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具行业业标准缺失期待完善
如今,在集成家居潮退烧后,新一轮的跨行业多元化经营之风在家具行业席卷而来。诸如:做家具的企业开始尝试做门,做门的企业开始尝试做楼梯,做实木门的开始做免漆门,做免漆门的开始涉足墙面装修等等,坚持专业化企业的开始把产品线拉长,钟情于市场运作的企业开始涉足另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去要份额,几乎每个企业都希冀在产品相联、渠道相通的个别领域有新的收获。
什么是家具多元化经营?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家具多元化经营不等同于多元化生产。就生产而言,不同的行业,即使产品材质相同,其工艺、技术、工期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硬要多元化生产,势必会分散企业精力,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且会增加生产成本,也使企业难以产生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家具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并不意味着弱小,完全可以做到“小而专、小而强”,以专业化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立志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做大做精,成为百年老店,专业化生产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多元化经营属于一个销售的范畴。不做多元化生产,仍可以做集成,进行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多元化经营,除了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外,还要求具备高水准的整合营销能力和超强的市场掌控能力。
如何有效实施多元化经营?
目前,大品牌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步伐也在加快。通过多元化经营,不但可以扩展产品线,为经销商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能实现产品,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实力,是保证品牌在泛家居领域强者恒强的现实出路。从这一点讲,跨行多元化经营是泛家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企业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家具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投机的机会相对较多,这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自不量力,最后只能劳而无功。可以说,我们的行业从不缺少理念,缺的是成熟的心态。
由此,多元化经营是对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考评。一个企业只有在一业为主做精做强的基础上,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有能力,有资本去涉足更为广阔的新领域。
我国家具业标准缺失 导致无法可依
目前家具市场上,各类古典工艺家具普遍存在手工作坊式生产、家庭式管理的企业,产品质量意识、标准意识较差,经常会出现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等现象。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政府的管理水平。”业内人士表示。“首先,两千多家企业,我们就几个人,不可能一家家地去走;其次,就算去查了,还面临着难取证、难检测、难查处等法律问题。举个例子,我们在厂里看到一块含大量“白皮”的违规家具配件,提出要处理,但是人家可以说,我还没用上呢;而一些造假红木,我们查了以后还会遇到检测难题。”谈起管理上的困境,许多家具厂家难掩无奈,“现在有一个省里的标准,但标准还不够细致,很多东西不可操作;而且原本应该是国家标准先出,再根据国标制定地标,但这个行业的国标至今还没审批下来。没有标准,法律上很多都难以对上号。”
全国的家具标准目前已经由一家广东的企业牵头制定完成,正提交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尚未批准。“一方面完善标准、制度,健全管理机构;一方面提升检测技术水平,这二者是能够根本解决家具行业混乱现状的措施。”尽管分析起来如此清晰,从现实出发,他并不乐观。这两个措施的条件都还不太具备,很多地方正在尝试建立一套长效监管机制,成败未知,但至少能给行业提供一个借鉴。
最后,业内人士建议,在大框架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最关键在于消费者要理性,要了解家具的知识,要有维权意识,主动和销售商签订购买协议。过去由于消费者不懂,这个行业内存在一些违规行为也没人去说。
记者在山东古玩市场调查时就发现,新制家具可以神奇般地变成售价几十万的“明清老古董”,其中奥秘何在?浸淫多年的老行当居然也会屡屡中招,这又是为何?
古玩收藏爱好者周平海最近很是窝火,从大喜到大悲,任谁也无法轻易接受。原来,去年经过一番周折,他从一处偏僻的农村寻觅到一套明代家具,花费了三十多万元。周平海买的是一对“明代”檀香紫檀圈椅,按他的说法,市场价怎么也得五六十万,本想着赚了大便宜,可哪成想竟是“高仿”家具。
周平海:我在这行做了也不少时间了,自认眼力还不差,最后还是上当了,用行话说,先是被“埋地雷”,再被“讲故事”,结果还是中了招。
周平海所说的“埋地雷”和“讲故事”是一些造假者的惯用伎俩。先是把假家具放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住户家中,然后放出风去,说某某家中收藏着什么样什么样的古代家具,以待那些手握重金又不懂行的受骗者前来上当,这个过程就叫“埋地雷”。等到有人要上钩了,再由一个口若悬河的人来“讲故事”,开始瞪眼睛说瞎话,说这套家具是哪朝哪代哪个王公大臣的遗物。成交一桩生意,便可获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记者联系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他这样说道:“胆量大,要五百万也有人要,越是大老板他越是不明白,肯定问别人。”
周平海其实还算是个谨慎的人。可为什么最终还是上了当呢?在周平海的家中,记者见到这对紫檀圈椅,通体暗黑发亮、雕刻精细、古色古香。
记者:是这个吗?
周平海:对,就是这个,你看,无论是质地、重量、包浆还是雕工,看起来这都是一件难得的紫檀精品,极像明朝工艺。
自以为得到“宝贝”的周平海招朋友来“掌眼”,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怀疑这套家具是假的,最后经过专家认定,这套三十几万淘来的家具确为当代仿品。
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是济南最大的古玩市场,其中有着大量经营家具生意的店铺,记者走访了其中的十几家店铺,大多是经营由黄花梨、紫檀木、红木制作而成的新家具,很难看到古旧家具。
记者:这是什么材料做的?
店主:缅甸花梨。
记者:一套多少钱?
店主:一万八。
记者:你们这里有没有旧的家具?
店主:没有,全是新材料做的。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得知,每逢周末,在文化市场的广场上就会有外地客商来此兜售家具,其中不乏古旧家具。一个周六的下午,记者果然在此看到这些外地客商,在一处摊位前,摆放着一把交椅,扶手处泛着光泽,看起来很像是一件老旧家具。
记者:这把椅子多少钱?
店主:一对六万。
记者:多少年了?
店主:这个100多年了,清末的,比那个早一点。
记者了解到,一件真的明清家具少则上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但是这些人销售的明清家具价钱却出奇的便宜。经过一番攀谈,这位自称姓李的商贩告诉记者,实际上她还可以搞到更多明清家具,但价格都可以优惠。一套清中期大叶紫檀四方桌标价仅有8.2万元;一张明代黄花梨茶几标价只有1.9万元。
老旧家具一般是指民国以前生产制作的家具,当问及这些价格偏宜的“老旧家具”来源时,商贩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秘密。他说,现在已经很少有真正的老旧家具了,市场上出现的家具大多都是仿旧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其中的秘密,不少商贩不再以“老旧家具”忽悠买主,而是直接以高仿家具出售,其中利润也相当可观。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地区分会会长刘荣光:现在一对真正的椅子,都得过百万,要是真的黄花梨的话,紫檀就更少,真迹极少,民间很少。
这些高仿家具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河北省大城县,一个是浙江宁波市。这种所谓的“明清家具”出厂价一般在两三万左右,而到了古玩市场则身价倍增,经销商往往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价钱售出。这样的暴利来源于一种叫做“做旧”的奥秘,刘荣光告诉记者,做旧的方法有很多,最终肯定是让新家具看起来颇具古风。
记者:做旧的话,里面有什么样的技艺?
刘荣光:做旧怎么着也不行,用酸拿,用草木灰熏,用中药啊。
用石灰“烧”掉家具表面的新茬,用高锰酸钾上色,使普通木材的家具看起来更像大叶紫檀,十几天时间里,经过石灰烧、高锰酸钾染色、刷浆抹泥、抛光打磨等二十多道工序后,新家具摇身一变就成了售价几十万的所谓的“明清老古董”了。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这样说道:“肯花50万的,都是大老板,可以这样说,他是买回去,用上一年半载的,他要是看出来哪儿不像老的了,他要是看出来,他都不带说的,栽面。”
如此看来,存在暴利的古旧家具市场存在种种乱象,商贩推销花样多,买主收藏珍品难。
生产率不是优先要务。为了推动GDP增长,美国比以往更加依赖生产率的提高。近年来,生产率对于GDP整体增长的贡献达到了80%,而上世纪70年代却只有35%。现在,由于美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生产效率方面,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做得都好才行。
过去,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队伍的扩大对于经济增长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和职业女性数量的减少,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像预计的那样放缓,而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为1960年以来的平均值——1.7%,那么,GDP的年增长率将从历史平均值3.3%下降到2.2%。普通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慢于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生产效率的年增长水平应该提高到2.3%——而我们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没有达到过这种速度。
生产率的提高会减少工作岗位。许多美国人怀疑提高生产率是减少工作岗位的罪魁祸首。他们指出,自从2000年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业都出现了工作岗位大量减少的现象,比如电子行业和其他制造业。但是,从整体经济来看,与个别行业的此长彼消相反,生产率和工作岗位几乎总是同步增长的。自1929年以来,2/3以上的年份中二者都有所增长。在动态经济中,生产率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你进我退、彼此抵消的关系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生产率只关乎效率,旨在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率的提升既可以来自于效率的提高(比如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投入);也可以来自于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产出量和价值(在这方面,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因素)。美国需要通过这两种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使增长进入良性循环,在这种循环周期中,价值的提升会导致收入增长,而反过来,收入增长又会推动对于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实现了这两种方式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两大行业——劳动力密集型的零售业和半导体与电子行业——共同对于该时期生产率的迅速提升贡献了35%,与此同时,还新增了200万个就业岗位。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自从2000年以来,生产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业,也是就业岗位的减少最多的行业。美国面临的挑战是,重新回到上世纪90年代生产率均衡增长的状态。
只有落后的行业和公司才需要提高生产率。其实并非如此。作为竞争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提高生产率对于美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和财富积累以及美国的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即使绩效最为出色的企业和行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们可以通过仿效其他人的最佳实践以及开发自己的创新实践和技术做到这一点。比如,即使是生产率高的零售行业,也可以通过从仓库到店面扩大精益技术的采用,并不断继续创新,来提高生产率。
的确,在医疗行业这些目前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提高生产率的机会也许更大。我们的医院由于缺乏竞争推动因素,才刚刚开始在采购和服务交付方面实施提高效率的实践和精益技术。显而易见,公共行业的每一个层面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效率。提高公共行业的生产效率,对美国在不降低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预算赤字至关重要。
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走到了极限。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我们的生产率引擎的动力已经耗尽。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的研究表明,只需在各个行业运用最佳实践并利用新一波的创新浪潮,私营行业就能够贡献美国为达到历史发展水平所需的3/4的生产率增长。
但是,为了获得我们所需的另外1/4的生产率增长,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打破在我们整个经济中广泛存在的、一直以来都在阻碍生产率增长的障碍——这包括每况愈下的基础设施和各种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政府还应该确保,有创新力的企业能获得在美国国内扩大业务所需的人才和适当的激励。公共和私营部门携手合作,就能在确保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与父辈一样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为生产率和竞争力制定新的全球标准。
作者简介:Vik Malhotra是麦肯锡纽约分公司资深董事,James Manyika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兼旧金山分公司资深董事。
本文是“生产率与增长:持久的联系”(Productivity and growth: The enduring connection)一文的再版,该文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的《华尔街日报》上。?2011年,道琼斯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