的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不仅仅会产生相当的费用,还与家具使用的现实情况存在差别。

    熊晓坤也认为,中国目前采用的标准以及检测方法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以中国家具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还无法做到像美国那样对家具生产、流通的没一个环节都进行逐一检测。

    这一情况或许在不久之后得到改善,廖主任透露,此前,国家标准委就已经下达了家具检测标准修改的意见,修订工作正在开展。他还表示,业内比较倾向于采用类似美国的检测标准。

    为何屡禁不止?

    “甲醛超标”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家具行业的“痼疾”,屡屡被提及,却依然未得到改观。在业内人士看来,家具产品含甲醛几乎是无法杜绝的。廖主任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除了国家对于家具甲醛含量的检测标准有待改善意外,一些企业在工艺控制和胶水选择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熊晓坤则认为,甲醛超标在行业内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家具市场大多被小型企业占领,而小型企业在原材料及成品检验等产品标准上控制能力较弱,有关厂商使用质量不合格的人造板和劣质胶黏剂,以降低其企业成本,另外,我国相关部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漏洞,这也是造成企业铤而走险采用不合格原料的原因之一。

    甲醛超标难道"无解"?

    缓解这一问题恐怕不是哪一方的责任。

    对此,熊晓坤表示,我国质监部门应当对产品追根溯源,对产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逐一检测,确保甲醛超标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家具企业也应当严于律己,所采购的家具原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对所采购的原料的再检测,避免使用不合格原料。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新房装修至今已经三年了,却一直无法入住,里面的化工原料气味简直让人难以忍受。”“买了两套家具,又退了两套家具,现在我只敢睡地板。”“铁包的防盗门是防了盗贼,可是也把污染引了进来。”……近期曝光的家具甲醛超标维权难的消息,立刻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两天,记者先后接到180多名市民的投诉电话,内容全都与装修污染有关。

    拿什么来爱你? 商家直言家具甲醛超标已成潜规则

      

    带着众多市民提出的质疑,记者这两日走访了多处家居卖场,发现国家强制规定的《家具说明书》一纸难求,市民购买家具时无从获悉环保质量指标及有毒物质含量。在采访中,有家具商甚至声言:“现在家具甲醛没有不超标的,只有超得厉害不厉害的区别。”

    装修三年至今住在外

        房子是用来住的,但在孙女士看来,房子成了花钱买罪受了。昨天下午2时30分,记者随同孙女士来到她闲置三年的“新房”,门一开,一股刺激性气味迎面扑来,记者急忙掩鼻。“这都三年了,味道还这么大,我是真没辙了。”孙女士介绍,2006年底,为了方便孙女就近上学,她花了几十万元买了这处64平米的二手房,结果装修完才入住了两三天,她和孙女就出现了咽喉痛痒、咳嗽的症状,赶忙搬离新家,在外面租了一处房暂住。

        “三年来我什么招都用上了,第一年天天过来通风,第二年开始白天关闭门窗,下午过来通风,第三年连着跑了两个检测机构,花了上千元的冤枉钱,每天劳力费神,但屋里的刺激气味一点没减少。”一开始,孙女士认为罪魁祸首是那些全套新家具,但经机构检测基本合格。然后孙女士又把污染源聚焦于门和门框,她狠狠心把门板拆卸下来送去做毁坏性检测,对于木头的检测,结果仍显示甲醛不超标。这下孙女士没招了,现在还剩下墙壁和地板,“看来还得继续用排除法确定污染源。”

    三类家具成投诉焦点

        像孙女士这样,被“毒家具”逼出家门的市民不在少数。总结众多市民的不同遭遇,记者发现,儿童家具如书桌、电脑桌,床类家具及防盗门成为“毒家具”投诉三大焦点。

        市民程女士打来电话称,她的儿子6岁那一年,她花3800元购买了一套儿童家具,其中包括一张双层床、一套小桌椅和一张电脑桌。“当时我就为了避免家具有毒对孩子造成影响,特意选的全部都是实木家具,没想到还是出事了。”程女士说,家具买回来之后,一直有着浓烈的刺鼻气味,没到一个周,6岁大的儿子就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接着又出现浑身出现红点等症状。对此,检测机构专家介绍说,因为儿童体质敏感,对于有毒物质的反应最快也最强烈,所以儿童家具的甲醛超标往往很容易被发现。

        市民李女士的遭遇跟孙女士非常类似,购买一款防盗门之后,也是气味严重,最后更换了铁质门。对此,检测机构专家介绍说,目前绝大多数防盗门使用的都是复合板材,简单说就是将多层木板粘贴打造,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粘合剂含有多种有毒物质,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话,一般都会出现甲醛超标情况。

        此外,打电话投诉双人床及床头柜等市民也不少,市民宋先生称,因为不良反应太严重了,他干脆把新买的双人床床头拆了扔掉,配套的床头柜也一并扔掉。

    历时半年退掉“毒”家具

        “你看看,我这算不算‘家徒四壁’。”昨日,记者一敲开市民郝先生的家门,他就急匆匆地拉着记者进了主卧,只见里面的地板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袱,一张席梦司床垫、一台电视以及一台空气净化气就是这间屋的全部“家当”了,木制的家具是一件也看不到。接着,郝先生给记者介绍了自己的遭遇。去年9月份,郝先生在、家具城购买了包括大衣橱、床等在内共5件松木家具,刚摆进主卧室没几天,郝先生和妻子就感觉屋内刺鼻的气味儿顶得自己喘不动气。郝先生去找商家理论,商家却称虽然家具有味道,但肯定是合格的,建议郝先生再晾一段时间。郝先生姑且相信,回家勉强住了个把月后又和妻子出现流鼻涕、心慌等症状,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两人干脆搬到了亲戚家借住,连春节都没敢呆在家。

        今年3月份,郝先生和妻子搬回新居,却发现室内的气味儿并没有减轻。两人只好找来空气检测公司,检测结果为甲醛超标1.5倍,而另一间没有摆家具的次卧,甲醛含量为合格。在多次协商之下,郝先生终于在今年5月份将这套家具推掉,同时还被迫担负了1500元的“折旧费”。“你说,这套毒家具让我大半年不敢入住新房,商家非但不赔我损失还问我要折旧费,真是太不公平了。”郝先生这样说。

    二次退货不敢买家具

        一个新家总不能没有家具吧?再次购买家具,郝先生更仔细了。闻气味儿、看产品质量认证书……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月,郝先生选定了重庆南路上一家家具店的柞木家具,价值7500元。“我觉得是纯实木家具,店里又挂着成排的复印版的质量合格认证书,肯定没问题,但结果却又是个污染源。”今年6月底,郝先生把新家具搬进家,没多久,屋内又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儿,而且经过懂行的朋友的检查,这套实木家具属于板木结合,很多部位是板材加贴皮,含胶量较大。郝先生和妻子又开始出现过敏反应,无奈之下,郝先生耗时一个月、赔了300元,终于再次退掉了这套新家具。“你说我还敢买木质的家具吗?我都打算打一批铁质的家具搁在房间里了。”郝先生无奈地说。

    除醛大战一打10个月

        “为除甲醛,我可什么招都用上了。”郝先生一再表示,对普通消费者,反复与商家协商退货真是一件劳心劳力的麻烦事,所以大段时间,他企图用自治的方式来消除污染。首先,郝先生从阳台上搬出一台空气净化器,然后又从箱子里翻出3瓶甲醛清除剂,地上还摆着一大盒除甲醛的防护剂。“这台净化器是我买第一批家具后添置的,当时花了6000元,全指望它吸收和清除甲醛,结果半年后屋里的甲醛含量仍旧超标。这三瓶甲醛清除剂不仅花了我五六百元,我和妻子光在家里涂抹这些清除剂就花费了一周多的时间,就跟上班一样,一天干8个钟头,结果还是不起作用。这盒甲醛防护剂是打在地板上的,前段时间买来以后,我和妻子天天涂抹地板,生怕再多一个污染源。”郝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这场除醛大战一打就是10个月,如今,全家人都心力交瘁,“究竟要怎样才能消除甲醛污染?我们真是没法子了。”

    市场调查

    家具说明书成行业内“传说”

        对于家具产品有毒物质超标问题,国家早有行业性规范,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行业规范收效甚微。据记者了解,早在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就颁布了有关《家具使用说明书》的强制标准。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商家在销售家具的时候,必须向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还要在使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家具加工生产的环境指标、原料数据,以及家具产品的有毒物质含量等。

        如果这项行业规范能够实现,那么家具有毒无毒一看说明书便一清二楚。然而,记者走访多处家具销售市场,发现《家具使用说明书》的使用情况极不乐观,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内的“传说”。

    商家直言“没有不超标的”

        日前记者来到一处家居卖场,在该卖场的一楼,记者走进一家地板专卖店,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该店销售人员称,“我这里卖的都是木质地板,全部都是环保产品。”可是,当记者询问为何这里的地板都有刺鼻气味时,这名销售人员先是声称都是木材的原味,后来干脆直言:“你走走这里的地板店,哪家的地板甲醛不超标,没有不超标的。”这名商家声称,这些甲醛主要是为了木材防腐,而甲醛很容易挥发,只要晾晒一段时间就不会对人体有危害了。

        随后,记者走访了该家居卖场的多个地板店,无一家出示过所售地板的质量检测报告或其他相关文件。

    质检复印件成市场通行证?

        在一处家居卖场,记者更是见识了家具商家的“挂羊头卖狗肉”。在该卖场一楼东端的某知名家具品牌专卖店外,挂着明显的“环保家私”等宣传招牌。走进该专卖店后,记者向商家索要相关质检报告查询。家具商先是拿出整套宣传册,向记者展示家具厂的环境及先进水平,在记者的一再催促下,最后拿出了一张复印件,上面的模糊字迹显示该家具品牌已通过环保检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每套家具都应配备说明书,岂是一纸复印件所能替代?对此,该商家所有家具都有使用说明书,可是当记者看到商家提供的说明书时,却发现上面没有任何关于家具有毒物质含量的数据。

        市家装协会检测中心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他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前来进行家具检测的市民非常少,大多数都会在得知检测维权的重重困难之后“望而却步”,更让他无奈的是,“我几乎从没见过市民拿着家具说明书来检测,尽管是一项国家强制性规定,但实际情况是,说明书一纸难求。”

    阅读全文
  •   尽管大家对千禧年的到来充满了热情,我依然是一个怀旧的80后。我出生的这个年代也是一个大众媒介分散化的年代,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段时间像这个年代那样,在很短时间之内不断涌现大量的新媒介,有线电视、个人电脑、视频掌上游戏机、传呼机、手机以及互联网先后诞生。针对那些认为技术破坏了人类文明的言论,和那些怀旧的反对Facebook、四方、Xbox、高清电视、手提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声音,我基本不予理会。因为我使用所有这些东西,我也热爱它们。

      先不管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大脑造成什么影响,这里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有关媒体和营销。去年美国广告商为了获得3.08亿美国公民的注意力,总共花去了1510亿美元,这些人的注意力正被不断增加的各式各样的媒体分散。这是一个闭合的循环——随着广告主不断增加预算,他们将媒介的触角伸得更广,这样我们的注意力就不断被分散了,而营销人又要花更多的钱重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不仅仅只有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和一些科技设备,媒体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争抢着抓住我们最后的认知容量。但是,根据斯坦福大学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人类的认知尽管充满无限弹性,但并不适合在多重媒介情况下接收信息。我们其实并不善于同时干多件事。我们被一些精算的、细致的甚至是慢悠悠的事情所吸引时,我们的表现更准确、更专注。很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试图证明我们长期的媒介消费能不能赶上我们的认知能力。非常不幸,答案是否定的。严重的“多重媒介”人士在能力测试中表现得更慢、更不精准,相反那些轻微的媒体使用者在处理信息时则迅速准确许多。研究人员表示,面对同步刺激时,“多重媒介”人士更喜欢看新信息,而不是思考旧的信息。

      既然多任务的信息传递使我们的认知容量不断膨胀,那么,我们的营销信息是否毫无意义?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