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将来临 警惕家具市场“调包计”
在2011年首个“质量门”、“甲醛门”事件相继发生之后,面对即将到来的3.15,家具行业又将迎来一次品牌诚信的考验。在购物选品牌的今天,抓质量、重品质早已成为许多家具企业的工作重点。但是,这并不表示家具行业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家具行业“潜规则”第一种形式——调包计,即用优质产品做样品吸引消费者签单,而后将“调包”后的劣质产品送到消费家中。
样品和实际货品不符
最近,在多次交涉并扬言要告到工商部门之后,家住郊区的董女士终于收到了厂家更换的一套卧室家具。“没想到我看过的样品还会在生产过程中被调包,这以后买家居用品,难道都要带着专业人士去吗?”董女士颇为无奈。
一个月前,董女士在一个小卖场里购买了一套卧室家具,当时她看了样品,感觉不错。按销售员的说法,纯白色的板式家具,边边角角全是清一色的刨花板,家具拉手全是德国进口五金,包括床头柜和衣柜全套,特价6000元,牌子是电视上见过打广告的某知名品牌。董女士付了全额货款,签下购买合同,按照商家的约定20天后等着送货上门。
3.15将来临 警惕家具市场“调包计”
然而,让董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左等右盼送上门的产品竟然和看到的样品大相径庭。“外面颜色看起来是一样的,但衣柜有3个抽屉底板的颜色和木纹都不相同。找了个懂行的朋友过来看,他一眼就看出衣柜底板材料和其他部位所用的木材不一样,从整体性能上看密度板要比刨花板差。”
“调包”现象屡见不鲜
在家具圈,像董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地板、橱柜、木门乃至涂料等领域,都曾发生过类似的调包事件。用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品做诱饵,在送给顾客的实际货品中,采用进口板材换成国产板材、进口五金换成国产五金或者偷工减料等方式实施调包计,已经成为家居行业一些小品牌的“潜规则”。
人们经常会看到某个品牌宣传得很响亮,而在质监部门的抽检中,却往往成为“黑榜”上的主角。原因就在于,其送给质检部门检测的产品是经过了严格工序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却在质量上大打折扣。消费者看到的样品和实际送到家的产品所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存心欺骗。
“调包”缘于利益驱动
为什么有些企业要铤而走险实施调包计?都是利益惹的祸。以目前家具市场在材料上进行调包较多的现象为例,进口板材和国产板材价差在20%以上,国产品牌板材与无名板材价差也在20%以上。用进口板材做样品,送货时用国产板材调包,或者用国产品牌板材做样品,送货时用杂牌板材调包,获得的利润就相当惊人。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于调包行为的识别能力差。以板式家具为例,表层都是三聚氰胺板,里面都是刨花板,不同环保级别的板材,必须通过专业机构的检测才能鉴别,而且甲醛释放量1.5克/毫升(E1级)和0.5克/毫升(E0级)都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看到的无非是花色、光泽、平整度等表面现象,而进口板材与国产板材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得一模一样。如果厂家在家具的五金零件上做手脚,更不容易被消费者察觉。
防止商家调包,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品牌产品。要做品牌的企业,一般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去冒险。同时,可以考虑跟熟悉家具质量行情的朋友一起到商店检查后自提货品,以免受骗上当。
据展会组委会透露,目前“首届中国衣柜展”展馆位置已全部签订。云集了近300家整体衣柜企业和衣柜配件企业,既有备受行业瞩目的衣柜30强企业,如索菲亚、好莱客、韩丽、诗尼曼、劳卡、玖拾度、艾依格、林外林、豪世家、格林、歌德利、玛格、娇太太等衣柜品牌,又有发展潜力巨大的新生力量,如万华、天湘、周信、冠东、固安泰、钜洪、丽森、科居等配件企业。
据悉,主办方凭借所掌握的全国泛家居行业及地产业雄厚的信息资源,并与国内近百家专业媒体密切合作,对展会及参展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届时,纸媒、网络、数据库、地面推广等方式将同步启动,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立体化推广模式,以确保展会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参展企业的市场关注度,给予参展企业超预期的回报。
2010年5月,消费者姚先生在青岛市李沧区某家居广场内选购了一套家具。当时店内的销售人员宣称此套家具材质为全实木,于是姚先生现场交付了定金1000元。姚先生随后发现该家具并不是全实木家具,于是找到商家要求退还定金。可是商家说这是行业内多年的“行规”,不退定金。
工商李沧分局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该家具店负责人称家具里有60%的材质为实木,就宣传为全实木家具是通行的行业“潜规则”。后该家具店退还消费者姚先生1000元定金。
根据GB/T3324-2008版《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姚先生所购买的家具只有60%为实木材质,该家具应定义为“综合类木家具”。可是商家却把其模糊称为“实木家具”误导消费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该店以“综合类木家具”宣传为“实木家具”,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该店应退还定金。